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周恩義同志先進事跡報告會發言摘編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18日 05:4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黨和人民培養教育了我

  遼寧省盤錦市興隆臺區委原常委、宣傳部長 周恩義

  我叫周恩義,是一名退休幹部。參加這個報告團,我非常不安。我想到了退休後不能閒著,但沒想到要面對這樣的場面。我給區委、市委都寫了信,懇請別宣傳我。我幹點工作是應該的,如果説有成績,是區委集體智慧的結晶,是同志們用心血換來的,沒有哪項工作是我一個人幹的。回頭看我走的路,一步一步全靠黨組織的培養,人民群眾的教育,領導和同志們的幫助。到什麼時候我都不能忘了自己是共産黨員,要忠誠黨的事業,為黨和人民奮鬥一輩子!

  我把我這攤工作看得很重,這就是我的事業!黨信任我,才把我放在這兒,我有一種責任感、使命感。宣傳部是給思想、給精神、給文化的,宣傳工作管方向、管根本、管長遠,事關黨的生命線,任何東西替代不了!

  有人説,都啥時候了還説這個?我就説,你説宣傳沒有用,你本身就在宣傳。你説思想政治工作沒有用,你本身就在做思想政治工作。前些年我沒少和別人辯論。我説我們搞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我們有社會主義、共産主義理想信念和崇高追求,更要搞好宣傳工作。後來我想,光嘴上爭不行,必須得幹出來,我就在宣傳崗位上幹,用事實説話!我這個宣傳部長要是不起作用,把黨的聲音宣傳跑調了,把陣地丟了,影響不是一個點、一條線,而是一大片。我要堅守黨的生命線,一刻也不能懈怠。

  我們的宣傳,群眾接受了、理解了、按照黨的方針政策去做了,群眾關心的問題解決了,我心裏特別踏實。每幹成一件事,總結一次經驗,樹立一個典型,寫完一份材料,我感到興奮、感到享受,有一種幸福感!

  老百姓是我的工作對象、服務對象,更是我的老師和榜樣。任桂芝老大姐是退休工人,創辦“夕陽紅無償服務社”,80多歲滿腦子裝的是還有誰需要幫助,有點好東西全給了別人。我從1994年認識她,一直到她去世,跟她相處16年,受教育16年,受感動16年,學到了太多太多的好品德。陳屯村的姚秀雲伺候兩位病弱老人10多年,跟親閨女一樣。那些環衛工人,大夏天站在污水裏,用手清理垃圾,一宿搬走一座垃圾山。很多普通老百姓,抗洪搶險緊急關頭挺身而出,跳進洪水用身體堵決口。這麼多年接觸的群眾,一個個清晰地印在我的腦海裏。他們正直、淳樸、善良、助人為樂、犧牲奉獻,讓人感動、令人敬佩,凈化了我的心靈,昇華了我的思想。

  區地稅局的孫迅,一個女同志,今年50多歲了,有嚴重類風濕病,手腳變形,走路困難,拿著鑰匙擰不開辦公室的門,得別人幫她開,就這樣,天天上班,手握成拳頭,攥著筆寫新聞報道,每年發稿都超百篇,連續10年是全區最佳報道員。她是業餘的,我是專職的,她那麼幹,我還有什麼説的!

  這麼多年,宣傳部的同志都很累,多數人每天晚上9點回家屬於正常,經常幹到後半夜,有時候累得趴在桌子上就睡著了。有的摔傷了腰不住院還來上班,家裏沒人,才八九歲的孩子得了病,小小年紀自己上醫院挂吊瓶。從他們身上,我學到了為黨的事業踏實奉獻、持之以恒的精神。

  我和渤海鄉武裝部長丁鳳岐親密相處3年多,是交心的朋友。他得了肝癌,我親眼看見他在民兵訓練場上,手使勁摁著肚子,蹲在地上,滿臉是汗,疼得受不了,疼勁過去點兒,起來繼續教民兵射擊投彈。他癌症晚期取藥到北京,坐大客車路過天安門,他老伴説:老丁啊,我這輩子還沒在天安門照過相,咱倆住一晚上,明天再回去吧?老伴真實想法就是老丁時間不多了,就想倆人在天安門轉一轉,照個相,留個最後的紀念。老丁説:明天新兵要體檢了,檔案在我那兒,得趕緊回去。他老伴含著眼淚連夜陪著老丁趕回盤錦。他老伴後來在市裏作報告,講到這兒,全場那麼多人都哭了。我寫他的事跡材料,一邊寫一邊流淚。他是68年的兵,我是65年的兵,他是基層幹部,我是區委領導幹部,他明知自己來日無多還那麼拼命幹,跟他一比,心靈受震撼!他去世十多年了,他的精神一直激勵著我!

  在幫扶貧困戶過程中,我自己也受教育。我結對子幫扶的一個貧困戶朱景武,兩口子生活非常困難,可從沒喪失信心,過得和和睦睦,剛一脫貧就去幫助別人、回報社會,這個境界值得我學習。張術蘭老大姐我幫扶她5年,每次去看她,天再冷她都送出來,走多遠了回頭一看,她還站在那兒,用手擦眼淚。我就想,我一個普通黨員幹部,幹點微不足道的事,值得群眾這樣?我小時候,村黨支部書記到家來看看,我就覺得特別溫暖。現在我當了幹部,到老百姓家看看,解決點困難,他們體會的是社會的溫馨、黨的溫暖。咱們能給別人什麼?只能是為群眾服好務,為黨和人民做更多的工作!

  我這個人,適合在老百姓堆裏,離開老百姓心裏沒底。工作上的招法辦法,都是從群眾那兒來。唱區歌是群眾在唱,創建文明城市是群眾在創,社區和非公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是基層幹部群眾趟出了路子。我們工作的動力也從群眾那兒來。把老百姓放在心上,圍繞老百姓需要幹事,宣傳工作就能做得深入、做得紮實!

  多年來,組織上和同志們對我個人和家庭特別關心照顧,我住院做手術,區裏市裏領導三天兩頭打電話發短信安慰我,帶著同志們看望我、陪著我,我非常感動。黨和人民對我一家恩重如山,我此生是報答不完的!

  我時常想起那些犧牲的戰友。他們才20多歲,有的20歲還不到。一想起他們,我就覺得沒有苦、沒有難,沒有任何個人私利不能捨棄,碰再大的釘子算不了什麼,我就覺得一個黨員幹部無功就是過,庸庸碌碌就是錯!我是共産黨員,只有做好工作的責任,沒有伸手要待遇、要名利的資格。對職務地位應該淡定,對名和利應該淡漠,對各種誘惑應該有定力,對黨的事業就是要充滿激情!

  這麼多年,社區群眾對我非常好,用紅線繩編織兩個大蘋果送給我,希望我平平安安。我退休了,他們惦記我腿怕涼,幾位老大姐買好毛線織了兩雙厚毛襪子送給我,親手穿到我腳上,我掉下了眼淚。這是老百姓的一片心。老百姓認可,是我最大的榮譽,是對我的最高獎賞!

  現在我高興的是我還有餘熱,還能幹點事。我就是要儘自己所能,繼續做好黨的宣傳工作。一個人經受考驗不光是在職的時候,也包括退休後。為黨工作沒有終點只有起點,我要把自己始終放在新的起跑線上!

  我一定不辜負黨和人民,我邁出的每一步,都要留下共産黨員的足跡!

  新時期宣傳幹部的楷模

  遼寧省委宣傳部副部長 蓋成立

  周恩義同志從事部隊思想政治工作23年,從事地方宣傳思想工作20年,退休至今仍然奮鬥在宣傳第一線。

  1992年,周恩義從部隊正團職崗位轉業,擔任盤錦市興隆臺區委宣傳部副部長。這是一個副科級職務,組織上徵求他意見,他説:“我在部隊是做別人思想工作的,現在輪到自己了,沒啥説的,聽從組織安排。”

  1997年他擔任了區委常委、宣傳部長,建立起“四個一百分”的宣傳工作指標體系。

  第一個“百分”是理論學習。建立8項制度,其中一項是檢查學習筆記制度,一月一檢查,第一個檢查區委書記,合格了周恩義簽字,蓋上宣傳部的章,不合格退回,記錄在案。興隆臺區委在理論學習上連續十幾年是全省先進,三級宣講隊伍活躍在城鄉基層,被老百姓稱為“理論變成家常話,黨的聲音進萬家”。

  第二個“百分”是新聞宣傳。也建立8項制度,實行“百人隊伍,千篇稿件,萬元獎勵”。全區各街道有報道組,各單位有報道員。

  第三個“百分”是思想政治工作。建立7項制度,每年兩次檢查評比,區財政設立專款,加強物質保障。思想政治工作不合格,主要領導不評先、不提拔,單位不得申報文明單位。

  非公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個新課題。周恩義明確非公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標和任務是“定方向、塑靈魂、提素質”。他通過調研發現,非公企業最大困擾是定不準向、選不好路,原因在於不會總結經驗,於是從幫助總結經驗入手,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全面進入非公企業,引導企業跟黨走,培養出全省知名的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他説,幫企業總結一次經驗,就把企業方向定下來了,企業就上正路了,比免100萬稅都管用。

  第四個“百分”是精神文明建設。建立3項制度,全區兩年一屆評選表彰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專項獎勵資金已增長到200萬元。2000年興隆臺區成為省級文明城區,涌現了11個國家級、26個省級文明示範社區。

  對“四個一百分”,市委書記評價説,老周把宣傳工作從沒指標變成有指標,是身上扛著指標幹宣傳。

  大家公認周恩義是“三勤”、“三嚴”幹部,幹工作腦勤、手勤、腿勤,對自己、對家人、對身邊工作人員要求嚴。他被市委特批為全市唯一的縣處級領導幹部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個人,被評為全省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個人,是省委省政府兩次表彰的領導幹部勤廉兼優先進個人。

  他給自己定的準則是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公務活動講規矩,不爭個人榮譽,不爭物質待遇,不爭職務高低,不爭地位升遷,不爭個人説了算。

  一位熟悉他的領導幹部説,老周就活這張臉,共産黨員的臉,領導幹部的臉,做人的臉。他有臉還有心,內心深處有價值觀,黨性融入到骨子裏、血液裏!

  2001年區委班子調整,副書記職位出現空缺,上下都認為周恩義是適合的人選,但他主動找領導推薦年輕同志,請求留在宣傳部。他在區委常委會上表示:“再給我幾年,一定把興隆臺宣傳工作幹成全國先進!”

  2002年,市委直接公示並任命周恩義為區委副書記。他深入總結新時期宣傳工作規律,概括出“緊跟黨委、圍繞中心、服務群眾、務實創新”四條原則,“堅持宗旨、熱愛本職、精通業務”三項要求,“建章立制、量化標準、深入基層、打造品牌、典型示範、注重協調”六種方法,“隊伍精幹、裝備精良”兩個保證,推動宣傳工作走向制度化、規範化。

  2006年區委換屆,副書記職數減少,周恩義主動提出不做副書記,要求回去幹宣傳老本行。他從區委宣傳部走出去,又回到區委宣傳部。大家説他高風亮節,他説,我不是高風亮節,我就是考慮在宣傳崗位更適合。

  2008年,盤錦市獲得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稱號。周恩義和同志們起早貪黑兩個多月,把20多萬份宣傳材料一份一份送到全區20多萬戶居民家,一句一句宣讀講解,群眾反映的200多個問題一個一個解決,實現了宣傳不漏一戶、不落一人,工作不留一個死角,檢查不丟一分,做到了市民知曉率、支持率兩個百分之百。

  周恩義還兼任區直機關工委書記,在他主持下,區機關在全市率先實行首問負責制,率先推廣使用文明用語,狠剎了溜達閒扯、不幹正事、中午喝酒、吃拿卡要“四股風”,連年被評為省級文明單位。

  在區委領導班子裏,數周恩義資格老,但他始終擺正位置,尊重團結同志,盡職盡責抓好分管工作,積極提出決策建議。

  區委常委們評價這位老大哥:有思想,有境界,各方面做得都很到位!上級評價周恩義:能上能下已屬難能可貴,更難能可貴的是,無論上下,他都幹得那麼好!同志們説:老周身後,沒有一個歪歪腳印!

  2011年3月,周恩義退休了。按照區委的意見,他擔任區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會長、創建全國文明城市辦公室常務副主任、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常務副主任,還是那麼忙碌,宣傳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迎接黨的十八大,濃墨重彩續寫宣傳工作的新篇章!

  以赤誠之心腳踏實地獻身黨的事業,以平常之心對待個人進退得失,不爭名,不爭利,不爭功,不爭地位,這就是周恩義!

  幹好宣傳的&&人

  遼寧省盤錦市興隆臺區委宣傳部網絡辦主任 潘攀

  周部長帶我們苦練宣傳幹部六項基本功。他説,宣傳幹部不會説話、不敢説話,説出話來老百姓聽不進去,就不合格不稱職。為了提高我們語言表達能力,他提議部裏開會我們都站著發言。除了練語言表達,我們還練文字寫作、調查研究、總結經驗、協調溝通基本功,第一位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基本功。周部長説,沒有馬克思主義理論基本功,在宣傳隊伍幹不下去,在共産黨隊伍裏也幹不下去。

  論學習,周部長是榜樣。他初中畢業參軍,念的自修大學,拿到國家自學考試學歷證書。學外語,幾十盤磁帶聽了上百遍,錄音機用壞3個。他不抽煙、不喝酒、不打牌,最大愛好就是看書。區機關搬家,他的書裝了十幾大箱,筆記本大大小小上百個,一本一本編了號,講稿滿滿裝了四大箱。我們邊搬邊議論:周部長真能學、真能寫!

  周部長在市以上報刊發表了幾十篇文章,理論功底全區出名。他講課、作輔導報告,不光黨員幹部愛聽,還吸引了老百姓,許多農村婦女抱著孩子聽。有時在這個點講完了,粉絲們追到下一個點,要再聽一遍!我們都希望自己也能像他那樣展現宣傳工作的魅力。

  周部長告訴我們,學理論是“充電”,調研也是“充電”。我們每年至少1/3時間在基層。在基層,我們長了見識、長了本事,工作有點子,解決問題有辦法。

  2007年,為宣傳好十七大精神,周部長帶我們搞“四個一百”調研,調查100名社區群眾、100名村民、100名企業工人、100名出租車司機。他説,知道老百姓想啥,宣傳十七大精神才能有的放矢。他和我們一樣敲門入戶,問知不知道十七大要開了,對十七大有啥期望,對生産生活有啥盼望,對咱區裏工作還有啥想法沒?連上市場買菜都跟人家嘮嘮。他説出租車司機信息靈通,上下班特意打的,坐一路嘮一路。他和我們一起把調研情況梳理成14個社會熱點問題,有針對性地制定宣傳方案、撰寫宣講提綱,用群眾語言解讀十七大精神,用十七大精神解答群眾關心的問題,群眾特別愛聽。在這個過程中,還協調解決了一批老百姓反映的實際問題。宣傳部每年都辦一批實事,每件都是從調研中得來的!

  周部長常年在基層,全區街道社區每年一個不落走兩遍,很多老百姓都認識他,知道他的手機號,他的辦公室常來社區居民和村民。

  我們在基層,周部長有名言:“只幫忙不添亂,光幹活不吃飯”。有的街道辦事處請他吃飯,他説,吃一頓飯的錢,能搞好幾次活動,我為什麼要吃那頓飯?

  基層的人常來找他出謀劃策,甚至讓他寫講話稿,他來者不拒。有人説他“捐款是正處,職務是副處,幹活是秘書”,他聽了很高興,説他就是大家的秘書。他給基層當“秘書”樂在其中,挺享受的!

  周部長説,典型是衡量工作水平的一把尺子,檢驗工作成效的一面鏡子。這些年,宣傳部抓出了一批過得硬、叫得響、立得住的典型,全區可以説“行行有旗幟,處處有標桿”。有26個典型的第一份事跡材料是周部長撰寫的。

  前些年,社會上過情人節、聖誕節很時髦,一窩蜂,周部長從現象看出問題。在接受電視臺採訪時説,中華民族的魂不能丟,先烈們流血犧牲不能忘,要淡化洋節,濃化民族文化,大張旗鼓過好我們自己的節日。

  從1999年開始,每逢傳統節日和紅色節日,宣傳部都組織系列活動。周部長讓大家給活動起名,起了好多個,最後定下來叫“我們的節日”。每次活動,宣傳部設主題、搞策劃,建立專門網站宣傳節日的來歷和意義。“我們的節日”活動開展13年了,已經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載體、精神文明建設的平臺、先進文化的品牌!

  在區機關,大家都知道一句話:“宣傳部是個好參謀部,周恩義是最好的參謀長”。這是十多年前區委書記説的。周部長和部裏的同志連續10年組織農村大調研和黨員大培訓,帶來黨員素質大提高,促進了農村經濟大發展。區委書記説:“全區農業産業結構調整的口子是宣傳部撕開的。”

  宣傳部用錢公開透明,用人也公開透明。周部長謀事不謀官,不爭名利地位,深深感染教育了我們。

  “有第一就爭,有排頭就站,有紅旗就扛”,這是周部長的口頭禪,部裏每年工作報告必寫這“老三句”。宣傳部年年是文明機關,絕大部分同志立過功、受過獎,十幾名幹部走上領導崗位,區委機關附近有6個街道辦事處,他們都提出向宣傳部的幹部學習。我們這支團結向上、敢打硬仗的團隊,是周部長帶出來的!

  周部長對我們親如自己的孩子。一位同志剛到部裏時住獨身,機關食堂早上不開,周部長天天換著樣給他做早餐帶來,一帶就是10個月,直到他家搬過來。不管誰的老人從外地來了,周部長只要知道,必定請吃飯。誰家裏有事,誰心裏有糾結,都找周部長説説。

  這麼多年,每天打水掃地他都自己幹,我們沒給他收拾過辦公室,沒給他打過一壺開水。現在,他退休了,我們忽然發現,他才是最應該被照顧的,可我們從來沒照顧過他。

  我們捨不得他,有他在身邊,我們就覺得特別溫暖。他的信念、他的奉獻、他的情懷,是我們幹好宣傳工作的精神力量。我們這些“80後”新一代宣傳幹部,一定能把周部長他們的精神和事業傳承下去!

  老部長是咱社區人

  遼寧省盤錦市興隆臺區興隆街道文化社區黨總支書記 李艷傑

  我們社區是全區最老的社區之一,居民大多數是退休職工。周恩義一直把我們社區作為聯絡點,每年都來十次八次,很多居民跟老部長都是老熟人。

  2004年開春,老部長來我們社區參加科普活動。當時我們正在練習一首自編的歌“文化社區變了樣”,老部長很感興趣,他説,這首歌把社區區情唱出來了,把愛家鄉的勁兒唱出來了。你們社區下崗職工多,更應該唱區歌,讓大家聚堆,給大家鼓勁。別小看一首歌,能唱出大文章。

  我們社區當時有500多下崗職工,我們按老部長説的,幫他們解決困難,穩定他們的情緒,把他們組織起來唱區歌。

  沒過幾天,區裏下了區歌大賽的通知。居民搶著報名參加,組成了170多人的合唱隊。合唱隊一唱,上至七八十歲的老人、下至幾歲的孩子都跟著唱,“你我共參與,改變街與巷;環境真優美,居民心歡暢;社區是我家,咱們喜洋洋!”

  唱區歌增強了社區凝聚力。下崗職工消極沉悶的,唱出了笑模樣。出去上訪的,心情唱好了,隨著問題得到解決,牢騷話沒了,關注公益事業,成了社區工作骨幹。

  我們社區辦了一份計劃生育小報。老部長説,這是個好載體,能起大作用,除了反映計劃生育,還可以反映居民生活、社區文化,讓居民都來當編輯、當撰稿人。我們一聽對呀,就把小報從季刊變成月刊、週刊,紀念日和重大活動還出增刊。看報、辦報成了居民一件樂事,從2003年到現在,我們的社區小報已經出了600多期,它讓我們文化社區有了文化味兒,成了我們社區工作的一個品牌。

  這些年來,我們文化社區捧回100多個獎牌獎盃獎狀,在全市、全省都敢説是一流社區!我們知道,這是老部長紮根社區開出的花,凝結了他多少心血啊。

  社區的事,老部長都操心。

  水泥社區地勢低窪,唯一的排水線上有4個違章建築,一到雨季積水倒灌,居民家家被淹。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中,老部長現場聽取居民意見,向區委書記、區長彙報,提出解決辦法。在區主要領導支持下,老部長協調有關部門拆除了排水線上的違章建築,安裝了排水泵。幾天后下了一場特大暴雨,水泥社區136戶、500多居民平平安安,多年的“水患”解除了!

  繁榮社區一棟居民樓後堆了兩層樓高的垃圾。老部長召集有關部門開現場會,要求當天清除垃圾。垃圾山搬走了,居民們放起了鞭炮。封閉已久的窗戶打開了,太陽照進了屋裏,更照進了老百姓的心裏!

  老百姓的事,老部長都上心。他説,群眾認可你辦的事,就認可你這個人;認可你這個人,就相信你講的理兒。

  他這些年幫扶了不少貧困戶,結對子幫扶的就有3戶,兩戶已經脫貧致富。還有一戶,鑽工社區的張術蘭老大姐已經70多歲了,老部長隔一段時間就去送錢送物,已經五六年了。今年春節前,老部長領著兒子、兒媳和孫子,帶著紅包給張大姐送年貨、貼對聯,説,老大姐,我退休了幫扶你不退休,將來我走不動了,就叫我兒子孫子來看你!張大姐説,共産黨幹部好人哪!

  老部長退休後,還經常到我們社區來。去年冬天社區歡送新兵開座談會,早上8點半開會,7點多他就頂著寒風來了。他給每個新兵送了三件禮物,一雙襪子,讓他們在部隊踏實走好每一步;一個筆記本,希望他們好好學習、刻苦鍛鍊;一朵大紅花,讓他們牢記自己是家鄉人的光榮,不忘家鄉人的囑託。他説:“我是個老兵,我自豪一輩子、受益一輩子。你們一定記住,兵字兩條腿,撐起的是一座山。”聽了老部長的話,剛穿上軍裝的孩子們挺直了腰杆兒,家長也説,孩子到部隊錯不了!

  2007年,我們在社區辦公樓前栽了一棵白蠟樹,取名“和諧樹”。居民有喜事,在樹下照相留紀念,誰和誰鬧矛盾了,到樹下握手和解。老部長説“和諧樹”把思想政治工作做活了,來社區常到“和諧樹”瞅一瞅、站一會兒,也準有居民搶著跟他在樹下合影。有人説,老部長一直長在老百姓中間,就像這棵樹。老部長説:“我的根就在這裡,宣傳工作的根就在這裡!”

  老部長就是咱社區人!

  忘我奉獻寫忠誠

  遼寧廣播電視臺記者 玉凱峰

  幾個月來,我多次採訪周恩義。採訪中我注意到,周恩義走路不是很平穩,上樓總是用力抓住樓梯扶手。

  原來,周恩義在部隊負過重傷,左膝半月板和韌帶斷裂,左胸肋骨骨折,肺部嚴重粘連,是二等乙級傷殘軍人。

  2004年,興隆臺區和省美術家協會聯合舉辦遼河文明探源活動,組織畫家沿遼河考察采風。隊伍誰來帶?周恩義是第一人選。他在遼河上遊駐防多年,熟悉當地風土人情。雖然老伴重病臥床,兒子還有一個多月就要結婚,自己的左腿腫脹得很厲害,但周恩義二話沒説,帶隊出發。

  遼河東源山高嶺峻,道路崎嶇,遼河西源地處沙漠,好多地方沒有公路,只能下車步行,在鬆軟的沙地上,每走一步都非常吃力。

  他的傷腿承受不了這樣的跋涉,傷情加重,鑽心疼痛。他不讓別人知道,每天半夜悄悄用熱毛巾敷在膝蓋上,緩解疼痛。這次遼河文明探源前後27天,橫跨4省區17個地市,行程上萬里,他是拖著一條傷腿、忍著劇痛走下來的!

  考察隊勝利歸來,可周恩義卻累倒了。他的左腿靠熱敷已無法消腫,心臟早搏、呼吸困難,住進了醫院。

  12位畫家在一幅長卷上每人作了一幅畫,精心裝裱成冊贈給周恩義。一位老畫家説:“周恩義,最好的一個共産黨員,我們尊敬他!”

  2007年元宵節,興隆臺區組織了大型燈展猜謎活動。就在這一天,一場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風雪席捲盤錦,周恩義和宣傳部的同志頂著狂風暴雪巡察燈展線路。他的腿傷再次加重,大家把他送進醫院。醫生從他左膝抽出700多毫升積液,催促他説:抓緊手術,要不這條腿就廢了。

  經醫生診斷,周恩義左腿外側半月板整體嚴重磨損,已經裂碎,左腿股骨和髁骨也重度損傷。出院時,醫生叮囑他,早點置換人工膝關節,可他説,連做手術帶恢復得七八個月,沒時間哪!直到今天,他仍然沒做手術。他常年吃很多種藥,每半個月就得去醫院抽一次左腿積液。

  1994年夏天,盤錦遭遇洪災,他在抗洪大堤上得了急性角膜炎,眼睛疼痛難忍,腫得看不清路,照樣採訪寫稿。在帳篷裏,打著手電筒撰寫抗洪犧牲的村黨支部書記劉英福的事跡報道,從晚上9點多寫到淩晨4點,眼睛實在太疼了,就滴點眼藥水,用毛巾蘸涼水敷一敷,接著寫。

  跟周恩義共事多年的同志對我説,周部長髮燒三十八九度從沒休息過,多少年都是這樣!

  周恩義也有眼淚。

  1995年7月,遼河流域發生大洪水,他在抗洪大堤上突然接到妹妹發來的“母病危速歸”加急電報,一下驚呆了。但汛情緊急,特大洪峰正在壓向盤錦,幾萬軍民守在堤上,他不可能撤下來。他強壓對母親的牽掛,把電報揣進兜裏,悄悄擦去眼淚,繼續投入抗洪搶險。

  第二天,特大洪峰到達盤錦,妹妹催他速歸的第二封加急電報也到了。接下來幾天,同樣內容的電報他又收到了四封。當第六封電報到來,他有了不祥的預感。可抗洪搶險正在緊要關頭,他只能默默希望母親像以往一樣戰勝病魔,出現生命的奇跡。

  抗洪搶險勝利了,他連夜買票坐車趕回家,可母親已經去世了。身穿孝服的妹妹哭著説:“哥啊,你咋才回來呀,媽臨走還叫你小名呢!”他在母親靈前放聲痛哭,長跪不起。

  他的付出超乎常人,他的奉獻感人至深!

  我幾次去周恩義的家。他的老伴1998年得了腦血栓,病情漸漸加重,現在已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十幾年來,他照顧老伴,每天買菜、做飯、洗衣服,家務繁重。他家的墻上安了扶手,桌子上擺著從報紙上剪下來的腦血栓病人護理常識,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寫在一張便簽上的作息時間表:半夜11點起床、1點起床,淩晨3點起床、5點起床,幫老伴去衛生間。他每天夜裏起來好幾次,根本睡不成安穩覺,可第二天早上照樣出現在辦公室。

  身體的傷病擊不倒他,生活的重負壓不垮他,他始終堅強地屹立著!忠心耿耿為黨為民,他的人生如此燦爛!

熱詞:

  • 周恩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