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中國“失獨”家庭50多萬 專家稱風險需社會共擔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23日 17:4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婦女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據國家計生委2002年的一項專家測算,目前,全國有“失獨”(獨生子女因為疾病、意外事故等死亡)家庭50多萬,並且這個數字每年都在增長。如何讓失獨者走出濃重的心理陰影,不淪為問題家庭,如何解決他們的養老就醫等現實問題?專家認為,政府和社會應該共同努力。

  數量每年在增長

  幸福的家庭總是一樣的,不幸的家庭卻各有各的不幸。

  曉宇是一個帥氣的小夥,吉林大學的高材生,理想是做一個優秀的考古學家,平時喜歡寫東西。他在畢業參加工作之後因為突發心臟病去世。

  曉宇去世之後,媽媽每次看到曉雨寫的詩都會淚流滿面。實在太想兒子了,媽媽會到拋灑兒子骨灰的江邊,大聲呼喊:曉宇,媽媽想你,你回來吧!

  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電影創作研究生廖琦立拍攝了一系列關於失獨家庭的紀錄片。她給記者講述了一個失獨家庭的故事:

  哈爾濱市的一個三口之家,女兒在北京某大學讀大四時,因為實習在外租房,一天晚上回家的時候被人姦殺。為了找到兇手,父母在外奔波,連續四年自虐似地住地下室,吃很差的飯菜。後來,殺害他們女兒的兇手終於被繩之以法。

  “我去墓地祭拜我的女兒,如果墓碑底下是我,我該多麼幸福。”這是那位母親讓廖琦立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

  “根據2002年的專家測算,獨生子女死亡後,父母未再育也未收養子女的家庭有50多萬,並且這個數字每年都在增長。”國家計生委原巡視員、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原理事長苗霞説。

  大眾理解很重要

  曉宇去世之後,曉宇的爸爸總覺得別人在用異樣的眼神看自己,“我一直在檢討,我到底哪做錯了,上天要這樣懲罰我。”曉宇的爸爸説。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教授、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秘書長史柏年認為,曉宇的父親這樣的心理,是失獨者比較多見的一種心理反應。“這樣的體驗屬於主觀感受,不見得別人有那樣的想法,但在他看來,別人好像是在責怪自己。”

  但實際上,失獨家庭有時確實還要承受來自他們的壓力。曾經一群失獨父母相約到一家飯店吃年夜飯。但當飯店老闆知道這是一群失獨者時,竟然拒絕讓他們用餐,因為老闆不想在過年的時候觸到“霉頭”。

  有一位失去獨子的父親,一直非常堅強,但一次和同事發生爭執,同事情急之下説:“你不就是一個斷子絕孫的人嗎?”這位父親立刻被“打倒”,當場癱軟在地。

  記者還了解到,一些夫妻因為失去獨生子女而陷入感情危機。即使家庭能夠維持下去,失獨者罹患疾病的幾率也高於普通家庭,因為失去獨生子女的過度悲痛對身體的影響非常大。

  “社會公眾的理解很重要。大家應該有這樣一種意識,失獨家庭並不是問題家庭,媒體報道也不要把他們標簽化。”史柏年説,“應該用專業的方法幫助失獨者逐步走出陰影,迎接新的生活,不然的話,總是沉浸在悲痛中,對自己的身體和將來的生活都是極負面的。”

  苗霞認為,社會組織需要做一些針對性的工作,例如成立失獨家庭聯誼會,把失獨者組織起來,可以讓他們互相傾訴、互相幫助,也希望有更多來自社會組織和民間的支持,包括公共媒體輿論,共同努力,讓失獨者走出陰影。

  救助力度待加大

  除了精神需求,擺在失獨家庭面前還有更現實的問題:他們的經濟補償以及迫在眉睫的養老問題。

  “我國從2002年開始實施的計劃生育條例規定,地方人民政府要對失獨家庭給予必要的照顧,失獨父母可以按月享受國家補助。”苗霞説:“但這個保障是基本的保障,並且隨著物價的上升,僅僅這點補助還是不夠的。”

  今年6月5日,一百多名失獨者表達了他們希望得到經濟補償的願望,並提出了具體的補償建議:用全國人口的平均壽命減去孩子存活的年齡,乘以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然後除以二。

  對此,史柏年認為,失獨家庭的補償標準可以探討,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最低生活保障不足以讓這個群體安享晚年,政府有責任提高補償標準,讓積極響應國家計劃生育政策的人也享受他們應得的補償權。”

  史柏年説,為了解決失獨家庭的養老問題,政府要發展社會性的養老,包括機構養老、社區養老,盡可能地保障這些失獨者年老以後的生活。(本報記者 宋利彩)

熱詞:

  • 獨生子女
  • 曉宇
  • 中國傳媒
  • 補償標準
  • 社區養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