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從事農村電影放映工作36年

發佈時間:2012年09月24日 13:0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大眾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王其璋,是即墨市星海電影公司的放映員,從事農村電影放映工作已有36年。

  1976年,他剛剛高中畢業,就面臨着人生的重大選擇:到公社當一名電影放映員,或者去中學當老師。在那個文化貧乏的年代,露天電影幾乎是農村唯一的文化生活,放電影能給鄉親們帶來歡樂,是一件很光彩的事情,所以他就毫不猶豫地選擇了這一行。從那以後,推着小推車,到處放電影,就成了他生活的全部。

  70年代,露天電影非常火爆,一個村莊放電影,十村八疃的鄉親都要早早趕過來佔座位,觀眾人山人海,有人甚至爬到了墻頭、房頂和樹上。那時候,一晚上經常要放兩三個村莊。有一次,他在第三個放映點鋪下村放完電影的時候,天已經亮了,直到生産隊長一聲哨響,大家才意識到已經到了出工的時間。還有一次,是1978年的冬天,他在營上小學的操場上放映《大鬧天宮》,演到一半的時候,天突然下起大雪,很快就沒過腳脖子,他只好把放映機抬到教室接着演,觀眾把不大的房間擠得水泄不通,剩下的人只能站在屋外的雪地上,趴着窗戶往裏看。從他們齊唰唰的目光中,他看到了群眾對文化生活的渴求,感受到電影膠片所承載的份量,也感到了自己肩上沉甸甸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在別人眼裏,放映員是一份讓人羨慕的工作,可其中的酸甜苦辣,他自己最清楚。由於交通不便,有時去偏遠的村莊放映,往返一趟要走40多裏路,常常是吃完午飯就出發,半夜才收工。有時,半夜回家途徑羊腸小道,路邊是火化場和一片墳地,經過的時候讓人毛骨悚然,他只能哼着小曲壯膽,硬着頭皮往家趕。有時走到半路碰上下雨,經常被淋成“落湯雞”;有時演到半夜肚子餓,也只能喝瓢涼水充充饑;有時實在太晚了,就在村委辦公室的椅子上湊合一宿……有朋友問他:“別人都找一份安穩的工作,你這樣撇家舍業的圖什麼?”他只作淡淡一笑。晚上,正是家人團聚、共享天倫之樂的時候,而他卻常年奔波在外,和家人聚少離多,每天晚上家人都為他的安全擔驚受怕。每當想到這裡,他心裏就不是滋味。但只要電影一開演,聽到鄉親們的歡聲笑語,他就覺得所有勞累都會煙消雲散,付出再多感覺也值了!

  80年代初,土地下放到戶,多數村莊拿不出錢來放電影,公司連職工的工資都發不出來,職工紛紛離開,自謀職業,全市132支放映隊只剩下五六個人,農村電影放映陷入了低谷。

  沒有工資的保障,他家裏的生活也更加拮據。由於整天在外奔波,家裏的六七畝地和兩個孩子全撂給了妻子,農忙時妻子就把孩子放在地頭上,一個人刨地、種莊稼,一幹就是一天,孩子的臉也曬得黝黑。那時候,他把自己的收入也搭在放電影上,幾乎沒往家裏拿一分錢,家裏的生活開銷全靠妻子幹點手工活來維持,孩子每學期80塊錢的學費都要經常跟親友去借。有一次,女兒拽着他的衣裳問:“爸爸,東屋的大爹家天天都炒菜吃,為什麼咱家每頓都吃鹹菜?我也想吃炒菜。”聽到這裡,他的眼淚奪眶而出,跑到門外淚流不止。作為一個父親,他覺得連孩子最起碼的要求都滿足不了,心中充滿了無限慚愧!

  這時候,家人勸他回家做點小生意,養家糊口。親朋好友也説,現在政策好了,出去幹點什麼不行,別在一棵樹上吊死。面對家庭和外界的壓力,他整夜整夜地睡不着覺。正在糾結的時候,姜家莊村的支書找到了他,説他們村有100多畝蘋果園,果農們苦於沒有技術,果樹收成一直不好,希望他去放點蘋果管理方面的影片。於是,王其璋先後為他們放映了《蘋果樹的修剪》等多部科技影片。通過觀看,果農學會了果樹修剪、追肥、澆水的科學方法。到了秋天,蘋果豐收了,村支書專程把他請到果園裏,看到纍纍的果實壓彎了枝頭,他深深地感到,群眾的需要和期盼,就是他的價值所在,群眾離不開他,他也離不開群眾,離不開電影,他要繼續留在放映隊,為鄉親們放一輩子電影,即使遇到天大的困難,也要咬緊牙關往前闖!

  從那以後,他更加努力地工作了。一次,他與朱家埠南村約好放映《楊家將》,可從中午開始就下起雷雨,道路泥濘不堪。下午他和同事用自行車載着設備,經過一座小橋的時候,他一不留神,連人帶設備一起跌到橋邊近三米深的溝裏。顧不上渾身的疼痛和滿身的泥水,他趕緊招呼同事把放映設備從溝裏拽上來,拆開包裝一檢查,放映機和膠片都完好無損,他這才松了口氣。到了村民面前,大家看到他這個“泥人”,又知道了事情的經過,都對他豎起了大拇指。那一刻,他的心中充滿了自豪感。

  近幾年來,各級黨委政府越來越重視基層文化建設,大力扶持農村電影放映,青島為即墨市配備了40套最先進的放映設備,公司還為他們配備了放映專車,騎了多年的自行車終於退休了,經歷了那麼多年的艱難困苦之後,他們終於迎來了農村電影事業的春天!

  現在,放映隊伍重新壯大起來,全市23個鎮共建立了37支放映隊,僅他所在的北安街道放映隊,一年就能放映720場以上。為滿足不同群體的觀看需求,他精心挑選影片。針對農村中老年人的欣賞習慣,他就着重放映戲曲片和老故事片;針對中小學生的德育培養,他就重點放映《雷鋒》、《閃閃的紅星》等愛國主義影片;針對農村車輛增多的現狀,他就挑選交通安全方面的影片到各村巡迴放映;針對種植戶和養殖戶的需求,他就重點放映配方施肥、科學飼養等科教片,受到了更多農民朋友的歡迎。

  在到王宿莊村放映科教片《無土栽培》後,種植大戶姜澤潭對他説:“俺種了一輩子地,沒想到種菜還有這麼多道道,科教電影真是俺們致富的良師益友!”從那以後,他放到哪兒,姜澤潭就跟到哪兒。一年下來,姜澤潭掌握了高效農業的栽培技術,建起了3個冬暖大棚,年收入達5萬多元,成為遠近聞名的致富能手。像這樣的事例還有很多很多,看到群眾從影片中受益,他心裏十分欣慰,也再次體會到一個放映員的價值所在。

  現在,經常有人問他,如今電視和網絡這麼普及,人們文化生活這麼豐富,農村電影還有未來嗎?這時候,他總是堅定地説,隨着物質生活的提高,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會越來越大,露天電影的吸引力會越來越強,黨和政府對文化事業的投入也會越來越多,只要努力,農村電影的前景肯定會越來越好!

  36年,彈指一揮間,農村電影經歷了從興盛到低谷,再到復蘇的曲折歷程,他也從群眾熟悉的“小王”變成了“老王”。這麼多年的經歷讓他深深地體會到,群眾的歡樂就是他最大的滿足,百姓的褒獎就是他最高的榮譽,人生的價值不在於職位的高低,也不在於財富的多少,而在於能否將自己的理想化為服務群眾的實際行動,在服務群眾中體現價值,昇華人生。只要群眾有需求,他前進的腳步就不會停止。他説,他願一輩子做群眾的放映員,永遠和農民朋友圍坐在大銀幕前,一起歡笑,一路奮進,共同創造和迎接他們的新生活!

熱詞:

  • 王其璋
  • 山東
  • 放映員
  • 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