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中國遊客被指沒素養:沒錢輕小節 有錢瞎得瑟

發佈時間:2012年10月06日 10:1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社會調查)沒錢輕小節,有錢瞎得瑟?——中國遊客文明素養之惑

  新華網北京10月6日電(記者 孫偉麗)大聲喧嘩、隨意插隊、亂扔垃圾、隨地便溺、吵架甚至動手、只懂購物不懂文化……國慶黃金周是一面鏡子,照出了一些在國內外遊玩的中國遊客的素養。有網民不解地發問:為何我們在窮的時候以窮為藉口而經常“不拘小節”,有錢了卻又借著錢壯膽無知地“瞎得瑟”?中國遊客,真的就永遠在素養上差那麼一步嗎?

  “黃金周”背後的文明成本

  隨著中秋、國慶長假到來,國內外眾多旅遊景點再度遊人如織,然而隨遊人增加的還有數以噸計的垃圾。

  據北京市政市容委統計,“十一”當天,天安門廣場共清出生活垃圾7900多公斤,比去年同期清出的6300多公斤增加了四分之一。而據海南三亞環衛部門統計,中秋夜過後,海南三亞大東海景區3公里海灘共清理出50噸遊人賞月留下的生活垃圾,嚴重污染了海洋環境。

  每年國慶帶團前,導遊彭慧都有一項“必修課”,那就是打印好目的地國家的禮儀和風俗常識,分發給即將出發的團員。今年“十一”期間,彭慧要帶一個英法意瑞的9日團出遊,他告訴記者,由於很多遊客是第一次出國,對國外風俗禮儀和禁忌了解不夠,常常在一些細節上鬧出笑話甚至引發矛盾。

  “在公共場合大聲喧嘩是最普遍的問題。”彭慧説,國外很多公共場所,尤其是像博物館、藝術館這樣的地方,雖然遊人如織,但觀眾一般都保持較低的語調,以免破壞參觀氛圍。“有一次,一個中國遊客突然在盧浮宮隔著幾十米大喊同伴過去合影,周圍幾乎所有外國遊客都把目光轉向他,那個遊客的臉刷地就紅了。”

  在國家旅遊局今年年初公佈的“出國遊十大常見不文明行為”中,上廁所不沖水、參觀時插隊加塞、在宗教場所嬉戲、吃自助餐時多拿浪費、強行拉外國人合影等都榜上有名。

  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認為,儘管中國目前已經成為亞洲第一大出境客源市場,但出境遊仍處於起步階段,種種不文明現象暴露出中國遊客文明素質教育方面的欠缺,國內遊客的成熟度還有待提升。

  帶出國的不應只是消費力

  國家旅遊局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出境遊客達7025萬人次,居世界第二位,遊客境外消費超過726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三,僅次於美國、德國。

  專家表示,無論遊客數量還是旅遊花費,中國遊客都成為世界各個旅遊目的地競逐的“上帝”。為了方便中國遊客,很多國家專門在景點和商店配備了中文導遊員、導購員、翻譯和服務生等,越來越多旅遊景點和酒店都配有中文指路牌和引導標識。

  然而,在頗具實力的消費背後,部分中國遊客的行為舉止屢屢受到國外媒體的詬病。今年3月,美國市場調研機構曼達拉公司針對16個國家的5600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關於旅遊的在線調查顯示,中國遊客因“不講衛生、不遵守公共秩序、踩踏黃線、在飛機上爭奪行李架空位”等原因名列“最差遊客榜”第二名。在外國人看來,在奢侈品店出手闊綽的中國遊客在一些細節上卻顯得有些“摳門”,比如愛拿衛生間裏的免費衛生紙、帶走餐廳裏的餐巾和刀叉,沒有付小費的習慣等。

  有關專家表示,調查中所涉及的是中國的出境遊遊客,而出境遊遊客屬於中國相對高端的消費人群,其文明水平也應更高。因此,調查恰恰反映出中國遊客不文明現象的冰山一角。

  中國社科院旅遊研究中心主任張廣瑞認為,不文明現象的出現不能全部歸咎於“遊客素質低、文明意識差”,遊客文明程度還與文化差異、生活習慣、出遊頻率等因素有一定關係。

  文明出遊從每個人做起

  張廣瑞表示,中國遊客在世界上龐大的購買力,使得世界看待中國遊客的眼光已經完全變樣,越來越多的國家倍加重視中國旅遊市場。但隨著大量遊客走出國門,難免把一些不文明的陋習有意無意的帶到了國外,給外國人造成根深蒂固的印象。

  中國社科院新聞學所所長尹韻公説,文明出遊不僅顯示個人素質,更體現了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當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在假期走出國門,中國的形象就隨之展示給世界。因此,政府、學校、社會團體務必承擔起普及禮儀知識、加強公眾文明出遊的教育。同時,每個人也應努力完善自身素質,構建和諧的旅遊環境。

  今年國慶假期,準備下個月去法國短期培訓的大學生房夢溪特意向一位法國同學詢問了當地付小費的慣例、用餐禮節、著裝規範、酒店是否提供一次性用品等問題。她告訴記者,提前上網查找當地習俗和相關法律已經成為她每次旅行前必做的“功課”。“在國外,每個中國遊客都是一個‘民間外交官'。做好充足的準備,讓我到了陌生的地方也不會手足無措,減少了不必要的麻煩和尷尬。”房夢溪説。

  戴斌表示,為提高公民文明素質,塑造中國公民良好國際形象,中央文明辦、國家旅遊局聯合頒布了《中國公民出境旅遊文明行為指南》《中國公民國內旅遊文明行為公約》等指導性規範,越來越多旅行社通過“行前説明會”對導遊和遊客開展出境禮儀培訓。相信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以及旅遊管理部門、旅行社和遊客自身的長期努力,中國遊客帶給世界的將不僅是一個龐大的消費市場,還將展示一個自信、有禮的世界公民形象。

熱詞:

  • 中國
  • 遊客
  • 沒素養
  • 小節
  • 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