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烏干達概況

發佈時間:2012年09月13日 15:3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外交部網站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國名】 烏干達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Uganda)。

  【面積】241,550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199,807平方公里,水面和沼澤地為41,743平方公里)。

  【人口】3490萬(2011年)。全國約有65個民族。按語言劃分,有班圖人、尼羅人、尼羅-閃米特人和蘇丹人四大族群。每個族群由若干民族組成。班圖族群佔總人口的2/3以上,包括巴幹達(佔總人口的18%)、巴尼安科萊(佔總人口的16%)、巴基加和巴索加等20個民族。尼羅族群包括蘭吉、阿喬利等5個民族。尼羅-閃米特族群包括伊泰索、卡拉莫瓊等7個民族。蘇丹族群包括盧格巴拉、馬迪等4個民族。官方語言為英語和斯瓦希裏語,通用盧幹達語等地方語言。居民主要信奉天主教(佔總人口45%)、基督教新教(40%)、伊斯蘭教(11%),其餘信奉東正教和原始拜物教。

  【首都】坎帕拉(Kampala),人口153萬。年平均氣溫23℃左右,4、5、9、10月份為雨季,其餘為旱季。

  【重要節日】國慶日:10月9日;全國抵抗運動組織執政日:1月26日;建軍節:2月6日。

  【國家元首】總統約韋裏卡古塔穆塞韋尼(Yoweri Kaguta Museveni),1986年1月武裝奪取政權,並出任總統。1996年5月成為民選總統,2001年3月、2006年2月、2011年2月三次蟬聯。

  【簡況】位於非洲東部、地跨赤道的內陸國。東鄰肯尼亞,南與坦桑尼亞和盧旺達交界,西與剛果民主共和國接壤,北與蘇丹毗連。境內多為海拔1200米左右的高原,丘陵連綿、山地平緩。東非大裂谷的西支縱貫西部,谷底湖泊眾多。南部擁有非洲最大的淡水湖—維多利亞湖(面積約6.7萬平方公里)近一半的水域,為著名的尼羅河源頭之一。屬熱帶草原氣候,年平均氣溫22℃左右,氣候溫和、雨量充沛。

  公元1000年,地處烏南部的布幹達地區就建立了王國。19世紀中葉,布幹達王國成為東非地區最強盛的國家。1850年後,阿拉伯商人和英國、德國殖民主義者相繼進入布幹達,布境內爆發了基督教、天主教和伊斯蘭教信徒間的連年戰爭,布幹達王國迅速衰落。1890年,英、德簽訂瓜分東非協議,布幹達劃為英勢力範圍。1894年6月,英宣佈布幹達為其“保護國”。1896年,英將“保護國”範圍擴展到烏全境,並於1907年在烏設總督。

  1962年10月9日,烏宣佈獨立,保留布幹達等4個自治王國,成立烏干達聯邦,仍留在英聯邦內。1963年10月,烏修改憲法,取消英派駐烏的總督,由布幹達國王穆特薩二世任總統。1966年4月,奧博特任總統。1967年9月,廢除封建王國和聯邦制,建立烏干達共和國。1971年1月,阿明發動政變,同年3月就任總統。1979年4月烏全國解放軍攻佔首都,盧萊、比奈薩、穆萬加先後擔任總統或國家元首。1980年12月,奧博特在大選中獲勝,再度出任總統。1985年7月,奧凱洛發動政變,推翻奧博特政權,並出任國家元首。1986年1月25日,全國抵抗軍攻佔首都,推翻奧凱洛軍政權,29日,穆塞韋尼就任總統。

  【政治】1986年穆塞韋尼執政後,結束了烏連年內戰的混亂狀態,建立並逐步完善以烏干達全國抵抗運動(1995年後更名為烏干達全國運動,2003年改為全國抵抗運動組織,以下簡稱“抵運”)為核心的獨特的“運動制”政治體制(為烏特有的一種黨政合一的政治制度,它包容各政黨、民族、教派和各界人士,允許政黨存在但限制其活動),力促民族和解,化解宗教矛盾,組成了以“抵運”為主,兼顧各方利益的基礎廣泛的聯合政府,政局日趨穩定。

  2005年,烏政治體制發生重大轉變。7月,烏就保留“運動制”或實行多黨制舉行全民公決,92.5%的民眾贊成開放黨禁,烏至此進入多黨制國家行列。8月,烏議會表決通過以取消總統任期限制為主要內容的憲法修正案。11月,“抵運”全國代表大會選舉穆塞韋尼為“抵運”主席和總統候選人參加2006年烏總統選舉。2006年2月23日,烏舉行首次多黨大選,穆以59.28%的支持率再次當選總統。2011年2月18日,烏舉行第二次多黨大選。20日,烏選舉委員會宣佈穆以68.38%的得票率再次勝出。目前,烏政局基本穩定。

  【憲法】1995年10月8日正式頒布實施新憲法,2005年11月修改。規定總統由直接選舉産生,任期5年,無任期限制;議會有權彈劾總統和罷免不稱職的部長,總統的重大任命、決定和簽署重要條約均應先經議會批准;成立由部分內閣成員和議員組成的國務委員會,負責解決政府與議會之間的矛盾,出現政治危機時充當總統顧問,並代表議會批准總統的任命。

  【議會】1986年抵運政府成立後,由“全國抵抗運動委員會”代行臨時議會職能。根據1995年新憲法,烏于1996年6月選舉産生新的國民議會,運動制擁護者獲議會多數席位。2006年,烏干達進行第三次議會選舉,運動制擁護者再獲多數議席。議會共設332席,其中包括215名直選議員、79名地區婦女代表、10名軍隊代表、5名殘疾人代表、5名工人代表、5名青年代表和13名當然委員。議長貝麗卡阿利圖瓦拉 卡達加(Rebecca Alitwala Kadaga),2011年5月就任。

  【政府】本屆政府于2011年5月成立,主要成員有:總統約韋裏卡古塔穆塞韋尼(Yoweri Kaguta Museveni)、副總統愛德華 塞瓦努卡 塞坎迪(Edward Kiwanuka Ssekandi)、總理阿馬馬姆巴巴齊(Amama Mbabazi)、第一副總理兼東非事務部長埃裏亞卡特加亞(Eriya Kategaya)、第二副總理兼公職部長亨利卡朱拉(Henry Kajura)、第三副總理摩西 阿裏(Moses Ali)、卡拉莫賈地區事務部長珍妮特 卡塔哈 穆塞維尼(Janet Kataha Museveni)、總統事務部長卡巴昆巴 馬西科(Kabakumba Masiko,女)、總理事務部長基杜 馬庫布亞(Kiddu Makubuya)、貿易和工業部長阿梅莉亞安妮基揚巴德(Amelia Anne Kyambadde,女)、水資源和環境部長瑪利亞穆塔甘巴(Maria Mutagamba,女)、農牧漁業部長特雷斯布坎南揚迪(Tress Buchanayandi)、國防部長克裏斯珀斯基永加(Crispus Kiyonga)、減災與防災部長斯蒂芬馬林加(Stephen Mallinga)、土地、住房與都市開發部長達烏迪米蓋雷科(Daudi Migereko)、衛生部長克裏斯蒂娜喬伊斯翁多阿(Christine Joyce Ondoa,女)、外交部長薩姆庫泰薩(Sam Kutesa)、教育部長傑西卡阿盧波(Jessica Alupo、女)、能源與礦業部長艾琳穆洛尼(Irene Muloni,女)、新聞與全國指導部長瑪麗卡魯羅奧庫魯特(Mary Karooro Okurut,女)、通訊與信息通訊技術部長魯哈卡納魯貢達(Ruhakana Rugunda)、地方政府部長阿道夫姆韋西傑(Adolf Mwesigye)、不管部長納賽爾塞巴加拉(Nasser Sebaggala)、安全部長威爾遜穆卡薩穆魯利(Wilson Mukasa Muruli)、財政、計劃與經濟發展部長瑪利亞基瓦努卡(Maria Kiwanuka,女)、工程與交通部長亞伯拉罕比揚達拉(Abraham Byandala)、總檢察長彼得尼翁比(Peter Nyombi)、政府督導約翰納薩西拉(John Nasasira)、旅遊與野生動植物部長伊弗雷姆卡蒙圖(Ephraim Kamuntu)、司法與憲法事務部長卡欣達奧塔菲雷(Kahinda Otafiire)、內政部長希拉裏奧尼克(Hilary Onek)。

  【行政區劃】烏現有111個地區(District)。

  【司法機構】全國設高等法院、上訴法院和地方法院。政府設司法和憲法事務部長。首席法官本傑明奧多基(Benjamin Odoki)。

  【政黨】現有30多個註冊政黨,主要有:

  (1)全國抵抗運動組織(The National Resistance Movement Organization-NRMO)簡稱“抵運”,執政黨。1981年6月,穆塞韋尼創建反政府組織“全國抵抗運動”,其軍事組織為“全國抵抗軍”,政治組織為“全國抵抗運動委員會”,下設各級基層委員會。1986年1月“抵運”奪取全國政權,全國抵委會代行議會職能,各級抵委會取代各級地方行政機構,“運動制”在全國確立。1995年9月,烏制憲議會通過新憲法,規定“運動制”延續到2000年,每五年舉行一次全民公決,由全體人民就繼續實行“運動制”還是改行多黨製作出選擇。1996年6月,烏選舉産生國民議會,取代全國抵委會的議會職能。2000年6月烏舉行全民公決,決定保留“運動制”。2005年7月烏全民公決決定棄“運動制”改行多黨制。至此,在烏實行近20年的“運動制”宣告退出歷史舞臺,“抵運”遂轉變為政黨。在2006年和2011年大選中,該黨在議會中均獲得絕對多數席位。

  “抵運”的政治綱領通常被稱為“十大綱領”,由穆塞韋尼制定,1984年7月頒布,其宗旨是:建立人民民主制度;恢復和保障人身及合法財産的安全;加強民族團結和消除一切形式的宗派主義;捍衛和鞏固民族獨立;建立一個獨立、一體化、能自我生存的國民經濟;恢復和改善社會公益設施,重建被戰爭破壞的地區;消除腐敗和濫用職權;安置無家可歸者和改善人民生活;與其它非洲國家攜手合作,捍衛非洲人民的民主權利和建立混合經濟體制。1999年4月,“抵運”全國執委會在原有“十大綱領”基礎上補充了環境保護、就業、扶貧等綱要,使之擴充為“十五大綱領”。

  (2)民主變革論壇(The Forum for Democratic Change),由原改革議程組織、議會鼓動論壇和全國民主論壇于2004年8月8日合併組成,簡稱“論壇”,最大反對黨。口號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該黨吸收了烏前軍隊司令蒙圖、前國外安全局長普科爾等曾居運動政府要職的運動元老和重量級政客,並推舉貝西傑為其臨時執委會主席。該黨與保守黨、正義論壇和社會民主黨組成“黨際聯盟”,推舉貝西傑為其共同候選人參加2011年大選。貝得票率26.01%,僅次於穆塞韋尼。

  (3)民主黨(The Democratic Party):反對黨,成立於1956年,受天主教派支持,在巴幹達族和城市工商界中影響較大,在國際上得到英、美、德、梵蒂岡等西方國家青睞。1961年在大選中獲勝,組成第一屆烏干達自治政府。翌年在議會選舉中敗給人大黨與卡巴卡耶卡黨的聯盟。1969年12月被人大黨政府取締。1973年,該黨宣傳書記保羅塞莫格雷雷流亡美國,在美重建民主黨。後該黨加入烏全國解放陣線並參加了阿明下臺後的歷屆政府。1992年5月在坎帕拉等地開始陸續重建支部並恢復活動。信奉自由資本主義,主張議會民主;抨擊“運動制”為一黨專制,呼籲實行多黨民主,並抵制了2000年6月舉行的烏政體全民公決。該黨總統候選人毛在2011年大選中得票率為1.86%。

  (4)烏干達人民大會黨(The Uganda People's Congress):簡稱人大黨,反對黨,創建於1960年3月,由以奧博特為首的烏國民大會黨激進派同民族進步黨、烏干達人民聯盟黨合併而成。1964至1971年和1980至1985年,人大黨兩次成為執政黨,奧博特兩度出任總統。1986年1月“運動”執政後,該黨部分領導人以個人身份參加了“運動”政府。該黨總體對“運動”政府採取不合作態度,並抵制了2000年6月的政體全民公決。該黨總統候選人奧圖努在2011年大選中得票率為1.58%。

  (5)保守黨(The Conservative Party):原名卡巴卡耶卡黨,成立於1960年9月,1980年5月改為現名。1962年,該黨與人大黨聯手參加大選獲勝,布幹達國王穆特薩二世出任總統。1964年,該黨被人大黨排擠出內閣,穆特薩流亡英國。代表布幹達封建酋長和王室貴族利益,反對政府集權,主張建立聯邦,恢復保障聯邦制的1962年憲法,實行多黨制與議會上下兩院制,但採取與“運動”政府合作的態度。現任主席約翰肯盧克雅木齊(John Ken Lukyamuzi)。2011年大選前,該黨加入由民主變革論壇等反對黨組成的“黨際聯盟”。

  【主要反政府武裝】(1)上帝抵抗軍(Lord's Resistance Army,簡稱LRA)。1987年初,一名自稱艾麗絲拉奎娜(Alice Lakwena)的女巫聚集起五、六千人,打出“聖靈運動”(The Holy Spirit Movement-HSM)的旗號,活動於烏北部地區。後在政府軍圍剿下,拉奎娜逃往肯尼亞。1989年後,“聖靈抵抗軍”的殘余分子由拉奎娜之弟約瑟夫科尼(Joseph Kony)領導的烏干達人民民主軍(UPDA)殘部所吸收,改稱“上帝抵抗軍”,駐紮在蘇丹南部、剛果(金)東部地區,在烏北部地區繼續作亂,擾亂社會治安。烏政府自1993年起開始了對上帝抵抗軍的清剿。2002年3月以來,在蘇丹政府的配合下,烏軍進入蘇南部對“上帝抵抗軍”進行大規模圍剿,北部安全形勢得到較大改觀。2006年7月起,烏軍與上帝抵抗軍開始了時斷時續的和談,雙方于2006年8月26日簽署了20年來首個正式協議-《停止敵對狀態協議》,但談判雙方在很多議題上仍存在分歧,和談進程面臨不少障礙。2007年,和談形勢趨於好轉,烏政府軍先後與上帝抵抗軍簽署新的停火協定和《責任與和解協議》,上帝抵抗軍還首次派團赴首都談判,烏北部安全形勢繼續改善。2008年3月26日雙方簽署了《監督與實施協議》,談判正式結束。但科尼以國際刑事法院未解除對其通緝、人身安全缺乏保障為由,拒絕簽署《最終和平協議》。2008年12月,烏軍與剛果(金)、蘇丹南方軍隊對上帝抵抗軍採取聯合軍事行動,重創上帝抵抗軍,其殘余勢力逃竄至中非共和國,已不再對烏北部構成威脅。2011年10月,美國宣佈向烏及剛果(金)、中非、南蘇丹派遣100名特種兵,協助四國打擊上帝抵抗軍。2012年3月,烏干達、南蘇丹、剛果(金)和中非四國成立5,000人的聯合部隊用於打擊上帝抵抗軍。

  (2)民主同盟軍(Allied Democratic Forces-ADF)。其成員多為青年穆斯林極端主義者,聲稱要從運動制下解放全國並建立伊斯蘭國家。領導人姆波扎(Mpoza),原為政府軍一名副營長。1997年烏支持卡比拉推翻蒙博托後,與剛果(金)政府達成諒解,剛果(金)協助烏軍在兩國邊境共同圍剿ADF,ADF遭毀滅性打擊。1998年,烏以追剿西部叛匪為名出兵剛果(金)東部,剛果(金)政府予以強烈譴責。ADF活動一度又趨活躍,以剛果(金)東部地區為依託,頻頻襲擊烏西部有關地區,使烏西部地區安全受到嚴重威脅。後烏政府軍佔領剛東部地區,獲得較大戰略縱深,切斷了ADF的補給線,但ADF仍不時對烏西部地區進行襲擊。

  【重要人物】約韋裏卡古塔穆塞韋尼:總統兼武裝部隊總司令、全國運動主席。1944年出生,巴尼安科萊人。1966至1969年在坦桑尼亞達累斯薩拉姆大學攻讀政治經濟學,獲學士學位。1970年回國後任奧博特總統府研究助理秘書。1971年阿明上臺後流亡坦桑,參加反對阿明的鬥爭。1979年阿明被推翻後任全國解放陣線執委兼軍委會副主席,歷任國防國務部長、國防部長和地區合作部長等職。1980年創建“烏干達愛國運動”。1981年6月,穆與盧萊共同創建“烏干達全國抵抗運動”,先後任副主席、臨時主席、主席。1986年1月推翻奧凱洛軍政府,就任總統兼國防部長、武裝部隊總司令。1996年5月在烏首次全民大選中當選總統,2001年3月、2006年2月和2011年2月三次蟬聯。曾于1989年、1996年和2004年三次訪華,2006年11月來華出席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已婚,有三女一子。

  【經濟】自然條件較好,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氣候適宜。農牧業在國民經濟中佔主導地位,分別佔國內生産總值的70%和出口收入的95%,糧食自給有餘。工業落後,企業數量少、設備差、開工率低。對外貿易在國民經濟中佔重要地位。

  是聯合國公佈的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由於連年戰亂,經濟一度瀕臨崩潰。1986年“運動”執政後,實行務實、穩妥的經濟發展政策,積極進行結構調整,優先發展農業,整頓國營企業,扶植私人經濟,推行自由貿易等措施。自1991年以來,經濟年均增長6.4%,近年更是超過8%。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烏棉花、魚類、咖啡等傳統支柱産業出口萎縮,經濟增速下滑。

  2011年主要經濟數字如下:

  國內生産總值:179.6億美元

  人均國內生産總值:1462美元(按購買力計平價算)

  國內生産總值增長率:3.6%

  通貨膨脹率:18.7%

  外債:35.1億美元

  外匯儲備:26.52億美元

  貨幣名稱:烏干達先令

  匯率:1美元= 2523烏干達先令

  (數據來自2012年6月《經濟季評》)

  【資源】已探明礦産資源有:銅、錫、鎢、綠柱石、鐵、金、石棉、石灰石和磷酸鹽等。森林覆蓋率為12%,産硬質木材。水産資源豐富,維多利亞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魚産地之一。水力發電潛力約2000兆瓦。西部艾伯特湖附近近年發現石油。

  【工業】工業落後。主要工業部門有建築、食品、飲料、煙草、鋼鐵、五金、金屬礦産、紡織、服裝、皮革及製鞋等。企業數量少,規模小,設備差且使用率較低。為吸引外資發展工業,“運動”政府于1991年成立投資局,迄已吸引2000余家外資企業赴烏投資,實際投資額超過25億美元。烏政府大力推行私有化政策,目前已有122家國有企業實現私有化,尚有36家國企待出售。2008/09財年,工業産值72140億先令,佔國內生産總值的24.2%。

  【農業】農牧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居主導地位,農業人口約佔全國人口的80%。糧食自給有餘。全國可耕地面積佔陸地總面積的42%,已耕地面積500萬公頃。主要糧食作物有飯蕉、小米、木薯、玉米、高粱、水稻等。主要經濟作物有咖啡、棉花、煙草、茶葉等。2008/09財年,農林牧漁業産值70550億先令,佔國內生産總值的23.7%。

  【漁業】烏河流湖泊面積36902.6平方公里,漁業資源較豐富。漁業是烏經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漁産品是烏重要出口産品,2008年出口創匯1.24億美元。2008/09財年,漁業産值8500億先令。

  【旅遊業】60~70年代初,旅遊業是僅次於咖啡和棉花的第三大創匯産業。但此後連年不斷的內戰使旅遊業遭到嚴重破壞。“運動”執政後,隨著國內局勢日益穩定,旅遊設施逐步恢復,旅遊業得以復興。1992~1996年,旅遊業産值年均增長18%。1998年,外國遊客達25萬人次,旅遊收入1.25億美元,旅遊業産值已佔國內生産總值的4.5%,成為僅次於咖啡的第二大出口創匯來源。1999年以來,因受治安問題及911事件影響,赴烏旅遊人數有所下降。2002年後旅遊業恢復較快,2007年外國遊客達64萬人。主要旅遊點有尼羅河源頭、伊麗莎白國家公園和基代坡河谷國家公園等。

  【交通運輸】烏為內陸國家,90%以上的進出口物資經肯尼亞的蒙巴薩港。國內運輸以公路為主。2008/09財年,交通運輸産值10080億先令,佔GDP的3.37%。據烏官方統計,近年運輸情況如下:

  公路:總長約25632公里,其中柏油路3098公里,砂礫路為7867公里,其餘為土路。2008年機動車保有量470488輛。

  鐵路:總長1241公里。自1997年以來,鐵路客運停止運營,但鐵路運輸仍為烏進出口貨物的一種方式。貨物運輸量2005年達185559噸公里。

  空運:2008年客運量為99.8萬人次,貨運量68.6萬噸。

  【財政金融】烏財政來源主要有三個方面:稅收、國外援助和出口。2005年初烏對稅務局進行了改革,改進了管理效率,增強了直接稅收。2008/2009財年,烏財政收入45920億先令,總支出49370億先令。教育、道路建設和安全支出是政府支出中的三大項目。

  【對外貿易】在國民經濟中佔重要地位,近年來進出口額總體呈增長趨勢。2008年,烏對外貿易總額為62.5億美元,其中出口17.2億美元,進口45.3億美元。其中,咖啡、漁産品、煙草、玉米、花卉、皮革出口創匯分別達4.03億、1.24億、6650萬、2382萬、2278萬、1811萬美元。烏主要進口商品有:成品油、汽車、鋼鐵、電訊和聲像設備、醫療設備和藥品等。

  【外國資本】烏投資局極力吸引外資,將外資集中引入到園藝、食品加工、紡織和包裝業等領域。至2010年,烏方已批准323個外資投資項目,投資金額17億美元。

  【外國援助】“運動”執政後,烏政局穩定,經濟情況不斷好轉。尤其是烏政府接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提出的經濟結構調整方案後,烏外援不斷增加,美、英等西方國家將烏列為對非重點援助國。近年來,烏商業環境改善顯著,得到國際社會青睞,外援大幅增長。外援中,多邊援助主要來自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和歐盟,雙邊援助主要來自美國、英國、德國、丹麥和荷蘭。2008/09財年,烏所獲外援總額5.1億美元,比上年度增長34.7%。

  【人民生活】據《2010年人類發展報告》人類發展指數(HDI)統計,烏在全球169個國家和地區中居第143位。烏人口年均增長率為3.3%。2005年,人均預期壽命51.59歲,嬰兒死亡率67.83‰。出生率47.39‰,死亡率12.8‰,凈外遷率1.49‰,每個婦女平均生育6.74個孩子。

  近20年來,烏醫療衛生事業取得長足進步,人民生活逐步改善。1986年至2003年間,嬰兒死亡率從1986年122‰降至85‰;孕婦死亡率從9‰降至5‰;醫患比例從1:2300提高到1:1500;在政府醫院和診所工作的醫務人員從30人增加到1100人。2003年,烏成人艾滋病感染率4.1%,死亡7.8萬人。烏傳染病風險較高,鄉村地區兒童大多營養不良。2010年底,烏北部爆發黃熱病疫情,已造成數百人感染,50多人死亡。

  【軍事】“烏干達人民國防軍”創建於1981年2月,當時稱“全國抵抗軍”,後稱“烏干達人民抵抗力量”,抵運執政後改為政府軍。1995年1月起用現名。1987年組建空軍。軍隊統帥為穆塞韋尼總統,現任烏軍總司令阿隆達尼亞凱里馬(Aronda Nyakairima)。

  根據烏政府與西方國家的有關協議,烏每年軍費開支佔國內生産總值的2%以內。

  【教育】實行英國教育體制:小學7年,初中4年,高中2年。麥克雷雷大學為烏最高學府,始建於1937年,目前在校本科生約3.5萬名,研究生約3000名。此外還有姆巴萊伊斯蘭大學、姆巴拉拉科技大學、東非基督教大學、烏干達烈士大學等20余所大學。全國10歲以上人口識字率70%。自1997年起實行免費教育制度,政府為全國每戶四個孩子提供免費小學教育。2008年小學校達到14179所,教師13.1萬名,在校生747萬人;初中1907所,教師40352名,初中在校生83萬人。政府爭取在2015年使所有適齡兒童都能接受並完成小學和初中教育,使烏成為非洲第一個普及初中教育的國家。

  【新聞出版】 共有10余種用英語和盧幹達語出版的全國和地區性報刊,發行總量約10萬餘份。主要報刊:《新觀察報》,唯一的官方英文日報,1986年5月創刊,其前身為奧博特第二屆政府時期的官方《鏡報》,發行量約4萬份;《警戒者報》,私營英文報紙,1992年創刊,現為日報,發行量約3.8萬份;《友人報》,盧幹達語日報,1911年創刊,是烏歷史最久的報紙,原為天主教報紙,後由“友人”出版公司經營;《東非人報》,英文週報,1994年11月首次發行,在坦桑尼亞、肯尼亞和烏干達同時出版。

  烏干達通訊社為國家新聞機構,設有地球衛星轉播站。2005年11月,烏干達新聞部成立烏干達廣播公司取代該通訊社。

  烏現有四家廣播電臺,其中三家為私人電臺。國家廣播電臺設有中、短、調頻等波段,以英語、斯瓦希裏語播音為主,另有盧幹達語等30個部族語言的廣播。2005年與烏干達電視臺一起歸烏干達廣播公司管理,並改稱“烏干達廣播公司電臺”。

  烏干達電視臺在6個鄉鎮設有轉播臺,覆蓋全國。

  【對外關係】奉行獨立自主和不結盟的外交政策,主張在平等互惠的基礎上同各種社會制度的國家發展關係。強調外交為經濟建設服務。注重發展與西方國家關係,但反對西方干涉其內政。倡導非洲聯合振興,積極參與地區事務,致力於推動地區合作及經濟一體化。是英聯邦、不結盟運動、非洲聯盟、東非共同體(EAC)、東南非共同市場(COMESA)和政府間發展組織(IGAD)等地區和次地區組織成員國。

  【同中國的關係】1962年10月18日中烏建交。建交以來,兩國一直保持友好關係。1986年烏干達“全國抵抗運動”執政後,中烏關係發展進入了新階段,雙方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日益深化,同時兩國在許多重大國際問題上持相同立場,在眾多國際事務中相互支持。

  2010年4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嚴雋琪訪烏。同年,烏外長庫泰薩、國防部長基永加、貿工部長奧泰費爾先後訪華,副議長卡達加來華出席全球婦女峰會。2011年8月,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人民爭取和平與裁軍協會副會長厲無畏訪烏。11月,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梁光烈訪烏。2012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組部部長李源潮訪烏。訪問期間,李源潮會見了穆塞韋尼總統、與姆巴巴齊總理舉行會談。雙方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烏干達共和國政府對避免雙重徵稅和防止偷漏稅的協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烏干達共和國政府經濟技術合作協定》。3月,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桑國衛赴烏出席各國議會聯盟第126屆大會。

  2011年經貿合作繼續取得新進展。兩國貿易額3.99億美元,同比增長40%,其中中方出口3.59億美元,進口0.4億美元。

  2005年4月,兩國簽署《關於中國公民自費旅遊實施方案的諒解備忘錄》。

  中國駐烏干達大使:趙亞力。館址:37,Malcolm X Avenue,Kololo,Kampala。電話:259881,234058,236895。傳真:235087。商務處電話:267622,220379。地區號:00256-414。

  烏干達駐華大使:查爾斯馬迪博瓦吉多索。館址:北京三里屯東街5號。電話:65321708。傳真:65322242。

  【同美國的關係】烏、美兩國關係密切。烏係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中接受美援最多的國家之一,亦是美《非洲增長和機遇法》受惠國之一。美2010年向烏提供5.26億美元發展援助,並從總統救助艾滋病應急計劃(PEPFAR)中向烏提供2.85億美元援助。烏支持由美國領導的國際反恐行動,美國亦將烏國內兩支反政府武裝-上帝抵抗軍和民主同盟軍列為恐怖組織。2003年6月,穆塞韋尼訪美,會見了布什總統,雙方簽訂了烏不將美國公民引渡給國際法庭的《國際刑事法庭豁免協定》,美宣佈將烏列為首批享受美國150億美元艾滋病專項基金的非洲國家之一。2003年7月,美國總統布什訪問烏干達,雙方就地區及國際形勢等進行了討論。2003年11月,穆塞韋尼總統對美進行工作訪問。2004年6月,穆塞韋尼總統赴美出席八國集團首腦會議的非洲問題對話會,並出席了前總統裏根的葬禮。9月,穆塞韋尼總統赴美出席烏干達北美協會組織的年度僑民大會,接受華盛頓州榮譽國民稱號。2007年10月,穆塞韋尼訪美,會見布什總統,就烏國內安全形勢、經貿合作、防瘧和艾滋病等問題交換了意見。自2007年以來,美已向非盟駐索馬裏特派團烏干達和布隆迪提供超過1.85億美元軍事援助。2011年1月,美國國際開發署駐烏代表表示,美將在5年內向烏提供1.5億美元,在烏建設10個小麥、大豆和咖啡倉庫。美本財年已向烏提供3000萬美元。同月,美國非洲司令部指揮官沃德訪烏並會見烏軍司令阿隆達。2月,美國副國務卿斯坦伯格訪烏並會見穆塞韋尼總統。10月,美國總統奧巴馬宣佈,他已派遣100人軍事顧問團幫助烏、中非、南蘇丹和剛果(金)等國打擊上帝抵抗軍殘餘力量,其主要任務是提供情報支持,並不直接作戰。2012年1月,美國副國務卿伯恩斯訪烏並會見穆塞韋尼總統。

  【同英國的關係】英為烏前宗主國,對烏有傳統影響,兩國關係一直友好。穆塞韋尼總統曾多次訪英。英每年向烏提供約6000萬美元援助和200多名獎學金名額。1999年12月,英宣佈免除烏2250萬美元債務。2004年12月,英宣佈向烏提供2.57億美元無償援助。2005年,英國政府以烏政治過渡進程缺乏透明和民主為由,宣佈暫停對烏的500萬英鎊援助(170億先令)。但英對烏的援助項目、人道主義救援等方面的實際投入仍在增加。2007年11月,第36屆英聯邦政府首腦會議在烏首都坎帕拉召開,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對烏進行了國事訪問。

  【同法國的關係】“抵運”政府執政以來,烏、法關係發展較快。法為烏經濟復興計劃、醫療衛生、採礦業和供水工程等提供了大量援助。1992年盧旺達內戰爆發後,法因烏插手盧內戰曾一度中止對烏援助。1997年,法對烏干涉前扎伊爾內政表示不滿。1998年法公開譴責烏出兵剛果(金)。為緩和與法國的矛盾,改善雙邊關係,穆塞韋尼總統2001年和2002年多次訪法,法國外長等官員也多次訪烏,雙邊關係得以快速改善和發展。目前,法是烏重要援助國和烏産品重要出口市場。

  【同蘇丹的關係】烏蘇關係曾長期不睦,兩國相互指責對方支持各自國內的反對派。1995年4月烏宣佈與蘇斷交。2001年6月,兩國宣佈恢復代辦級外交關係。2002年初,穆塞韋尼總統訪蘇,兩國簽署邊界和安全協議,蘇方允許烏軍進入蘇丹打擊上帝抵抗軍,烏政府也宣佈不再支持蘇人解,並勸説該組織與蘇政府達成和平協議。同年,兩國正式恢復大使級外交關係。

  【同南蘇丹的關係】2005年7月,穆塞韋尼出席了在蘇丹首都喀土穆舉行的南部蘇丹人民解放運動領導人加朗出任蘇丹第一副總統的就職儀式。同月30日晚,加朗在結束訪烏乘穆塞韋尼總統專用直升機返蘇途中遇難,烏全國降半旗哀悼3日。烏與蘇丹南方政府關係密切,基爾主席多次訪烏。2011年7月,穆塞韋尼總統訪問朱巴,參加南蘇丹獨立慶典。同日,烏發表聲明,承認南蘇丹。同月,烏和埃塞俄比亞簽署協議,將成立部級委員會,共同支持南蘇丹發展。10月,兩國警方成立聯絡辦公室,共同打擊邊境犯罪。

  【同剛果(金)的關係】1997年,烏曾支持洛朗卡比拉推翻前扎伊爾蒙博托政權,烏同剛果(金)關係一度十分密切。後來烏指責卡庇護烏反政府武裝,兩國關係惡化。1998年8月,烏支持剛反對派與政府開戰,並直接出兵參戰。1999年7、8月間,剛衝突各方簽署盧薩卡停火協議後,剛問題轉入政治解決階段。2001年10月,烏開始撤出駐剛軍隊,並於2002年9月恢復與剛的外交關係。2003年2月,穆塞韋尼總統和剛總統約瑟夫卡比拉會晤,決定增設伊圖裏和平委員會,以便在烏從該地區撤軍後維護該地區和平與安全。4月,烏、剛和盧旺達總統在南非首都比勒陀利亞舉行剛果(金)和平進程地區峰會。5月,烏完成從剛全部撤軍。10月,剛地區合作部長訪烏,雙方決定實現關係正常化,互派大使,並承諾加強安全合作,不準對方的反政府武裝在各自領土上活動。11月,兩國總統同意就剛指控烏對其進行武裝入侵而上訴國際法院案達成庭外和解。2004年5月,兩國民航局簽署諒解備忘錄,決定恢復自1998年以來中斷的商業航班。2006年4月,剛果(金)指責烏駐剛果(金)大使曾參與掠奪剛東部資源,烏隨即召回駐剛果(金)大使,擬新派的大使則未得到剛認可,而剛也不願向烏派出大使。2007年3月以來,烏多次要求剛果(金)對清剿其境內的烏反政府武裝予以配合。9月,兩國總統在坦桑尼亞進行會談,簽署了涉及雙邊安全、外交和經濟合作等領域的多個協議,同意儘快恢復兩國大使級外交關係。12月,兩國外長簽署聯合公報,決定全面恢復外交關係。2008年12月至2009年3月,烏干達、剛果(金)和蘇丹三方對盤踞在剛果(金)賈蘭巴公園的上帝抵抗軍與以毀滅性打擊,科尼率殘部逃竄至中非共和國。2009年3月,穆塞韋尼總統和卡比拉總統在烏剛邊境會晤。8月,兩國互派大使,雙邊關係全面恢復。2011年2月,烏、剛果(金)國防部長、聯合國駐剛果(金)特派團代表在烏舉行為期三天的防務與安全會議。剛果(金)和聯合國同意繼續跨境打擊上帝抵抗軍和聯合民主陣線叛軍。

  【同肯尼亞和坦桑尼亞的關係】烏與肯尼亞、坦桑尼亞關係良好,肯盟巴薩港和坦達累斯薩拉姆港是烏貨物主要進出口港。肯是烏最大貿易夥伴和主要投資來源地之一。三國是東非共同體創始國,並在此基礎上于2005年建立關稅同盟,2010年建立共同市場,並計劃2013年成立東非聯邦。

  【同盧旺達的關係】1994年烏支持盧旺達愛國陣線奪取盧政權後,烏盧關係十分密切。1997年兩國共同支持洛朗卡比拉推翻蒙博托政權,1998年又聯合支持剛果(金)反政府武裝並出兵剛。但1999年8月後,雙方在剛問題上分歧加劇,兩國軍隊曾3次在剛東部發生衝突,致使關係惡化。2001年11月以來,雙邊關係趨緩。2003年9月,烏總統穆塞韋尼出席盧總統卡加梅的就職典禮。2004年1月,兩國總統在倫敦會晤。2月,烏內務部長訪盧,同盧方舉行第二屆兩國政府間聯合委員會會議。2005年9月29日,兩國就遣返在烏的25000多名盧難民進行了商談。目前,兩國關係基本平穩。2011年12月22日至26日,盧總統卡加梅訪烏。期間,卡與穆塞韋尼總統共同出席了歐盟援助的烏盧兩國邊境公路開工儀式。2012年1月25日至27日,卡加梅對烏進行國事訪問。期間,烏、盧舉行兩國聯合常設委員會第十次會議。(最近更新時間:2012年6月)

熱詞:

  • 烏干達
  • 概況
  • 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