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氣象局派工作組赴雲南昭通災區指導抗震救災工作

發佈時間:2012年09月08日 15:1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氣象局網站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9月8日上午,中國氣象局黨組書記、局長鄭國光和黨組副書記、副局長許小峰召集有關職能司,根據雲南昭通地震災區最新情況,以及與雲南省氣象局、貴州省氣象局、四川省氣象局溝通情況,研究部署抗震救災和氣象服務工作。

  鄭國光代表中國氣象局黨組對雲南省受災氣象臺站幹部職工表示慰問。同時,對做好抗震救災和氣象服務工作進行了部署。希望雲南省氣象局做好有關工作,儘快使地震災區氣象幹部職工有飯吃、有水喝、有帳篷住,並做好抗震救災和氣象服務工作。隨後,鄭國光又連線西南區域氣象中心、貴州省氣象局負責同志,要求相鄰省氣象部門全力支援雲南昭通地震災區氣象部門開展抗震救災和氣象服務工作。

  中國氣象局緊急派出工作組,于8日下午奔赴災區,代表中國氣象局慰問和看望災區氣象幹部職工,指導災區氣象部門抗震救災和做好氣象服務工作。

  9月7日,雲南省昭通市彝良縣和貴州省畢節地區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交界處發生5.7級地震,隨後彝良縣再次發生5.6級地震,截至8日淩晨地震已造成當地80人死亡,74.4萬人受災,災情進一步統計中。記者從中央氣象臺了解到,預計未來三天震區多降雨天氣,對救援不利。

  相關報道:

  雲南迅速展開地震災區應急氣象服務工作

  中國氣象網通訊員鄧健 李林燕報道 2012年9月7日11時19分,雲南省昭通市彝良縣發生5.7級地震,震源深度14公里。災情發生後,中國氣象局高度重視,局長鄭國光立即致電雲南省氣象局局長丁鳳育,對災區氣象幹部職工表示親切慰問。同時要求做好幹部職工思想穩定工作,保證業務生活安全,做好抗災專題氣象服務工作。

  目前,昭通市氣象局取消全部休假,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各項工作運行正常,全力做好抗震救災氣象保障服務和災情上報、宣傳等工作。昭通市氣象局在地震災害發生後,立即啟動重大自然災害(地震)三級應急響應命令,並根據災情的發展升級為二級響應命令。

  昭通市氣象局于9月7日11時39分及時通過《災情直報系統》向省局和國家局上報地震災情報告,截止9月8日13時,共發佈四期災區專題天氣預報,24小時內的天氣預報細化到每小時,專題預報材料及時上報市委、市政府、救災辦、地震局、民政局、公安等相關單位;向省局上報了重大突發事件報告9期,並與昭通機場進行了專機降落的天氣會商。全市氣象部門還積極開展公眾氣象服務工作,認真製作災區天氣預報,通過手機短信、電視、電子顯示屏、12121聲訊熱線、昭通興農網向公眾發佈。

  另外,彝良縣氣象局幹部職工在開展抗災自救的同時,認真做好氣象服務工作,全員堅守崗位,確保了各項氣象服務工作的有序開展,確保了各類設備的正常運轉。(責任編輯:郝靜)

  雲南昭通地震災區應急氣象服務工作迅速展開

  中國氣象報記者馮穎 通訊員李林燕報道 據中國地震臺網測定,北京時間2012年9月7日11時19分,在雲南省昭通市彝良縣、貴州省畢節地區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交界(北緯27.5度,東經104.0度)發生5.7級地震,震源深度14公里。雲南省昭通市彝良縣有強烈震感。截止7日13時,發生余震16次,最大強余震為5.6級。

  災情發生後,雲南省氣象局高度重視,局長丁鳳育立即致電昭通市氣象局,對災區氣象幹部職工表示親切慰問,同時要求做好災情收集上報和應急氣象服務工作。由省氣象局副局長楊明帶隊的工作組中午13時出發趕赴昭通災區指導抗震救災工作。雲南省氣象臺製作的第一期地震災區專題天氣預報于當日12時發出。

  昭通市、縣、區氣象局在第一時間啟動了重大自然災害(地震)應急響應並派出工作組到災區一線指導氣象服務工作。目前,昭通地震災區應急氣象服務工作全面展開,一是強化24小時值班,充分利用雷達、衛星、自動站、常規探測資料等多種觀測資料,加強跟蹤監測分析和會商聯防,尤其是要加強對災區強降水、強對流等災害性天氣的發生時間、影響範圍、強度及其可能引發的次生災害的精細化預報預警專題氣象服務工作。二是充分運用各種手段,及時有效地做好預警信息的發佈和上報工作。運用氣象災害預警短信全網手機用戶分區發佈的“綠色通道”,發揮好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的作用。同時充分利用電視、廣播、電話、手機短信、電子顯示屏、網絡等多種渠道,及時滾動向社會公眾發佈預報預警信息和災害防禦提示。三是進一步完善災害性天氣預警服務部門聯動機制,加強與地震、國土、水利、民政、農業等部門的聯絡和溝通,建立面向各部門的預警信息快速通報流程和渠道,第一時間將相關預警信息發送有關部門,並做好預警服務與各部門應急處置工作的對接,將預警信息轉化為各部門防災減災的實際行動,實現對災害性天氣的早發現,早通氣,早應對。(責任編輯:蘇玉君)  

  科普知識:

  地震時如何自救?

  地震就是地球表層的快速振動,在古代又稱為地動。它就象颳風、下雨、閃電、山崩、火山爆發一樣,是地球上經常發生的一種自然現象。它發源於地下某一點,該點稱為震源(focus)。振動從震源傳出,在地球中傳播。地面上離震源最近的一點稱為震中,它是接受振動最早的部位。大地振動是地震最直觀、最普遍的表現。在海底或濱海地區發生的強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稱為海嘯。地震是極其頻繁的,全球每年發生地震約500萬次,對整個社會有著很大的影響。

  我國地處全球兩大地震帶之間,是一個多地震國家,地震帶主要分佈在:東南─台灣和福建沿海一帶,華北─太行山沿線和京津唐渤地區,西南─青藏高原、雲南和四川西部,西北─新疆和陜甘寧部分地區。

  在群眾集聚的公共場所遇到地震時,最忌慌亂,否則將造成秩序混亂,相互壓擠而導致人員傷亡,而應有組織地從多路口快速疏散。

  地震時的自救四大常識

  1.大地震時不要急

  破壞性地震從人感覺振動到建築物被破壞平均只有12秒鐘,在這短短的時間內你千萬不要驚慌,應根據所處環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擇。如果住的是平房,那麼你可以迅速跑到門外。如果住的是樓房,千萬不要跳樓,應立即切斷電閘,關掉煤氣,暫避到洗手間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舖等下面,震後迅速撤離,以防強余震。

  2.人多先找藏身處

  學校,商店,影劇院等人群聚集的場所如遇到地震,最忌慌亂,應立即躲在課桌,椅子或堅固物品下面,待地震過後再有序地撤離。教師等現場工作人員必須冷靜地指揮人們就地避震,決不可&&亂跑。

  3.遠離危險區

  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應用手護住頭部,迅速遠離樓房,到街心一帶。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遠離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壓線等。正在行駛的汽車和火車要立即停車。

  4.被埋要保存體力

  如果震後不幸被廢墟埋壓,要儘量保持冷靜,設法自救。無法脫險時,要保存體力,盡力尋找水和食物,創造生存條件,耐心等待救援人員。

  如何防禦山洪泥石流

  山洪是發生在山區溪流中快速、強大的地表徑流現象,是特指發生在山區流域面積較小的溪溝或週期性流水的荒溪中,為歷時較短,暴漲暴落的地表徑流。泥石流是大量泥沙、石塊和水的混合體沿溝道或坡面流動的現象。泥石流流動的全過程一般只有幾個小時,短的只有幾分鐘。其暴發突然、來勢兇猛,具有很大的破壞力。

  我國是泥石流的高發地之一。那麼,當泥石流來襲時,該如何更好地防禦呢?一般情況下,泥石流的發生有三個條件:即強降雨、鬆散的泥石和陡峭的地形。專家告訴我們,做好泥石流的預測預報工作,是防災減災的重要步驟和措施。那麼,在野外如果遭遇泥石流,我們該如何避險呢?專家支招:沿山谷徒步時,一旦遭遇大雨,應迅速轉移到安全的高地上,不要在谷底過多停留;注意觀察周圍環境,特別留意是否聽到遠處山谷傳來打雷般的聲響,如果聽到,要高度警惕,因為這很可能是泥石流將至的徵兆;在野外露營時,要選擇平整的高地作為營地,盡可能避開有滾石和大量堆積物的山坡,更不要在山谷和河溝底部紮營;發現泥石流後,要馬上向與泥石流成垂直方向的兩邊山坡上面爬,爬得越高越好,絕對不能往泥石流的下游跑。  

  天氣條件對地震救援起至關重要作用

  地震發生後,能否有效地開展救災工作事關重大,而天氣對能否順利實施救援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地震發生後,氣象部門根據當地實際,有針對性地開展了氣象服務,重點加強氣溫、天況、風力風向、救災沿途天氣等的預報分析,給抗震救災提供了可靠決策依據。

  溫度。地震發生後,一般是房屋倒塌、民無居所,甚至在殘磚瓦礫下還埋著亟待救援的人和亟待清理的屍體。溫度高,極易消耗被困人員和救援人員體力,屍體容易腐爛,滋生疾病發生。溫度低,也會給露宿野外的群眾帶來不便,在缺少禦寒物資的情況下容易感冒、凍傷。感冒後,在高原地帶還會引起肺氣腫等高原疾病,會危及生命。

  降水。地震發生後,出現降水天氣是最不利的。不僅給缺少帳篷等物資的群眾帶來不便,而且對交通等帶來影響,路面泥濘或者結冰、積雪,不利於開展救援工作。降水天氣出現時,往往會出現雷擊、低溫等天氣,對救災影響較大。而且降水對面臨險情的水庫等更是雪上加霜。

  大風。大風天氣對救災也會帶來影響,大風吹起的沙塵使災區和救災沿途能見度極低,不利於救災,也不利於車輛通行。而且地震後,很多群眾在野外用火,加之帳篷等都是易燃物品,容易引發火災。

  大氣含氧量。大氣含氧量在平原地區對救援的影響不是很大,但是在高原,大氣含氧量對救援有至關重要的影響。有很多救援隊都是從平原地區趕來的,對缺氧等高原反應很難適應,不僅影響救援進度,甚至會影響救援隊員生命安全。   

熱詞:

  • 災區
  • 雲南昭通
  • 抗震救災
  • 氣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