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小事抓出大民生:身心沉到一線 成果在一線體現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01日 05:5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孫文魁(左二)與農戶談心。

  袁廣齊攝

  在靜海縣不能有被遺忘的角落

  2008年4月,我剛就任靜海縣委書記,便收到一位殘疾人的署名來信,反映他的家庭困難。我沒打招呼,到了這個村,問過好多人,都不知這一戶。在村犄角,我終於找到了這一戶人家,看了之後真難受:房子要倒,用棍撐著,透過裂縫能數天上的星星,寫信人的妻子患有精神病,還有兩個上學的孩子。後來鎮裏和村裏給他翻修了房子,過節還時常去慰問。

  我主持召開的第一次縣委常委會,就作出決定,立即開展黨員幹部入戶談心服務活動,又召開村級以上1200多名幹部的動員大會,明確講在靜海縣不能有“被遺忘的角落”,社會管理不能有空白點和“盲點”,各級幹部都要到困難群眾中去,在他們的炕頭坐一坐,聽一聽困難戶的心聲。

  縣委狠抓這項制度的完善,“一戶一卡一策”,全縣黨員幹部先後走訪群眾21萬戶次,發放服務卡9萬多張,為群眾辦實事6100多件。

  身心沉到一線,成果在一線體現

  我在辦公室坐不住,喜歡在全縣到處轉。2009年秋收時節,我走到一處田頭沒有路的地方,看見一群老大爺正在掰棒子,我問他們:種玉米,收入相對較低,不遠處正在搞林下經濟,種蘑菇收入要高得多,你們怎麼不搞?一位大爺告訴我:不是不想搞,一戶戶搞,成不了規模,開發市場搞不成,專門技術弄不成。

  聽了我切實感到,村民有發展致富的願望,但一家一戶幹不了,要組織起來,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讓土地流轉,提高單位面積産值。目前全縣已有專業合作社400多家。

  如何使為民服務長效化、機制化、制度化?一個理念浮現在我的腦海,越來越清晰,那就是建設服務型基層黨組織。從2010年開始,我們搭建全縣各級一體化的服務網絡平臺。

  我認為,共産黨的服務能力就是執政能力,服務水平就是執政水平。為此,我們大力推行“一線工作法”。分管縣級領導的主要辦公地點在一線,身心也都沉在一線,成立了10個指揮部,部署了10個戰場,思路在一線謀劃,目標在一線亮相,問題在一線解決,矛盾在一線調處,幹部在一線鍛鍊,成果在一線體現。

  黨員幹部不能只做“慈善家”

  有一位殘疾婦女給我寫信,她的丈夫去世了,男方哥幾個把她的房分掉,她帶著孩子回到娘家,母親也是殘疾人,生活非常困難。我讓縣殘聯幫她把房子翻修了,她的經歷觸動了我,農村殘疾人每月雖有最低生活保障,但有的人生活還很艱難。

  怎樣讓殘疾人過上有尊嚴的生活?去年年初,我提議在靜海縣成立殘疾人合作社。政府搭臺,投入2億元基金,在林海循環經濟示範區建設高標準種植、養殖大棚和服務設施,殘疾人以土地入股入社,受扶持的殘疾人不用出一分錢,可以摘蘑菇、澆花、喂雞,每月薪金1200元,有勞動能力的入股有股金,無勞動能力的年底有分紅,收益有租金保底,合作社自主經營,市場運作。現有8家合作社,385名殘疾人加入,年人均純收入1萬多元,我們將在全縣2.7萬殘疾人中推廣這一做法。

  黨員幹部不能只做“慈善家”。我們從群眾的切身利益著想,不滿足逢年過節對困難戶的慰問,而是舉一反三,不斷追問還有多少類似的困難群眾,需要我們從制度上、機制上加以根本解決,讓群眾長久受益。

熱詞:

  • 小事
  • 民生
  • 身心
  • 一線
  • 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