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捷克國家概況

發佈時間:2012年10月16日 14: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國名】捷克共和國(The Czech Republic, esk republika)。

  【面積】78865平方公里。

  【人口】1055萬(2011年)。其中90%以上為捷克族,斯洛伐克族佔2.9%,德意志族佔1%,此外還有少量波蘭族和羅姆族(吉卜賽人)。官方語言為捷克語。主要宗教為羅馬天主教。

  【首都】布拉格(Prague),496平方公里。人口127萬(2011年)。2011年平均氣溫9.0℃。

  【國家元首】總統瓦茨拉伕 克勞斯(Vclav KLAUS),2003年2月28日首次當選,2008年2月15日連任,任期5年。

  【重要節日】國慶日:第一次世界大戰導致奧匈帝國瓦解,1918年10月28日,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成立。1993年1月,捷、斯分手,捷克沿用10月28日為國慶日。

  【簡況】地處歐洲中部。東靠斯洛伐克,南鄰奧地利,西接德國,北毗波蘭。屬北溫帶,年均氣溫7.5℃,年均降水量674毫米。

  5~6世紀,斯拉伕人西遷到今天的捷克和斯洛伐克地區,公元830年在該地區建立了大摩拉維亞帝國。9世紀末、10世紀上半葉在今捷克地區成立了捷克公國。1419~1437年,捷克地區爆發了反對羅馬教廷、德意志貴族和封建統治的胡斯運動。1620年,捷克被哈布斯堡王朝吞併。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奧匈帝國瓦解,捷克與斯洛伐克聯合,于1918年10月28日成立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國代表在慕尼黑簽署了《慕尼黑協定》,將捷克斯洛伐克的蘇臺德地區割讓給德國。1939年3月捷被納粹德國佔領。1945年5月9日,捷在蘇軍幫助下獲得解放。1948年2月,捷克斯洛伐克共産黨開始執政。1960年7月改國名為捷克斯洛伐克社會主義共和國。1968年8月20日,蘇、波、匈、保、民德五國出兵捷克斯洛伐克,鎮壓“布拉格之春”改革運動。1969年4月,胡薩克出任捷共第一書記(後為總書記),1975年任總統。1989年11月,捷政權更迭,實行多黨議會民主制。1990年改國名為捷克和斯洛伐克聯邦共和國,同年6月舉行首次自由選舉,捷克地區的“公民論壇”和斯洛伐克地區的“公眾反暴力”組織分別在本地區獲勝,佔據聯邦議會中的多數席位,並組成聯邦政府。1992年6月,捷聯邦舉行第二次議會大選,由“公民論壇”演變而來的公民民主黨(簡稱“公民黨”)和從“公眾反暴力”組織分裂出來的爭取民主斯洛伐克運動獲勝,成為執政黨。1992年12月31日,捷斯聯邦解體。1993年1月1日起,捷克和斯洛伐克分別成為獨立主權國家。

  【政治】2010年7月,捷公民民主黨、TOP09黨和公共事務黨組成右翼三黨聯合政府,公民民主黨主席內恰斯擔任總理。2012年4月,因公共事務黨內部出現分裂,右翼三黨執政聯盟解體,但在公民民主黨、TOP09黨及部分公共事務黨議員的支持下,政府仍能繼續執政。

  【憲法】1960年7月,國民議會通過憲法,改國名為捷克斯洛伐克社會主義共和國。1968年10月,國民議會通過憲法法律,規定捷克斯洛伐克是由捷克族和斯洛伐克族兩個平等民族組成的聯邦制國家。1989年11月,聯邦議會取消憲法中關於捷共在社會中領導作用的條款。1990年4月,聯邦議會通過憲法修正案,將國名改為捷克和斯洛伐克聯邦共和國,並修改了國徽。1992年11月25日,聯邦議會通過了“聯邦解體法”。12月15日,捷克民族議會決定接管聯邦議會的職能,並於16日通過了新憲法,改國名為捷克共和國,修改了國徽,確定了多黨議會民主制和平等、自由、法制的原則。新憲法于1993年1月1日生效。

  【議會】國家最高立法機構,實行參眾兩院制。眾議院共有議席200個,任期4年。參議院共有議席81個,任期6年,每兩年改選1/3參議員。

  本屆眾議院于2010年5月29日選舉産生,有5個政黨進入議會:社會民主黨55席、公民民主黨52席、TOP09黨41席、捷克和摩拉維亞共産黨26席、公共事務黨21席,獨立議員5席。主席米洛斯拉娃涅姆措娃(女,Miroslava NěMCOV)。

  1996年11月,捷舉行了戰後首次議會參議院選舉。2010年10月舉行了1/3參議員換屆選舉後,議席組成情況如下:社會民主黨40席、公民民主黨25席、基督教民主聯盟6席、TOP09黨5席、無黨派人士4席。主席米蘭什捷赫(Milan TěCH)。

  【政府】由總理、副總理和各部部長組成。現政府于2010年7月13日正式就職。主要成員有:總理彼得內恰斯(Petr NE AS)、副總理兼外長卡雷爾施瓦岑貝格(Karel SCHWARZENBERG)、副總理兼政府立法理事會主席卡羅琳娜皮克(女,Karol岥na PEAKE)、財政部長米羅斯拉伕卡盧塞克(Miroslav KALOUSEK)、國防部長亞歷山大翁德拉(Alexandr VONDRA)、內務部長揚庫比採(Jan KUBICE)、工貿部長馬丁庫巴(Martin KUBA)、司法部長伊日波斯皮希爾(Ji 岥 POSP岥 IL)、勞動和社會事務部長亞羅米爾德拉貝克(Jarom岥r DRBEK)、交通部長帕維爾多貝什(Paval DOBE )、農業部長彼得本德爾(Petr BENDL)、衛生部長萊奧什海蓋爾(Leo HEGER)、教育部長佩特爾菲拉(Petr FIALA)、環境部長托馬什哈盧帕(Tom CHALUPA)、文化部長阿萊娜哈娜科娃(女,Alena HANKOV)、地方發展部長卡米爾揚科夫斯基(Kamil JANKOVSKY)。

  【主要網址】政府:http://www.vlada.cz; 外交部:http://www.mzv.cz 。

  【行政區劃】全國共劃分為14個州級單位,其中包括13個州和首都布拉格市。各州下設市、鎮。

  【司法機構】全國設憲法法院、最高法院和最高監察院,院長均由總統任命。憲法法院院長帕維爾 裏赫茨基(Pavel RYCHETSKY),最高法院院長伊娃 布羅諾娃(Iva BRO OV),最高監察院院長弗朗基謝克 多赫內爾(Franti ek DOHNAL)。

  縣(區)均設法院、檢察院、公證機關和經濟仲裁機關。

  【政黨】全國共有政黨、運動、聯盟等政治組織60余個。主要有:

  (1)公民民主黨(簡稱公民黨,Ob ansk demokratick strana):執政黨。約有黨員2.3萬人。成立於1991年4月,其前身為1989年11月成立的“公民論壇”。該黨屬右翼保守政黨,推崇民主、自由,強調繼承歐洲基督教傳統、捷第一共和國的人道和民主傳統,反對馬列主義意識形態和任何形式的集體化傾向,主張實行徹底的私有化和市場經濟。黨主席彼得 內恰斯(Petr NE AS)。

  (2)TOP09黨:執政黨。成立於2009年6月,右翼政黨。T.O.P三字母分別為捷克語中傳統、責任和繁榮三個單詞的首字母,09代表成立時間為2009年。該黨崇尚民主和保守主義,反對民粹主義。黨主席卡雷爾施瓦岑貝格(Karel SCHWARZENBERG)。

  (3)公共事務黨(Věci ve ejn岢 politick strana):執政黨。成立於2001年。崇尚“直接民主”,號召民眾打破大黨主導政壇的格局,黨員可通過互聯網就黨章、黨綱、具體政策主張進行表決,直接踐行民主權利,黨領導層將根據表決結果參政議政。黨主席拉代克約翰(Radek JOHN)。

  (4)捷克社會民主黨(簡稱社民黨, esk strana socilně demokratick):在野黨。約有黨員1.6萬人。最早成立於1878年,1938年解散,1945年恢復活動,1948年6月27日與捷共合併,1989年11月19日開始獨立活動。自稱中左黨,政治上主張維護工人和其他勞動者的利益,經濟上主張實行社會市場經濟。1998年6月首次成為執政黨。在2002年議會眾議院大選中再次獲勝並組建以該黨為首的聯合政府,2006年淪為在野黨。黨主席博胡斯拉伕索博特卡(Bohuslav SOBOTKA)。

  (5)捷克和摩拉維亞共産黨(簡稱捷摩共,Komunistick strana ech a Moravy):在野黨。約有黨員9萬人,實際參加活動的黨員約3萬人。由原捷克斯洛伐克共産黨演變而來,成立於1990年3月31日。該黨在歷屆議會中一直佔有一定席位。黨主席沃伊傑赫 菲利普(Vojtěch FILIP)。

  (6)基督教民主聯盟—捷克斯洛伐克人民黨(簡稱人民黨,K es ansk a demokratick unie - eskoslovensk strana lidov),在野黨。約有黨員8萬人。成立於1918年,1945年加入捷共的民族陣線,1989年11月恢復原黨的“非社會主義傳統”。自稱為中右黨,強調基督教傳統。黨主席巴維爾別洛布拉代克(Pavel BěLOBRDEK)。

  【重要人物】瓦茨拉伕 克勞斯:總統。1941年6月19日出生於布拉格市。1963年畢業于布拉格經濟大學外貿專業。1963~1970年,在捷克斯洛伐克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工作。1970年,因持有“反社會主義”和“反馬克思主義”觀點被研究所開除。1971~1986年,先後在捷克斯洛伐克國家銀行等金融部門工作。1987~1989年,任捷克斯洛伐克科學院經濟研究所預測研究院主任。1989年12月~1992年,任捷聯邦共和國財政部長。1992年6月公民黨大選獲勝後,克出任捷斯聯邦捷克共和國政府總理。1996年7月,連任政府總理。1997年11月,政府垮臺,克辭去總理職務。1998年6月~2002年6月,任捷議會眾議院主席。1991年~2002年,任公民黨主席。2003年2月28日當選總統,2008年2月15日連任。已婚,有兩子。

  彼得內恰斯:總理。1964年11月19日出生於烏赫爾堡。1988年畢業于馬薩裏克大學。1991年加入捷克公民民主黨,1995年任國防部副部長。2006~2009年任副總理兼勞動和社會事務部長。2010年6月任公民民主黨主席,7月任政府總理。已婚,有兩子兩女。

  【經濟】捷克為中等發達國家,工業基礎雄厚。2009年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經濟下滑,2010年和2011年實現恢復性增長。2011年主要經濟數字如下:

  國內生産總值(GDP):2152億美元。

  人均國內生産總值:20487美元。

  國內生産總值增長率:1.7%。

  貨幣名稱:捷克克朗(Kcs),1克朗=100哈萊士。

  年均匯率:1美元≈17.5克朗,1歐元≈24.3克朗。

  通貨膨脹率:1.9%。

  失業率:6.8%。

  【資源】褐煤、硬煤和鈾礦蘊藏豐富,其中褐煤和硬煤儲量約為134億噸,分別居世界第三位和歐洲第五位。石油、天然氣和鐵砂儲量甚小,依賴進口。其他礦物資源有錳、鋁、鋅、螢石、石墨和高嶺土等。森林面積265.1萬公頃,約佔全國總面積的34%。伏爾塔瓦河上建有多座水電站。

  【工業】主要工業部門有機械、化工、冶金、紡織、電力、食品、製鞋、木材加工和玻璃製造等。2009年工業總值比上年下降13.4%,2010年同比增長10.5%,2011年同比增長7.2%。近幾年主要工業産品産量如下:

  2007 2008 2009

  電(億度) 882 835 823

  凈煤(萬噸) 1289 1266 1100

  鋼板(萬噸)  213.5  214.8  135.7

  石灰石(萬噸) 623 620 609

  (資料來源:2010年捷統計年鑒及經濟公報)

  【農業】2009年糧食産值12.5億美元,畜牧業産值4.3億美元。農業用地面積357.2萬公頃,其中耕地面積259.2萬公頃。森林覆蓋率33%。農業人口14.3萬,佔全國勞動人口的5.6%。2010年糧食總産687.76萬噸,糧食單産4.7噸/公頃。近幾年主要農牧産品産量如下:

  2007 2008 2009

  小麥(萬噸) 393.9  463.2  435.8

  大麥(萬噸)  189.3  224.4  200.3

  馬鈴薯(萬噸)   82.1 77 83

  牛肉(萬噸) 17  18.3 18

  豬肉(萬噸)   46.4  43.1  37

  奶(百萬公升) 2684 2728 2708

  蛋(百萬個) 1618 1722 1667

  近幾年主要農畜存欄數如下(單位:萬頭、萬匹或萬隻):

  2007 2008 2009

  牛 140.2  136.3  134.9

  豬  243.3  197.1  190.9

  羊  18.4  18.3   19.7

  馬   2.7   2.8   3

  家禽 2731.7 2649.1  2483.8

  (資料來源:2010年捷統計年鑒)

  【旅遊業】2009年接待外國訪客約600萬人次,創匯63.49億美元。遊客主要來自德國、荷蘭、丹麥、英國、西班牙等國。主要旅遊城市有布拉格、捷克克魯姆洛夫、卡洛維伐利等。

  【交通運輸】以公路、鐵路和航空運輸為主。

  公路:總長5558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57公里。客運量總計3.7億人次,貨運量總計3.7億噸。

  鐵路:總長9588公里,電氣化鐵路3060公里。客運量總計1.6億人次,貨運量總計7672萬噸。

  水運:內河航道377公里,貨運量總計165萬噸。

  空運:客運量總計735萬人次,貨運量總計1.5萬噸。主要國際機場為布拉格魯津機場。

  【財政金融】近幾年財政收支情況(單位:億克朗):

  2007 2008 2009

  財政收入 13826 14505 9746

  財政支出 14191 14668 11670

  盈餘或赤字   -364.27 -163 -1924

  (資料來源:2010年捷統計年鑒及經濟公報)

  據捷國家銀行公佈數據,截至2012年2月末,捷國家銀行外匯儲備為429億美元。

  【對外貿易】外貿在捷克經濟中佔有重要位置,國內生産總值80%依靠出口實現。2011年,捷對外貿易總額為3136億美元,同比增長20.8%,其中捷方出口1622億美元,進口1514億美元。近幾年外貿情況(單位:億美元):

  

2009 

2010 

2011

出口額 

1118 

1420 

1622

進口額 

1038 

1334 

1514

差額 

80 

86 

108

  進口商品主要有:石油、天然氣、計算機、轎車及配件、電信設備、機械設備、醫藥産品和器械、鐵礦石、載重汽車和家用電器等。出口商品主要有:轎車及配件、電力、鋼材、機械設備、玻璃製品、木材、化工産品、輪胎、傢具等。主要貿易對象為:德國、斯洛伐克、波蘭、中國、意大利、法國、奧地利、英國和荷蘭。

  (資料來源:2012年捷工貿部統計)

  【外國資本】2010年,捷克實際吸引外資約70億美元,比上年增長近50%。1993~2010年,累計吸引外資1229億美元。主要投資國為德國、荷蘭、奧地利、英國、瑞士、美國。

  (資料來源:2010年捷統計年鑒及經濟公報)

  【人民生活】2010年,捷克人均月工資為1238美元。2009年,平均每百家有全自動洗衣機100台,電冰箱107台,彩色電視機140台,個人電腦114台,手機243部,小汽車114輛,摩托車11輛。

  【軍事】捷克和斯洛伐克于1993年1月1日獨立後,原聯邦國家軍隊和武器裝備按2:1分割,總統是軍隊最高統帥。1996年總兵力為6.5萬人,2010年減至3.2萬人。捷加入北約後,為滿足北約提出的在軍隊和裝備方面與締約國接軌的要求,按北約各國模式改建了軍隊。2010年,軍費開支為32.5億美元,佔國內生産總值的1.32%。捷軍總參謀長弗拉斯吉米爾 皮採克(Vlastimil PICEK)。

  【教育】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高中、大學實行自費和獎學金制,但國家對學生住宿費給予補貼。根據1990年頒布的有關法律,允許成立私立和教會學校。著名大學有查理大學、捷克技術大學、布拉格經濟大學和帕拉茨基大學。2009/2010年度各類學校數目、學生及教師人數如下:

  學校 (所) 學生(萬人) 老師 (萬人)

  幼兒園   4826   31.4   24.6

  九年制小學   4125   79.4   5.8

  高中(含技校)   1433   55.6   4.6

  2009年,捷克共有73所大學,其中26所公立大學,45所私立大學,2所國立大學。大學在校生38.9萬,其中外國留學生3.5萬。位於首都的查理大學是中歐最古老的學府,創辦于1348年,現有16個院係(其中4個在外地)。創辦于1707年的捷克技術大學,在中歐同類大學中也擁有最悠久的歷史。

  【新聞出版】2009年捷克全國發行各種報紙、雜誌5687種,其中日報126種,週報、週刊269種,月刊、半月刊1398種。主要報紙有:《今日青年陣線報》、《權利報》、《經濟報》、《人民報》等。

  捷克通訊社(捷通社)為國家商業性通訊社,在國外有11個分社,與20多個國家的通訊社有業務聯絡。

  捷克廣播電臺:國家電臺年均播音15萬小時,私人電臺年均播音48.9萬小時。

  捷克國家電視臺于1953年5月1日開始試播,1954年正式開播。捷克國家電視臺年均播放時間17628小時。私人電視臺年均播放時間371128小時。

  【對外關係】捷克係北約、歐盟成員國。右翼三黨聯合政府執政後,外交政策保持連續性,繼續奉行經濟靠歐盟、安全靠美國的對外政策,積極參與歐盟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及北約行動並將“經濟外交”和“人權外交”作為重點。捷與斯洛伐克保持“超常”關係,重視與德國、奧地利開展睦鄰合作。積極倡導次區域合作,努力加強維謝格拉德集團(波蘭、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在地區事務中的作用與影響,2011年下半年至2012年上半年擔任維謝格拉德集團輪值主席國。捷現已與195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係並加入了聯合國、歐安合作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及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

  【同歐洲國家的關係】2011年主要來往有:意大利:2月,意外長弗拉蒂尼訪捷;4月,意總統納波利塔諾對捷進行國事訪問。法國:2月,捷總理內恰斯訪法。波蘭:2月,波總統科莫羅夫斯基訪捷;6月,波議長波格丹博魯塞維奇訪捷;7月,波總理圖斯克訪捷。奧地利:3月,捷總理內恰斯訪奧。拉脫維亞:3月,捷副總理兼外長施瓦岑貝格對拉進行工作訪問。比利時:5月,捷總統克勞斯對比進行國事訪問。英國:6月,英首相卡梅倫訪捷。塞浦路斯:7月,塞外長基普裏亞努訪捷。保加利亞:10月,保總理博裏索夫訪捷。克羅地亞:3月,克總統約西波維奇訪捷。塞爾維亞:1月,捷總統克勞斯對塞進行工作訪問;7月,塞外長耶雷米奇訪捷;8月塞總統塔迪克訪捷。馬其頓:2月,馬總統伊萬諾夫訪捷。格魯吉亞:2月,格外長瓦沙澤訪捷;11月,格總理吉拉烏利訪捷。黑山:4月,捷總統克勞斯對黑進行國事訪問。科索沃:6月,捷副總理兼外長施瓦岑貝格對科進行正式訪問。阿爾巴尼亞:11月,阿外長邁德勒西訪捷。烏克蘭:12月,烏總理阿扎羅夫訪捷。

  【同美國的關係】2011年主要來往有:5月,捷副總理兼外長施瓦岑貝格對美進行工作訪問;9月,捷副總理兼外長施瓦岑貝格對美福羅裏達州進行工作訪問;10月,捷總理內恰斯訪美。

  【同俄羅斯的關係】2011年主要來往有:5月,捷副總理兼外長施瓦岑貝格出席在莫斯科舉行的薩哈羅夫會議;12月,俄總統梅德韋傑夫對捷進行國事訪問。

  【同其他國家的關係】2011年主要來往有:以色列:1月,捷副總理兼外長施瓦岑貝格訪以;2月,以副總理梅裏多爾訪捷;4月,以總理內塔尼亞胡對捷進行正式訪問;9月,捷總理內恰斯訪以;11月,以副總理兼戰略事務部長亞阿隆訪捷。阿根廷:4月,捷總統克勞斯對阿進行國事訪問。智利:3月,捷總統克勞斯對智進行國事訪問。突尼斯:5月,捷副總理兼外長施瓦岑貝格訪突。伊拉克:5月,捷總理內恰斯訪伊並出席商業論壇。利比亞:6月,捷副總理兼外長施瓦岑貝格前往利反政府軍控制區會見利國家過渡委員會領導人。納米比亞:7月,納外長努喬馬訪捷。塞內加爾:7月,塞外交國務部長尼昂訪捷。埃及:9月,埃外長埃米爾訪捷。日本:10月,捷副總理兼外長施瓦岑貝格訪日。亞美尼亞:11月,亞外長納爾班江訪捷。

  【同國際或區域組織的關係】2011年主要來往有:歐盟:2月,歐洲理事會主席范龍佩訪捷;3月,捷總統克勞斯出席歐盟峰會;9月,歐盟軍事委員會主席哈坎訪捷;10月,歐盟外長會議批准捷克關於《裏斯本條約》中有關人權免責條款。維謝格拉德集團:2月,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蘭四國總理在布拉迪斯拉發舉行維謝格拉德集團成立20週年峰會;3月,捷副總理兼外長施瓦岑貝格出席維謝格拉德集團外長擴大會議,重點討論“東部夥伴關係”問題;11月,維謝格拉德集團與西巴爾幹半島國家外長會議在布拉格舉行,主要就支持歐盟在西巴爾幹半島國家的擴大政策,加強歐盟一體化等問題進行討論。聯合國:3月,捷副總理兼外長施瓦岑貝格出席聯合國第十六屆人權大會。4月,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訪捷;9月,捷總統克勞斯、副總理兼外長施瓦岑貝格出席聯合國66屆聯大會議。北約:9月,北約秘書長拉斯姆森訪捷,主要就捷與北約合作、導彈防禦、阿富汗形勢及與俄羅斯關係等問題交換看法。經合組織:5月,捷副總理兼外長施瓦岑貝格出席經合組織國家50週年部長級會議。歐安組織:9月,歐安組織第19屆經濟與環境論壇在布拉格舉行,旨在推動歐安組織地區在可持續能源發展和運輸方面合作並採取共同舉措。

熱詞:

  • 捷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