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女子為老人義務修腳11年 母親探望仍照常工作

發佈時間:2012年09月10日 17:4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瀋陽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最雪中送炭的事兒——

  B、本報牽線八旬老太的“巨指甲”剪掉了

  到劉老太家時已近13時。看到這個“巨指甲”時記者都驚呆了,大概是灰指甲病的原因,劉大姨的腳趾甲已經嚴重變形,厚度近1厘米。“這趾甲,家裏人看著都發麻,沒人敢給剪,夏天老太太特別遭罪,我們做兒女的急得直哭。”她女兒説。

  交談時,李子娟已經悄悄地準備工作了。“大姨你別怕,剪掉了我們就舒服了,疼的話你就告訴我……”李子娟像女兒一樣哄著老人。

  記者發現,李子娟並沒有戴手套。“你不怕被灰指甲傳染?”李子娟回答:“怕啊,但我不能戴,因為戴上手套拿不住老人的腳,容易弄傷她。”

  李子娟説她幹活有兩個規矩,一是不戴手套,這是為了怕幹活不順手而弄傷顧客;二是不帶口罩,這是為了幹活時和顧客聊天,以緩解他們的緊張情緒。

  李子娟捧著劉大姨的腳,仔細地剝掉厚厚的灰趾甲,碎末飛濺著,家人都躲在一邊。而李子娟並不在意,她説自己習慣了。“大概我心腸好,這麼多年我也沒被傳染上。”

  李子娟不是一個柔弱女子,多年打拼讓她的性格更像一個男人。整個過程將近一個小時,她不斷地開著玩笑。老人意識不清,其間有些不配合,李子娟像哄孩子一樣哄著老人,一旁的家人想幫忙又不知從哪幫起。

  當“巨指甲”剪掉後,李子娟拿到了50元的報酬。出了劉家門,記者問道:“你坐車再加上工作,忙了兩個多小時,覺得值嗎?”

  “有啥值不值得的,既然人家看了報紙相信咱,就掙個良心錢唄,幫她剪掉這個鬧心事兒,就是今天我們最大的收穫,做的最有意義的事兒。”李子娟笑著説。

  最出乎意料的信任——

  C、92歲大爺彌留之際想讓她最後給剪回趾甲

  按照原定的計劃,李子娟該去老年公寓幫助“195個瀋陽爹媽”修剪指甲的。可自從她的故事報道出來後,一個上午就接到了32個尋求幫助的電話,裏邊以老年人居多。

  14時30分,就在記者和李子娟走出劉家門後不久,她的電話響了:“求求你,我爸爸92歲了,説不好啥時候就……希望最後剪回指甲,免得留下遺憾……”

  聽了這個電話,李子娟思量了一會兒:“公寓晚點再去,我得去這老人家,人家信任我一回啊。”

  李子娟打車到了鐵西區路官街,打電話的李阿姨告訴記者,她92歲的老父親近來一直身體不好,而多年來兩腳大腳趾甲,家人一直不敢給剪,現在連鞋都穿不上。

  “看了《瀋陽晚報》後,我覺得她心地好,能最後幫我爸的,所以打了電話。”李阿姨説。

  李阿姨父親的問題更不好解決,但李子娟還是應下了這個活兒。“我爸走的時候,我就覺得欠他的,我深知這樣的感受。”李子娟説,他不想讓眼前這家人也有遺憾。而處理完這個活兒時,天已經黑了。

  最發自肺腑的願望——

  D、想收個好徒弟只因答應師傅將愛心傳下去

  18時了,寒風依舊吹得像刀子一樣。在回來的路上,李子娟的話不太多,好像有些心事。“我還是惦記那195個‘爹媽’,他們指定等了我一天。”李子娟説,她其實現在有個愁事兒,就是沒有幫手,自己有時感覺力不從心。“再過幾年,我幹不動了,眼睛花了,這個手藝可別失傳了。再有我那195個‘爹媽’誰管啊,我當時可是答應過師傅的。”

  李子娟的師傅王金有是早年間鐵西區有名的修腳師傅,而且也是瀋陽市勞模。“師傅為人倔強但很有愛心,他是殘疾人,那時能讓人推著他去上門義務修腳。”李子娟説,她從師傅那學來了手藝,也從師傅那學來了愛心,師傅臨終前叮囑她,手藝、愛心,這兩個事兒都不能斷了。

  可李子娟的愁事也來了,她先後收過幾個徒弟,但堅持下來的並不多。“這個工作天天和別人的腳打交道,又臟又累,找對象都不好找,所以很多人幹了幾天就不來了。”

  李子娟説,這個工作的技術含量不高,只要有毅力都能學會。而且這個工作雖然不能大富大貴,但是個本事活兒,憑它能養家糊口。“實現夢想?那要看啥樣的夢想,我這不算。”

  李子娟希望能收幾個好徒弟,傳承她的手藝和愛心。只要拜師的人心地善良她都願意教,如果家庭條件不好,她也可以義務培養。“我只希望,我幹不動那天,能有人能接替我。”李子娟説。

  最催人淚下的遺憾——

  E、老媽帶病給她包餃子一桌子好菜沒盼回她

  下車後,李子娟説她想再回店裏看看有沒有顧客,時間允許的話還想去趟敬老院。“只要我去了,就是沒給他們剪上,他們心裏也有底。”李子娟説,她現在是那“195個瀋陽爹媽”的盼頭。

  見李子娟暫時回不了家,記者決定“替”她先回家看看。

  在鐵西區重工街李子娟的家裏,記者看到了李子娟的母親,但誰也沒想到,此時的老人正躺在床上打點滴。李子娟的弟弟告訴記者,母親患了膽囊炎,這次來瀋陽一是看女兒,二是治病。但下車後,知道李子娟在上門給人修腳,她就沒多説啥,一個人打車回家,進門就開始打點滴了。

  “我媽沒啥文化,但是個是非分明的老太太,她支持我姐,不想讓她分心。”李子娟的弟弟告訴記者。

  李子娟的弟弟向記者介紹情況時,老人一直在扯他的衣角,似乎不想説太多。“你們別讓娟子知道我病了,她不容易,那麼小就離開家了,現在她做好事,也是給我們家積德,他爹知道了都會高興的……”老人説。

  19時過了,李子娟還沒有回家,弟弟堅持給她打電話,被老母親攔下了。老人悄悄地收起了滴流工具,囑咐所有人,不要告訴李子娟她得病的事兒。然後自己走進了廚房,還自言自語地説:“娟子就愛吃我包的山菜餡餃子,從小就喜歡。過年了,她沒回家,今天我來了,今天就是三十兒,我包給她……”

  直到記者截稿時,母親那桌豐盛的菜肴和熱氣騰騰的餃子,還沒盼回李子娟……(記者 柳雲松 攝影 李雙琦)

  (編者注:本文原載于瀋陽晚報,時間為2012年2月2日,轉載僅為提供資料。)

熱詞:

  • 李子娟
  • 吉林
  • 修腳
  • 義務
  • 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