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遼寧營口:改制改出新活力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05日 04:5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本報營口8月4日電 (記者何勇)改革前的2009年,三個團演出收入總共才44萬元;改制後的2010年,演出收入達到140余萬元;2011年達到260萬元。演員的收入從改革前的不到1500元,增加到現在的平均2800元。轉企改制後,營口市藝術劇院發生巨大變化。

  2009年之前,營口市歌舞團、京劇團、評劇團都是事業單位;各家都靠政府下撥的150萬元過日子,連基本工資都難以保證,演員扣除各類保險金,到手才900多元,只能艱難維持運轉。

  2009年7月,營口被確定為遼寧中部城市群文化體制綜合改革試點市。當年,遼寧省委常委、宣傳部長張江先後8次到營口調研指導;營口把文化體制綜合改革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部署,全力支持。

  改革的難點是“人往哪兒去、錢從哪來”,對此,營口市委市政府舍得投入,政策到位。市財政拿出2000多萬元,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對原三團179名演職人員進行穩妥的分流安置:“退一批”,54名距法定退休年齡不滿5年或工齡滿30年的人員,提前退休;“留一批”,38名骨幹人員留在新組建公司,身份徹底轉換;“轉一批”,51人到兩個城區做文化輔導員,充實基層文化隊伍。

  改革中,營口市“不甩包袱”,而是“扶上馬,送一程”,同時,給予“三團合一”後新組建的藝術劇院有限責任公司為期5年的資金扶持,把過去三家的“人頭費”450萬元變為文化企業發展扶持基金;加上每年政府購買公益演出,實際投入遠大於改革前,為新劇院發展注入了新動力。

  改革釋放了文化資源的活力,激發了文藝工作者的創造力,老院團煥發出超出預料的新活力。“以前吃大鍋飯,演多演少一個樣,收入低得都不好意思説。遇到演出任務,能躲就躲,能推就推。現在大不一樣,大家都爭著搶著上節目,藝術創作激情被點燃。”演員亢平説。前不久,在剛結束的第二屆東北民歌大賽上,亢平獲得金獎。“我的參賽曲目《我愛你塞北的雪》,就是劇院自己組織改編創作的。”

  “原來體制下,演員們都是等靠要,演出是行政動力,現在是內生動力。”改革前擔任歌舞團副團長、現任藝術劇院董事長兼總經理的高峰説,“原來3個團179人一年演出收入44萬元。現在我們人人既是演員,又是營銷員,哪有市場,我們就去佔領;82人演出收入接近300萬元。有時舞蹈節目缺人,我也得跳。”

  市場意識提高了院團的競爭力。改制前的3個團沒有像樣的音響燈光設備。“現在,電腦燈、LED燈、LED大屏幕、高端音響——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設備,現在都添置了。”演出隊隊長車德凱説。

  精品力作不斷推出。營口藝術劇院剛參演完遼寧省文藝院團改革成果展演周,歌舞綜藝晚會《大河之戀》受到觀眾廣泛好評。今年5月,在全省第六屆優秀劇目演出季中,歌舞綜藝晚會《大河放歌》同樣受到讚譽。他們先後推出《祝福2010》、《走進春天》、《河海家園》、《梨園芬芳》、《在黨的旗幟下》等9台大型專場晚會,演出水準一部比一部高。

  目前,營口藝術劇院前景看好:他們新組建了輕音樂團,正準備組建兒童劇團,向市場廣闊的兒童劇進軍。“作為文化強市的一個舉措,市裏敲定再給予5年扶持期,繼續投入文化企業發展扶持基金。”營口市文化廣播電影電視局局長曲景太介紹。

  “不留殼,不借殼,不造新殼”;“可核查,不可逆,真轉真改”。文化體制改革的“營口模式”,成為全省文化藝術領域一張亮麗的名片。

熱詞:

  • 轉企改制
  • 劇院
  • 演員
  • 遼寧省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