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把良心捧在手中——記南水北調中線移民幹部群體先進事跡(上)

發佈時間:2012年09月10日 18:4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丹江口水庫,鑲嵌在河南、湖北兩省交界處的群山懷抱中,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起點。這裡正發生著許多感人肺腑的故事。

  為保證從南至北的水流通暢,丹江口水庫大壩由162米加高到了176.6米,正常蓄水位由157米抬高至170米,水域面積擴至1050平方公里。為保大局,大量的農田、房屋被淹沒,34.5萬人必須告別祖祖輩輩生活的家園。

  移民工作被公認為“世界難題”。要在兩三年內完成超過30多萬的移民搬遷安置,挑戰之大世所罕見。中國再次創造了奇跡——今年,丹江口庫區的移民搬遷工作將畫上圓滿句號。奇跡的創造離不開公平、合理、透明的國家政策,離不開34.5萬移民的理解與配合,更離不開無數移民工作幹部細心、耐心的勸導與服務。

  我們記錄的正是這一群活躍在移民工作第一線的普通幹部。

  “你要問我移民工作難不難,真難!你要問我為什麼能堅持,因為我被移民地區的群眾感動了,我把他們當親人!”冀建成,2007年走上河南省淅川縣移民局局長的崗位。他記不清見證過多少個家庭和故土離別的時刻,“淹沒的不只是老房子,更是心靈的歸宿。沒人真願意走,但是為了南水北調工程順利進行,他們還是毅然選擇離開。”車隊開動的瞬間,車上車下的淚交織在一起,“移民們太不容易,我們移民幹部真得把良心捧在手中。”

  淅川縣是河南惟一的移民遷出縣,超過16萬移民涉及11個鄉鎮168個村,要分別與6個地市25個縣(市、區)對接,工作量之大、困難之多可以想見。“每個人在南水北調這場‘大戲'中演好自己的角色,我扮演的是生産隊長,要完成上級交辦的任務,還要向下派工、監工、驗工。”從認定移民人口到最後的搬遷,大大小小200多個環節,要操心的地方太多。冀建成最忙的時候,每天的工作時間超過16個小時。幾年下來,移民局裏涉及移民工作的文件、調研報告摞起來有3層樓高。

  緊鄰丹江的香花鎮,號稱淅川縣的“華爾街”,是移民區裏最富裕的地方,要把這裡的人遷出去可謂難上加難。徐虎,時任香花鎮黨委書記,他在劉樓村找了間廢棄的民房住下,“解決不了問題我絕不回鎮裏!”

  做移民工作需要韌勁,更需要“巧勁”。面對村民們的不理解,徐虎提出“分步工作法”,像剝洋蔥一樣解決問題:第一步,先做村幹部的思想工作;第二步,做村幹部親屬及朋友的思想工作;第三步,對曾擔任過村幹部的家庭做工作;第四步,找村裏有威望的老人。

  3個多月的時間,徐虎徒步走了2000多公里,用雙腳丈量了香花鎮23個移民村的每一個角落。最累的時候,他和鎮長的嗓子都失了音,面對面站著幹瞪眼説不出話,只能用短信交流。“我們一年只有兩個假期,春節從除夕放到農曆正月初五,清明放假一天。”徐虎和他的同事,用堅持和敬業啃下了香花鎮這塊“硬骨頭”。

  做移民工作沒有奉獻精神是幹不下來的。所有移民幹部都犧牲過侍奉父母、陪伴妻兒的時間,而王玉敏奉獻的是自己的生命。

  2005年,移民的前期工作開始,當時在淅川縣司法局上集司法所工作的王玉敏是有名的“和事佬”,懂法律,講道理和風細雨,做移民工作再合適不過。2008年,王玉敏查出肺心病,醫生囑咐“不能幹重活”,他有足夠的理由休息。然而,王玉敏對工作的投入絲毫不減。

  上集司法所所長王智紅和王玉敏並肩工作多年,她為我們講述了王玉敏生命的最後時光。2011年6月16日,當時氣溫接近40攝氏度,上集鎮白石崖村移民點正在裝車準備搬遷,身上已經略微浮腫的王玉敏不顧同事的勸阻趕到現場,幫著村民把糧食、摩托車、傢具一一抬上車。“有一位婦女鬧情緒不願意搬,玉敏累得靠著樹根給她做工作,終於讓車隊準時發了車。下午兩點多,玉敏才吃上午飯,手抖得夾不住菜。”17日清晨5點,王玉敏吃力地蹬著自行車趕到白石崖村送移民,王智紅勸他回家休息,王玉敏説,“等移民搬完了,我再歇。”誰能想到,20日,王玉敏沒有等到移民工作結束,就永遠地閉上了雙眼。回憶起曾經的一幕幕,王智紅哽咽著不忍再講……

熱詞:

  • 移民工作
  • 移民搬遷
  •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