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一個億萬富翁的追求

發佈時間:2012年09月21日 14:3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寧夏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昨天,平羅縣陶樂鎮廟廟湖,細雨中的樹林透著清新與生機。74歲的王恒興走在上山的小路上,一會兒工夫已氣喘吁吁,腿上骨刺生疼,他只好踮著腳走路。 

  這位煤老闆、房産地商,身家數億,4年前他把家族企業全權交給兒女們打理後,本可以開著奔馳,帶上老伴,週游世界,卻跑到毛烏素沙漠邊的廟廟湖植樹造林,與飛沙走石叫板。如今,他已把9000萬元“埋進”沙丘,預算投資從1.6億元追加到2.1億元。 

  他究竟圖什麼? 

  感 恩 

  王恒興是石嘴山市惠農區紅果子鎮下營子村人,從上世紀90年代起,他帶領子女在商海摸爬滾打,20年創下的家業涉及煤炭行業和房地産業,在首屆寧夏百強企業評比中,這個家族公司綜合指標排第49位。 

  2008年初,王恒興宣佈“退休”,兒子為他設計好了頤養天年的方案:坐上奔馳週游世界。老人卻告訴兒子,要去廟廟湖植樹,改善生態環境。當年春,倔老頭就帶上資金和人馬挺進沙漠。 

  起初,老人每天清晨五六點從家裏趕到廟廟湖,帶著農民工一直幹到漆黑才回家。後來,他索性同農民工一起住進了四面透風的蒙古包。一覺醒來,被子上的沙子有1厘米厚,臉上也全是沙子。再看頭天栽的樹,高處的刮倒了,低處的被埋了,老人又帶著工人栽第二遍、第三遍……沙漠裏種樹得天天澆水,否則第二天就會旱死,老人就和工人提來水,逐個澆。中午,沙面溫度有時高達70攝氏度,一天下來,膠鞋底就會被燙掉。收工後,老人的小腿腫得爬不上床。 

  老伴和兒女們心疼,跑到廟廟湖追問:“你圖個啥?憑你一人能治得了沙化?”他們捲起老人的鋪蓋就走。老人急了,一把扯下來:“沒有黨和國家的好政策,能有咱家的今天?該是回報的時候了!” 

  如今,昔日飛沙走石、寸草不生的廟廟湖,已被7000余畝、近200萬株樹木覆蓋,這裡瓜果飄香,雞鴨成群,小鳥鳴唱,處處彰顯著生命的活力,成為陶樂鎮北部扼守沙漠的綠色屏障。 

  王恒興常説:“是黨和國家搭起平臺,發揮了我的人生價值,這是我這輩子最感恩的事。” 

  財 富 

  王恒興擁有億萬家資,而他的財富觀是:把掙來的錢回報到社會最需要的地方,金錢才能成為財富。 

  近兩年來,每年4月份,老人的兒女都會帶領家族企業員工共800多人上廟廟湖植樹。為此,企業要全線停産整整1個月。 

  “那要損失多少錢啊!”“現在老人全家已經不去算那個賬了。”昨天,廟廟湖生態園的元老、林學男經理向記者透露:“沙漠是部吃錢的機器,家族企業一有盈餘,就被老人投到治沙中。老人當初來廟廟湖是為了種樹,隨著發展,他擔心一旦家族企業疲軟,資金跟不上,廟廟湖就很有可能再變回沙漠。於是,老人有了給沙漠‘造血’,以沙養沙的想法。”現在,廟廟湖除了造林,還興建了旅遊景觀、農家樂項目,辦起特色養殖和綠色種植。 

  改造生態是王恒興心中的慈善事業。而他做慈善並非偶然為之。早在1988年,他創辦的福利化工廠就吸納了16名殘疾人。至今,家族企業仍有30多名殘疾工人。企業每年都向學校、敬老院、災區捐款。老人管理家族企業期間,時常會帶子女到寧南山區或陜北三邊地區,專門揀最窮的人家進去,吃窩頭鹹菜,幹臟活累活,臨走時放下一些錢,讓孩子們知道,社會上還有不少窮苦人需要幫助。 

  可王恒興對自己卻沒那麼大方。 

  他和老伴的家就安在廟廟湖生態園。兩排磚房,老兩口住第一排。套間內有辦公室、臥室和衛生間,所有的門都敞著,工作人員自由出入。臥室裏兩張拼起來的大床底下露出一排老布鞋,靠墻一溜舊式木箱,上面擺放著雜物和好幾個酒瓶,最貴的酒市價每瓶100多元。 

  林學男説:“老爺子就好喝口酒,可喝酒不講究,平時就喝平羅當地産的酒。老爺子説過,‘多喝1瓶茅臺,等於少栽多少棵樹呢!’” 

  去年底,兒子淘汰了老人開了多年的豐田越野,買了輛70多萬元的進口豐田皮卡,老人直心疼:“有這70多萬元,我能多種多少棵樹啊? 

  家 風 

  很早就有好友提醒王恒興:“你那麼多家産,那麼大家庭,我看你怎麼分!有朝一日你動不了了,你這些子女還不打得頭破血流?” 

  2008年初,王恒興去廟廟湖治沙前分了家産。孩子們不僅沒有爭執一句,反而互相謙讓:大兒子説,二弟身體殘疾,為公司操勞不容易,應該多得些;二兒子説,大哥操的心多,應該多分些;小兒子説,自己最小,操的心少,過得最舒服,哥哥們辛苦,自己應當讓出些。同樣得到家産的兩個女婿也紛紛謙讓。結果,龐大的家族企業股權沒用一個小時就順利劃分完了。 

  王恒興出身貧寒,11歲開始放羊,16歲去工廠當學徒,後來又到公社做共青團工作,25歲時曾參加團中央代表大會。但因愛人出生於地主家庭,“文革”時,王恒興沒能入上黨,此後,仕途受到影響。雖然如此,老夫妻共同生活了53年,沒吵過一次架,沒罵過一句粗話。 

  受到良好家風的熏陶,王恒興的三兒兩女都很團結,到現在都沒分家。“沒分家是什麼意思?”“就是有錢大家花。” 

  5個兒女和兒媳女婿都為家族企業做事,各司其職,各盡其才,從沒有因誰花的錢多起糾紛。就拿買車來説,誰買的高級,誰買的低檔,從不攀比。 

  説起兒女,王恒興異常驕傲:“我的孩子們沒人打麻將、賭博,不貪圖享受、胡作非為,他們一心撲在工作上,每年能為國家上繳利稅5000多萬元。” 

  老人的長孫今年20歲,在河南上大學,每次回來,老人都諄諄教導:“出去是學知識的,不能仗著家裏有錢就亂花,要節省,不要炫耀。”這個“90後”年輕人,衣著樸素,待人謙遜,不事張揚,沒有絲毫“富二代”的壞習氣。 

  李景林是王恒興家族企業辦公室主任,對王恒興一家知根知底:“那一家老少,待人都很忠厚、和善,從來不跟工人紅臉,工人和他們相處也從不拘束。” 

  林學男也説:“廟廟湖有6名護林員,老爺子老怕工人肚子受委屈,時不時會親手做一桌好菜,把護林員叫來,大家一起有説有笑地吃飯。” 

  平羅縣文化旅遊廣電局旅遊科科長賀莉,因工作關係常與老人打交道。今年端午節,她隨局領導陪同自治區政協幾位部門領導到廟廟湖觀摩,碰巧王恒興全家老小都在山上。午飯前,賀莉溜達到後廚,感慨地説:“我以為億萬富翁全家總動員,一定會帶一幫保姆、廚師,沒想到,後廚全是老人的家人,老伴帶著女兒、媳婦在廚房忙成一團,有説有笑的,跟普通農家做飯沒兩樣。” 

  站在寧夏和內蒙古界碑旁,俯瞰寧夏境內生機盎然的廟廟湖,記者問王恒興老人:“您該享福的時候,又跑到沙漠裏來種樹,圖的是啥?”老人笑笑,將手一揮,説:“再過5年,這裡就是一片森林了。多年以後,人們如果説,這個老頭子確實辦了一件正事,我就知足了。”(記者 馬駿 李徽)

  (編者注:本文原載于《寧夏日報》,時間為2011年11月7日,轉載僅為提供資料。)

熱詞:

  • 王恒興
  • 寧夏
  • 治沙
  • 企業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