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人社部勞資所最新報告顯示行業工資差距在縮小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10日 03:5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注:圖中行業平均工資收入差距比為平均工資最高行業與最低行業之間的工資比例。

  製圖:蔡華偉

  在國家調節收入差距的大背景下,我國行業間差距呈現哪些新變化?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勞動工資研究所發佈的最新報告顯示,總體上看,行業工資差距呈現出明顯的收斂動向,延續多年的“高水平高增長、低水平低增長”態勢發生了改變。

  不過報告同時顯示,2011年我國行業間工資差距最高達4.48倍,以平均水平比較,最高的金融行業中的一個職工單季度工資比最低的農林牧漁行業一個職工全年的工資都要高。

  19個行業工資差距持續縮小

  對比從2003年到2011年行業工資差距,報告顯示,差距呈現收斂、縮小的動向。

  首先,近年來行業工資高低比連續降低。

  從行業門類看,各行業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的高低差距在2005年時達到峰值4.88倍。在“十一五”前期先降後升,後期小幅收縮,但總體上都低於“十五”期末水平。行業工資高低比已連續3年下降,到2011年縮小到4.48倍。

  行業大類工資高低比的趨勢也與之近似。“十一五”中期,行業大類之間的工資差距遠遠超過“十五”時期。2008年達到峰值15.93倍,比2005年的7.78倍擴大一倍有餘,但此後呈收縮走勢,到2010年,行業高低比回調到11.86倍,接近“十一五”初期的水平。

  其次,19個行業之間的工資差距持續縮小。

  高低比只是反映出最高最低兩個行業之間平均工資的變動情況,而不能反映其他行業相互間工資關係的變化。而變異系數則能夠反映各行業工資與全部行業平均工資的差異,是衡量工資差距的重要指標之一。研究表明,由行業工資變異系數表示的行業工資差距自2005年起開始明顯擴大,在經歷了2008年至2010年連續3年的較高狀態後,2011年回落到較低水平,與2003年和2004年的情況接近。

  主持這項研究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勞動工資研究所研究一室主任王霞表示,我國的行業工資差距在經歷了2004—2005、2007—2008兩次“上臺階”的過程之後,在2009—2010年開始呈現收斂、縮小的跡象,在2011年,這種趨勢更加明顯。

  金融業工資水平仍為最高

  人社部勞動工資研究所的這份報告顯示,高水平高增長、低水平低增長的態勢發生改變。

  2011年非私營單位金融業工資增長率為13.2%,6年來首次低於全國的平均增幅(14.3%)。與此同時,工資水平較低的農林牧漁業、製造業和建築業工資增長已經連續3年高於全國平均增速,批發和零售業更是連續4年工資增長超過平均水平,2011年工資增速達到20.2%,是各行業中唯一一個工資增長超過20%的行業。在私營單位中,2011年製造業、住宿餐飲業的工資增長率也分別達到20%和19%,超過全部行業18.3%的平均增速。一段時期以來,行業工資分配中“高水平高增長,低水平低增長”的態勢得到扭轉,低工資行業的工資增長明顯開始加快。 

  但不容忽視的是,我國行業工資高低比仍居高位。報告指出,2011年,城鎮單位在崗職工工資最高的行業與最低的行業年平均工資之比為4.48:1,其中最高的金融業年平均工資為91364元,工資最低的農林牧漁業年平均工資僅為20393元,絕對工資差距達到70971元。也就是説,一個金融行業職工單個季度的工資比一個農林牧漁行業職工全年的工資都要高,這樣大的行業差距在國際上也是比較少的。

  報告認為,金融業相對工資水平的變化,是造成工資差距拉大的重要因素之一。2007年金融業以0.4%(210元)的微弱優勢,超過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體業,首次成為工資水平最高的行業。而到2011年,金融業比第二位的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體業的工資水平高20745元,超出近30%。

  對比過去近10年的行業工資水平,會發現行業工資關係已形成了穩定的格局。2007年以來,金融業第一,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體業第二,農林牧漁業、住宿和餐飲業分列倒數第一、第二的格局沒有發生過變動。“十一五”期間,各年份工資水平最高和最低的五個行業(大類),與“十五”末期相比,沒有發生大的調整變動。行業工資排位座次穩定,高工資和低工資行業變動較小。

  工資水平總體排位短期難變

  行業工資差距呈現縮小動向,其背後的原因何在?

  王霞分析,行業工資關係主要是初次分配結果的反映。過去幾年,國家和許多地區出臺了“提低、擴中、控高”的具體舉措,如加快調整最低工資標準、規範國有企業負責人薪酬、普遍推進工資集體協商以及個別地方實施的稅收減免政策等等。這些舉措對於扭轉行業工資差距擴大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那麼,今後行業工資差距變動的走勢又將怎樣?王霞認為,未來行業工資差距的變動趨勢取決於宏觀經濟形勢、産業政策、行業競爭、勞動力供需結構和國家收入分配政策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在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強調初次分配領域也要處理好公平與效率的關係的總基調和分配原則的指引下,可以預期,更大力度的、旨在縮小收入分配差距的政策措施還會出臺,由此行業工資差距不會再大幅度擴大,但形成穩定、鞏固的下行趨勢還有賴於相關政策措施的針對性、有效性和持續性。

  一些人不明白,為什麼低工資行業總是集中在農林等領域?王霞介紹説,行業工資高低排序中的“第一梯隊”主要由人力資本投入較高,人才流動國際化程度較高的行業組成。而排在末位的,主要是農林、木材加工業、紡織業、低端服務等勞動密集型行業,這些行業人力資本投入較低,勞動供給總量總體充裕。這種格局符合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

  其中,一些壟斷行業因非市場因素取得的過高工資報酬,預計將是下一步工資調控政策的一個重點。但是由於工資的剛性,其工資水平排位短期不會發生大的變化。行業工資差距的總體格局未來仍將保持相對穩定。

熱詞:

  • 工資差距
  • 工資增長
  • 工資集體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