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探尋杭州深圳文化創意産業發展之路 築夢“第四産業”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03日 05:1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編者按:在推進科學發展的征程中,各地結合自身實際不斷創新發展思路和工作舉措,創造性地貫徹中央大政方針,展現了蓬勃的發展活力。

  突圍,突破,突變;對視,對比,對話。在對共性問題的探索中,不少地方比學趕幫,以建樹一方的同樣精彩,在科學發展的時代舞臺演繹著當代“雙城記”。

  歷史文化名城杭州與新興城市深圳對唱文化戲,武漢城市圈和長株潭城市群的“兩型”試驗,“後奧運”的北京對話“後世博”的上海,“內陸開放”的成都和西安在轉型發展中突圍,江蘇蘇州與廣東東莞讓外來人口融入城市……圍繞這些話題,本報調集國內分社的骨幹採訪力量,易地採訪,相互觀照,換位思考,探尋科學發展觀如何在各地落地生根、枝繁葉茂。今起刊登“科學發展‘兩地行'”系列報道。

  崛起十年,中國文化創意産業群雄逐鹿,杭州、深圳異軍突起。

  去年,杭州文創産業實現增加值843.3億元,佔全市GDP12%,成為經濟發展新引擎。而深圳這兩個指標分別為900多億元和8%,文創産業躍居高新技術、金融業、物流業之後第四大支柱産業。

  一個是歷史名城,文化源遠流長;一個是經濟特區,文化底蘊不厚。但是,杭州、深圳發展文創産業理念相通,殊途同歸。拼經濟更拼文化,講速度更講厚度,爭當全國文創産業“領頭羊”。自信自覺的杭州、深圳,勇於探索,善於創新,各領風騷,不斷改寫著中國文創産業發展的格局。

  “文化雄心”,有容乃大

  不到1平方公里的範圍,聚集了劉恒、余華、麥家、鄒靜之、高滿堂等一批著名影視編劇,不到3年便形成國內獨具優勢的高端影視原創基地佈局。杭州西溪創意産業園的産業成效可謂立竿見“影”。

  在一個沒有專業美術院校的城市,在一個沒有西洋藝術氛圍的村莊,在一個沒有相關産業基礎的地方,短短十多年卻崛起了一座全國最大的商品油畫基地。深圳大芬油畫村寫下了“無中生有”的發展傳奇。

  橫空出世,為何是它們?

  ■杭:先講個舊聞。“茅盾文學獎”獲得者麥家幾年前調入杭州市文聯,曾在文壇內外激起不小“波瀾”——享有優厚物質待遇,卻沒有硬性創作任務。不搞“命題作文”,無需“應景之作”,只為作家營造自由的體驗、感悟和創作環境。麥家説:“這種寬闊的胸懷、寬鬆的氛圍令人感動。”

  發展文化創意産業,最關鍵的是人才,最需要的是寬容。杭州人常説:“只要大師來,不管幹什麼”。

  杭州因西湖而名,更因文化而美。這給了杭州人文化自信的底氣。近年來,杭州引進了數十位文化名人,都是“來去自由”,沒有每年住多長時間的“硬杠杠”,也沒有每年寫多少作品的“硬指標”。自由的創作空間、寬鬆的生活環境,為藝術家提供了肥沃的創作土壤。許多文化名人與杭州“結緣”之後,激情迸發,成果迭出。

  ●深:婉約的西湖孕育了大氣的杭州!源於南國邊陲小漁村的深圳,也有一種“吞吐八荒”的大氣度。“來了,就是深圳人”,一句簡單質樸的口號,沉澱的是領時代風氣之先的“深圳觀念”,張揚的是這個新興移民城市包容的性格及其獨特氣質。就是衝著這裡獨特的創業、創新氛圍,一批又一批的“孔雀”南飛深圳,築巢圓夢。

  作為我國現代平面設計的發源地,深圳被稱為“設計之都”。這裡,數千家設計公司,雲集了全國最優秀的設計師、6萬多名從業人員,包括創意、策劃、美術、音樂、電影等藝術人才,以及數字技術、信息技術、自動控制等科技人才。

  海納百川,不畫地為牢,催生文創産業千姿百態。點燃大芬油畫“星星之火”的,就是香港畫商黃江。20多年前,他來到這個當時還很貧窮落後的小村莊,開創深圳油畫産業先河。成就網頁遊戲新銳研發公司——“深圳第七大道”的,不過是4名外來年輕人,租一間小屋苦幹出來的。

  ■杭:開放包容的大胸懷,是因為有矚目長遠的大氣魄。對文化,杭州有一種深刻的自覺。“既提升經濟硬實力、更提升文化軟實力,既修復自然生態、更修復人文生態,既打造投資者天堂、更打造文化人天堂”——這樣的文化發展觀,內化於心,外化于行。杭州在全國較早地開啟了文化體制改革、文化産業發展的大幕,發展目標直指文化名城、文化強市、全國文化創意中心。杭州提出構建“3+1”的現代産業體系,在一、二、三産業這個“3”之外,文化創意産業就是單獨列出的那個“1”。文創産業被提高到“第四産業”的高度。

  ●深:的確,自信,方能包容;自覺,才有動力。文化設施曾經只有戲院、電影院、展覽館“三家店”。在許多人眼中,深圳是一片“文化沙漠”。但是,特區人的文化自覺絲毫不亞於任何城市,反而在全國率先提出“文化立市”戰略。“以文化論輸贏、以文明比高低、以精神定成敗”。曾經只為經濟“搭臺唱戲”的文化,在深圳“搖身一變”,成為戰略主角,站到了發展舞臺的中央。無論是曾經規劃的四大支柱産業,還是著力打造的六大戰略性新興産業,文化創意産業都赫然在列。

  跨界“融合”,如虎添翼

  國內首個以“文化科技”冠名的企業——華強文化科技集團,原是深圳一家老牌電子企業,在傳統模式陷入低谷時,大膽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發展的新路子,短短幾年時間創新開發出特種影院、數字動漫、大型文化科技主體公園等高端文化産品,環幕4D電影暢銷美國、加拿大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成功典範。

  華策影視、宋城集團2010年10月、12月相繼在創業板上市,分別成為“電視劇第一股”、“旅遊文化演藝第一股”。至今,杭州已有16家文創企業上市。創意與資本“對接共舞”,激活了文化生産力。借助上市帶來的新優勢,華策影視在夯實電視劇主營業務的基礎上,開始佈局全國性院線建設、進軍新媒體等,拓展産業鏈。

  文化跨界融合,為何能催生裂變?

  ■杭:今年5月,杭州市成為全國首批“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科技借文化騰飛,文化借科技綻放。現在,杭州發展勢頭看好的幾大文化新業態,“文化+科技”的特徵都很明顯。動漫遊戲、數字出版、數字娛樂等,已經形成了優勢産業。

  華數數字電視傳媒集團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憑藉“新媒體、新網絡”雙輪驅動,華數集團短短幾年間,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建成國內最大的數字化節目庫,並率先涉足“雲數據”平臺,打通互動電視、手機電視、互聯網電視等全媒體業務鏈。

  ●深:高新技術産業,本就是深圳第一支柱産業。文化與科技“聯姻”,深圳具有先天優勢。文化家底薄的深圳,大力實施“自主創新”和“文化立市”兩大戰略,雙輪驅動,迅速發揮出“1+1>2”的疊加效應,涌現一批以高新技術為依託、數字內容為主體、自主知識産權為核心的高成長型文化科技企業。“文化與科技緊密結合、創意與創新水乳交融”成為深圳文化産業發展的突出特徵和重要標誌。

  騰訊、華強文化、雅圖、第七大道、A8音樂……在深圳高新區,文化製造業不再佔文創産業增加值“大頭”。“文化+科技”型産業收入和凈利潤的增長率,分別高出園區經濟增長率的3.79倍、1.17倍,奏出高新區産業發展“最強音”。

  ■杭:文化不與科技攜手,創新很難;而文化不與金融對接,做強很難。

  中小企業融資難,中小文創企業融資更難。文創企業大多是“人腦+電腦”、“輕資産”型的中小企業,資産和品牌的評估、質押擔保等都是新課題,銀行輕易不敢貸款。

  尋找文化與金融資本有效對接、融合發展之道,杭州屢出妙招。市裏專門設立了文創專項資金,規模從2008年1.52億元增加到去年4.11億元。5年來,享受扶持項目共1600多個,帶動社會投資約250億元。

  針對文創企業無形資産比重大、回報週期長、擔保能力差等特點,杭州“度身定制”了“動漫版權質押貸款”、“藝術品貸款”、“服務外包訂單質押貸款”、“無形資産抵押貸款”等一系列金融創新産品。同時,協調金融機構推出“寶石流霞”、“滿隴桂雨”等集合信貸産品,為144家次的中小文創企業,提供了2.6億元信貸支持。

  ●深:“文化+科技”、“文化+金融”、“文化+旅遊”……深圳、杭州兩地不謀而合。為了突破資金“瓶頸”,深圳沒少動腦筋。市政府每年集中5億元專項資金,以空前力度支持發展創意設計、文化軟體、動漫遊戲等十大産業。在全國首創以藝術品質押獲得銀行貸款的融資模式,出臺了扶持創業投資基金髮展的優惠政策……深圳充分發揮區域性金融中心城市特色,不斷創新對文化企業的金融支持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推出了全國唯一的國家級、國際化、綜合性文化産業博覽交易會——文博會。較早建立文化産權交易所,參與發起設立首支國家級大型文化産業投資基金。這兩個國家級文化投融資平臺的建設,與文博會相配套,使深圳成為國內最重要的文化産權交易、知識産權評估和投融資服務中心之一,為各地尤其深圳文化産業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市場活力。

  “文化引擎”,驅動轉型

  中南集團80%以上的銷售來自鋼構、幕墻等工程項目,但集團董事長吳建榮卻把80%的精力放在動漫産業。“寧可虧損2個億,也要搞動漫!”態度如此堅決,因為心有不甘:“中國企業出口成噸的貨物,利潤還不如國外企業賣給我們幾張動畫光盤。”

  如果不涉足文創産業,易尚展示公司也許至今還是一家默默無聞的展櫃生産商。但是,引入文化、科技元素之後,易尚搖身一變,融文化、科技、設計和多媒體展示于一體,登上深圳品牌營銷商的榜首。董事長劉夢龍慶倖自己選對了路:“不借文化之力,哪有易尚的今天?”

  拓展“新藍海”、培育“增長點”,“從文”何以成為突破口?

  ■杭:杭州是資源小市,缺礦産、缺港口,發展工業有較大局限;又是文化大市,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人文資源。發展文化創意産業這一“無煙”産業、“黃金”産業,從拼資源、拼環境轉向拼技術、拼文化,勢在必行、志在必得。

  搞建築起家的吳建榮,只有小學文化,面對資源“瓶頸”的現實,看到動畫産業蘊藏的巨大潛力,毅然投身動漫這個“燒錢”的行業。“現在燒小錢,將來賺大錢。”這個農民出身的企業家,抱著這樣的信念,積極培育以原創動漫為核心的動漫産業鏈,開始了“以老養新、産業升級”的二次創業之路。不到10年,中南卡通就已經發展為我國動漫産業的一艘巨艦,年收入過億元,年利潤逾5000萬元。未來,中南集團銷售額大盤子裏,傳統産業和文化産業將各佔半壁江山。

  正是無數吳建榮們的孜孜以求,“從零起步”的杭州動漫産業,目前穩居國內“第一方陣”。打造“中國動漫之都”,已成為杭州産業升級的新亮點之一。  

  ●深:同杭州一樣,深圳對文化創意産業也寄予厚望:“推動全市産業結構優化升級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主導産業之一”。

  身負土地、能源、環境、人口壓力,特區靠什麼再“殺出一條血路來”?深圳的選擇是:率先轉變發展方式、創造“深圳質量”,在全國新一輪大發展的總體格局中,再度閃光,發揮先導、引領和“試驗田”的作用。  

  2009年開建的“中國絲綢文化産業創意園”,將南嶺村原來4家來料加工企業的舊廠房,“蝶變”成集設計製作、科研創新、展示交易、旅遊休閒等為一體的高檔絲綢與刺繡製品及其延伸産品的産業平臺。這張深圳文化産業的新名片,也是南嶺村在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實現産業升級轉型的傑作。

  在文創産業水平成為綜合競爭力重要標誌的今天,文化“新藍海”戰略受到熱捧。“設計之都”深圳給自己“設計”的目標是:“我國乃至國際上重要的文化創意産業先鋒城市、世界知名的‘設計之都'和國際時尚創意中心”。

  ■杭:當然,拼文化,並不是簡單地以“抓經濟”的手段“搞文化”。浙江以民營製造業為支撐的塊狀經濟發達,嫁接這一發展模式,杭州文創産業集聚效應逐步顯現。截至去年底,全市已有16家市級文創産業園區,使用面積超過215萬平方米。

  這些園區並不簡單類同於一般的工業園區,而是各具文化特色。像詩意流淌的西溪創意産業園,緊鄰曾作為電影《非誠勿擾》外景地的西溪國家濕地公園,將影視産業作為特色定位水到渠成。

  此外,像由礦山和水泥廠改建而成的之江創意園,充分發揮中國美院等高校資源優勢,借助文創力量“點石成金”,成為全國首家以藝術創意為特色的國家大學科技園;由500多幢普通農居改造而來的白馬湖生態創意城,“蛻變”成“創智大腦”集聚地,動漫創意的“特色牌”逐漸打響。

  ●深:行業集聚、空間集中,也是深圳的發展策略。文化産業的內涵是文化,必須遵循文化內在規律,避免急功近利,擯棄簡單、重復、疊加的粗放發展模式,才能發揮其助推經濟突圍轉型的作用。華僑城集團的發展就是例證。

  深圳既無名山大川,又無深厚文化積澱,華僑城集團卻在這裡上演了文化旅遊的“盛宴”,創新推出歡樂谷、錦繡中華、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東部華僑城等系列主題公園,並拓展到全國市場,20多年長盛不衰。“今天的文化,就是明天的經濟”,享受了“文化溢價”的華僑城深有體會。

  歡樂海岸、何香凝美術館、華僑城創意文化園、OCT當代藝術中心、華夏藝術中心……在深圳,“華僑城”除了是一家企業的品牌,也是一個城區的符號,“商”並非其全部的內涵。通過産業“文化化”和文化“産業化”,建立之初讓人困惑的“只種小草不建大樓”的華僑城,如今成為世界旅遊集團八強的唯一亞洲企業,成為“文化經濟”的先行者。

熱詞:

  • 文化創意産業
  • 第四産業
  • 動漫遊戲
  • 文博會
  • 武漢城市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