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關於農業合作社擴大再生産及其他幾個問題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31日 15: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共産黨新聞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編者注:本文原載於人民網,轉載僅為提供資料。

  一、關於農業生産合作社不斷擴大再生産問題

  今後發展農業生産,主要依靠辦好農業生産合作社;不斷擴大再生産則是發展農業生産,爭取五年左右時間趕上或者超過當地上中農的生産水平,真正鞏固合作社的基本關鍵。今年9月間開的全國農村工作會議,著重討論了這個問題,各地就此交流了經驗,一般有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擴大再生産,最基本的是擴大基本建設。內容主要是:

  (一)因地制宜、興修水利,發展灌溉,減輕或消滅水旱災害,並添置相應的提水排水工具,這是保證農業生産發展的命脈。

  (二)挖掘肥源、增積肥料、精耕細作。

  (三)在興修水利、增積肥料的基礎上,實行耕作制度的改革,如旱改水,單改雙,坡地改梯田等,這是幾年來各地農業增産的有效措施。

  (四)向山上發展,造林植樹,發展油料作物,纖維作物和果樹等,這樣,一方面可以綠化山林,保持水土,涵養水源,調節氣候,一方面又可以擴大合作社的長期收入。

  (五)農産品加工業,國家盡可能交給合作社經營。這樣,一方面可以增加合作社的副業收入,將油餅等作為肥料飼料;另一方面國家可以減少原料副産品長途調運的損失。為此,農業社要逐步購買加工設備和副業設備。

  (六)發展畜牧業及相應的基本建設。農牧業是互相支援而又互相依存的不可分割的兩個環節。

  (七)改良農具及添置必要的適用的農業機器。

  (八)發展改善交通運輸和交通運輸工具。

  第二,擴大再生産的資金來源:主要靠合作社自力更生,靠社員辛勤勞動。辦法是:在保證社員逐年增加收入的基礎上逐年擴大公積金,可以考慮修改社章有關規定,由各地各社看情況辦理,可以超過5%—8%的規定,豐收年景,特別是經濟作物區可以達到12%以上,這樣可以增加積累,又可以減少暴發戶,避免浪費,並補歉收年的不足。此外,國家在基建投資中應撥出一定比例的資金投入農林水利基本建設,如興修必要的大中型水利工程、撥一定的造林經費、建立拖拉機站抽水機站等,以支援農林業生産。這是擴大再生産,促進農林業生産更快發展的重要因素。

  第三,動員社員適當地多出基建勞動日,這是擴大再生産的基本出路。有些地方可按每個社員每年抽10%左右的工作日。如以全國全勞力二億人計算,每年每人出工十天就是二十億個工作日,如果每人出工二十天就是四十億個工作日,這是一個非常巨大的力量。

  基建勞動是義務工還是當年分紅,各地可以酌情自定。

  (一)最好是當年分紅,這更可以發揮社員的勞動積極性,避免勞力浪費,但分值要低一些,要向社員講清楚。

  (二)社員覺悟高的社可以當年記工,俟有收益時再分紅。

  (三)造林可以三年包栽、包活,俟成活時再支付工款。

  (四)完全義務工也可以,但要經過充分動員與組織領導。避免勞力浪費。

  第四,要做好生産管理工作,使能充分發揮社員的勞動積極性,既能增加出勤率,提高勞動效能,又能把輔助勞力都使用上,勞動創造價值,這是做好當年生産和擴大基本建設的基本關鍵。我們過去對這個工作沒做好,許多地方勞動效能不高,窩工浪費,去冬今春以來各地創造了比較適合於農業生産分散性,野外作業、手工操作等特點的生産管理制度,即是統一經營、分級管理、明確分工、個人負責制度。具體做法有以下幾方面:

  (一)實行三包制。即包工、包産、包財務,這是固定社與隊關係的一種最好辦法。社將土地、耕畜、農具、肥料、種籽等交給生産隊負責管理,在報酬上究竟是做多少工,記多少工,還是包工制?在農作物收穫上是産多少交多少,還是包産制?在財務開支上是用多少報多少,還是包財務制度?顯然三包制是比較少弊端,少爭吵,從而也是比較進步的制度。

  (二)實行兩個指標,超産提成,減産扣分制度。這使隊與社關係進一步合理化。過去各地也有包工包産制,但包産指標與計劃指標多是一個指標,隊員看到完成計劃指標把握不大,就能完成也超産不大,提成不多,因此積極性往往不高。現在改為兩個指標,計劃指標略高於實際産量,而包産指標則略低於實際産量,使包産的隊有産可超,有成可提,這是鼓勵隊員積極性的有效辦法,只要隊員積極性高,超了産,隊員好,社也好,國家也好,這是有利無害的,當然包産指標太低也不好。如果沒有特殊原因,減了産,適當加以處分也是必要的。

  (三)“工包到組,組包片”。這是固定隊與組關係的一種辦法。生産隊把某一片地的季節農活交給組去經營,是採取評工記分的老辦法,還是按片按季節農活包工好呢?顯然包片包工制,是比較進步的,這樣就可以避免隊長“臨時派工”、臨時“調兵遣將”,浪費時間的毛病。

  (四)“田間零活包到戶”。這是固定組與組員關係的辦法之一。過去是每日評工記分,既浪費時間,又容易爭吵。現在改為“按田定額,包工到戶”,把一般田間零活的工分都事先評定好,包給戶去做,這樣全勞力、半勞力、輔助勞力都可以用上,早晚做,白天做都可以,橫直從數量上、質量上保證按季節做完活,就可得工分。這樣明確分工,個人負責,又可以避免耕作粗糙的現象。

  (五)“大活集體幹,小活分開幹”。過去不少社幹部誤解集體勞動,“敲鐘集合,等齊下地”,“幹活一窩蜂”“班、排進攻”,勞力浪費的現象很嚴重,實行這種辦法,就可以把它克服過來。主要農活必須集體幹,有些活可以由各戶分散去幹,就是集體幹的活,也要分塊、分地段、劃清界限,彼此分頭進行,以收事半功倍之效。

  現在看來,這些管理制度是適合於當前農業生産的特點的。全國多數社已推行,但尚有部分社未推行,或推行得不好。希望各地黨委根據中央指示和各地情況,大力推行。這是提高勞動效能,發揮社員勞動積極性,搞好農業生産和擴大再生産的根本環節。

  第五,要擴大再生産,必須貫徹勤儉辦社的方針,這裡必須注意:

  (一)大大減少脫産幹部,減少工分補貼,我們提議改變社章1.5%—2%的規定,改為不超過1%。照目前情況看來,這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可能的,抗戰時期中央規定敵後根據地的脫産人員不超過當地總人口的3%。現在農業社脫産半脫産幹部的補貼工分不超過1%。是完全應該的,北京三個國營農場的脫産幹部可以減少到1.2%—1.3%,合作社更可能做到。

  (二)管理費用也應大大節省,可以改變社章中1.5%的規定,公益金應多用於解決五保戶和貧困戶,文化教育在目前時期應儘量少用公益金。

  第六,必須提倡自力更生政策,不要依賴國家。江蘇的“四自給”很好,即:資金、種子、肥料、原料自給,這樣就可以做到“肥水不落別人田”,減少向社外貸款,就可以減少利息支出。

  第七,基本建設要有長期規劃。進行這樣的規劃要與四十條綱要結合起來,開始粗一些,以後慢慢具體化。

  二、關於發展養豬問題

  為了大量發展農業生産,中央決定大量發展化學肥料。這個方針是完全正確的。這是提高單位面積産量的一個重要措施。但實現這個方針,還須要相當長的時間,即使在十年內實現了生産一千五百萬噸化肥的計劃以後,也還遠不能滿足農業發展的需要。因此,我們還必須重視養豬積肥。在目前則更應以養豬積肥、發展綠肥為主。據農業部統計,全國圈存生豬去年年底是九千七百八十多萬頭,今年3月降到八千多萬頭,到今年8月底已發展到一萬一千八百萬頭。照現在情況來看,到今年年底超過一億二千萬頭是不成問題的。第二個五年計劃擬爭取發展到二億五千萬頭,第三個五年計劃應爭取發展到五億頭。如果這個計劃實現,將有四個好處:

  第一,可以促進農業增産。據科學家計算,一頭豬年可産糞肥四十擔,其中含純氮量千分之四至五,可以被農作物吸收的部分相當於六十斤硫酸銨所含的純銨量,那麼二億五千萬頭豬就等於七百五十萬噸化肥,臺果一斤化肥可增産糧食三斤至五斤,那麼一頭豬的糞肥可以增産糧食一百八十斤至三百斤,二億五千萬頭豬就可以增産糧食四百五十億斤至七百五十億斤,把它打個七折,也可增産三百一十五億斤至五百二十億斤。由此可見,一頭豬就等於一個小的化肥工廠,它天天在製造肥料。豬糞中不僅有氮肥,而且還含有磷肥、鉀肥的因素,豬肥是有機肥料,有改良土壤結構和保持水分的作用。化肥是無機肥料,必須和有機肥混合施用,才能避免土壤惡化的後果。從這方面來看,養豬積肥永遠是我們農業增産的重要方向。

  第二,可以增加肉食供應。如果第二個五年計劃能達到二億五千萬頭豬,每頭豬平均以一百斤肉計算,即有二百五十億斤肉,其中以三千萬頭出口,二億二千萬頭豬作為國內供應,那時候人口以七億二千萬計算,那麼每人每年可吃肉三十斤,每月可吃二斤半,再加上牛、羊、雞、鴨、鵝、兔等,每人每年將可吃肉四十斤,每月每人可吃三斤多,這對城鄉的肉食供應將可以大大緩和下來。

  第三,可以大大增加國家收入。每頭豬平均以收屠宰稅六元計算,那麼二億五千萬頭豬便可增加稅收十五億元,再加上生豬收購利潤幾億元,可達二十億元以上。三千萬頭豬和豬鬃出口,所得外匯更是可觀。出口二千萬頭豬,即一百萬噸豬肉,可以換回五百萬噸鋼,即相等於我們現在全部産鋼收入。可見這個數目是不小的。

  第四,可以增加合作社和社員的收入。照現在各地農民養豬計算,養一頭豬並糞價收入可以獲利二十元左右,那麼二億五千萬頭豬就可獲利五十億元,這對合作社和社員是一筆大收入,無疑地這將大大促進合作社的鞏固。

  為什麼今年生豬發展這樣快呢?

  據各地反映,原因有三:

  第一,是生豬收購價提高得更合理一些,豬糞價也適當提高了,有些社豬糞還用現金收購,因此農民養豬的積極性大為提高了。

  第二,是貫徹了中央關於私有、私養、公助為主集體飼養為輔的方針。現在的豬90%以上是農民私養的,合作社和國家在豬源、防疫、貸款上加以幫助,證明這樣的方針,在目前條件下是一個正確的方針。

  第三,飼料問題得到了適當解決。據這次重點縣重點社座談會上反映,豬的粗飼料很多,各地都有青飼料,如豬草、薯葉、浮萍、水浮蓮、東洋草、苜蓿、紫雲英等,各地都可大量發展。豬的精飼料則用米糠、麥麩、碎米、剩餘飯菜等,國家再加上一部分糧食供應,特別是適當的留下自留地和合理使用自留地,更為豬飼料找到了出路。(二三)

  我們要在第二個五年發展二點五億頭豬是不是可能呢?照半年來事實和我們的具體條件來看,應該肯定是可能的,理由是:

  第一,我國農民(除一部分少數民族禁養地區外)一般都有養豬的習慣和經驗,原來沒有養過豬的,要學也並不很難,養豬二點五億頭,平均每戶只養二頭豬,這是完全有把握的。

  第二,各地都可找到大量粗飼料,並有一部分精飼料,如糠麩、殘飯,爛菜、刷鍋水等,國家再加以小量糧食、糠麩、豆餅等支援,養豬飼料問題是可以解決的。

  第三,農家養豬不需要全勞力,盡可以用輔助勞力去找豬草、放豬等。

  第四,養豬的基本建設只是蓋豬圈、購置喂豬糟桶等,有十元左右便可置備,用不著很大投資,如果説發展七百萬噸化肥要投資七十億,那麼發展二點五億頭豬,所要增添的基建費只花十億元左右便足夠了。這方面合作社和社員可以自己解決,只對少數貧困戶由國家放一部分低利貸款便夠了。

  第五,豬仔各專縣一般都可以自己繁殖,將來可以進一步做到各社養公豬母豬,自己繁殖。

  第六,防疫問題,包括豬瘟、豬丹毒、豬肺疫等,在技術上目前已可以解決。在第二個五年計劃時期內打算在全國範圍內基本上消滅豬瘟、豬丹毒和豬肺疫等傳染病。現只要求多撥上海廠四十六噸鋼製成七台冷凍器,就可以大量製造疫苗,供應各地防疫之用,這種疫苗一針成本只要一分多錢,給豬打一針收費不多,便可保證豬不發瘟,各地農民對此非常歡迎。

  根據以上六個條件,説明第二個五年計劃全國發展到二點五億頭豬是完全可能的,甚至有可能超過。這是一個對國家、合作社、社員個人都有大利而無一害的生産事業。

  雖然可能性很大,但現在卻有另一個新情況,即是不少地方程度不同地發生了限制發展養豬的現象,有些地方在社會主義教育中不適當地批評養豬戶養豬多浪費糧食(浪費當然是錯誤的,應該批評),其實豬並不與人爭食,豬積肥所增産的糧食比它吃的還多。有些地方則説養豬會促成社員的資本主義思想,因此限制社員養豬頭數,如一戶只準養一頭豬或二頭豬;有些地方則強將社員自養母豬折價入社。從而造成最近某些地方紛紛賣小豬、殺克郎豬、殺母豬、豬價下跌等不正常現象。這種現象如不及時克服,對豬的發展是很不利的。

  我認為這種作法是不妥當的,防止和反對社員的資本主義自發勢力的增長,是絕對必要的。但是要做到這一點並不需要採取上述作法,而應從下列辦法加以防止:

  (一)禁止養豬戶套購糧食,自留地不要种經濟作物,只允許種菜、種飼料或其他小雜糧高産作物。

  (二)禁止養豬戶雇工剝削。

  (三)禁止把肥豬仔豬賣給社外賺高價,賣給社內或賣給國家都可以。

  (四)禁止放養豬仔,放高利貸。

  (五)在糞價過高的地方,應適當調整。

  (六)要養豬戶保證對社所承擔的出工數,不能因養豬過多耽誤社內出工。

  我認為只要做到上述六點,對社員養豬多少可以不加限制,各戶養豬有多有少,也不可能完全一樣,有些有經驗而又缺勞力戶養豬多一些來彌補養豬少的戶,並無壞處,養豬也是一種勞動,只要不剝削別人,不違反法令,不應該把它看成資本主義活動,這方面不要因噎廢食。

  至於今後發展養豬的方針,我認為:

  (一)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仍應堅持中央關於私有私養公助為主,集體飼養為輔的方針。

  (二)合作社集體養豬也要發展,但應看條件,逐步量力而行。

  (三)對貧困戶買不起仔豬的,也可實行“社有私喂,收益分成”的辦法。

  (四)社要從貸款,幫助蓋豬圈,供應飼料,賒賣仔豬等幫助貧農下中農的困難戶養豬。

  (五)公豬母豬應逐漸做到“社繁私養”,並逐步改良畜種。這些公母豬“公有公養”或“公有私養”都可以。

  (六)現有社員母豬,不要勉強作價入社,以免殺掉,只要將所生仔豬歸社統一支配就夠了,價格應按照市價決定。

  (七)豬糞要按肥效分等定價,過高過低都不利,糞價最好用現金計算,每月支付一次,以解決社員的零花錢。

  (八)有些山區缺糧社缺乏精飼料,無法養肥豬的,城市服務部擬由食品公司,收購克郎豬轉賣給平原社喂養,或在適當地點組織國家控制下的市場,由山區和平原農民自行買賣,這個辦法也是可行的。

  (九)國家應該盡可能把農産品加工,如榨油、碾米、磨面、做粉條、磨豆腐等交給合作社承辦,使合作社能從此多得一些精飼料。

  發展養豬問題關係農業增産人民生活和國家收入極大,希望各地黨委加以重視,並定出計劃,採取有效措施,來推進養豬事業的迅速發展。此外,還希望定出牛、羊、雞、鴨、鵝、兔等的發展規劃,並作出相應的具體措施。特別要注意人糞尿的收集和利用。農村有五億四千萬人口,每人每年的糞尿在一千斤以上,如能收集到80%,每年就有四千三百億斤以上,這是一個十分驚人的數字。

  三、關於國營農場問題

  目前我國的大中型國營農、牧場已有四百五十六處,職工約四十萬人,擁有耕地一千八百萬畝,拖拉機九千六百台,今年可産糧食十六億斤,大豆二億四千萬斤,棉花四十八萬擔,大牲畜包括牛馬驢騾等共五十萬頭,豬羊等小家畜二百六十一萬九千頭。這些數目字説明國營農牧場正在發展中,雖然在全國農牧業生産中所佔比重還很小,但它是全民所有制,是我們將來農業發展的長遠方向,而且是移民墾荒的最好組織形式。因此,必須加強農牧場工作,把農牧場整頓好。

  幾年來農牧場主要問題是如何扭轉賠錢局面。經過幾年來的努力,現多數農場已有利潤上繳,但部分農場仍然虧本很大,今年農墾部兩次召開各場長座談會,進一步找出了賠錢根源,併發現了過去生産管理上不合理的地方,提出了整頓方案,開始收到了效果,現分別説明如下:

  第一,幾年來農牧場為什麼老是賠錢呢?原因是:

  1、非生産人員太多,全國農牧場職工總數約四十萬人,脫産幹部共五萬多人,佔職工總數14%,有的場多至20%。

  2、工資過高,附加工資不合理,全國農牧場每月平均工資四十二元,普通農牧工三十二元。再加上附加工資12.5%,則平均月工資為四十七元,普通農牧工為三十六元,這樣高的工資不僅農牧場不能不賠本,而且給當地農民影響很壞。

  3、嚴重的鋪張浪費現象,據不完全統計,幾年來基建投資用於非生産性建設如辦公室、俱樂部、職工宿舍、燈光球場等佔基建投資的五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就是生産性建設,如畜舍等也規格過高。

  4、農場的生産管理機械地搬用工廠的一套,如八小時工作制,大禮拜小禮拜休息制等,這是違背農業生産分散性、季節性等特點的,譬如有些農場收麥子正在打場,但場未打完,下班時間已到,工人一哄而散,半小時之後暴風雨一來,把麥子打掉,誰也不負責。又如有些場的職工宿舍都蓋在場部或分場部周圍,這對職工的住宿、管理、教育、文化娛樂等是方便的,但對生産則極為不利,個別場職工下地幹活要跑二三十里路,農場不象工廠有電車、汽車自行車可用,這樣一天光跑路就得幾個鐘頭,生産時間就不多了,因此農忙時有的生産隊就得在較遠耕地裏打臨時帳棚住宿,公家又得花上一筆錢。職工和他的家屬兩頭吃飯,也增加了支出。

  5、農場一般是實行固定工資制,這也不適宜於農業生産的特點,由於固定工資制,不是包工包産制,“管不管二斤半”,因此勞動效能就不很高,有些農場職工,看到莊稼給老百姓偷了誰也不在乎。

  第二,鋻於以上毛病,在今年二月會議上除了研究增産方案外,並作出整頓農場的一些新規定,以扭轉賠錢局面,而發揮國營農牧場的優越性。

  1、是大大裁減非生産人員。要求從14%降到2%,動員幹部參加生産,向合作社看齊。到七月間統計非生産人員已由五萬多減到四萬人,有一萬多回到生産中去了,同時一般管理幹部和技術人員也都參加了一些體力勞動,但是管理人員仍佔職工總數10%,有些場已經減到5%以下,今後要再行裁減,最近北京三個國營農場已減到1.2%—1.3%,如果生産管理制度能很好改進,全國的農場都可能減到1%—2%。

  2、實行低薪制。現有工資除個別調整外,一般凍結不再增加,今後吸收新工人只限于月薪平均二十元以下,經過幾年以後,根據勞動生産率的提高,並結合工齡逐年增加到現在一級或二級工的水平,知識分子及青年農民到農場則實行學徒制或見習生制度,這樣過幾年後可以把高工資水平逐步降低下來。

  3、要求附加工資降低。農場不同於工廠,工業附加工資是12.5%,農場附加工資也是12.5%,這是不合理的。我們要求降到7%以下。這一點建議國務院作明文規定。

  4、堅決克服鋪張浪費現象。今後新建場一律不準蓋大禮堂、大辦公室,不建燈光球場,不準買沙發椅等,職工宿舍一般採取土木草結構,只求能避風雨能禦寒足矣,要規定非生産建設與生産建設的一定比例,力求節約開支,勤儉辦場,這一方面最近已有好轉。

  5、農場的生産管理應力求適合於農業生産的分散性野外作業等特點。以後新建場職工工資一般應實行包工包産制,或部分發固定工資,部分由超産提成支付。現有場固定工資一時難於改變,則採取逐步過渡辦法,工資的60%或70%由場方按月支付,其餘30%至40%則由包工包産、超産提成中支付之,遇特殊災害減産者另行補貼。這個制度現已在雙橋農場奶牛隊及一個蔬菜組試行,試行結果成績很好,工人勞動積極性大大提高,八小時工作制不講了,早下地、晚收工、工作負責細緻,産量也顯著提高,估計這個制度可以逐步推廣,這是農場的新改革新氣象。

  6、今後新建場的職工宿舍規定以一個或幾個生産隊為單位建立自然村。讓職工家屬一起住,可以自起伙食,由場方給以小量土地,允許職工家屬平時種菜喂豬,搞一些家庭副業,農忙時則做臨時工。這樣職工便於下地生産,伙食可以減低,工資也可以逐步下降。

  7、為適應農業生産的季度性,擬取消八小時工作制及農忙時的星期日制,而改為農閒時的休假制度。總之,這些制度不能機械模倣工廠的一套,這一點希望做工會工作的同志協助。

  8、農場和生産隊規模也有適當調整之必要,現在許多農場大了一些,一個農場管幾十萬上百萬畝土地。生産隊一般是一百至二百人,也大了一些,擬採取中小型農場制度,每場管三萬五萬多至十萬二十萬畝(東北、新疆平原上已建大型農場例外),農場多的地區可建立農場群,上面成立一個管理機構去管理他。生産隊一般也可以五六十人多至一百人為宜,不宜太大。

  9、農場應該允許搞農産品加工,如自己榨油、榨糖(在沒有糖廠地方)、輾米、磨面、臘肉、腌魚等,以減少運輸力和週轉層次。農場本身需要的糧食、油料、肉食等供應,應允許自産自製自用,以降低農場職工的伙食費,而便於低薪制的實行。

  10、由於農業生産的季節性,農場也必須實行多种經營方針,以便調節農忙農閒時期的勞力使用。農場必鬚髮展畜牧業,種綠肥,自積肥料,不要單靠化肥。牧場以畜牧為主,但要力求糧食飼料自給,避免靠外邊運糧供應的不合理現象。有些農場附近有山有水,應允許農場經營林場漁場,力求避免生産的單一化。

  這些都是最近幾個月摸索出來的初步辦法,尚在研究試行階段,要定出完整的一套制度還要有一個過程。但一般説來方向是定了的。因為只有這樣才適合於農業生産的特點,才便於農場生産的發展,才便於改變賠錢局面為賺錢局面。希望各級黨委加強對農場的領導,特別要開展農場整風運動,放手發動鳴放,讓正確的、不正確的,合理的、不合理的意見都鳴放出來,把農場的經營方針、生産管理工作搞好,使農場在整個農業生産中起&&作用和示範作用。

熱詞:

  • 豬肺疫
  • 農業發展
  • 農業機器
  • 農業合作社
  • 社員
  • 農場
  • 增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