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兩岸著名大學校長共論教育:大學過分功利是禍害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23日 02:5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揚子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清華大學顧校長(左)和台灣清華大學陳校長(右)在交流。

  昨天,第八屆“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大學校長論壇”在南京大學舉行,來自台灣、香港、澳門及大陸的40多位著名大學校長齊聚南京,南大前校長、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民盟中央主席蔣樹聲出席了論壇,省委副書記石泰峰會見了與會嘉賓。大學校長們就高等教育面臨的問題,大學如何肩負文化傳承創新的重任各抒己見。據悉,“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大學校長聯誼活動”始於2005年,由時任南大校長的蔣樹聲和北大校長許智宏共同倡議發起,7年間,由民盟中央、北京大學、台灣大學、南京大學主辦的該活動已成功舉辦七屆。 揚子晚報記者 張琳 吳俊 攝

  談大學面臨問題

  臺大校長李嗣涔:

  台灣高校在為生源驟減而苦惱

  “2016年將是台灣高校的一個坎,因為1998年台灣的人口出生數從33萬下降到27萬,這意味著18年後,也就是2016年,生源會驟然減少6萬,相當於一下減少了20%,而台灣目前有163所高校,每年的招生人數在25萬左右,可以想見相當一部分高校面臨轉型或合併。而生源數還在持續下降,這幾年出生人數只有20萬左右,未來高校面臨的狀況更嚴峻。”台灣大學的李嗣涔校長表示了對台灣生源逐年減少的擔憂。

  “如果這個缺口沒有補起來的話,台灣的163所大學不知道有多少要倒掉。”李嗣涔説,增加招收外籍學生和大陸學生也是方法之一。“現在台灣在招收大陸學生時有‘三限六不'政策,三限是指限制採認高等學校、限制赴臺陸生總量、限制學歷採認領域;六不則是不涉及加分優待、不影響台灣島內招生名額、不編列獎助學金、不允許在學打工、不得在臺就業和不得報考公職。這樣的政策對台灣大學的發展不利,所以2011年大陸學生總共只有928人最終註冊,2012年錄取了1328人,但估計只有七八成的報到率。我想,台灣適時會對‘三限六不'政策‘鬆綁',以鼓勵更多陸生赴臺讀大學。”

  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沈祖堯:

  香港高校今年首改4年制

  和台灣的生源下降相反,香港中文大學的沈祖堯校長笑稱,自己正為今年新學期突然要增加的3000新生犯愁,“我們的副校長跟我説,他要天天睡在學校裏了。圖書館、教室、食堂都要擴容,目前我們正在完成圖書館地下擴建工程。”原來,從2009年起,香港高中學制改為3年,而大學由3年改為4年。“也就是説2006年9月就讀中一的學生,會在完成六年中學教育後, 于2012年考進大學。因此今年這一年是相當重要的一年。不僅是人數突然變多,整個課程也要改變,這些都是過去從未考慮過的問題。”

  而和學制改革同時進行的,還有香港的升學考試。“7月20日,是香港首次DSE考試放榜的時間,香港媒體稱這是香港教育改革的里程碑。”沈祖堯校長介紹,DSE考試是香港中學文憑考試,考試的四個核心科目為語文、英語、數學及通識教育。“教育改革的內容之一是減少考試,過去高中畢業需要有兩次考試,一次是中五的會考,一次是中七的A—Level考試。現在則只有一個DSE考試,通識教育是其中新增的考試內容,主要是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溝通能力以及社會責任感等。”

  談高等教育改革

  復旦大學校長楊玉良:

  “大學過於功利,大學校長過於功利,對社會將是個禍害。”復旦大學楊玉良校長説,人類對知識的崇拜已經超過了對思想的崇拜,“然而知識也是雙刃劍,比如化學家可以合成藥物,也能合成毒品,大學過分追求技術主義,對國家並非有利。撒切爾夫人曾有個論斷,認為中國不會成為世界強國,因為近代中國沒有獨立的、足以影響世界的思想。的確,中國近代開始就沒有足以影響世界的思想家了,我們輸出的只是製造業的産品,而一個國家如果沒有一流的思想家,這會是個悲哀。

  我們常説,要建立學習型社會,學習雖然重要,但思想更為重要,如果一個社會有更多的人願意去思考,才能真正強大。而在這一點上,大學應當起到引領的作用。”

  南京大學校長陳駿:

  港校“掐尖”會促進良性競爭

  在談及高校教育改革時,南京大學校長陳駿表示,目前南大正努力在課程設置上進行改革,將課程體系與國際一流大學對接。陳駿認為,大學高等教育改革要與中學改革銜接,就本科教育階段而言,還應該與研究生教育相銜接。

  近幾年,港校在內地不斷增加招生計劃,以國際化教學環境、優渥的獎學金等優勢每年“搶”走越來越多的尖子生。港校來內地“掐尖”,是否已經對內地重點高校生源形成了威脅?對此,陳駿表示,內地優質生源龐大,被港校錄取的尖子生數量並不多,因此並不會對內地高校招生造成影響。相反,他認為這種與香港、台灣等地的高校進行“比拼”的招生模式,會在高校中形成良性競爭,促進內地高校教育的改革和發展。陳駿表示,與港臺大學相比,內地高校應該“沉下心”去,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

  ■現場花絮

  兩個“清華校長”相聚 都是學物理的,年齡也相倣

  茶歇時,清華大學原校長顧秉林和台灣清華大學校長陳力俊兩個人湊到一起,拉著手説個沒完,興奮得像兩個孩子。“我們倆都是學物理的,年齡也差不多大。”顧秉林笑著告訴記者,他和陳校長有很多共同話題可聊。陳力俊也忍不住插了句:“還有人説我們倆長得像呢。”

  顧秉林説,雖然兩岸清華大學從1949年以後相隔,一直到1991年開始交流互訪,中間幾十年的隔絕,並沒有割斷這同根同源。“我們的校訓是一樣的,都是梁啟超1914年在清華大學演講時提到的‘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我們的校歌也是一樣的。這五六十年,在辦學理念、發展思路上也是很相像的。”説起兩校學科上的差異,陳力俊説,台灣清華大學是理工科一枝獨大。顧秉林則表示,北京清華大學規模更大,綜合性更強。

熱詞:

  • 兩岸
  • 大學校長
  • 大學
  • 功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