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推進“三區”戰略 實現“兩新”目標

發佈時間:2012年09月07日 06:2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找準青海在國家大局中的定位,牢固樹立自信、開放、創新的青海意識,積極踐行“五個特別”的青藏高原精神、“人一之,我十之”的實幹精神和“大愛同心、堅韌不拔、挑戰極限、感恩奮進”的玉樹抗震救災精神,朝著“建設新青海,創造新生活”的“兩新”目標和“建設國家循環經濟發展先行區、全國生態文明建設先行區和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的“三區”戰略而努力奮鬥。

  黨的十七大以來,青海570多萬各族人民在積累少、底子薄的歷史條件下和高寒缺氧的嚴酷自然環境中,以自信、開放、創新的精神面貌,開拓進取,奮發有為,譜寫了高原上前無古人的絢麗篇章。全省經濟連續保持兩位數增長,人民生活進一步改善,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各項事業欣欣向榮,過去5年是全省發展速度最快、發展質量最好、人民群眾得到實惠最多的時期。

  成績來之不易,經驗彌足珍貴。青海的成功探索有哪些經驗?青海未來如何續寫新輝煌?本報記者專訪了青海省委書記強衛。

  積極應對挑戰 創新發展思路

  記者:青海地處青藏高原,是一個民族地區、欠發達地區,但是保持了連續11年兩位數增長,這是怎樣做到的?

  強衛:黨的十七大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青海全省上下緊緊圍繞創造性地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這條主線,有效應對了國際金融危機衝擊、維護穩定複雜形勢考驗和玉樹強烈地震影響這三大挑戰,開創了建設富裕、文明、和諧新青海的新局面。2011年全省完成生産總值1670.44億元,增長13.5%,連續11年保持兩位數以上增長。總結發展的經驗,歸結到一點,就是我們不斷探索一條欠發達地區實踐科學發展觀的成功之路。

  記者:欠發達地區的科學發展,是一個歷史性大課題,青海在實踐中是從哪兒入手,怎樣逐步破題的?

  強衛:思路決定出路,科學發展必須以科學的理論為指導。過去,我們常用“面積大省、人口小省、資源富省、經濟窮省”來概括省情。省第十一次黨代會以來,我們不斷深化省情認識,深刻認識到青海在全國具有生態、資源和穩定上的重要戰略地位,找準了青海在國家大局中的定位:生態上,青海被譽為“江河之源,眾山之宗”,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生態屏障;資源上,資源儲量大、品種多,是我國資源戰略儲備和接替區之一;穩定上,是支持西南、西北邊疆繁榮穩定的戰略後方。

  立足這三大戰略地位,我們不斷解放思想,逐步形成完善了青海科學發展的總體思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牢固樹立自信、開放、創新的青海意識,積極踐行“五個特別”的青藏高原精神、“人一之,我十之”的實幹精神和“大愛同心、堅韌不拔、挑戰極限、感恩奮進”的玉樹抗震救災精神,緊緊圍繞科學發展、保護生態、改善民生三大歷史任務,始終堅持發展支撐、特色引領、集聚帶動、協調推進,著力推動跨越發展、綠色發展、和諧發展和統籌發展,努力探索具有青海特點的科學發展模式,奮力闖出欠發達地區實踐科學發展觀的成功之路。

  前不久結束的省第十二次黨代會與時俱進地提出了今後五年“建設新青海,創造新生活”的“兩新”目標和“建設國家循環經濟發展先行區、全國生態文明建設先行區和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的“三區”戰略。要求全省上下以循環經濟的理念提升産業發展水平,以生態文明的理念處理好保護生態與發展經濟的關係,以民族團結進步的理念推動和諧社會建設,實現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生態文明共贏,建設富裕、文明、和諧新青海,讓青海各族人民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打好兩張“王牌” 處理兩大關係

  記者:資源和生態是青海的兩大優勢,但開發資源與保護生態之間是有矛盾的。青海如何處理好這一矛盾?

  強衛:資源和生態是青海推動科學發展需要著力打好的兩張“王牌”,處理好二者之間的關係也成為青海發展面臨的緊迫性課題。我們認識到,保護生態,不是包袱而是機遇,不是片面發展而是更好地發展,不是不發展而是可持續發展。為此,我們堅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條主線,不斷完善綠色産業體系,大力發展綠色經濟。大力發展高原現代特色農牧業,加快柴達木國家級循環經濟試驗區和西寧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步伐,培育壯大以循環經濟為主導的特色工業,大力發展以旅遊業為龍頭的現代服務業。同時,大力培育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産業,建設在全國有重要影響的光伏産業和風力發電基地。綠色經濟正在逐步成為青海發展的重要引擎。

  在未來的發展中,我們將圍繞資源和生態兩個基本省情,謀劃發展的戰略重點。一方面,建設國家循環經濟發展先行區,在壯大經濟總量中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把發展循環經濟作為擴大經濟總量、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在更大範圍、更廣領域、更高層次深入實施資源轉換戰略,推進資源、産品、産業深度融合,推進企業、園區、區域全面發展,推進新型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提升。另一方面,建設生態文明先行區,切實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大力實施生態立省戰略,加強生態保護,培育生態文化,發展生態經濟,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記者:保護生態環境,是否會影響民生改善?

  強衛:保護生態沒有影響改善民生,而是有力地促進了各族群眾生産生活的提高。我們始終堅持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比如,一方面推進三江源國家生態保護綜合試驗區建設,建立和完善生態補償機制,讓生態保護區的各族群眾共享發展成果。另一方面,著力轉變當地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牧民群眾的生活方式,拓寬就業渠道,增加群眾收入。我們深入實施了三江源生態移民工程,通過為生態移民社區提供水電路、教育、衛生等基礎設施和現代化的生産設施,促進廣大牧民群眾從傳統的遊牧方式開始向定居或半定居轉變,由單一的靠天養畜向建設養畜轉變,由粗放畜牧業向生態畜牧業轉變,不斷提高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和水平。

  維護民族團結 弘揚新青海精神

  記者:青海作為多民族省份,維護社會穩定的任務很重。如何處理好維護社會穩定與加快經濟發展的關係?

  強衛:發展是第一要務,穩定是第一責任。維護穩定的核心是發展問題,關係民心向背。雖然與其它省市比我們經濟總量不大,但青海人的幸福指數不能比別人低。我們始終堅持“小財政辦大民生”,重點實施了教育惠民、就業創業、社會保障、全民健康、保障性住房建設、基礎設施延伸、家園美化綠化、藏區溫暖、文化惠民、社會管理創新等“十大民生工程”,逐步實現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的目標。

  處理好民族和宗教問題,是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重中之重。我們一方面不折不扣地執行黨的民族政策,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推進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另一方面依法管理宗教事務,深化對寺院的社會管理、對寺院內部的民主管理、對寺院的公共服務,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鼓勵和支持宗教界發揮愛國愛教、守法執戒、利民益生、團結進步、共建和諧的積極作用。同時,不斷推進社會管理及其創新工作,形成了城鎮、農村、牧區“三種類型”和州市、縣區、鄉鎮、社區“四個層級”的社會管理服務新模式。今後,我們將把統籌經濟建設和社會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努力把青海打造成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

  記者:青海上下都很重視精神力量。

  強衛:青海環境惡劣、條件艱苦,幹同樣一件事,別的地方付出一份努力,我們就要付出十倍的代價。如果不在青海這樣一個地區工作,很難體會到這裡精神力量的重要性。

  新青海精神是青海人民在建設新青海實踐中創造的精神財富,主要包括自信、開放、創新的青海意識、“人一之,我十之”的實幹精神和“大愛同心、堅韌不拔、挑戰極限、感恩奮進”的玉樹抗震救災精神。新青海精神與“五個特別”青藏高原精神共同凝聚成做好青海工作的強大精神動力。我們要大力弘揚這種精神,為建設新青海、創造新生活繼續努力奮鬥。

熱詞:

  • 科學發展觀
  • 三區
  • 生態立省
  • 光伏産業
  • 新局面
  • 新材料産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