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七旬老人投4000萬治沙民間治沙人為西部添綠

發佈時間:2012年09月21日 14:2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放着年收入數千萬元的老闆不做,今年已經72歲的王恒興3年前毅然走進渺無人煙的毛烏素大沙漠,先後投入6000多萬元植樹造林,治理沙漠,使位於中國西北的寧夏平羅縣陶樂鎮廟廟湖周圍的沙漠綠了起來。

  “是黨的好政策讓我致富,過上了好日子。看到沙害侵害着寧夏,危害老百姓的生活,我覺得我有義務治理沙害。”談到當初選擇治理沙漠的初衷,王恒興的話簡單而質樸。

  3年時間裏,王恒興在沙漠中推出了數公里的道路,鋪設了100萬米長的引水管,種植了20余萬株沙柳、白楊、沙棗等喬木以及70多萬株灌木。

  “再有兩年時間,我就能完成給1萬畝沙漠披上綠的目標,這將是我這輩子最自豪的事情。”王恒興説。

  17日是聯合國確定的第16個“世界防治荒漠化和乾旱日”。土地荒漠化被喻為“地球癌症”。中國國家林業局局長賈治邦説,土地荒漠化引發了沙區群眾流離失所、人們生活日益貧困、經濟社會發展嚴重滯後等一系列問題,已成為人類社會面臨的嚴峻挑戰。

  有關資料顯示,中國荒漠化面積達到263.6萬平方公里,涉及西北大部、華北北部和東北西部的18個省區市,有4億人口常年受到風沙危害。

  在中國與風沙鬥爭的力量中,如王恒興一樣的許多民間治沙人,為長期遭受風沙侵害的中國大地播種着一片又一片綠色家園。

  據寧夏林業局植樹造林與防沙治沙處處長平學智介紹,在寧夏約有200多個人和企業參與植樹造林,造林面積超過100萬畝。

  在寧夏,有一位治沙與發展沙産業的典範——全國治沙英雄王有德。他和他的團隊以每年治沙造林兩萬畝的速度,在浩瀚的毛烏素沙漠西南邊緣,築起了一道東西長45公里、南北寬10公里的綠色屏障。

  這些民間治沙者有把沙魔馴服、把沙山變綠的雄心壯志,但在在治沙過程中面對缺資金、少理解、少支持的窘境,他們的內心也充滿了困惑與矛盾。

  王恒心告訴記者,他現在已經面臨資金短缺的問題,這讓他很苦惱,“我不想把這幾年的心血因為沒有管護樹林的費用而白流。”

  要解決這些困境與民間治沙人自身的努力和國家的扶持分不開。

  王恒興告訴記者,在植樹造林的實踐中,他發現僅僅依靠自己的投入來治理沙漠是遠遠不夠的,而要學會通過用沙漠造血的模式來治理沙漠。今年,王恒興計劃在沙漠中種植沙棘,通過發展沙棘産業來實現自己以沙治沙的目標。

  “我要做沙漠旅游,發展沙漠養殖業,種植經濟作物,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有植樹造林的後續資金,否則種上的樹也就白種了。”王恒興説。

  政府治沙要與社會治沙相互支持。有林業部門幹部説,政府沒有力量單獨承擔生態治理重任,民間力量同樣也不可能憑一己之力單獨完成,雙方只能相互支持,相互補充。

  “現在很多個人參與防沙治沙的經濟效益不好,見效比較慢,多面臨後續資金缺乏的難題,雖然國家也有補助款,甚至採取生態效益補償資金的方式解決造林的後續管理資金困難,但政策幫扶還沒有大的突破,期待能夠出臺更多優惠政策,如國家返購個人造林。”平學智説。

  賈治邦説,今後中國還將進一步優化政策機制,遵循興林富民的原則,堅持增綠與增收、治沙與治窮相結合,優化扶持政策,活化工作機制,調動廣大群眾參與防沙治沙的積極性。

  (編者注:本文原載於新華網,時間為2010年6月17日,轉載僅為提供資料。)

熱詞:

  • 王恒興
  • 寧夏
  • 企業家
  • 還債
  • 治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