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堅持生産方式綠色循環 構築改革開放新高地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01日 05:0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海河外灘公園

  數據來源:天津市第十次黨代會報告

  海河沿岸景觀鳥瞰。

  視覺統籌:蔡華偉 張芳曼

  在中國近代工業的發展史上,天津作為北方最大的工商業城市,曾經扮演過非常重要的角色。在新中國成立後的計劃經濟時代,天津也曾經歷過輝煌,但其後發展速度卻一度落後於其他沿海地區。

  2006年,隨著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納入國家戰略,這座擁有千萬人口的特大城市,再次成為國內外矚目的焦點。天津的發展,也由此開啟嶄新的歷史篇章。

  今年上半年,天津的地區生産總值完成5864.94億元,同比增長14.1%,主要經濟指標穩中求進,實現速度、質量、效益相統一。天津作為環渤海經濟發展動力中心的地位進一步凸現。

  把天津建設成為經濟繁榮、社會文明、科教發達、設施完善、環境優美的國際港口城市、北方經濟中心和生態城市,這是國家對天津的定位和期待。如今,在科學發展觀指引下,宏偉的藍圖正一步步變為現實。

  國際港口城市——

  構建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

  7月初,天津港集團以煤碼頭公司全國勞動模範孔祥瑞命名的“孔祥瑞操作隊”249名員工6年累計裝卸煤炭1億噸,為企業創造經濟效益千萬元。

  2001年天津港實現了貨物吞吐量超億噸的歷史性突破,成為我國北方第一綜合性大港,駛入跨越發展的航道,提升了對城市經濟和區域經濟發展的作用。在新世紀的第一個10年,天津港每三年邁上一個億噸的新臺階。2011年,天津港貨物吞吐量達到4.53億噸,位居世界第四。

  天津港是世界等級最高的人工深水港之一,目前主航道水深已達-21米,25萬噸級船舶自由進出,30萬噸級船舶可乘潮進出。作為我國北方重要的對外貿易橋頭堡,天津港擁有3條亞歐大陸橋過境通道,與世界1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0多個港口有貿易往來,每月航班400余個,駛向世界各地。

  天津港對內輻射力強勁,腹地面積近500萬平方公里,全港70%左右的貨物吞吐量和50%以上的口岸進出口貨值來自天津以外的省份。它在內陸腹地設立21個“無水港”,延伸出覆蓋廣大的物流網絡體系。

  位於天津港東疆、我國規劃面積最大的保稅港區,正從事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區的改革探索,計劃用5至10年,基本完善國際中轉、國際配送、國際採購、國際貿易、航運融資、航運交易、航運租賃、離岸金融服務等8項功能,建設成為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核心功能區,綜合功能完善的國際航運融資中心。

  城以港興。天津港每萬噸貨物吞吐量創造生産總值約194萬元和17個工作崗位,港口每億元的建設資金投入實現近萬人的就業,極大地促進了經濟社會的發展。

  功能完善的國際港口城市需要具備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近年天津相繼建成通車京津城際等3條鐵路和京津二線等9條高速公路,地鐵2、3、9號線年內陸續試運營,擴建天津火車站、新建天津火車西站交通樞紐。天津濱海國際機場投入運營第二跑道,成為國內第四個雙跑道運營的大型機場,二期擴建工程開工。2011年,濱海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達755萬人次,根據“十二五”規劃,2015年將達到1600萬人次。

  天津擁有世界一流的大港和內外通達的海陸空服務功能,依託現代化國際港口,逐步發揮經濟樞紐的作用。

  北方經濟中心——

  聚集産業、資本、技術、人才

  很多人或許並不知道,新中國的第一塊手錶、第一輛自行車、第一台電視機均誕生於天津。這讓天津人引以為豪。

  如今,天津人津津樂道的不再是這些,而是空客A320系列飛機總裝線、新一代運載火箭、人造衛星、直升機、無人駕駛飛機、大功率機車、300萬噸造修船和海上鑽井平臺、千萬噸煉油和百萬噸乙烯、中俄大煉油、新集成電路芯片製造……不經意間,天津的經濟結構正在發生質變。

  天津大力調整優化經濟結構,逐步建立起高端化高質化高新化的現代産業體系,初步形成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裝備製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國防科技和輕工紡織八大優勢支柱産業,今年上半年支柱産業佔全市工業比重90.7%。

  依託先進製造業優勢,天津逐步形成與經濟中心城市相匹配、生産性服務業與先進製造業深度融合的現代服務業體系。2011年服務業佔全市生産總值比重由2006年的42.6%提高到46.1%。

  天津大力推進自主創新,加快實施科教興市和人才強市戰略,深化部市和院市合作,推進産學研結合,建成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國家級研發機構85個、各類創新創業載體352個,打造了12個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和十大産業技術研發平臺,建成軟體、新能源、中藥現代化、環保科技、集成電路、高端重型製造、風力發電、高新技術服務等國家級高技術産業化基地,聯合開發“天河一號”和“曙光星雲”千萬億次超級計算機。

  天津還啟動實施科技“小巨人”成長計劃,科技型中小企業累計達到3.02萬家,年銷售收入過億元的“小巨人”企業達到1594家,全社會研發投入佔生産總值比重達到2.63%。綜合科技進步水平一直位居全國第三位,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7.03件,繼續保持全國第三位。

  天津正在廣泛聚合産業、資本、技術、人才等資源與要素,搭建起保障區域經濟活動和要素流動的載體,服務和帶動周邊地區發展。

  生態城市——

  天藍、地綠、水清、氣凈

  接納蓄積工業廢水40年、長期遭受重金屬污染的3平方公里污水庫,採用自主研發生態修復技術徹底根治,成為渤海之濱的新城——中新天津生態城最大的景觀湖“清凈湖”,演繹了一段傳奇。

  中新天津生態城是世界上第一個國家間合作開發的生態城市。生態城8平方公里起步區初具規模,昔日不毛之地正變得生機勃勃。發展了一批新能源新材料和環保節能降耗産業,國家動漫創意産業園也在這裡建成。全域鹽鹼地綠化310萬平方米,佔綠化總量的1/3。包括污染底泥處理、河塘污泥吹填、鹽鹼地改良、雨水收集、可再生能源利用、全國最大智慧電網、綠色建築等一批生態環保節能技術在這裡創新應用。

  近幾年來,天津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水平建設、高效能管理”,向全市公示並確定“雙城雙港、相向拓展、一軸兩帶、南北生態”的城市空間發展戰略,中心城區和區縣重點建設地區實現城市設計全覆蓋。

  天津連續奮戰900天,對市容環境進行綜合整治,全面整治大街小巷,整修道路5370公里、建築2.4萬棟、社區943個,建成50公里夜景燈光體系,改造提升149個公園並全部向市民免費開放,新建提升改造綠化面積1.5億平方米,植樹造林110萬畝,城鎮污水處理率達87.5%,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3%。目前,天津初步形成大氣洋氣、清新靚麗、中西合璧、古今交融的城市風格,獨具特色的國際性、現代化的宜居城市呼之欲出。

  2006年以來,天津萬元生産總值能耗、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累計分別下降21.3%、9.6%、11.2%,完成國家下達的節能減排任務。關停並轉1000多家高耗能、高污染企業,建成7條循環經濟産業鏈,形成子牙循環經濟産業園等5種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十二五”期間,將進一步優化能源結構,全市天然氣佔一次能源比重由現在的5%提高到15%,燃煤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由67%下降到55%以下。

  生産方式綠色循環,生態環境優美和諧,人居環境舒適良好,天藍地綠水清氣凈——這是天津這座老工業城市的新追求。她的深刻轉型,正是今天中國科學發展生動的實踐和縮影!

熱詞:

  • 生産方式
  • 綠色循環
  • 構築
  • 改革開放
  • 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