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教育部嚴懲論文作假 73.9%受訪者表示支持(圖)

發佈時間:2012年09月11日 05:3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教育部:高校領導存學術誠信問題將一票否決

  不久前,教育部公佈《關於對學位論文作假行為的暫行處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並面向社會公開徵集意見。該《辦法》規定,論文作假者,學位將被取消,3年內不得再申請學位。指導教師將視情況獲暫停招生、取消指導資格直至解聘處理。此舉被不少網友稱為“史上最嚴論文抄襲處罰政策”。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民意中國網和網,對2375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58.2%的人關注此次教育部對論文作假處理徵求意見。受訪者中,70後佔34.4%,80後佔32.3%;67.6%的人是已畢業的大學生。

  85.9%的人直言當前學位論文作假問題嚴重

  北京市某高校碩士生劉卿雲坦言,現在很多學位論文,特別是本科和碩士階段的學位論文,或多或少都有抄襲痕跡。“很多人覺得,大家都在抄,自己不搞點小動作,太吃虧了。於是,抄襲成為一種‘時尚',沒人會因抄襲感到蒙羞。”

  劉卿雲認為,論文作假之風盛行,不僅使高校不正之風愈演愈烈,也極大地敗壞了社會公平和誠信風氣。“不以作假為恥的人,如何值得信賴?不以作假為恥的社會,怎能進步?”

  湖南大學新聞傳播與影視藝術學院副院長、校學術委員會委員彭菊華感嘆,現在不少學生對待學術的態度越來越不嚴肅,只想撈文憑。於是各種作假現象盛行,出現很多“真的假文憑”和“假的真文憑”。

  調查中,85.9%的人直言當前學位論文作假問題嚴重。73.9%的人“支持”教育部出臺的《辦法》,嚴懲論文作假者。

  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教授、考試研究中心副主任鄭若玲指出,學位論文造假現象越來越多,與整個社會大環境有關。首先,對作假者懲處不嚴,使得論文造假成本低、收益大。其次,一些社會精英、公眾人物,包括一些高校教師,也存在論文造假行為,這給整個社會起到了不良示範作用。另外,整個學術氛圍比較浮躁,大家更喜歡以就業率評判高校,而對道德和學術的關注相對較少。同時,我們對學術人才的評價考核體系存在問題,唯論文數量是舉,忽視質量。相關部門和高校對學位論文的把關意識不夠強,使得鑽空子的人越來越多。

  “值得注意的是,自1998年高校擴招以來,研究生招生人數大幅上漲,師生比例嚴重失衡,很多導師要忙於項目,又要帶過多的研究生,很難把精力放在考究學生是否存在學術不端上。”鄭若玲説。

  對於當前學位論文作假現象普遍的原因,64.0%的人首選“嚴懲論文作假的制度不完善、難落實”;59.0%的人將原因歸結為當前高校重就業而輕學術;57.4%的人認為原因是“導師不導”現象嚴重;49.1%的人感覺原因出在人們對論文作假行為包庇縱容。

  此外,42.4%的人覺得原因是部分學生個人缺乏自律;38.4%的人選擇“就業壓力大,學生寫論文時間少”;33.8%的人認為問題在於用人單位重實踐而輕學術。

  “學術不端現象普遍,高校導師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武漢市某高校在校碩士生鐘林傅認為,學位論文的策劃、寫作過程,應該是一種師生互動的過程。而當前“導師不導”現象普遍,一些導師忙著拉項目、搞兼職,哪有精力指導學生做論文,更沒時間對論文是否摻水加以辨識,只是“催租逼債式”地讓學生交論文完成任務。一些導師對於學生的造假行為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相當於變相鼓勵學生抄襲。

  彭菊華也認為,當前“導師不導”現象普遍。實際上,學生做論文,不光可以展示學術成果,還可以讓學生通過寫作論文,提高和整合專業技能,這也是學生的一堂德育課,教會他們尊重科學、實事求是、尊師重道。

  鄭若玲指出,導師有責任監督和督促學生,對學術負責。如果導師盡心盡責,會大大減少學生論文作假的可能性。不過,如果導師負完全的連帶責任,還是有些過於嚴厲。畢竟導師不是萬能的,不一定都有水平分辨論文真偽、是否作假。

  89.2%的人認為公眾人物的論文如有作假之嫌也應重新審議

  教育部公佈的《辦法》在贏得一片叫好聲的同時,也引起不少人對實施情況的擔憂。

  民意中國網一名河南網友坦言,僅憑教育部門的努力很難有效遏制論文作假的氾濫。比如,論文代寫行為就很難取證,畢竟買賣雙方都會從自身利益考慮不會公開此事。“論文剽竊”行為也存在缺陷,現在相對權威的檢測軟體CNKI,近來也被爆出存在漏洞。

  要遏制論文造假行為還應做些什麼?調查中,66.9%的人認為,首先要建立個人信用檔案,讓作假行為影響其一生;58.7%的人建議對論文作假行為進行公開處理,不能僅是內部處理和通報;52.3%的人希望對高校的考核應將其學生就業情況和學術能力等同視之;45.9%的人建議減少高校對論文作假的自由裁量。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近期撰文指出,希望教育部在聽取意見修訂辦法時,應針對論文作假的不同情形,明確處理意見,減少高校的自由裁量,防止高校對學術不端的“掩護”。同時,要強調對論文作假進行公開處理,不能僅僅是內部處理和通報,這直接關係到調查、處理的公正。

  彭菊華告訴記者,在一些國家和地區,對於學術論文的標準,都有嚴格的剛性指標。比如,完成一篇論文必須讀多少書,用多少參考資料,要涉及哪些領域等。而我們缺乏這一嚴格標準,顯得過於模糊。我們要從捍衛知識科學和國家形象的高度,來對待論文作假問題。

  彭菊華建議對在職攻讀碩士、博士的人員加強管理、嚴格把關。如今,論文作假現象在在職攻讀人員中非常普遍,脫産研究生都要2~3年完成學業,在職人員應該延長到5~6年才算正常。此外,光依賴“反抄襲軟體”考核論文是否作假還遠遠不夠。在論文答辯環節,要做到社會化,多組織社會公開答辯,特別是博士論文,要讓更多有學術水平的行家、老師參與答辯,並實施一票否決制。對於網上叫賣論文和論文代寫行為,還應加大懲罰力度,甚至立法讓這種行為入刑。

  鄭若玲認為,防止學位論文作假現象氾濫,還應跟進一系列辦法措施。比如,進一步完善和健全人才評價標準和學術評價機制。就像曹雪芹一輩子寫一本《紅樓夢》就奠定了他文學大師的地位那樣,我們需要建立一種環境,讓做學術的人,能安下心來不急不躁地做大學問。畢竟,一個人通過胡拼亂揍、複製粘貼,即使一年寫出五六十篇論文來,也沒什麼實際價值。

  彭菊華認為,隨著時代的變化,學位論文形式也該不拘一格,可以更多元一些,實驗報告、調查報告、一部不錯的創作作品,其實都可以視為畢業論文。一味要求所有學生寫模板化的論文,很難發揮一些學生的長處。

  此外,有網友指出,公眾人物,包括官員和教授的論文,如果有作假之嫌,也有必要重新進行審議。比如,“最年輕市長”周森鋒曾被質疑論文作假,但處理結果一直沒公佈。教育部發佈的“意見稿”提出要追溯問責,他們就應與在校生的論文作假一視同仁。

  本次民調中,89.2%的人認為,公眾人物包括官員和教授的論文如有作假之嫌,也有必要重新審議,直至取消其學位,從而重塑整個社會的學術道德之風。

熱詞:

  • 教育部
  • 嚴懲
  • 論文作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