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盧中原:經濟轉型要求政府加快職能轉變

發佈時間:2012年09月25日 05:3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我國經濟轉型面臨新的態勢:經濟發展的國內要素條件和輿論環境發生新變化,勞動力、資本和資源環境等成本上升,信息傳播日趨活躍;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凸顯我國經濟深層次矛盾,我國為應對氣候變化向國際社會做出主動承諾;全球經濟格局深刻調整,新技術和産業革命孕育突破。所有這些正在成為經濟轉型的壓力和動力,也對政府加快職能轉變提出新要求。

  面對經濟轉型,政府應該發揮怎樣的職能呢?我認為簡單講“小政府、大市場、大社會”的口號不夠科學,應該是依託活躍的市場和廣泛的社會參與,構建有限、有效、有責的政府。這更適合中國經濟轉型的需要,更適合我們節約集約利用資源、建設生態文明的需要。

  中國的經濟轉型是政府倡導的,但需要強調,經濟轉型的主體仍然是企業和市場,而不是政府。政府主要行使規劃、引導職能,應當把很多基礎的體制理順,推動改革到位,使企業和市場能夠産生內在的動力,形成一個高效率、集約節約利用資源、減少排放,比較平衡,能夠持續的增長模式。政府應當推進市場的制度創新,加強風險的監管,包括完善市場信息和準入規則,維護競爭秩序等。在微觀經濟領域要進一步減少政府干預,同時要強化公益性規制。政府應慎用部門性的産業政策,因為這樣的産業政策容易産生不公平競爭。因而,應當更多運用功能性、普遍適用性的産業政策,例如競爭政策、能耗政策、環境政策、技術創新政策、人力資源政策,對所有部門一視同仁,在此基礎上把産業結構調整放給市場,誰達標了誰優勝,否則就被淘汰。我們的政府還要主動引導和接受社會監督。被動的接受是不行的,還要主動引導,包括肯定成績,也包括客觀批評我們的不足,鼓勵各界廣泛參與,來凝聚改革和轉型的共識。如果我們引導得好,開誠布公,胸懷坦蕩,實事求是,整個社會一定會凝聚到好的氛圍下,推動改革和創新。

  通常,我們把政府叫做“看得見的手”,還有一種説法叫“閒不住的手”,是指政府忙閒失當。我覺得政府這只手應該在經濟領域閒下來,在社會領域忙起來,這是進一步對什麼叫有限、有責、有效的政府做一個説明。可以考慮幾個轉變:

  第一,政府要由市場上的運動員轉為設計師、監管者,最後才是裁判。過去我們講要由運動員轉為裁判員,這遠遠不夠。如果裁判員沒有規則就會胡作非為,有了規則沒有人監管就會吹黑哨,所以説政府首先是設計師,然後是監管者,有了這兩個前提再去當裁判員,政府如果在沒有規則和監管的情況下當裁判員,負面影響很大。

  第二,政府公共開支的重點需要進一步向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傾斜。政府有很多公共開支,其中也是需要支持經濟建設的,但要進一步縮小一般經濟建設方面的開支比重,把公共開支更多地轉向社會領域和生態文明領域的建設。

  第三,政府要由注重縮小地區的經濟差距轉向縮小地區間的公共服務差距,促進各地基本公共服務的大體均等。應當優先滿足不同地區民生改善、生態保護、社會發展等方面的基本需要。如果政府注意力放在爭投資、爭項目、盲目追求縮小地區經濟差距上,經濟轉型將成為空話。

  第四,政府要注意由過去注重賬面的財富積累轉向真實福利水平的提高。真正的財富應當是扣除了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之後的福利水平,這有點類似綠色GDP,我們現在還沒有全國的統計,但是這種思路我認為非常好。應當通過資源環境的可持續利用,最終形成整個社會真實財富的積累和福利水平的提高,而不僅僅看GDP、國民收入之類的賬面財富積累。

  最後,政府應當由注重物質資本的投入轉向優先投資於人力資源開發與技術創新。政府公共服務開支一定要注意投向,更重要的是政府要通過適當的政策、制度、體制的改進,來促進效率的提升。特別應注重改善人力資源狀況、技術創新的條件。我覺得政府要在這幾個方面把過去忙閒不當的狀況改變過來,如何推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也可能從這裡得到一點啟發。

熱詞:

  • 經濟轉型
  • 經濟差距
  • 職能轉變
  • 經濟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