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海南:打造中國最大文博藝術部落

發佈時間:2012年09月11日 17:2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這就是海南——和我美麗的大陸連在一起/和千年的波濤,和城市的季風連在一起……/我來到海南。這遼闊而明亮的省區/這隱藏的入海口/我還聽到了一種與眾不同的寂靜。”

  這是1997年楊曉民第一次來海南時寫下的詩句。那時,他大概沒有料到,有一天他會為了在這片土地打造“文博藝術部落”而奔波。

  楊曉民的身份有點“複雜”:他是詩人,曾獲得第二屆魯迅文學獎詩歌獎;他也是學者,專著《中國單位制度》出版後,引起很大的反響;他又是一個關心文化重建和文化認同的紀錄片工作者,《江南》、《河之南》、《望長安》等一系列紀錄片,是其代表作;他曾任職央視多年,主持過央視大規模的人事改革……如今,他是海南國際旅遊島先行試驗區管理委員會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

  先行試驗區是海南為了加快國際旅遊島建設而設立的“特區”。試驗區“野心勃勃”:他們計劃用十年時間,建成“中國最大的文化産業集聚區”、“濱海城市示範區”、“世界一流的度假勝地”。

  在楊曉民看來,試驗區要真的成為一流的世界旅遊目的地,那一定需要去充分挖掘和利用歷史文化資源。只有賦予本地旅遊産品以更多的文化價值,才能體現旅遊的特色和內涵,形成旅遊的內驅力,旅遊才更具有持續性。“而海南現在真正有文化含量的旅遊品種並不多,文化一直是海南旅遊的短板,那麼用文化支撐旅遊是海南必然的選擇。”

  因此,他們要想方設法提升海南的“文化含金量”。“國際私人博物館群落”就是他們找到的承載著這一使命的支撐點之一。“從它的文化旅遊産業定位來看,打造中國最大的私人博物館群落無疑是其文化品質的象徵,對整個區域文化産業價值鏈的生成、對整個區域品質和價值的提升具有極大的帶動作用。”楊曉民説,“海南國際旅遊島先行實驗區打造的面積超過2000畝的國際私人博物館群落,無疑是海南乃至中國的一張‘文化名片'。”

  私人博物館困局

  1905年,近代著名實業家張謇在南通創建了中國第一個公共博物館——南通博物苑。與此同時,國內一些收藏家也在個人收藏的基礎上創辦了博物館,如嚴修在天津城隍廟開辦教育品陳列室,端方在北京琉璃廠海王村開辦陶齋博物館。辛亥之後,一批國立、省市立博物館陸續建立,而私立博物館則鮮有出現。

  國內私人博物館的大量興起,其實是近20年的事情。改革開放以後,部分國民的財富日豐,同時文物、藝術品拍賣價格屢創新高,使得越來越多的人注意到文物、藝術品的投資作用,於是收藏熱日漸升溫。收藏市場的高速發展,也吸引了一批有資金實力的民營企業家投身於收藏市場,進而興建私人博物館事業。於是,私人博物館的數量急劇增加。

  但事實上,很多私人博物館的日子並不好過,一些博物館甚至“舉步維艱”,原因就一個:資金匱乏。“建館難,維繫更難”,即使是面積兩三百平方米的小型私人博物館,一年要拿出動輒幾十萬元來貼補博物館藏品的維護、管理,如果再加上不定期的場館翻修,這個成本是很難依靠個人的力量來維持的,很多頗有名氣的私人博物館就這樣被拖垮。

  從世界範圍來看,博物館的所有經營收入能達到博物館投入的30%就已經難上加難,換句話説,全世界是沒有一家博物館是完全靠自己的經營收入維持生計的。而門票收入一般最多只能相當於投入的5%-10%,可以説純粹地“以館養館”幾乎不可能。

  國際上著名的一些大博物館,都是靠巨大的資金投入和政策保障來支撐,比如美國的私立博物館資金來源渠道相當廣泛,既有政府和各種基金的扶持,也有相當數量的社會捐贈。而在國內,目前對私人博物館的資金支持少,保障也有待完善,私人博物館想完全依靠自己發展困難重重。

  先行試驗區手裏的“牌”

  海南有什麼秘訣能幫私人博物館突破這一瓶頸?

  “既然我們是先行試驗區,那就大膽地先行先試,也許最後就成功地探索出一條公益項目的發展路子來。”説這話時,楊曉民顯得胸有成竹。

  “在這一點上,建川博物館聚落給了我們很多啟示,‘以商養館',‘以企養館',在博物館得到資金的同時,卻並未影響到博物館的公益性。所以,在國際私人博物館群落項目中加入商業元素,並不違背私人博物館的公益性,而是在目前保障體系不健全的情況下,對私人博物館生存模式的一種嘗試。”

  “不過首先要強調一點,我們的私人博物館是公益性的,是一種‘非營利'、‘永久性'的公益文化事業,但並不代表它的周邊環境不可以是商業性的,這二者之間不可混淆。而且之所以如此規劃,也是出於讓國際私人博物館能夠更好地可持續發展而考慮。”

  其實,如果仔細研究海南國際旅遊島先行試驗區的規劃設計,就會發現,他們的項目雖名為“私人博物館群落”,但他們真正要建的是一個集藏品展示、藝術博覽、藝術品交易、收藏交流、教育研究、旅遊休閒等多項功能為一體高端“文博藝術部落”。

  從規劃設計中,我們看到,國際私人博物館群落共分為五個區:

  私人博物館核心區分為固定博物館和流動博物館。以固定博物館為主體,引入國際國內著名的連鎖博物館或著名收藏家,匯聚頂級藏品。流動博物館的目的是保證常有新鮮展品呈現給遊客。

  而展會區作為文件藝術品展示區與交流區,專門供收藏家、藝術品公司不定期地舉辦藏品交流展、著名博物館巡迴展、設計師發佈會,舉辦大型文物或藝術品拍賣會。

  藝術品交易區主要包括畫廊、藝術銀行、文物商店和文物藝術品拍賣中心。可以提供代理、評估、鑒定、託管、委託交易、拍賣等一系列服務。

  藝術品創作區中設有藝術家工作室、百工坊、文化遺産傳承人之家等等,以供國內外的藝術大師與工藝大師在此進行藝術現場創作與文化遺産傳承演示,並進行現場預訂或交易。

  休閒商業區與其它四區穿插設置,包括藝術傢俬人會所、高端藝術品超市、創意餐飲、主題酒店及室外藝術休閒廣場等等。

  楊曉民之所以那麼自信,關鍵在於他們手中有兩張“王牌”——第一是稀缺的環境資源。先行試驗區位於海南省陵水黎安片區,毗鄰三亞,地處北緯18度,冬季的平均氣溫也在20度以上,不僅有外海,還有兩個澙湖、三個熱帶雨林保護區,這樣的自然稟賦在全世界都稀缺。這裡可以為收藏家、藝術家提供優越的自然地理條件和寬鬆的創作生活環境。

  “這麼好的環境,對國際、國內藝術大師、收藏家,還是有吸引力的。如果他們每年能拿出三到四個月的時間,在海南最好的季節呆在這裡,我們的目的就達到了,我們也並沒有期待他們一年到頭都呆在試驗區。”楊曉民希望,未來的先行試驗區的文博區就是藝術家休閒度假的集聚地,將是中國最大的收藏家、藝術家度假區,在度假的同時展示他們的作品、藏品,與同行、批評家、商人等直接接觸、溝通交流和交易。

  第二張牌是“制度資源”。國家賦予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的特殊支持政策。先行試驗區的計劃是,從政策優勢中尋求差異化發展。內地藝術品市場起步較晚、限制較多,較之香港等成熟藝術品市場,限制內地藝術品市場發展的各種因素中,高關稅首當其衝。“先行試驗區目前正在與國家有關部門協調,在藝術品保稅方面做一些嘗試,把國際私人博物館群落內建成國內最大的藝術品保稅區。如果這個政策得以落實,試驗區對收藏家、藝術家、藝術品經營公司、拍賣公司將形成超乎想象的吸引力。”

  如果這些真能落地,那將對藝術品市場和拍賣市場形成怎樣的衝擊?

熱詞:

  • 海南
  • 文博藝術
  • 部落
  • 搜索更多海南 文博藝術 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