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黑龍江由大轉強正在騰飛 老工業基地活力迸發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09日 04: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三江平原

圖①:哈爾濱安博威飛機工業有限公司客機生産線。

  郭俊峰攝

  圖②:齊齊哈爾北滿特殊鋼公司鍛鋼生産線。

  劉青林攝

  圖③:八二農場的種植戶在篩選大豆。

  陳賀攝

  圖④:哈爾濱電機廠工人在安裝設備。

  蘇強攝

  圖⑤:大慶石化公司聯合生産裝置。

  王茂桓攝

在墾區二龍山農場,大機械在收割小麥。

  陳賀攝

數據來源:黑龍江省統計局

  在人們的印象中,黑龍江與“大”分不開,大森林、大草原、大濕地、大界江,也有與共和國同齡的大工業,還有從亙古荒原上開墾出的大農業。資源的“大”如何轉化為經濟的“強”,黑龍江省委、省政府牢牢把握科學發展這一主題,緊緊抓住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機遇,優化結構、提高效益、改善民生,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通過實施“八大經濟區”和“十大工程”建設,2011年,黑龍江全省地區生産總值達到12582億元,比2006年翻了一番,固定資産投資總額達到7206.3億元,是2006年的3.2倍,年均增長32%。

  放眼千里沃野,大美龍江龍騰虎躍,生機盎然,希望無限!

  老工業基地活力迸發

  天宮神九載人交會對接成功,舉世矚目,但很多人未必知道,此次航天任務中的材料裝備和關鍵核心技術都凝結著龍江人的智慧和汗水,哈工大、東輕、哈飛、哈軸……眾多默默無聞的幕後英雄,為我國太空探索立下汗馬功勞。

  老工業基地黑龍江曾走在共和國工業發展的第一方陣。潮起潮落,自上世紀90年代起,龍江工業經歷過徘徊和落寞。伴隨著中央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的實施,龍江工業實現了轉型升級。

  因油而興的大慶市,在“保證原油4000萬噸穩産”的前提下,産業結構打破“一油獨大”格局,向著以石油工業為基礎,以石化工業為主導,以現代農業、裝備製造、新材料和新能源、高端服務業為支柱的“1+5”産業格局轉型。

  近5年來,大慶新建續建千萬元以上項目1315個,億元以上項目380個,百億元以上項目8個。太陽能電池、環保節能清潔車等一大批高科技項目,550萬噸重油催化熱裂解、20萬千瓦風力發電等一批新興産業項目,聯想科技城等一批高端服務業項目迅速崛起。

  7月18日,在齊齊哈爾龍華新能源汽車産業園,首批3個車型的新能源客車正式下線,這標誌著中國首次將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應用在客車上。高性能的動力驅動系統使用太陽能與鋰電池相結合的能源供給方式,可以增加約35%的續駛里程,降低使用費用。

  近年來,齊齊哈爾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不斷增強工業經濟實力,實施結構優化戰略,著力壯大裝備製造、綠色食品、煤油化工三大傳統産業,加快培育新能源、新材料、新生物醫藥三大新興産業。在“一拖”黑龍江東方紅産業園、一重集團的鑄鍛鋼生産基地、北車集團等一批大項目的帶動下,城市煥發出勃勃生機,工業實力和後勁明顯增強。

  以哈(哈爾濱)大(大慶)齊(齊齊哈爾)工業走廊建設區為代表的八大經濟區建設風生水起,黑龍江放眼全國大局,找準黑龍江的定位,按經濟發展方向和産業類別來優化資源配置,謀求與國家發展戰略緊密對接,激發出潛能,迸發出活力。

  中華“大糧倉”潛力巨大

  龍江糧熟天下足。廣袤富饒的黑龍江,用全國1/10的耕地,生産出了全國1/4的商品糧,養活了近3億人口。2011年,黑龍江糧食産量、增量、商品量、調出量均居全國第一位,成為全國産糧第一大省。

  黑龍江曾是洪澇災害頻發的省份,新中國成立後發生洪澇災害的年份有23年,年均損失在20億元左右,糧食年均損失30億斤。立足省情,黑龍江省下大力氣抓水利。

  2009年,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與水利部簽訂《加快千億斤糧食産能工程建設,推進水利發展與改革合作備忘錄》,並頒布了我國農田水利史上第一部地方性法規——《黑龍江省農田水利條例》。

  近5年來,全省累計水利投資458億元,擴建了三江平原灌區、尼爾基灌區等49處大中型灌區,新增水田灌溉面積500萬畝,改善水田面積859萬畝,新增旱田地表水灌溉面積1288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905萬畝,鹽鹼地改良477萬畝。

  昔日的黑土地已經變成現代化的中華“大糧倉”,經過三代北大荒人60多年的艱苦奮鬥,黑龍江農墾累計生産糧食5275億斤,交售商品糧4056億斤,墾區9個管理局所屬105個農場,有55個被列入全國新增1000億斤糧食生産能力規劃確定的800個糧食生産“大縣”中。

  “東北大米為什麼好吃,裏面的學問大了去了!”北大荒854農業科技研發中心黨支部書記潘春彥説,正是現代農業技術的廣泛應用,才增加了水稻産量,提升了大米品質。目前,黑龍江省農墾系統基本實現全機械化作業。沒有機械的農戶,由農場統一代耕代收,他們只需打一個電話,農場就會派人派機具。“過去20天的活兒,現在三五天就能完成。”

  10年來,墾區累計出動機車6.1萬台,完成跨區作業1.6億畝,承租地方耕地近100萬畝。目前,墾區的105個農(牧)場已與全省的12個市(地)、54個縣(市)進行共建合作,年作業面積由最初的100.8萬畝增加到今年的5000萬畝。

  通過“場縣共建”,完成農機“三代”面積4052萬畝,共建大型現代農機合作社23個,共建科技園區88個,輻射供種17萬噸,向農村推廣模式化栽培、少耕深松、旱育壯秧等技術20余項,推廣面積4000萬畝;良種推廣面積4138萬畝;龍頭企業拉動地方種植基地4000萬畝,全省1/3左右的農戶納入墾地共建産業體系,形成了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新局面。

  神奇黑土地魅力非凡

  地處北疆的黑龍江,大江大河密布,森林莽莽蒼蒼,不僅滋養、護衛了肥沃的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兩大商品糧基地,同時也是東北和華北地區的生態屏障。

  這些年來,黑龍江通過經濟結構優化升級,促進區域環境質量改善。到2011年底,黑龍江省抽查排污企業總超標率下降10個百分點,新建和改造污水處理廠33座,日處理規模達到331.92萬噸,是“十一五”初期的7.3倍,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70%。曾經飽受污染之痛的松花江,幹流支流水環境質量同步改善,溶解氧含量達到Ⅰ類水體標準。

  “再困難也不能向林子伸手!”有“林都”之稱的伊春從2003年起加大“主動限伐”力度,2004年率先在全國主動停伐天然紅松林,僅此一項地方財政收入每年減少1.6億元。有舍才有得,這幾年,伊春市以森林生態旅遊為主的第三産業及綠色能源、森林食品和北藥、冶金及礦産開發、木材精深加工等接續替代産業不斷壯大,佔GDP比重已達到40%以上,資源型城市轉型邁出喜人步伐。

  據統計,“天保工程”二期和大小興安嶺林區生態保護與經濟轉型規劃實施一年來,黑龍江省森工系統共完成天保工程投資54.6億元,木材産量由419萬立方米調減到140萬立方米,同時還完成人工更新造林30萬畝、森林撫育748萬畝,整合撤並了99個林場(所),生態移民4.4萬人。

  “養生度假遊,請來黑龍江”,與炎熱的南方相比,黑龍江位於高緯度地區,夏季氣候清爽宜人,廣袤的原始森林、遼闊的生態濕地、壯觀的江河湖泊、神奇的火山風光,成為養生度假旅遊的絕佳去處。

  圍繞建設“北國風光特色旅遊開發區”,黑龍江規劃建設了一批具有國際性、地域性和市場競爭力較強的旅遊精品項目。近3年來,全省共開工旅遊項目983個,總投資558.29億元。神州北極旅遊度假區、撫遠華夏東極旅遊區、五大連池、鏡泊湖、扎龍濕地生態旅遊區、興凱湖旅遊度假集合等一批重點旅遊項目初具規模。

  中俄旅遊年、“迷人的哈爾濱之夏”、黑龍江國際滑雪節、哈爾濱國際冰雪節、森林生態旅遊節、森林音樂節等百餘個旅遊節慶活動,好戲連臺,廣聚人氣,攪熱了黑龍江的旅遊市場。清明“五一”小長假、夏季避暑養生、賞秋觀景五花山、冬季冰雪運動休閒,四季旅遊高潮迭起。旅遊已成為統籌謀劃經濟社會發展,加快城鄉一體化的重要抓手,成為推動龍江和諧發展、科學發展、跨越式發展的強勁推手!

  視覺統籌:蔡華偉 張芳曼

熱詞:

  • 鹽鹼地改良
  • 熱裂解
  • 二龍山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