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廣東 改革潮頭更爭先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24日 06: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廣州塔

  美麗廣州城。

  2010年廣州亞運會開幕式上的墊場演出。

  首屆“中國(廣州)國際金融交易博覽會”現場。

  數據來源:廣東省統計局。

  廣東,開放的前沿,改革的熱土,創新的尖兵。

  廣東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輝煌,正是得益於改革創新釋放出巨大的生産力。

  進入新世紀,經濟發展方式粗放、社會管理滯後、區域發展不平衡、環境資源壓力大等結構性、體制性矛盾日益凸顯,嚴重制約了經濟社會健康發展,廣東面臨“中等收入陷阱”危機。

  改革中出現的問題,唯有通過深化改革來解決。對此,廣東省委、省政府有清醒的認識。這10年,廣東推進改革開放的信心不減、力度不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步伐更大、手筆更大。當好落實科學發展觀排頭兵、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探路,廣東有這樣的擔當,也有這樣的自信!

  簡政增效,建設服務型政府

  新形勢下,深化改革的著力點在哪?廣東首先從改革考核、考評、考察的“指揮棒”入手,制定實施了《市廳級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落實科學發展觀評價指標體系和考核評價辦法》,引導各級幹部告別“GDP崇拜”,建立經濟發展、社會發展、人民生活和生態環境4個考核指標組。

  以“大部門制”、行政審批、富縣強鎮、財政資金競爭性分配等改革為突破口,廣東各項改革逐步深入。以簡政增效為目的的“大部門制”,首先在深圳、順德“試水”。深圳探索職能有機統一、功能定位準確、部門數量精幹的“大部門制”,46個政府部門精簡為31個,600多項行政審批事務減少200項。佛山市順德區將41個黨政機構合併為16個。

  以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為核心,各級政府大刀闊斧地精簡權力“清單”。2008年,廣東省政府共取消和調整行政審批事項570項,並向地級以上市下放107項行政審批事項。21個地級以上市取消25.5%的行政許可和審批事項。60%以上的行政事項實現網上辦理,10%並聯審批,窗口單位辦事全部公開。

  今年,廣東繼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一“減”二“放”三“轉”,加速向服務型政府轉變。全省擁有行政審批權的54個部門、1120項被列入清理範圍。7月17日,廣東省政府公佈了2012年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事項第一批目錄,明確取消的行政審批事項達179項、轉移事項55項、下放事項115項、委託事項5項。

  日前,國務院常務會議批准廣東在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方面先行先試,從而為全國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積累經驗。

  擴大開放,力推多元化戰略

  最近5年,廣東省進出口總額先後突破5000億、6000億、7000億美元大關,去年達到9000億美元;累計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逾1000億美元;新增外資企業3.5萬家;累計在境外設立非金融企業1364家。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衝擊下,廣東的外向型經濟取得這樣的業績,殊為不易。究其原因,一是“三保”,保市場、保企業、保穩定;二是“三促”,促調整、促轉型、促創新。

  廣東大力實施科技興貿、出口品牌帶動和市場多元化戰略,貿易方式、商品結構、市場結構和貿易主體進一步優化。加工貿易從簡單加工裝配逐步轉變為以“勞動、資金、技術三密集”為主要形態。外資來源結構不斷優化,發達國家、跨國公司投資穩步上升。積極引導外資投向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世界500強企業累計設立企業778家、投資總額達556.1億美元,外企設立研發中心400多家。

  同時,廣東充分發揮地緣、人緣、商緣的優勢,積極把握內地與港澳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CEPA)簽署實施、中國—東盟自貿區建成等機遇,全面拓展與港澳臺、東盟等地的經貿合作,進一步提升合作水平。目前全省共設立對外開放一類口岸54個、二類口岸88個、車檢場65個,21個地級以上市全部設有口岸以及海關等口岸檢查檢驗機構,均可就地辦理進出口貨物通關手續。

  實施CEPA先行先試政策之後,大批港澳服務業項目進入廣東,拓展了港澳經濟發展空間。三地的銀行、證券、教育、醫療、旅遊、分銷、會展、個體工商戶等領域,開展深度合作。僅港資銀行在廣東設立的營業機構就達100多家,佔廣東省外資銀行營業性機構數量和總資産的比例均達到六成。同時,廣東企業赴港上市達120多家,市值超過1萬億港元。

  2008年底,《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出臺,標誌著粵港澳合作進一步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其後,粵港、粵澳兩個框架協議也相繼簽訂。深圳的前海、廣州的南沙、珠海的橫琴,被列為粵港澳合作的重點區域,它們帶動珠三角,服務港澳,率先發展,成為粵港澳合作新模式的示範區。

  以人為本,社會建設惠民生

  堅持以人為本,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建設幸福廣東,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政府不該大包大攬,也不可能幹好所有的事。” 基於這樣的認知,廣東省上下步調一致,創新社會管理,建立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新格局,適應社會的深刻變革和時代的發展需要。

  近年來,廣東社會組織數量年均增長10%,依法登記的社會組織達3萬多家,從業人員50多萬人。11%的社會組織承接了政府轉移的職能,9%的社會組織接受政府的購買服務。

  去年,全省性社會團體共承擔政府委託、轉移的職能394項。獲得政府補助1.25億元的東莞,對公益慈善類社會組織率先“鬆綁”——公共服務類的社會組織可直接申請登記,不再尋找業務主管單位做“婆家”。

  今年7月1日,廣東全面放開民間組織登記,通過此舉,力爭到“十二五”末,每1萬人擁有5個以上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達到常住人口的10%,即約1000萬人。8月1日,廣東取消向外來務工人員收取的治安聯防費,每年減輕流動人員負擔約6億元。

  社會管理創新,民生投入增長,逐步改變了經濟建設與社會建設“一手硬一手軟”的狀況。過去5年來,廣東財政民生投入累計達到1萬億元。去年“十件民生實事”帶動全省各級財政投入超過千億元。今年上半年,廣東各級財政用於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支出達1789.26億元,同比增長12.19%。

  據統計,過去5年間,建設“幸福廣東”綜合指數,珠三角地區年均提高0.85個百分點,粵東西北地區年均提高0.36個百分點。

  加強黨建,政治優勢更彰顯

  第一個外資企業黨支部、第一個外資企業黨委、第一個以流動黨員原籍為紐帶的“同鄉”型黨組織,第一個律師協會黨組織、第一個省級社會組織黨工委……這一連串“第一”,是廣東加強和改進黨建工作取得的碩果。

  廣東省委組織部負責人指出,黨建工作“有主題才有靈魂,有載體才有抓手,有重點才有亮點,有創新才有活力,有督查才有成效,有作為才有地位”。

  越是深入推進改革開放,越要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廣東省委主動應對挑戰,適應新形勢的要求,全面提高管黨治黨水平,切實把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轉化為廣東當好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排頭兵的強大力量。

  把落實科學發展觀作為配班子、選幹部、用人才的重要標準,讓善於科學發展的人上、不善於科學發展的人讓、阻礙科學發展的人下。在廣東,競爭性選拔幹部已成常態,去年,全省通過公開選拔、公開遴選等形式,選拔幹部3139名。

  借鑒抓經濟項目的辦法,廣東推動“黨建工作項目化”,強化各級黨委(黨組)書記的“主業”意識,建立“書記抓、抓書記”的黨建工作責任制。目前,全省各級黨員領導幹部建立聯絡點5000多個,到點調研指導達1.3萬人次。

  建立黨代表工作室,基層黨代表定期坐班接受群眾來訪,成為“知黨性、聽民意、促和諧”的“全程代表”。目前,全省已建成3000多代表室,實現了在鄉鎮和機關、企事業單位的全覆蓋。

  在推動“兩新”組織黨建的過程中,廣東積極探索創新發展載體,使之與企業發展、經濟發展的主流相融合。目前,廣東形成了“兩新”黨建工作與經濟社會發展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良好局面,“兩新”組織黨建的總體覆蓋率達到99%。

  作為全國最大的外來務工人員聚集地,廣東省積極創新黨員屬地管理機制,努力“讓每一位黨員都找到組織,讓每一位黨員都能夠起到&&作用”。

熱詞:

  • 科學發展觀
  • 廣州亞運會
  • 廣東省委組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