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網絡電視臺專訪外交部歐洲司司長劉海星

發佈時間:2012年09月04日 10:4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2 c427c1a7478c4c6f83610909f639b2c3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國同中東歐國家合作互補性直線上升

  記者:今年4月,溫家寶總理與中東歐16個國家的領導人在華沙舉行了會晤。宣佈了“中國關於促進與中東歐國家友好合作的12項舉措”。“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就此成為國內外社會各界熱議的話題。您能否介紹一下中國同中東歐國家關係的特點以及中方出臺12項舉措的背景?

  劉海星:首先,我願介紹一下為何提出與中東歐國家加強合作。中東歐既包括已經入盟的10國,也包括尚未入盟但均是歐盟候選國或聯絡國的6國。他們當中大多數是世界上最早承認新中國的國家,普遍對華友好。在長期交往中雙方結下了深厚友誼,合作基礎雄厚。新中國成立後,與我們合作的許多專家均來自這個地區,我們也從這些國家進口産品和技術。冷戰結束後,中東歐許多國家紛紛加入歐盟,我們尊重這些國家的自主選擇,繼續堅持發展與他們的友好合作關係。

  近年來,特別是歐債危機以來,我們感到中國同中東歐國家合作互補性直線上升,合作契合點進一步增多,政治意願空前加強。但目前的合作狀況與雙方實際需要相差較大,比如,中東歐16國佔歐洲土地面積三分之一,人口1.23億,而對華貿易總和僅僅500億美元,僅相當於中國和意大利間貿易額,16國對華投資僅相當於奧地利一國投資。再比如,雙方相互了解還遠遠不夠。不僅中東歐國家對中國缺乏了解,中國企業正在逐步走出去,在中東歐國家進行投資合作時對一些國家的投資方式和投資領域也很不熟悉。另外,中東歐就單個國家來説,其基礎設施如公路、鐵路等規模較小,中國企業進行投資參與成本高,所以應該多一些地域性強、互聯互通的合作項目。

  正因為如此,去年在匈牙利布達佩斯召開了中國與中東歐16國間的經貿論壇。在此基礎上,今年4月溫家寶總理訪問波蘭期間不僅召開了第二屆中國-中東歐國家經貿論壇,還舉辦了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中東歐16國中14國總理及2國副總理出席。在會上大家共商加強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大計,中方出臺了12項合作舉措,受到熱烈歡迎,推動中國同中東歐國家在各領域的合作邁上了新臺階。

  中國和中東歐國家政府以及企業合作熱情高漲

  記者:您認為華沙會晤以來,中國-中東歐國家關係發生了哪些積極的變化?

  劉海星:我認為最顯著的積極變化一是中國和中東歐國家的政府、企業、地方加強合作的熱情空前高漲,互動明顯增多。大家都表示要抓住機遇,以落實12項舉措為契機,投入更多精力拓展交流與合作。二是中東歐國家紛紛向我們提出了希望加強合作,特別是吸引中方投資的優惠項目。三是中方企業對中東歐國家投資合作熱情進一步高漲,比如今年8月中旬外交部舉辦了11個省、市、自治區及企業家代表座談會,介紹中東歐國家情況,並邀請16國駐華使節來進行推介,引起了大家很大興趣。

  建立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秘書處 確立工作網絡

  記者:9月6日即將舉行“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秘書處成立大會暨首次國家協調員會議”。您能否介紹一下秘書處的有關情況?

  劉海星:華沙會晤後,中方各主管部門積極落實溫總理宣佈的“12項舉措”。“12項舉措”的第一項內容就是成立“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秘書處”。我想強調的是,秘書處是中方機構,設在中國外交部。秘書處包括外交部、中聯部、發展改革委、教育部、財政部、交通運輸部、鐵道部、農業部、商務部、文化部等成員單位。秘書處的主要職能,一是對內負責國內跨部門協調,二是對外通過與中東歐國家主管部門的協作,落實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成果;三是規劃中國-中東歐國家未來合作重點方向和領域,並組織推進各項合作。

  中東歐各國對中方設立秘書處給予積極配合,為了便於溝通,各國政府指定“國家協調員”或指定專門機構同中方秘書處對接。

  我們將於9月6日(週四)舉行秘書處成立大會暨首次國家協調員會議以確定工作網絡。

  中國同中東歐國家合作潛力巨大

  記者:您能否介紹一下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中最具潛力的合作領域?

  劉海星:加強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合作主要有三方面內容。首先是突出務實合作,進而帶動其他各領域合作。總體看,儘管受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影響,中東歐國家經濟基本面較好,如波蘭,近幾年GDP增長都在3-4%左右。中東歐國家普遍勞動力素質較高,投資成本相對歐洲其他地區較低,法律法規相對健全,公路、鐵路、港口、電站等基建需求很大,中國企業可以先從這些方面入手開展合作。

  此外,中東歐國家農業、機械製造、能源、食品加工等基礎良好,有自己的技術優勢和特色産品,有能力進入中國市場,與中國企業開展合作。

  第三,人文交流也是應予重點關注的合作領域。中東歐國家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産生了肖邦、李斯特、裴多菲等眾多文學、藝術巨匠。中東歐民眾普遍尊重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有些國家在中、小學開設了漢語課程。我們的孔子學院紛紛在中東歐國家落戶,學習漢語方興未艾。許多國家希望中國在當地設立文化中心,中國遊客也越來越多去往華沙、布達佩斯、布拉格等著名中東歐國家城市遊覽觀光。  中方的12項合作舉措中也有許多加強文化、教育、青年交流等方面合作的內容。今明兩年,我們將在文化、教育、青年、旅遊等領域舉辦合作論壇。

  加強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 為中歐關係注入新活力

  記者:關於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我們也聽到了一些不同的聲音。有人認為,中國加強同中東歐國家的合作是為了分化歐洲。您對此有何看法?

  劉海星:中國一貫從戰略高度看待中歐關係,一貫支持歐洲一體化進程。我們始終認為一個繁榮、強大、團結的歐洲符合多極化的潮流,符合中國的戰略利益。在歐洲主權債務危機背景下,中方公開支持歐元區穩定,以及歐盟各國為克服困難、走出危機所做努力。維護中歐關係長期、穩定、健康發展是中國外交的重要政策,這一政策不會改變。

  中東歐國家是歐洲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已入盟國家還是即將入盟的國家,都是歐洲大家庭的一員。加強中國-中東歐國家務實合作將為中歐關係注入新活力,有助於提升中歐合作的規模和質量,有利於中歐關係更加全面、均衡發展,對中國有利,對歐盟有利,也對中歐關係有利,相信也會有利於歐洲克服當前面臨的困難。

熱詞:

  • 外交部
  • 歐洲司
  • 劉海星
  • 中東歐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