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新型農業現代化統籌推進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21日 04:2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圖①:舞鋼市張莊新型農村社區。

  牛明遠攝

  圖②:夏邑縣紡紗廠女工正在工作。

  劉守良攝

  圖③:濮陽縣稻農正在插秧。

  高 林攝

  一座座活力獨具的城市、一片片充滿希望的田野、一個個整潔的新型農村社區、一批批嶄新的現代産業聚集區……中原大地上,巨變正在悄然發生。

  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環境為代價謀求發展,要走一條以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新型農業現代化“三化”協調發展之路。務實勤勞的河南人民,正沿著河南省第九次黨代會制定的這條路線,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從根本上破解河南發展難題,把中原崛起的美好藍圖變為現實。

  新村建設,讓農民換種活法兒

  走進全國産糧大縣滑縣的錦和新城,只見水泥路寬闊整潔,現代化樓房高高聳立,文娛中心、健身中心、學校、養老院、醫院、超市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現代化的城市氣息撲面而來,全不似傳統農村的模樣。錦和新城是河南目前規模最大的新型農村社區,共整合33個村,可容納5.4萬人居住。這個社區,通過“合村”、“合地”,佔地面積由9500畝減少到3925畝,節約土地5575畝。在節約出來的土地上,興建起了農副産品深加工、電子新能源兩大主導産業,入駐企業185家,累計投資141.5億元。

  群山環抱間的魯山縣堯山鎮東竹園社區,山水相映,如詩如畫。坐在自家的樓房裏,66歲的殷生説:“新家比以前方便不説,因為離旅遊景區近,還有條件發展農家樂,俺兒子以前在外地打工,現在回來了,就在家門口就業。”這個社區依託周邊景點,打造農家樂新民居,已有26戶農家樂開業。

  從錦和新城到東竹園社區,新型城鎮化建設日新月異。兩年來,河南省突破過去單純的以城帶鄉、以工促農的單向支農強農模式,以新型農村建設實現農村就地城鎮化,使農民不離鄉土,就享受到城市生活。今年全省全面啟動新型農村社區布點規劃,目前已開工建設社區2300個,年內將完工50%以上。

  河南把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當作“三化”協調發展的戰略基點,以城鎮化的理念來建設農村,以均等化的公共服務覆蓋農村,以現代化的産業體系來支撐農村,促進城鄉統籌、協調發展,貫通新型工業化、新型農業現代化。有專家指出,可以預見20年後,通過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河南18萬個自然村將面貌一新,並能節約出600萬畝土地,用於復耕和建設——“6000萬河南農民不再固守那一畝三分地,他們要換一種活法兒!”

  河南把産業集聚、工業發展與農業農村發展銜接起來,既為新型工業化搭建了新的平臺、提供了充裕的勞動力資源;也為新型農業現代化創造了條件,讓農民增收致富有了保障。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推動著城鄉分割向城鄉統籌、城鄉一體轉變,讓越來越多的農民成為新型城鎮化的受益者、推動者和參與者,並深刻地改變著農民、農村的生活方式。

  産業聚集,為城鎮發展輸送動力

  “俺縣的産業聚集區有紡織服裝、食品加工、尾毛加工、醫藥日化等企業近百家。家門口廠多了,不用出去打工也能找到工作,每月能掙2000多塊錢。”週口市鹿邑縣護理佳紙業員工朱荷花説。目前該縣産業集聚區內形成紡織服裝和食品加工兩大主導産業,工業企業已達104家,安排就業3.7萬人。週口市市長岳文海介紹,作為傳統的農業區,週口建成11個産業集聚區,形成了食品、紡織、服裝、電子、機械五大主導産業,去年生産總值同比增長10.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1.9%,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50.9%,其中産業集聚區企業收入佔50.5%。今年上半年,週口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總額、産業集聚區固定資産投資增幅均居河南省第一。

  “‘三化'協調發展,需要通過産業聚集建設,強化新型工業化主導作用。”河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廳長楊盛道介紹,去年,河南集聚區完成投資突破1000億元,全省95%以上的集聚區路網框架已基本形成。

  注重産業支撐、就業為本,依城促産、以産興城,推動城鎮建設與産業發展格局向産城互動轉變,正在為城鎮發展注入新的動力和活力。一些發展較快的集聚區積極推進研發設計、檢驗檢測等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公共服務功能得到加強。各地把集聚區建設與新城區開發、老城區改造緊密結合起來,産業集聚區的發展,推動了城市基礎設施的完善,使縣城對轉移人口的吸納能力進一步增強。目前,河南有産業集聚區180個,吸納了262萬人就業,其中農業戶口176萬人,大部分來自省內,實現了農村富餘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

  依託産業集聚區,河南連續兩年制定實施了14個重點産業年度行動計劃,加快發展市場空間大、增長速度快的汽車、電子信息、裝備製造、食品等六大高成長性産業,同時加快傳統産業技術改造,推動産品向系列化、品牌化、高端化發展。2011年,河南六大高成長性産業對工業增長貢獻率接近70%,其中電子信息産業成倍增長,汽車整車産量實現翻番;四大傳統優勢産業精深加工和終端産品比重穩步提高,食品工業總量連續6年穩居全國第二位。

  現代農業,使“中國糧倉”五穀滿囤

  仲夏,河南許昌縣陳曹鄉萬畝方田上,綠油油的玉米苗一望無際,長勢喜人。陳曹鄉鄉長韓超説,農民澆地時,只需在地頭的水泵專用控制櫃前刷一下磁卡,汩汩清水就流進了田地。田成方、林成網、溝相通、渠相連、旱能澆、澇能排的農田基礎設施,改變了農民靠天吃飯的命運。

  河南優勢在糧,弱勢在農。改革開放30多年來,河南用全國1/16的耕地産出全國1/10以上的糧食,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作出重要貢獻。但河南農村人口多、農業比重大、保糧任務重,城鎮化水平低,成為河南農業邁向現代化的制約因素。當“三化”協調發展給中原經濟區建設注入強勁動力時,作為“中國糧倉”、“國人廚房”的河南,新型農業現代化正不斷提升至一個高水平。河南省省長郭庚茂説:“解決‘三化'協調發展問題,就是要通過加快新型農業現代化來穩固糧食基礎。”

  從今年開始,河南積極謀劃推動國家糧食戰略工程河南核心區建設,把實施高標準糧田“百千萬”建設工程作為落實規劃的重要抓手,規劃建設百畝方、千畝方和萬畝方高標準永久性糧田,力爭以6000萬畝高標準糧田,確保2020年全省糧食綜合生産能力穩步提高到1300億斤。目前,2000個萬畝方、2萬個千畝方、20萬個百畝方的規模性高標準永久性糧田——河南“百千萬”建設工程,已在95個縣(市、區)糧食生産核心區展開。在此基礎上,水、電、路、林等田間生産設施建設統籌推進,合作社、農技服務站、綜合行政執法所等農業服務體系等配套建設也在穩步推進。2012年夏收一結束,河南省就傳來好消息:夏糧産量為3186.1萬噸,比去年增産55萬噸,穩居全國第一位,實現“十連增”!

  在確保糧食穩産增産的前提下,河南積極推進農業結構調整。河南選擇一批上下鏈結、合作緊密、以就地加工為主的農産品産區,集中力量培育優質農産品産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産品品牌,打造“全鏈條、全循環、高質量、高效益”現代農業産業化集群。2011年,河南肉、蛋、奶産量分別達到660萬噸、400萬噸和320萬噸。全省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實有入社農戶175萬戶,輻射帶動農戶257萬戶。河南打造新型農業現代化先行區的步伐將更加堅實有力。

熱詞:

  • 中原經濟區
  • 協調發展
  • 城鄉統籌
  • 農民專業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