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人工關節也有使用壽命 至少8年大檢一次(圖)

發佈時間:2012年10月11日 08:0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廣州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Gettyimages供圖

  隨著假體使用時間的推移,人工關節並發癥的發生率將不斷增加,不少患者面臨翻修困境

  日常用心保養如控制體重、預防感染、避免劇烈運動等,有助於延長人工關節的使用壽命

  醫學指導/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何偉教授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日臻成熟,被譽為20世紀骨科最重要的成果之一,也是骨科乃至整個外科成功率最高的手術之一,全世界每年有數以百萬計的髖關節病患者因此而解除痛苦,重新恢復生活與工作能力。專家指出,儘管初次置換的10年成功率已經超過90%,20年成功率超過80%,但隨著人均預期壽命的增長,人工關節的使用壽命對於許多中青年患者仍不夠長。加上手術技術的失誤、假體本身的缺陷、患者自身原因等因素,仍有部分患者或早或晚出現諸如假體鬆動、脫位、感染、假體周圍骨折等並發癥。隨著假體使用時間的推移,人工關節並發癥的發生率將不斷增加,不少患者將面臨翻修的困境。從發達國家來看,翻修手術已經達到關節置換手術的15%左右,可以預料國內此類翻修術的持續上升也將不可避免。

  病例:

  髖關節置換12年後出現疼痛

  67歲的瑞姨在40歲左右時患上類風濕關節病,雖然四處求醫,也一直用藥治療,但拖了十來年病情還是控制不理想,後來連日常起居坐臥都痛苦不堪。聽説做人工髖關節置換能獲得比較好的治療效果,在55歲退休那年,瑞姨下決心做了手術。術後,瑞姨恢復良好,坐臥行走逐漸自如,生活質量大有提高,跟著老朋友到處逛,唱歌跳舞,遊山玩水,過得很充實很開心。可近兩年來,瑞姨發現髖部連著大腿處又開始隱隱發痛,嚴重時走路都受影響。

  在醫院,經過詳細檢查,醫生發現她的假體已出現明顯鬆動,建議她接受翻修手術。瑞姨有些擔心:髖關節才換了12年就要翻修?能不能再等幾年實在不行了再重修?另外,現在就換,到70多歲時豈不是還要“再遭一次罪”?

  解讀:

  人工關節也有使用壽命

  “不可否認,儘管人工髖關節初次置換的10年成功率已經超過90%,20年成功率超過80%,但其使用壽命有時確實仍不夠長。”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何偉教授介紹稱,自從上世紀90年代引入國外人工關節置換術以來,手術越來越成熟,越來越多的患者成為受益者。但不容忽視的事實是,現在的科技還沒有發達到讓假關節可以使用一輩子的程度。另外,由於手術失誤、假體本身的缺陷或是患者自身使用不當等因素,在享受關節置換帶來的好處之餘,仍有部分患者或早或晚出現諸如假體鬆動、脫位、感染、假體周圍骨折等並發癥。而且,隨著假體使用時間的推移,發生率將不斷增加。

  “不少患者將面臨一次、兩次甚至更多次的翻修困境。”何偉稱,在西方發達國家,翻修手術已經達到關節置換手術的15%左右。可以預料,在我國人工關節翻修術的持續上升也將同樣不可避免。

  提到翻修後的使用壽命,何偉分析説,一般而言,翻修後假體的使用壽命比初次置換要短一些,主要原因是患者的骨組織質量不如初次置換時堅強。翻修後的假體使用壽命也與很多因素有關,其中,醫生的技術是影響假體使用壽命最主要的因素,其次是選擇的假體是否合適以及患者使用是否恰當。另外,身體超重、日常活動量過大等,也是影響假體使用壽命的不利因素。

  提醒:

  術後應“年審”,至少8年大檢一次

  “不少患者未能定期復查,這客觀上也影響到人工關節的使用壽命。”何偉臨床觀察發現,很多患者初次置換術後功能恢復良好,不少人以為從此就萬事大吉,也不再復查了。其實,如同汽車需要年審一樣,為了避免“帶病工作”,每一例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後患者都需定期復查。

  “另外,在出現異常症狀後,不少人一拖再拖,由於翻修不及時,反而增加了手術難度。”何偉指出,相對於初次置換,翻修手術不僅對手術技術有很高的要求,而且手術並發癥發生率明顯增加,醫療費用也更高,康復更加困難。因此,何偉提醒稱,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後已經康復、可以正常行走與活動的患者,出現髖部或大腿疼痛、伴有或不伴有發熱或髖部不能活動,往往提示假體出了問題,需要儘快聯絡手術醫生明確原因,及時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

  有些人術後感覺不疼就以為沒事,何偉提醒説,這種感覺其實有時候並不準確,而需要定期拍片觀察,才能及早發現假體是否出現鬆動等問題。

  何偉建議,患者術後1個月即應進行復查,以判斷功能恢復以及傷口癒合的情況;術後3個月應進行第二次復查,看假體跟骨頭的結合程度如何、行走是否正常;若無異常,此後每年做一次“年審”,至少8年就應好好大檢一次。復查內容包括:是否疼痛、行走步態、髖關節功能、拍X線片了解假體的位置、穩定性等,有時還需要作血液學檢查、CT、ECT等。

  “不少人未定期復查的原因是怕麻煩。”何偉支招稱,其實復查方式可以靈活些,除了患者直接到醫院接受檢查外,邊遠地區的患者也可以跟手術醫生溝通好,在他們允許的情況下由患者在當地醫院拍X線片寄給醫生,同時用電話、電子郵件告知康復情況,具體每次復查時間應聽從手術醫生的安排。

  小貼士:

  如何延長人工關節的使用壽命?

  要想延長人工關節的使用壽命,何偉認為,排除手術技術和假體質量因素,除了做好術後定期復查外,患者是否用心保養也是影響人工關節使用壽命的關鍵因素之一。

  “想儘量延長假體壽命,還須控制體重、預防感染、避免劇烈運動。”何偉提醒説,80公斤以上的患者應適當減肥;而身上出現感染灶的患者要及早治療、消除隱患;另外,不要做劇烈、特別是對關節存在較大衝擊性的運動,比如打羽毛球、登山等,儘量選擇游泳、騎車等對關節相對較“友好”的運動。

熱詞:

  • 翻修術
  • 人工關節置換術
  • 使用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