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在鋼與火中超越——記全國勞動模範、天津鋼管集團管加工部電點作業區作業長李剛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27日 18: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從駕馭“洋設備”、改造“洋設備”到超越“洋設備”,在苦與鑽的實踐中不斷飛躍;從一名普通的維修工,到成為管加工電氣設備領域的技術專家,在鋼與火的考驗中不斷昇華;他,就是全國勞動模範、天津鋼管集團管加工部電點作業區作業長李剛。

  “我不怎麼聰明,但我相信勤能補拙”

  坐在記者面前的李剛,言語不多,行事低調。身穿工作服,問一句,答一句,像是在操作他的電腦程序,沉著又謹慎。

  1990年夏天,剛從天津機電工業學校畢業的李剛,來到被人們稱為“大無縫”的天津鋼管集團,正趕上國家“八五”重點工程上馬。“大無縫”從德、意、美等國引進了世界一流的設備和技術。

  李剛所從事的工作,是無縫鋼管生産的最後一道“關卡”,也是技術含量最高的一道工序。僅有中專學歷的他,要點檢維護好世界一流設備不是件容易的事。

  “我和李剛是同學,‘大無縫'建設初期他就對電氣技術特別著迷,每天跟在師傅們身後虛心求教,遇到難題總是打破砂鍋問到底。沒幾個月,他就記了滿滿一本筆記。”管加工部電點作業區首席作業長張學武説。

  設備安裝調試期間,外國專家將工作區域圍擋起來,中方人員一律不讓進入。為了學到技術,李剛搶著遞工具、搭下手,臟活兒、累活兒搶著幹。終於打動了外國專家,破例允許他協助工作,工作之餘還回答他提出的問題。

  借此機會,李剛認真記錄下調試的每個細節,把設備控制要領畫成草圖牢記於心。一年下來,他記了十幾本、近20萬字的學習筆記和操作心得。憑藉對電氣技術鑽研的韌勁,李剛很快成為管加工廠年輕一代中電氣專業點檢員之一。

  1993年11月2日,“大無縫”生産的第一根無縫鋼管在管加工廠成功下線。當時設備説明書和相關資料全是英文的,設備操作系統都離不開計算機。“組織上推薦我報考了天津冶金職工大學。我不怎麼聰明,但我相信勤能補拙。工作之餘我以超常毅力專心苦讀,終於跨過了英語和計算機這兩道‘高門檻'。”李剛慢慢道來。

  “七分準備三分幹,功夫練到了家才能出手”

  李剛與同事們在摸清“洋設備”脾氣秉性並熟練駕馭的基礎上,又踏上了改造“洋設備”的征程。“七分準備三分幹,功夫練到了家才能出手。”這是李剛經常説的一句話。

  一次,因為全英文界面的設備主板程序丟失,造成管加工生産線故障停機。生産線每停機一小時,損失高達幾十萬元。廠領導一個接一個地撥打長途電話到國外,但是外國專家遲遲沒有明確答覆。時任作業區責任工程師的李剛主動請纓,連續奮戰20多個小時,反復試驗編程,最終使設備重新轉了起來。

  “這件事深深地觸動了我。我橫下一條心,一定要讓‘洋設備'實現中國化,不再依賴外方專家!”李剛説。

  國外引進的“洋設備”,其控制軟體是外方用計算機專業語言花十幾年時間開發出來的,源程序絕對保密。而要想破解源程序,必須先學會這種語言。

  李剛鉚足勁,利用業餘時間,反復進行調試試驗,經過兩個多月的努力,終於成功地將操作界面全部更換為中文,破譯了“洋設備”的技術瓶頸,填補了國內空白。

  2002年,李剛走上電點作業區作業長崗位。由他負責維護的生産線,故障停機時間大幅減少,關鍵設備車絲機由原來每月停機30到40小時縮短為不足兩小時,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2004年,公司決定再建一條油套管生産線,需要將兩台比利時、一台德國和兩台意大利設備進行搬遷改造。憑著多年改造“洋設備”的成熟經驗,李剛大膽地提出:“這活兒咱們自己也能幹!”李剛帶領大家僅用50天就完成了這次搬遷改造任務。

  管加工部電點一區作業長侯丙辛感慨地説,改造後的設備操作順手,維護方便,産量明顯提高,費用只有國外同類設備的1/4。這也標誌著“大無縫”已擁有了獨立完成同類進口設備安裝調試的能力。

  “一個人能力再強也是有限的,大家都行才是真的行”

  “一個人能力再強,也是有限的,大家都行才是真的行。”李剛這麼説也這麼做。

  傳授技術,李剛從來毫不保留,他把自己多年積累的維修心得、操作規範都印發給大家,還把自己的技術訣竅在各片區推廣。他將幾十萬字的筆記做成幻燈片,為新員工義務授課達百餘次。

  “李剛對技術問題的認真嚴謹超出常人想象。”管加工部電點四區點檢員王德全講述起他親身經歷的一件事。一次,他們在處理絕對值編碼器故障時,花了很長時間,但後來不知道為什麼故障就消失了,大夥想先休息休息,等有時間再分析。這時,李剛讓大家先回去,自己留了下來。幾天后,他帶王德全做了一個試驗臺,又把上次處理故障的同事們召集起來,模擬那天的故障,將處理步驟一步步還原,並仔細講解,還寫成了故障處理方法,在作業區每週的設備故障分析例會上分析,讓大家受益匪淺。

  電氣工程師現在很搶手,像李剛這樣的更是重金難求。許多同學、朋友多次勸他:“憑你的本事到外面幹,工資不知是現在的多少倍。”但他從未動過心,只是淡淡一笑,“做人要講良心,沒有‘大無縫'的培養,沒有先進的設備,沒有領導同事的支持,我不可能有現在的技術水平,是‘大無縫'給了我今天的一切。”

熱詞:

  • 全國勞動模範
  • 李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