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鑄師魂 塑靈魂——高校理論隊伍和輔導員隊伍建設綜述

發佈時間:2012年09月10日 05:3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在高等院校,如何建設一支高素質的理論隊伍,讓思想政治課入腦入心,用科學理論佔領育人制高點?如何建設一支高素質的輔導員隊伍,當好大學生的“青春領航員”,牢牢把握教書育人的主動權?在世紀之初,站在歷史的新起點上,高校理論隊伍建設和輔導員隊伍建設引起各級黨政的高度關注,也成為高等院校奮力破解的嶄新課題。

  塑靈魂須先鑄師魂!十六大以來,我國大力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隊伍特別是中青年理論隊伍建設,哲學社會科學教學科研骨幹研修班、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骨幹教師研修班、高校輔導員骨幹培訓班應運而生,“三班”競發,相互呼應,鑄造師魂,塑造靈魂,成績斐然。

  念好“真經”,成就合格“人師”

  “這是一次精神洗禮,使我們更加堅定理想信念;這是一次理論充電,使我們更加重視理念創新;這是一次思想昇華,使我們更加認清肩負責任。一次研修,終身受益。”作為哲學社會科學教學科研骨幹研修班的第三十二期學員,來自華中科技大學的教授張峰發出了自己的肺腑之言。從2005年以來,已有4915名像張峰這樣的學員參加了這個研修班。

  “打鐵先要自身硬”,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肩負著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的重任,既要當好“經師”,又要當好“人師”。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的意見》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的精神,中組部、中宣部、教育部等5部門聯合下發意見,從2005年3月開始在中央黨校舉辦研修班。

  第三十九期學員西南財經大學黃韜不會忘記,部長推門走進課堂時,帶給大家的驚喜。部門協作,打造“首席”課堂,是研修班的一大特點。9年來,幾十位國家部委領導為學員授課423場。黃韜説:“部長們多年曆練積累所形成的樸實、平和、務實的風格,值得學員們深深品味。不求一語驚人,不求故作高深,而專注講授當今中國的治理理念和指導原則,正是‘實事求是'之真義。”

  第十三期學員華中師範大學張維友不會忘記,自己那期研修班裏,具有高級職稱的學員高達100%。目前,我國高校有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約44萬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學科研骨幹達13萬多人,骨幹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直接決定著教學科研工作的方向和效果。研修班抓住骨幹,起到輻射一片、帶動一片,推動整個哲學社會科學隊伍建設的功效。

  第四十一期學員北京師範大學趙春明不會忘記,“自己長期以來苦苦思索的一些問題在這裡得到了釋惑、共鳴和昇華,讓自己有了一種久旱逢甘露的深刻感受”。研修班十分突出政治性,集中培訓黨的基本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組織學員認真研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和中央文件,增強了研修工作的時效性與系統性。

  第二十五期學員安徽財經大學葉戰備不會忘記,黃浦江畔、井岡山上、延安幹部學院裏,學員們親身體驗革命傳統教育,切身感受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加深了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的理解認識。

  據調查統計,90%以上的學員認為,通過研修“加深了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的理解”、“加深了對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重要意義的理解”。研修班關於學術創新和學科建設的論文佔論文總數的24%,一些論文具有較高價值,部分論文公開發表。

  學會“教法”,育好時代新人

  “印象中的思政課比較無趣乏味,沒想到老師的授課方式讓我讚嘆,體驗式教學有種很神奇的力量吸引我積極參與!”華東師範大學2007級學生王書説。

  其實,有這種感受的絕非王書一人,2012年,教育部開展的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對思政課教學的滿意率達到95%。這麼高的滿意率是怎麼得來的?

  高校思想政治課是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主渠道,承擔著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大學生的重要職責。曾幾何時,這門課程卻成為學生心目中的“擺設”。北京一所高校的黨委書記在聽課時發現,思政課課堂上,認真聽講者為數寥寥……

  新時期,新任務,新使命。在國際國內形勢發生深刻變化,各種消極和錯誤思想不斷侵入的情況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大學生頭腦,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鞏固共同思想道德基礎,比任何時候都更為迫切。

  2007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骨幹教師研修班正式開班,到2011年底,已經連續舉辦了5年30期,累計培訓骨幹教師3000人。研修班上,教育部黨組成員顧海良等部委領導和知名學者紛紛走上講臺,權威解讀重大政策,深入探討發展問題。

  2006年9月,我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新教材在全國2000萬大學生中使用,為了讓學員吃準吃透教材精神,研修班組織了專題講座,探討課程重點難點問題。當代大學生理想信念狀況及形成特點、“80後”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分析……問題越析越透,真理愈辯愈明。

  當代大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欲強,若在教學中簡單灌輸、照本宣科,必然要“碰釘子”。為此,研修班組織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專題交流和教學示範,學員共同研討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不但互通有無,更碰撞出思維的火花。“教學必須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大學生,積極開展啟髮式、參與式、研究式、體驗式教學,提高學生興趣,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這樣的觀點成為共識。

  教學中,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是一大挑戰,如果處理不好,回避社會疑難問題,或分析評判不夠、説服解釋不強,理論就會“信心不足”。“教育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就是要‘貴在得法',準確地把握社會熱點和焦點問題,提升教學有效性。”中國人民大學張雷聲談出了深切體會。

  “加強師德建設,就要像方永剛同志那樣,深入學習、積極傳播、模範踐行黨的創新理論。”學員們這樣説。忠誠黨的創新理論的模範教員方永剛、全國模範教師孟二冬……學習先進模範在研修班蔚然成風。

  “如果思想政治理論課老師自身沒有堅定的思想認識,怎能感染學生?”來自貴州民族學院馬列部的學員白明政如是説。大家深切感到,通過研修,領會了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加強了自身理論武裝,拓寬了學術視野,體會到作為一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責任重大、使命神聖。

  練就“真功”,當好“青春領航員”

  “培訓班使我們樹立了工作目標,堅定了工作方向,我一定要堅定不移地去努力、去奮鬥,不怕困難,千方百計地去實現理想和目標。”來自南京理工大學的輔導員孫元鵬如是説。自2005年起,教育部先後舉辦了31期全國高校輔導員骨幹培訓班,有6000多名像孫元鵬這樣的骨幹得到培訓。

  目前,在我國大學校園裏,有近11萬名專職輔導員、近4萬名兼職輔導員,比2005年增加逾6萬名。與其他老師相比,大學輔導員“任課”時間最長、教授“課程”最多,與學生走得最近。他們用關愛為青春鋪路,用智慧點亮人生,被稱作“青春領航員”。因為“走得最近”,高校輔導員隊伍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和學生的素質層次。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呼喚專業化、職業化。

  “我希望能夠學習更多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豐富日常思想教育的手段和方式”、“我希望能夠成為一名專業的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師,幫助學生在複雜的社會環境中更好地進行選擇”……這是輔導員的心聲,全國高校輔導員骨幹培訓班上,一個個渴求得到解答。

  崗前培訓,是給新任輔導員工作開的“小灶”。通過課堂講授、能力訓練,幫助新任輔導員轉變角色,明確崗位職責,明晰工作內容,提高職業心理素質和工作應對能力;專題培訓讓“老”輔導員大呼過癮。深入的研究、鮮活的案例,詳解大學生黨團組織建設、心理健康教育、就業指導等大小事務,傳遞經驗和規律;高級研修則更上一層樓。圍繞大學生關心的熱點焦點、思想政治教育的重點難點,進行專題研判、案例研討、經驗交流,啟發引導輔導員創新工作方式方法;實地考察讓輔導員感同身受。培訓班延伸到革命聖地、基層農村和海外高校。在延安、西柏坡、井岡山開展“紅色之旅”,在紅旗下重溫入黨誓詞,感受革命情懷,將愛國主義教育與輔導員培訓有機結合。

  除了在國內舉辦骨幹培訓班外,教育部還組織了17期高校學生事務管理高級研修班,選派近700名高校學生工作骨幹赴英國、美國等進行研修培訓。2007年,教育部在全國設立了21個高校輔導員培訓和研修基地,健全了崗前培訓、專題培訓、高級研修等多層次、多領域的輔導員培訓培養體系。

  2008年,開始啟動實施高校輔導員在職攻讀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博士學位計劃試點工作,4年累計招收240多名高校輔導員在職攻讀思政專業博士學位。

  7年來,全國高校輔導員骨幹培訓班輻射帶動效應不斷顯現,各地各高校廣泛開展輔導員培養培訓,逐步形成了分層次、多渠道的培訓體系,覆蓋培訓高校輔導員逾10萬人次。

  在北京大學,形成了以崗前培訓、業務培訓、骨幹培訓為核心的輔導員、班主任培訓體系;在同濟大學,連續10年選派21批共85名輔導員赴甘肅定西基地鍛鍊。

  輔導員家訪也是近年來各地各高校輔導員培養培訓的一項新舉措、新模式。在遼寧,2008年起在全省高校開展“千名輔導員萬家行”活動;在山東,120余所高校的2.4萬名輔導員累計走訪家庭經濟困難學生3.1萬人,幫助聯絡就業崗位8000個……

  付出終有所得,變化令人欣喜。最新調查顯示,55.2%的大學生認為輔導員在自己成長成才中起到了“很大”或“比較大”的作用。在需要反映對學校工作的意見時,46.1%的學生選擇找“輔導員、班主任”,遠高於排在後面的“通過網絡平臺發帖”等選項。

熱詞:

  • 鑄師魂
  • 塑靈魂
  • 高校理論隊伍
  • 輔導員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