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道是無情還有情——周恩義系列報道之三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19日 11: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東北新聞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道是無情還有情

  ——新時期基層宣傳幹部好榜樣周恩義系列報道之三

  人,最大的富庶在於愛和信念的堅持。在這個物質繁盛的時代裏,周恩義的堅守讓人們相信——精神無價。——題記

  “一個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這點精神,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當年,16歲的周恩義入伍沒多久,就成為軍區學習毛澤東思想的標兵和學雷鋒標兵。他很想成為一個“這樣的人”,光陰荏苒,他一直向著這個目標努力。

  精神的源泉

  從正縣團到科級職務的角色轉化,對周恩義不是沒有一點衝擊,“人非聖賢。我偶爾也會有失衡、沮喪、抱怨的時候,每當這個時候,我就會想起我的戰友,想起那些長眠于大漠荒原中的年輕生命。”周恩義説的是1981年他參加的一次搶險救災。當年5月,周恩義所在的部隊駐地突降暴風雪,狂風卷著暴雪,氣溫驟降,天地間混沌一片,酷寒凍掉了剛剛吐綠的樹葉,凍死了成群的牛羊,還奪走了很多人的生命。蘇木服務社的主任帶著6個人下鄉送貨,在暴風雪中受阻,失去聯絡。周恩義奉命帶領戰士們去營救,當搶險部隊費盡千難萬險找到那幾個人的時候,他們已經凍成了一團“冰雕”。很顯然,他們在臨死前緊緊靠在一起,借著彼此的體溫取暖。周恩義留著眼淚完成了搶險任務,把凍在一個冰坨中的7具屍體送回了家。在這種特殊環境下的一次次搶險,使周恩義多次負傷,還失去了親愛的戰友。這給周恩義極大的心靈震撼:“想想他們為了國防的建設,為了人民群眾的利益,獻出了年輕的生命。而我還活著,黨又給我了這麼多榮譽,這還不夠嗎?”對周恩義來説,擁有的一切已經足夠,所以他不計較名利與得失,是她精神得到這樣洗禮後的真誠心聲和自覺行動。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的素養和共産黨員克己奉公、先人後己的嚴格自律,使他的言行讓別人覺得難以理解,而他自己卻感覺很坦然,覺得應該這樣。所以他讓官不是表現高姿態,而是從黨的事業考慮;他讓榮譽,是為了年輕人更好地成長;他“五加二”“白加黑”地工作,就是為了工作的高標準和效果的最大化。

  健康的透支

  周恩義的左腿在部隊執行任務時受過重傷,屬於六等傷殘。轉業後,大家看到周恩義每天精神飽滿地工作,經常加班到後半夜,誰也沒注意到他有舊傷在身。周恩義也從不向別人提起,腿實在疼得厲害了,他就用熱毛巾敷一下。這“不負責任”的治療使左腿的舊疾越發嚴重。

  2007年元宵節前,一場五十年一遇的特大暴風雪侵襲了東北地區。正月十五一大早,周恩義看著漫天的風雪,拿了件大衣就出了門,他要去檢查一下頭一天佈置好的燈展。積雪沒膝,寒風挾裹著細碎的雪花吹得人直打哆嗦,膝關節的劇痛,讓他在大冷天裏疼出了一身汗。他勉強拖著傷腿回到家裏,就累得再也不想動了。

  工作一忙起來,周恩義就忘記了傷痛,直到“五一”之前,他終於下定決心:4月末做手術,“五一”長假休息7天,不用耽誤正常工作。4月28日,他安排好了工作,悄悄地到了北京301醫院。在手術室的無影燈下,周恩義的左膝蓋被切開,醫生驚嘆:“雙側半月板和軟骨結合部粉碎,傷成這樣還能走路,真是奇跡!”周恩義做了左腿半月板摘除手術,由於醫院床位緊張,他只能在走廊裏的臨時床位上養傷。病情剛剛好轉,周恩義就躺在床上寫起了輔導材料。醫院骨四科主任王志剛看到這一切,感慨萬千,“老周,真是個鐵人哪。”

  膝傷未愈,周恩義又接受了咽喉手術,治療困擾他多年的咽炎,結果術後三天咽動脈破裂大出血,經過緊急搶救,才脫離了生命危險。經歷過生死考驗,周恩義感悟很深:生命是寶貴的,也是脆弱的。所以,人要珍惜生命,要愛崗敬業,要善待朋友,讓生命豐富多彩,閃爍光輝。

  出院之後,周恩義一天沒有休息,更加忘我地投入到工作中。區裏把組織慶祝全區成立二十週年的活動任務交給了他,他二話沒説,帶領相關部門的同志奮戰了四個多月,高質量編印了反映興隆臺區歷史的《輝煌的歷程》一書,得到全區上下的一致好評。

  2008年,盤錦市爭創國家級文明城市,興隆臺區是“創城”的重點。周恩義認為,“創城”不能採取“押寶”式的重點準備,一定要實現社區全覆蓋、居民全參與。他每天和年輕人一樣樓上樓下地奔走發放傳單,一天到晚在各個社區不停地轉,查找衛生死角,規範不文明行為,有時還親自帶領大家到城鄉結合部和邊遠社區清理垃圾死角。每天晚上十一、二點才回家,腿上的舊傷發作,疼得他控制不住地發抖。看到他強咬著牙堅持工作,同事們強烈要求他休息,至少可以坐在辦公室裏指揮調度,周恩義搬出了他總結的“第一理論”作為回答:第一責任人要做到上班第一個到位,下班最後一個撤退,大項工作突擊任務第一個受累。

  在兩個月的“創城”迎檢工作中,周恩義始終站在第一線,就連在街上買菜的時候,他都不忘問賣菜人知不知道盤錦正在創建國家級文明城市?知不知道公民道德基本規範的內容?問得菜販直髮愣。周恩義就這樣走到哪,就把“創城”知識普及到哪。“沒想到宣傳工作做得這麼到位,沒想到市民支持率這麼高!”省城調隊在興隆臺區6個街道、10個社區進行抽樣調查後,發出了這樣的感嘆。2009年10月中旬,全國城市公共文明指數測評結果揭曉:盤錦在全國114個地級市中位列第11位,居東北三省首位。興隆臺區以優異的成績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2011年3月,周恩義從宣傳部長的崗位上退休,擔任區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會長、關工委常務副主任。他把滿腔的熱情傾注到了孩子們身上,調查中小學生健康成長現狀,在學生中評選優秀小公民,在老師中評選德育教育標兵,建立校外活動輔導站……周恩義把活動搞得熱熱鬧鬧。看著孩子圍著他叫“周爺爺”,像小鳥一樣嘰嘰喳喳地講著自己的故事,他滿足而快樂。

  忘我後的深情

  “工作任務重了,要求高了,休息的時間相對就少了;加班的時間多了,陪家人和朋友時的間就相對少了;遇到的矛盾多了,花費的精力就大了;工作壓力大了,身體就會透支了……作為一名幹部,應該有充分的思想準備,時刻準備作出這種犧牲。”這是周恩義的工作“辯證法”。筆者給他補充了一條,“一心撲在工作上的幹部是個好幹部,但未必是個稱職的父親和丈夫。”

  當年在部隊工作時,部隊駐地是純牧區,沒有漢語學校,周恩義只好把孩子送到了兩千里外的地方上學。當別人家的孩子在父母的懷裏撒嬌時,他的孩子卻要一個打理自己的學習和生活。“那麼小的孩子,一下離開那麼遠,一年也見不上幾次面,做父母的,舍得下嗎?”周恩義的眼圈泛紅, “舍不下也要舍,軍人的天職高於一切,為了保家衛國,犧牲生命都在所不惜,何況克服這點困難呢?”

  2004年,為打造遼河文化品牌,興隆台啟動了遼河文明探源活動。時任區委書記的姜冰在帶隊人選上犯了難:按理説,周恩義是最合適的人選,他在中蒙邊境呆了二十多年,了解那裏的情況;再説,他有多年的帶兵經驗,組織能力強。可是,周恩義走得開嗎?他的老伴患了腦血栓,處於高危狀態;兒子馬上就要結婚了,婚期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衡量再三,姜冰還是找到了周恩義。周恩義毫不猶豫地接下了任務,“我曾在遼河的源頭戍邊,沒有人比我更熟悉地形了。我去一個月就把探源隊安全帶回來,別人去恐怕就得兩三個月。時間不等人啊。”

  周恩義的選擇,讓兒子周雷第一次對父親表達了不滿,“平時你一直都在忙!以前我們支持你的工作,可現在我媽正躺在醫院裏啊!”是啊,自己總在忙,虧欠家人的太多了。周恩義的心裏充滿了愧疚,望著已經長大的孩子,很想對他説,為了建設文化産業園,有人頂著更大的壓力,付出了更多的辛勞。如果這件事情做成功了,將是整座城市文化發展史上值得書寫的一筆。試想一下,將來在家門口就能看到各類國家級乃至國際級的書畫展覽,對自己的孩子,對別人的孩子將能起到多好的啟蒙作用啊!嘴張了幾下,周恩義卻沒有説出一句話,一個人默默地收拾東西,毅然帶隊踏上了遼河文明探源的征程。

  無情未必真豪傑。周恩義對家人也滿懷著深深的愛。探源路上,周恩義一直惦記著老伴的病情,每天晚上都要給兒子打個電話,叮囑他照顧好老伴。第二天,他又全身心地投入到尋找遼河文明的探源之中。當探源隊橫跨四個省,十七個地市,行程6700公里,勝利完成任務返回盤錦時,周恩義卻因勞累過度,躺在了醫院的病床上。周恩義用自己的行動,贏得了大家的尊重,省美協四個副主席和探源隊成員共12名畫家聯手繪製了一本精美的畫冊送給周恩義留作紀念。

  周恩義對工作的付出,大家看在眼裏,“跟著周部長干活,心裏敞亮。他身上有種力量,能把大家都團結在一起,無論幹多忙多累的活兒,都沒有怨言。”周恩義願意把手底下的“兵”推向前臺,他常説:“宣傳部每一個人身上,都能講出一個個催人淚下的故事,如果説宣傳部做了一些工作,決不是我一個的成績,那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宣傳部沒有孬兵,各個叫得響。就説劉偉吧,脊椎骨斷裂,站著工作28天;為了‘創城',小潘攀只休了兩個多月的産假;為了趕材料,李微都累得趴在電腦前睡著了……”周恩義以奉獻精神帶出了一支特別能戰鬥的隊伍,宣傳部85%以上的人都立過功、受過獎,宣傳部連續多年被評為“文明機關”,領導班子年年被評為優秀領導班子。

  “如果我是一滴水,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我是一縷陽光,是否照亮了一份黑暗?如果我是一顆糧食,是否撫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我是一顆最小的螺絲釘,是否永遠堅守在崗位上?”周恩義當兵時學習過雷鋒日記,他對其中的內容記憶猶新,“做人應該有一份光,就發一份熱。我希望自己做到了。”

熱詞:

  • 道是無情還有情
  • 周恩義
  • 系列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