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長江水利委回應三峽防洪質疑:不存在上下為難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31日 18: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華網武漢7月31日電 (記者皮曙初、林暉)在成功迎擊7月份以來的連續較大洪峰襲擊後,三峽水庫連日來將下泄流量加大至4.5萬立方米每秒左右,以騰出防洪庫容,備戰上遊再次來水。有輿論認為,三峽水庫調度“上也為難,下也為難”。即減少下泄,上遊防汛形勢緊張;加大下泄,中下游防洪壓力增加。

  對此,長江防汛抗旱總指揮部常務副總指揮、長江水利委員會主任蔡其華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面對今年的洪水量級和類型,通過實施科學調度,截至目前,“總體來講上下都不難,都在防控之中”。

  三峽攔洪不是重慶水位升高主因

  記者:今年重慶遭遇嚴重洪澇,寸灘水位最高達到186.79米。有人質疑是不是三峽工程加重了上遊的防洪負擔,“保武漢就要淹重慶”。

  蔡其華:這是對三峽工程的誤讀,重慶被淹與三峽水庫回水沒有關係。

  重慶寸灘水位高漲,是因為在重慶下游的銅鑼峽十分狹窄,大水時會産生壅高20多米。所以,三峽水庫攔洪時,壩前水位雖有升高,但對重慶水位的影響不大,甚至沒有影響。重慶水位升高主要是金沙江、岷江及嘉陵江來水及銅鑼峽峽口壅水所致。

  今年7月,長江上遊遭遇強降雨,金沙江、岷江、沱江來水急劇增加,多條支流洪峰嚴重遭遇,宜賓至寸灘河段全線超保證水位,朱沱站23日23時洪峰水位217.04米,超過1966年9月2日的歷史最高水位216.31米。

  但是,三峽水庫的調度必須統籌考慮上下游防洪需要。長江宜昌站多年平均徑流量是4450億立方米,汛期來水量佔年平均來水的60%-70%,而三峽水庫防洪庫容221.5億立方米,不足來水量的十分之一。所以一定要根據長江上下游的水情和防汛形勢,來實時調節洪水的時空分佈。

  洪水到來之前,三峽水庫加大泄水、騰出庫容,降到汛限水位145米,汛期按照“蓄泄兼籌、以泄為主”的方針,兼顧左右岸,協調上中下游。當上游來水大而下游水位高時,三峽水庫攔蓄洪水;下游退水後三峽水庫要把攔蓄的洪水儘快下泄,騰空庫容迎戰下一輪洪水。

  三峽水庫百年後還有86%的防洪庫容

  記者:有人擔心,泥沙淤積會不會影響三峽水庫的防洪庫容和使用壽命?

  蔡其華:只要按照設計要求排沙,即便不考慮上遊建庫調度對泥沙的影響,三峽水庫百年後還有86%的防洪庫容可為子孫後代所用。

  三峽水庫泥沙調節採用“蓄清排渾”的調度運用方式:在汛期來沙多的季節降低庫水位運用,即將壩前水位控制在較低的汛限水位;汛末少沙時期水庫蓄水,將壩前水位逐步抬高至正常蓄水位。

  在近幾年的三峽水庫防洪調度中,充分考慮了排水走沙問題。今年7月份長江上遊發生的三次洪水過程中,控制三峽水庫日均下泄流量42萬立方米每秒至4.3萬立方米每秒,最大排沙比為30%以上,平均排沙比20%以上,基本達到了設計要求,有效減少了水庫泥沙淤積。

  作為當今世界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也是治理和開發長江的關鍵性骨幹工程,做好三峽工程防洪調度,必須把握防洪、走沙和河道正常發育三個關鍵。

  三峽水庫的防洪庫容每1億立方米是用4.5億元換來的,淤掉一立方米就會永久地失去一立方米。在中下游沒有防洪需求時,要加大水庫泄量排渾走沙,減少泥沙淤積,並適當利用汛期洪水,泄放超過平灘水位的流量,以免長期洪水不上灘,造成河床萎縮,影響河道的泄流能力。

  由於長江汛期持續時間長,且長江上遊大洪水大多發生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對於長江幹流警戒水位以下的洪水,在未出現較大險情時,盡可能依靠河道下泄,使三峽水庫留有一定的防洪庫容以防禦可能發生的大洪水。

  科學調度避免“三峽空庫曬太陽,下游萬人上堤防”

  記者:這幾年三峽工程是否取得了顯著的防洪效益?

  蔡其華:如果還原為無三峽水庫時的洪水過程,按照新中國成立以來長江中下游堤防加固和三峽水庫建設的投資比例分攤計算,三峽水庫工程2010年的防洪經濟效益為266.3億元。今年,在完成防洪任務的同時,借助洪水帶來的高水頭和大流量,三峽工程32台巨型發電機組連續10多天滿負荷發電,日均發電量在5.4億千瓦時左右。

  儘管連續幾年三峽工程通過科學調度取得顯著防洪效益,但這些還只是中小洪水調度的有益嘗試。今年的最大洪峰,如果按沒有三峽工程還原,與1998年同時期洪峰流量相當,但強度要相差幾個量級。

  三峽水庫適當調蓄中小洪水,避免了一方面三峽水庫低水位“曬太陽”,另一方面中下游防洪壓力加大,形成千軍萬馬上堤巡堤查險的局面。儘管這樣需要承擔一定的風險,但所産生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巨大,為中下游節省了大量的防汛人力、物力,也為三峽適時走船、增發電量,實現洪水資源化。

熱詞:

  • 三峽水庫
  • 防洪調度
  • 防洪庫容
  • 長江上遊
  • 防洪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