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延遲退休”不能犧牲養老收入是否執行應遵個人意願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11日 07: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近日,隨著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表示將研究“彈性延遲領取養老金年齡”政策,“你是否願意延遲退休、延領養老金?”一時成為熱議話題。

  “老齡化與少子化是全球的趨勢,但中國老齡化的速度更快。某種程度上,中國人已‘未富先老'。”7月5日,在中國政法大學舉辦的“人口問題與計劃生育政策調整”研討會上,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李建新和北京大學人口所教授穆光宗,均向中國青年報記者表示:為應對“未富先老”,延遲退休有其必要性。

  但他們同時強調,延遲退休“應該建立在保障養老收入的基礎上,並且,要尊重退休者的個人意願,不能‘一刀切'。”

  “未富先老”意味著什麼

  中國正加速步入老齡化社會。

  下面這組數字,也許會令你吃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底,中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有1.78億,已佔全國總人口的13.26%,其中,65歲以上老年人更佔8.87%。而與之形成對照的是,國際上,界定老齡化社會的“紅線”,是60歲以上人口比重達10%,65歲以上達7%。

  另據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朱勇介紹,未來5年,中國60歲以上老人的數字還將增加到2.21億,比重上升到16%。

  “按照這一標準,中國已遠遠越過‘警戒線'。在約30年的計劃生育政策干預下,中國人口的結構性缺陷,正加速突出。”李建新教授總結。

  在他看來,近日被廣泛討論的要不要“延遲退休”、要不要立法“常回家看看”,實際上,都在反映著“未富先老”帶給社會的迫切問題——青壯年勞動力短缺,年輕一代的養老壓力劇增。

  中國青年報記者發現,問題已經顯現。

  問題首先反映在數字上。媒體報道顯示,從2004年起,因少子化而導致的結構性“用工荒”,正式步入聚光燈下。朱勇副主任還透露,2000年中國勞動力人口與老年人口比是10:1,到2050年將加速下降為2.8:1。

  “老年人那麼多,按照男60歲退休、女55歲退休的老政策,等‘60後'全部退出工作崗位後,‘80後'、‘90後'和‘00後'怎麼支撐這個社會?”這是穆光宗教授所憂心的問題。

  穆光宗教授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從1971年至2005年,全國大約少出生4億人。這在為國家節約74000億撫養費的同時,也為勞動力短缺埋下“定時炸彈”。“從2010年起,‘50後'已開始退休,人口問題具有滯後性,現在還是最輝煌的‘交接期',未來10年,形勢將愈發嚴峻。”

  巨大的養老金缺口,似乎也佐證了穆光宗的擔憂。

  據人社部統計,2010年,若剔除1954億元的財政補貼,企業部門基本養老保險的徵繳“缺口”,高達679億元。近日,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透露的一組數據稱,截至2010年底,中國個人賬戶1.9萬億元的記賬額裏,“做實”的只有2039億元,等於約1.7萬億元處在“缺口”狀態。

  解決“未富先老”,延遲退休是靈丹嗎

  為解決人口結構問題帶來的“燃眉之困”,延遲退休,正被國家提上議事日程。

  6月27日,中國政府網發佈的《社會保障“十二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我國在“十二五”期間,將研究彈性延遲領取養老金年齡的政策。

  具體將如何實施?雖然正式政策尚未出臺,但據人社部社會保障研究所所長何平近日對媒體的説法,中國可能從2016年實行該政策,每兩年延長1歲退休年齡,到2045年,不論男女,退休年齡均為65歲。

  另據有關專家測算,如上述政策得到推行,每延遲1年,我國養老統籌基金可增長40億元、減支160億元,減緩基金缺口約200億元。

  應對“未富先老”,延遲退休是靈丹嗎?在受訪專家看來,其不失為一劑國際社會通行的“猛藥”。

  “提高退休年齡,早已是近30年來,全世界應對老齡化、提高養老金基金支付能力的一種慣例,不是中國‘首創'。”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夏學鑾向中國青年報記者介紹。

  比如日本已明確表示,法定退休年齡將從60歲延遲到65歲;德國從今年開始,已將這一年齡從65歲延遲到67歲;英國宣佈,到2020年,將“男女一致”延遲到65歲;美國則力圖延遲到70歲。

  另有專家指出,人口預期壽命的“大增”,也是中國考慮“延遲退休”的底氣。

  “中國現行‘男60歲,女55歲'的退休政策,制定於上世紀50年代。而那時,中國人的平均預期壽命只有50歲左右。現在,這個數字已經提高到了近74歲。”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張車偉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照此推算,一個人退休後有20年時間需要人供養,“養老壓力的確很大”。

  在穆光宗教授看來,教授、醫生等高級專業人員在退休後,被屢屢返聘,也正體現了“老齡人口仍然具備一定生産力”。

  “中國的‘老年人口紅利',還沒被充分發掘。至少一部分老年人,既有‘發揮餘熱'的能力,也有增加收入的意願。”他説,“延遲退休,可以給這部分人更多的選擇自由。”

  退休者不能“一刀切”,年輕人可多創業

  但是,這一看起來“一舉多得”的政策,在7月2日重慶媒體聯合大渝網對5000多名網友的調查中,被超過9成的網友投了“不樂意”票。

  “該領養老金的年齡領不到,是不是政府在推卸責任?”“到60歲已經幹不動了,想多歇歇,還讓我幹?”“如今工作本來就難找,老年人再‘佔著'不走,哪有年輕人的位置?”

  中國青年報記者梳理後發現,反對者的理由各異。其中,自稱企業職工和體力勞動者的反對聲,顯得更加強烈。

  “其實,推行延遲退休在各國都會遭遇一定的社會振蕩,但只要配上好的輔助政策,振蕩就會減少。”穆光宗教授表示,根據目前的信息,我們的延遲退休至少有兩處沒跟上——“是否延遲退休不自由,若因此影響養老收入,不公平。”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關係研究所所長常凱向媒體表示,退休意願在不同行業間“差別很大”,因此,在制定延遲退休政策時,不妨考慮對不同的職業,劃分出不同的退休年齡標準。此外,個人對是否“按時退休”保有一份選擇權,也很重要。

  “對一些專業技術人員來説,他們延遲退休相對容易。但對於工人——特別是重體力工人來説,‘一刀切'到65歲退休就不合適。”常凱表示。

  此外,反對者更大的擔憂恐怕在於:延遲退休,是不是意味著影響了“本該拿到的”養老收入?

  中國統計年鑒數據顯示,我國企業職工平均養老金替代率僅為45%,而事業單位和公務員的替代率能達到80%-90%。差距“懸殊”引發的質疑,也令延遲退休政策飽受爭議。

  “企業退休的人,退休金只能拿到之前工資水平的一半。如果晚退休不能讓養老金提高,大家當然願意儘快退休,趁著還有體力,‘拓展'其他收入來源。”一名網友這樣闡述他的理由。

  “如果規定人們可以選擇自己領取養老金的時間,那相關的政策,就要做好準備。”就此,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楊燕綏指出,比如用經濟杠桿來調節退休行為。“比如,60歲領取養老金,是一個領取全額養老金的年齡,那麼,如果要提早退休的話,養老金就可以降低,如果延後退休,養老金就可以提高,比如説增加1個百分點。”

  中國青年報記者檢索發現,國際上,類似的做法並不少見。在美國,國民可以自由選擇退休年齡。政府規定,每延後1年領取,每年的養老金金額會增加7%至8%。在德國和意大利,如果職工在允許範圍內提前退休,可領取的養老金相應減少,選擇延遲退休繼續工作,則意味著更多的收入。

  對於延遲退休可能擠佔青年人工作崗位的質疑,夏學鑾教授認為,如果處理得當,延遲退休並不一定影響年輕人就業。

  “像一些發達國家,在解決青年就業方面出臺了很多措施,包括聯合國的青年計劃,鼓勵青年人自己創業,自己雇傭自己。”他舉例介紹,從2005年起,大連沙河口區已有對應的扶持大學生創業計劃,“每年拿出幾百萬,鼓勵青年創業,也創造了更多的工作崗位。”

熱詞:

  • 渝網
  • 退休政策
  • 未富先老
  • 缺口
  • 延遲退休
  • 養老金替代率
  • 搜索更多渝網 退休政策 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