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神九航天員講述太空經歷:13天每人瘦十來斤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06日 15: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南方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劉洋

劉旺

景海鵬

  景海鵬透露,神九航天員乘組各項指標已恢復至飛船發射前

  據新華社北京8月5日電 景海鵬、劉旺、劉洋——隨着神舟九號在1個多月前完成13天的太空之旅,3位航天員的名字也與中國首次載人交會對接的新紀錄一起,留在了茫茫太空,留在了中華民族充滿光榮與夢想的航天史冊中。

  他們是遠征太空的勇者,他們是探索宇宙的追夢人。

  “載人航天是我的職業,也是我的生命”

  即便是極為親近的朋友也沒有想到,曾經成功執行神七任務的景海鵬會作為神九任務的指令長,再次飛天。

  實際上,之前對外“封鎖”了消息的景海鵬,準備工作早在4年前就開始了。神九任務風險大、飛行時間長,需要一個曾經執行過飛行任務的航天員以老帶新、配合協同。景海鵬時刻準備接受祖國的挑選:“只要國家需要我、組織需要我、任務需要我,我就必須義無反顧——載人航天是我的職業,也是我的生命。”但景海鵬也曾藏着一點“私心”:“我願意將寶貴的機會讓給沒有上過天的戰友,我也曾體會到神五、神六任務落選的滋味,了解航天員對飛行的渴望。”

  與景海鵬同為中國首批航天員的劉旺,就曾屢次因毫釐之差與飛行機會擦肩而過。

  從1998年進入航天員大隊到2012年以優異成績入選神九飛行乘組,劉旺整整等待了14年。

  14年後,這位中國航天員隊伍中最年輕的“小老弟”也從而立邁入不惑。劉旺説,即便3次落選,他也從沒有一刻想過放棄。

  同樣的執著,同樣的信念,沿着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之路步步傳遞。神九乘組中唯一的女性劉洋來自第二批航天員隊伍。從運輸機飛行員到航天員,劉洋面對風險極高的航天飛行事業,始終飽含激情與熱愛。

  飛天前,她曾與丈夫談及生死。她半開玩笑地説,如果她真的變成了流星,只有一個願望:把父母照顧好。

  神九飛行前夜,3名航天員都睡得很香。劉洋説,“生死都置之度外了,我們還有什麼可緊張的呢?”

  這一晚,許多人註定徹夜難眠。

  4年前執行神七任務時,景海鵬的妻子整整3天3夜沒合眼。神九飛行出發前,他“警告”説,這回要飛13天呢,再不睡覺可不行!

  返回那天,景海鵬一眼就在歡迎隊伍中捕捉到父母的身影,剎那間止不住淚流——3月份母親一隻眼睛失明,由弟弟陪着到北京看病,正在緊張訓練的自己卻被家人瞞得天衣無縫。

  飛船返回前一天,劉旺65歲的母親按捺不住從山西老家趕到北京航天城。楊利偉把她帶進飛控大廳,老人盯着大屏幕看了1個多小時,怎麼也不願離開……

  在經歷太空飛行之後,劉洋覺得自己比從前更細膩了。“太空中,感情變得特別清晰、特別純粹。離開地球,才知道地球的美麗,才知道對祖國的感情,也才知道親情的可貴。”

  這一切感受,都讓她的內心滿溢幸福——被國家信任的幸福、被事業需要的幸福。

  “載人航天只有滿分,沒有99.99”

  景海鵬的房間幾乎從不接待來客——8本、數百頁的飛行手冊密密麻麻鋪在地上,連落腳的地方都沒有。14年來,他從未在夜晚12點前入睡,他對自己的要求永遠是“滿分”。

  “對於其他行業而言,考90分可能就是優秀,但載人航天只有滿分、沒有99.99,因為任何閃失都可能造成災難性後果。”景海鵬説。

  手控交會對接操作者劉旺始終很自信。實施手控交會對接的前一天,地面的心理教員問他:緊張嗎?劉旺答:不緊張,我有把握。

  信心,來自千百次的錘煉。在進行了1500多次地面模擬訓練之後,劉旺的成功率保持在100%。

  6月24日對接成功,劉旺的操作精度甚至比自動對接更高:耗時比自動對接少3分多鐘,組合體姿態偏差最大角提高了10度以上,而僅從140米瞄準到對接這一段,燃料就節省了5公斤。

  這一精度,標誌着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三個完全獨立掌握空間交會對接技術的國家;這一精度,讓中國朝着建設空間站的目標邁出關鍵一步。

  成功那一刻,儘管失重的太空環境讓淚水無法滴落,同伴們看到了劉旺眼裏晶瑩的淚……

  作為中國首位進入太空的女航天員,劉洋從未因性別的差異而放鬆對自己的要求。從飛行員到航天員,轉椅訓練的時間從飛行部隊的4分鐘飆升至15分鐘,劉洋最初在第5分鐘就到達極限點:渾身冒汗,像暈車一樣噁心。可她不能吐、更不能停。

  12個月的基礎訓練,3000個學時的專業技術和任務訓練,執行任務前夕,劉洋完成了全部預定訓練內容。

  進入太空之初,劉洋遭遇航天員常見的方向感錯位問題。運用反復訓練過的調節方法,她很快適應了太空環境。

  那是一個多麼美妙的環境!劉洋驚喜地發現,由於失重,她可以輕鬆地攀上天花板、打開實驗容器蓋,地面上需要一直手舉儀器的動作也變得毫不費力。一切物體都像有了靈性、有了生命,那是地球上無法體會的感受。

  科學家們把空間實驗分為3類,請航天員在精力許可的前提下優先完成某些實驗即可。但,沒有誰比航天員更深知每次飛行的珍貴。神九飛行13天,劉洋和她的同伴們準確完成了所有實驗項目——航天員中心副總設計師李瑩輝評價説:實驗成功,結果完美。

  13天,不僅是時間的增加。世界載人航天飛行史表明,長時間飛行對人的立位耐力以及肌肉、骨骼等都可能造成影響。

  根據神七飛行的經驗,飛船着陸後,景海鵬在艙壁上蹬了一腳。這一次,腿異常沉重。回到北京後體檢,每人都瘦了十來斤……

  “目前,我們各項指標已恢復到飛船發射前,請全國人民放心!”景海鵬説。

  “你們就是我們的眼睛,帶着我們去看太空”

  手動交會對接成功後,劉旺、景海鵬、劉洋握住彼此的手,高高舉過頭頂。

  這個並不在計劃內的動作,三人默契得猶如一人。

  “我們之間的默契,不需要語言,一個手勢、一個眼神,就能讀懂對方的心理。”劉旺説。

  14年朝夕相處的學習與訓練,景海鵬與劉旺早已情如兄弟。乘組確定人選後,景海鵬找到劉洋:有我和劉旺在,你一切放心。

  作為“老大哥”,景海鵬經常給劉洋搞一些“突然襲擊”。見面打招呼不問“吃了嗎”,而是問“備用包在什麼地方?”“閥門在哪兒?”“正常參數是什麼?”

  劉洋的女性特質為神九飛行添了一抹暖色。景海鵬和劉旺一忙起來就忘記吃飯,而在太空用餐,需要提前2個小時取出食品並加熱。在管理空間實驗的同時負責照料乘組飲食起居的劉洋,總會在工作間隙把飯熱好,讓兩位師兄先吃。

  情同家人的,不僅僅是這3名飛天者。

  劉洋始終對首批航天員充滿敬意與感激:“他們摸着石頭過河,用14年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又把這些經驗毫無保留地傳遞給我們。”

  先行者用青春和汗水踏出一條大路。有了他們領路,第二批航天員不用再去走彎路、走小路,而是站在前人肩膀上行進。也正是因此,劉洋才能夠在2年內順利完成學習和訓練,從容踏上飛天之旅。

  推動整個載人航天事業進步的,還有無數幕後英雄。劉旺説,交會對接成功後,他特別想感謝程序研製者。“訓練時我就經常給設計人員打電話,他們對我幫助很大。”

  神九飛行歸來,出艙後的航天員被要求坐在椅子上。3人凝視前方,恨不能像往常一樣與工作人員緊緊相擁。

  “我們背後站着教員、戰友和關心我們的全國人民。”景海鵬回憶説,那一刻,他用目光感謝所有人。

  劉洋始終記得航天員中心主任陳善廣的那句話:能上天的航天員是少數,你們就是我們的眼睛,帶着我們去看太空。

  13天飛行,她睜大眼睛看浩瀚的太空,看脈絡分明、海岸線清晰綿長的地球……

  那是中國載人航天歷史的美麗一頁,那是中國航天人共同的珍貴記憶。

熱詞:

  • 景海鵬
  • 劉旺
  • 交會對接
  • 太空飛行
  • 太空環境
  • 太空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