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國際輿論普遍認為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中蘊含機遇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06日 04:5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本報北京7月5日電 綜合本報駐外記者報道:國家統計局7月1日公佈的6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降至去年11月以來最低,國際輿論對此高度關注。儘管出現一些對中國經濟的悲觀看法,但大部分專家和媒體對中國經濟的走勢持樂觀態度。

  下半年將觸底反彈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説,預計中國將加大力度刺激趨弱的經濟增長。多數經濟學家和分析師目前預計,在連續六個季度增長減速之後,貨幣政策放鬆和新的刺激措施將推動中國經濟增長在第三季度實現反彈。

  路透社報道説,中國經濟於第二季度應該已經見底,第三季度增長速度有望再度回升至8%以上。通脹持續低企及樓價維持受控,有利於政府實施寬鬆貨幣政策。分析同時指出,中國進口保持相對穩定,表明國內需求仍然強勁。

  韓國《朝鮮日報》近日報道稱,全球經濟對中國寄予厚望。中國中央政府負債比重低、財力雄厚,比全球任何一個國家的政府都有餘力推行經濟扶持政策。

  法新社認為,中國經濟增長雖然放緩,但通脹壓力得以緩和。法國《快報》稱,在6月工業生産重新出現收縮後,預計下半年中國經濟將會出現反彈,中國政府依舊有較大的財政和貨幣餘地保證經濟增長。

  澳新銀行經濟學家劉利剛對本報記者表示:“中國經濟正在逐步見底趨穩,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伴隨著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同時發力,中國經濟將出現較為明顯的反彈。”

  據彭博社7月4日報道,一家位於紐約的名為“CBB國際公司”的調查機構進行的獨立調查顯示,中國經濟活動在二季度明顯回升。CBB總裁利蘭米勒表示:“我們通過調查得出的結論,與最近一些對中國經濟的悲觀看法有很大差異。”他分析説,經濟數據可能要比宏觀經濟狀況滯後1到3個月。據此推算,數據應該會在今年夏季中期或者晚期出現回升向好。實際上,即使今年中國經濟僅實現8%左右的增長,這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依然是令人羨慕的成績。

  土耳其《每日新聞》報5日刊文指出,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有相當大的空間來放鬆政策、重振國內市場需求,同時出臺新舉措保證經濟增長。

  暫時回落是改革良機

  匯豐經濟研究亞太區聯席主管范力民在給本報記者的一份分析報告中表示仍看好中國經濟。他説,中國政府有很多政策選項來刺激經濟。至於6月份中國PMI的下滑,范力民認為這未必就是壞事,“因為它讓中國政府在加快推出經濟刺激政策方面增添了一條新的理由”。匯豐銀行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表示,中國政府將推出一個強有力的刺激計劃,並支撐中國經濟在今年下半年實現反彈。

  韓國《中央日報》近日報道稱,中國現在正在進行某種結構調整。過去30多年間,中國一直依靠投資為主的發展模式,但今年首次變為以消費為中心。越是繁榮的時候,進行結構調整就越困難,而不景氣時則正是調整的機會。即使今年中國的GDP增長率低於目標值7.5%,也並不意味著危機。因為中國仍然充分具有增加財政投資的餘力,中國人民銀行也能夠通過下調基準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來支持經濟。

  印度重要智庫觀察家研究基金會在其近期發佈的《中國週刊》上刊文稱,中國經濟正經歷一個“自然放緩”的階段,並不預示著迫在眉睫的危機。經濟放緩或許能對中國近期經濟政策調整産生一定作用。

  《華爾街日報亞洲版》2日以“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中的機遇”為題報道説,中國6月官方PMI降至去年11月來最低。中國經濟放緩也許會給經濟改革提供難得的機遇。文章援引貝萊德亞太地區及新興市場證券集團負責人傑夫和“市場觀察”分析師喬納森波頓的觀點認為,中國現在調整經濟向內需主導型轉向的需要比以往要迫切得多,因為以出口和固定資産投資主導的舊模式獲得的回報越來越少。

  法國戰略協會會長德拉麥松內夫對中國實現7.5%經濟增速表示樂觀,認為這個目標也是合理的。歐美等主要市場持續低迷對中國出口帶來較大影響。同時,中國也正處於向內需主導轉型的關鍵時期,仍需更多努力擺脫對出口的依賴。然而,從出口主導向內需主導轉向不是一蹴而就。他認為應加緊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如社會保險、養老、醫療、住房、教育等方面,增加居民對未來的安全感,才能真正地釋放居民的購買力。

  發展內需前景廣闊

  如果從更長遠看,許多經濟學家也看好中國。俄羅斯科學院遠東問題研究所副所長,中國經濟問題專家奧斯特洛夫斯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雖然目前世界經濟形勢不容樂觀,甚至有重來第二波危機的可能,但他認為中國對這場危機有防範能力,因為中國的金融體系相對於其它國家的金融體系更獨立,也比較獨立於世界金融市場,能夠規避不良的後果。為緩解危機的衝擊,目前中國採取了將出口轉為內銷的方式,大力開拓國內市場,因為中國國內市場容量巨大,發展內需的前景非常廣闊。奧斯特洛夫斯基稱以自己對中國經濟近30年的研究,有理由對中國經濟未來充滿信心。

  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資深研究員、中國問題專家尼古拉斯拉迪今年出版了一本關於中國經濟的新書《推動中國經濟可持續增長——在金融危機之後》,該書對中國未來經濟發展做出了較為樂觀的預期。他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認為,未來10年中國經濟保持年均約8%的增長是“有可能的”。按照目前的發展節奏,在2020年前中國國內生産總值(GDP)將趕上美國,達到世界第一。

  日本貿易振興機構理事長石毛博行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我並不擔心中國經濟,如果從日本經濟發展歷程看,中國經濟目前正處在由高速增長向穩定的高速增長轉變的階段。從目前仍有很多中國人正積極購買新房子來看,中國的市場需求仍在不斷擴大,仍在拉動中國經濟迅猛增長。”日本經濟團體聯合會會長米倉弘昌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既是世界工廠,又是世界市場,對日本企業仍具有巨大吸引力,事實上,包括豐田在內的很多日本企業都有很多對中國投資的計劃。”

  阿聯酋“今日阿聯酋”網站6月25日發表文章,題目是“卡塔爾計劃向中國投資50億美元”。文章報道説,卡塔爾政府之所以作出這一決定,正是出於對中國經濟良好發展的信心。文章援引卡塔爾能源部長穆罕默德本薩利赫的話説,卡塔爾希望來中國市場投資,因為卡塔爾堅信中國經濟將持續增長,尤其是金融等高附加值行業。

  (本報記者張亮、廖政軍、白陽、劉睿、張夢旭、馬菲、于景浩、吳成良、張曉東、劉軍國)

熱詞:

  • 經濟增長
  • 中國出口
  • 每日新聞
  • 金融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