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70歲老人蘇瓦迪喜看黃沙變綠浪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21日 12:3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絡電視臺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熱電廠巨大的煙囪。

烏審召廟經過400多年的發展,形成大小廟宇24座,570間,大小塔209座,附屬住房195處。

治沙造林大戶蘇瓦迪夫婦。

烏審旗當地的牧民。

烏審旗烏蘭牧騎的歌舞表演,烏蘭牧騎建立於1960年。

  CNTV消息(記者杜曉靜 武彥)在鄂爾多斯市西南部有個烏審旗。七月的草原,細雨如油。沿著綠樹成蔭、喬灌錯落的柏油路“走轉改”一行25人來到了烏審旗。

  穿行在烏審旗,道路兩旁的野花和沙柳迎面拂來,放眼望去一片片茫茫綠色。

  據隨行的工作人員介紹,昔日的烏審旗曾是一個林草豐茂之地。而一個時期以來,濫墾、濫牧、濫挖讓這裡的風光大失,漫漫黃沙覆蓋了一片片綠色,大家眼裏的綠色也就越來越小了。烏審旗人意識到了嚴重性,再次高揚治沙造林的大旗。寶日勒岱等一批治沙英雄創造的烏審旗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烏審人接下了改善生態環境的接力棒。

  今年70歲的治沙造林大戶蘇瓦迪家住毛烏素沙漠深處,他長期以來,與風沙為伴,黃沙漫天是生活的常態。沙漠是養育他的故土,但肆虐的狂沙也長期影響著他的生産生活。他懷揣著治理沙化、建設綠色家園的夢想,1984年開始了與流沙頑強抗爭的艱辛歷程。

  1984年他處理變賣了家中僅有的幾頭牛和馬,在離家7里多的地方買下了一百多棵樹,可眼看這一百多棵大樹被流沙掩埋了,從此,他帶著妻兒踏上了征戰狂沙的征程。不辭辛苦,不分春夏秋冬,不分晝夜地壩沙、挖坑、栽樹、修圍欄,種沙柳、沙棘、沙打旺、柳樹、楊樹等20多種沙漠中常見的草木。

  每天天剛亮他在家中喝了早茶就把一天的乾糧和茶水提著去7里外的沙嶺幹活,天黑前從來沒有回家過,沙漠的生活條件十分艱苦,有時茶壺被風吹倒,有時沙塵暴把乾糧卷走。為了保護新栽的草木把家中所有的積蓄都買鐵絲、網桿,圍欄這塊地,一欄就是三年。前後十幾萬元都花在了圍欄上,有一年他們實在沒錢買網桿,就讓以優秀成績考上中學的大兒子退學回家和他一起治沙。

  年復一年、日復一日,蘇瓦迪一家挖坑栽樹修圍欄,他的妻子埋怨他放著好日子不過,天天受這份罪,鄉親們看著心疼,為了叫他放棄把道路堵死,他卻丟下勒勒車自己背沙蒿,繼續壩沙。

  蘇瓦迪的妻子家裏活不忙的時候總是和丈夫一起出工,一起回家,採草籽、割樹枝、挖坑、栽樹,樣樣不肯落後。回到家中,她還要做飯,操持著所有的家務。雖然她也發過牢騷,但還是被丈夫感動了,她無聲無息地承擔起了一切家務,全力支持丈夫的工作。

  經過艱苦勞作,蘇瓦迪一家人的臉曬黑了,手也磨起了老繭,身體也被病魔折磨得走不動了,但他承包的沙漠卻變綠了。一晃二十五年過去了,他先後投入資金、物資近100多萬元,綠化了10000多畝。經過辛勤勞作,他承包的流沙披上了綠裝,林草覆蓋率達到了90%以上,徹底改變了昔日黃沙滾滾的面貌。由於生態環境得到了有效改善,許多被風沙趕走的沙雞、野雞等飛禽走獸又重新返回並在林區裏繁衍生息。蘇瓦迪一家人二十余載鋪就新林路,綠色的事業終於有了回報。

  生態環境恢復之後,蘇瓦迪開始探索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有機結合之路。在烏審旗旗委、政府及有關部門的扶持和幫助下,自1986年以來,蘇瓦迪先後投入幾十萬元發展畜牧業,他利用治理的沙漠每年産下的近5萬公斤飼草,開始舍飼養牛羊。2011年,他家僅銷售牛羊和羊毛收入就達20萬元。目前,他家已舍飼優質羊315隻,牛60頭。今年他家畜牧業收入不會少於25萬元。

  在蘇瓦迪的帶動下,烏審旗蘇力德蘇木呼和芒哈嘎查的個體造林戶已發展到40多戶,千畝以上的大戶有10戶,百畝以上的大戶達30戶,個體造林超過7萬畝蘇瓦迪一家以強烈的責任意識,模範地履行了一個普通公民保護和建設生態環境的職責,在烏審旗實施治沙戰略的偉大實踐中,發揮了先鋒模範作用。他們艱苦治沙的事跡引起強烈反響。

  在各種困難面前,蘇瓦迪的治沙腳步更加堅定,“珍惜今天的綠色,創造明天的綠色”,這是情係綠色的蘇瓦迪向社會發出強烈的呼喚。在他帶領下,一個又一個向蘇瓦迪那樣的硬漢為了營造綠色的家園,開始向沙漠宣戰。

熱詞:

  • 70歲老人蘇瓦迪喜看黃沙變綠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