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的發展報告:潮起雲飛滿目新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27日 05: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欽州港國際集裝箱碼頭。 李 凡攝

  巨浪趕潮急,拍岸自成歌。如果將廣西近年史詩般的變遷比作一場交響樂,那麼北部灣經濟區的崛起,無疑是其中最動人心魄的樂章。

  6年多的科學耕耘,一個“經濟快速增長,現代産業體系快速建設,基礎設施快速完善,億噸大港快速興起,大開放格局快速形成”的北部灣經濟區,已巍然屹立於碧海藍天間。

  以不到全區1/5的土地、1/4的人口,北部灣經濟區創造了超過廣西1/3的生産總值、近2/5的財政收入和近1/2的進出口總額。這片生機勃發的蔚藍色海洋,已成為廣西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引擎,並加速成為國際區域經濟合作新高地和我國沿海經濟發展新一極。

  闊步奔向“新一極”

  邁上全面跨越式發展新臺階

  涵蓋南寧、北海、欽州、防城港四市及玉林、崇左兩市交通和物流的北部灣經濟區,地理位置獨特:對外,一灣牽挽11國;對內,良性互動東中西。戰略地位突出:立足北部灣、服務西南華南和中南、溝通東中西部、面向東南亞。

  5100萬壯鄉兒女深知,北部灣開放開發,不僅是廣西的事,更承載着國家重大戰略使命。

  “6年來,按照中央要把北部灣經濟區建設成為中國—東盟開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貿基地、加工製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的要求,廣西舉全區之力,以朝夕必爭之志,緊緊抓住歷史機遇,全面推進經濟區大産業、大港口、大交通、大物流、大城建、大旅游、大招商、大文化發展等‘八大'重點工作,讓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步入全新階段。”自治區黨委書記郭聲琨説。

  耕耘6載,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已從局部漸變式增長邁向全面跨越式發展的新階段。

  2011年,北部灣經濟區生産總值3862.33億元,同比增長15.9%,6年年均增長約16%。

  讓人振奮的是,北部灣經濟的增長不僅是“量的提高”,更有“質的提升”。“經濟區已進入産業發展的收穫期,從依賴基礎設施投資拉動轉向工業支撐和進出口、消費同時拉動,發展的均衡性和可持續性大大增強。”自治區副主席、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管委會主任藍天立説。

  走馬北部灣,處處可以感受到蓬勃的激情。

  南寧、欽州——防城港、北海、鐵山港(龍潭)、東興(憑祥)5大組團,恰似五龍出海,活力迸發。欽州、北海、防城港3市分列廣西經濟增幅前三名;北部灣港吞吐量1.53億噸,同比增長30.92%,成為全國規模以上港口中增長的領頭羊。

  綠色崛起挺起産業脊梁

  選擇生態與工業和諧共進的科學發展之路

  一個區域的發展,沒有産業支撐,就如同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廣西優先發展優勢産業,加快産業科學佈局,在北部灣經濟區統籌推進重大項目155項,總投資2308億元。目前竣工投産117項,累計完成投資837億元,現代産業體系正快速興起。”自治區主席馬飚介紹説。

  在中國石油廣西石化欽州千萬噸煉油基地,煉塔林立、管廊交錯,現代煉化城與碧海藍天交相輝映。以此為龍頭,欽州全力佈局謀劃全産業鏈的石化基地。現在,已引進總投資超300億元的項目,形成從石化到精細化工,從生産、銷售、研發、物流到檢測的産業集群。去年,欽州石化園區工業産值已超600億元;

  在北海,“北部灣矽谷”初具規模。該市電子信息産業産值從2006年的25.6億元猛增到2011年的300億元,電子製造業産值佔廣西總額的2/3強。曾經的電子産業“荒漠”,變身“磁場”,磁吸光寶、冠捷等IT巨頭,紛至沓來;

  在防城港,以鋼鐵、能源、鎳銅、糧油等為重點的特色支柱産業集群加快發展,中國最大的糧油加工基地、最大的磷酸出口加工基地和世界最大鎳産品加工基地正在加緊建設中;

  在台灣(南寧)輕紡産業園,以台灣麥斯集團鞋業項目建成為契機,集聚鞋業製造、服裝加工、印染織布等輕紡産業群,打造全國一流的輕紡産業基地……

  “從2008年起,北部灣經濟區每年安排10億元重大産業發展專項資金,加快重大項目佈局。6年來,廣西先後投資400多億元實施産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工程,重點建設14個産業園區。”藍天立説,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內正在聚集電子信息、新材料、石化等産業集群,區域內14個重點産業園區總産值超過2000億元,7個産業園區過百億元。

  難能可貴的是,在産業快速發展的同時,北部灣人依然保持對“碧海銀灘”的堅守。為避免走“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把4.25萬平方公里的經濟區,劃分為城市、農村和生態3類地區,其中1/3的地域將建成生態屏障。

  “保護生態,既是責任所在,也是自身的根本利益所在。”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管委會副主任、辦公室常務副主任陳瑞賢説,“生態立區,綠色發展”的思路貫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的每一步。  

  “大道”通衢聯動八方

  建設國際大通道、交流大橋梁、合作大平臺

  一個開放的、崛起的北部灣,不僅僅屬於廣西。經過6年建設,北部灣路網縱橫。區內,“1小時”城市圈呼之欲出;向外,通往越南、雲南、貴州、湖南、廣東的6條高速公路全部打通,通往廣東、湖南、雲南的高速鐵路加快建設。北部灣港,已經與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20多個港口通航。

  “無形”的通道也在打通。已經建成的欽州保稅港區、憑祥綜合保稅區、南寧保稅物流中心,與北海出口加工區拓展的保稅物流功能配合在一起,構成完善的保稅物流體系。

  隨着硬軟體環境的不斷完善,北部灣經濟區港口、資源、環境、政策等優勢深度整合,面向東盟、服務西南、中南、華南的輻射帶動作用不斷被激活。

  雲貴川渝湘琼粵滬臺港澳等地,紛紛“相中”北部灣,“借道”北部灣,“借勢”北部灣。湖南來了,在欽州建設臨港工業園區及專業配套碼頭;雲南來了,將在北部灣的産業園中選擇園區重點發展製造業、現代物流業、旅游和商貿産業……北部灣“良性互動東中西”的效應,正在顯現。

  從2004年起,中國—東盟博覽會每年在南寧舉辦。自治區黨委常委、南寧市委書記陳武介紹,八屆博覽會,共有31.6萬名客商參會;貿易成交額116.9億美元,簽約國際項目投資額491.72億美元,簽約國內合作項目投資額4759.02億元。

  今年7月,東興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建設實施藍圖獲國務院批准,防城港人提出打造“邊境特區、西部深圳”的口號。“2011年,東興市邊貿成交額達142億元大關,同比增長27.82%。試驗區將成為廣西先行先試地域最廣、開放程度最高的前沿平臺。”防城港市委書記劉正東自豪地説。

  “陸路東盟崇左看。”崇左市委書記趙樂秦介紹説,立足“中國錳都”、“中國糖都”等産業優勢,地處中越邊境的崇左市正致力於建成連接中國與東盟的重要物流通道和貿易紐帶。

  中馬欽州産業園建設如火如荼。這是中國與馬來西亞政府合作的第一個園區,也是繼中新蘇州工業園區、中新天津生態城之後我國第三個中外兩國政府合作的園區。欽州市委書記張曉欽表示,中馬欽州産業園將成為中國—東盟合作示範區。

  目前,東盟10國已有5國在南寧設總領館。2011年,廣西與東盟的貿易額達到95.6億美元,東盟已連續13年成為廣西最大的貿易夥伴。

  潮起正是踏浪時。伴隨着激越澎湃的濤聲,北部灣走過了砥礪奮進的6年;迎着希望與豪情的航向,北部灣將迎來更加天高海闊的未來。

熱詞:

  • 廣西
  • 經濟區
  • 發展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