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北京將建四大生態公園 頤和園旁擬建博物館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01日 16:3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生活在北京,每一個市民對環境都有最直接的感受。天空藍不藍、空氣好不好、飲用水清不清、家門口綠不綠,都影響著居民的幸福感。北京,要成為世界城市,不僅要提升經濟指標、升級城市硬體,也要提升環境實力,讓人們能以這座城市的環境而自豪。改變,不僅靠市民微博圍剿PM2.5、居民在自家屋頂種菜種花,更需要各個方面的整體佈局、統籌規劃、逐步實施。

  報告破題

  黨代會報告中提出:統籌規劃推動西山八大處文化景區、海淀“三山五園”歷史文化景區、十三陵文化景區建設,加強歷史文化遺産的科學保護和合理利用。

  北京解題

  北京將再現“三山五園”文化

  “三山五園”是位於北京西郊一帶皇家行宮苑囿的總稱,見證了北京800年的歷史。三山是指萬壽山、香山和玉泉山。三座山上分別建有頤和園、靜宜園、靜明園,此外還有附近的暢春園和圓明園,統稱五園。這些皇家園林在清代中期成為與紫禁城並重的政治、經濟、軍事特區。現在,部分園林已經成為公園或風景名勝區,成為市民休閒和旅遊觀光的所在。

  但是,往昔的優美和繁盛只停留在這幾座園林之內。如今的紅墻之外,是連片的城中村。一齣門,遊客看到的是黑摩的、無照小攤、違章建築,反差十分強烈,也嚴重影響了周邊居民的生活。

  “70年代我們沒事就往這兒跑,騎著自行車,走一趟八大處、香山,那時候的感覺不是一般的好。”參與過“三山五園”規劃研討的旅遊學者魏小安告訴記者,現在都市人的生活裏只有家,沒有園,但是這种家園的夢想是始終存在的,所以就要構建一個大園,來滿足現代密集生活的都市人的夢想。

  頤和園邊有望建博物館

  “‘三山五園'文化區東起輕軌13號線,西至海淀區界,北起中心城邊界,南到閔莊路,建設好後將成為一張世界級的文化名片。”海淀區委宣傳部文化科科長田友貴告訴記者,目前,海淀區已按照“南優北拓”的總體思路,成立了皇家園林文化區分指揮部,並委託清華規劃院開展專項課題研究。下一步擬與中國藝術研究院文化發展戰略研究中心等機構就“三山五園”文化區的目標、定位、發展等戰略性問題進行研究,今年年中完成戰略研究方案,9月形成控規成果。

  建成後的“三山五園”文化區將呈現什麼面貌?記者從參與規劃的相關負責人處獲悉,從頤和園到圓明園周邊土地的房屋將進行整體拆遷,周邊新建文化設施和文化項目,使外來遊客以及周邊市民都能充分享受。比如,目前就有在頤和園周邊建造博物館的設想,這與倫敦、巴黎、羅馬等歷史名城古跡周邊博物館林立的思路一樣。

  在初步的構想中,“三山五園”文化區還將包括數字圓明園。雖然斷壁殘垣不能復建,但遊客可通過高科技終端,從移動設備中移步換景地看到圓明園未燒燬時的景象。另外,以圓明園實地為背景的大型文藝演出也在構想之中。

  “三山五園”的規劃中,周邊居民最能感受到環境的變化。治理後圓明園、頤和園周邊將空出大片土地,這些區域將用於大面積植樹綠化,和公園內景觀相匹配。此外,這些園林外圍原有的一些景致也將逐步恢復。

  報告破題

  黨代會報告中提出:加快建設“山區綠屏、平原綠網、城市綠景”三大生態體系,辦好國際園林博覽會,抓好郊野公園、森林公園等重大項目規劃建設,提高城鄉綠化美化水平。

  北京解題

  中心區外圍建四大城市生態公園

  每天早上6時,家住角門西裏的何玉田大媽就來到位於公益西橋邊的郊野公園鍛鍊。現在正值夏天,草地鬱鬱蔥蔥,月季、牽牛花、鳶尾花、五色海棠爭奇鬥艷,幾場雨水過後更加枝繁葉茂,雨後清爽的空氣令人心曠神怡。

  “這裡原來是荒地,兩三年前才有的這個公園。”何大媽告訴記者,現在,這座開放式的郊野公園成為附近居民生活的樂園,晚飯後,郊野公園裏就都是散步、賞花、帶小孩玩耍的市民。

  記者從市園林綠化局了解到,未來像這樣的郊野公園將會出現在北京各個方位。北京將從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入手,按照《城市綠地系統規劃》,在全市中心區外圍四個方位按照不同的主題佈局,推進北郊森林公園、南郊生態郊野公園、東郊生態休憩公園、西北郊歷史文化公園四大城市生態公園建設和完善,建設區域地帶性標誌,營造多中心強大綠肺。其中,南部完成三海子、南郊生態公園建設,形成南中軸核心綠地;西北部積極推進以圓明園生態公園建設為重點的西北郊區大型歷史公園的規劃方案編制和可行性研究。另外,包括麻峪濕地公園、首鋼工業遺址公園、門城濱河公園、永定河文化公園、中國園林博覽園、曉月文化園、盧三段風景林帶為重點的永定河綠色生態發展帶城市段“六園一帶”綠化建設也已啟動。

  統計顯示,2011年,全市累計建成郊野公園81個,總面積達到85213畝,基本形成“郊野公園環”。市園林綠化局綠化隔離辦主任蘭斌才介紹,郊野公園更注重生態休閒功能,遊客不是馬不停蹄地逛,而是能坐下來安靜地享受綠色。

  名詞新聞

  百萬畝造林 10萬農民就業

  黨代會報告中提出,要“完成平原地區100萬畝植樹造林任務”。對此,北京市園林局局長鄧乃平代表表示,主要是圍繞交通幹道兩側、京津高速以及一些重要河道對綠地加寬加密。在以往城市規劃、綠地系統的基礎上,借鑒莫斯科、巴黎等平原綠化經驗,北京城市森林的空間佈局最後被確定為“兩環、三帶、九楔、多廊”。平原地區百萬畝造林這一目標將通過存量建設用地騰退、廢棄砂石坑綠化、二道綠隔種植結構調整等措施來實施。

  鄧乃平表示,今年的造林面積為25萬畝,造林的樹種包括銀杏、元寶楓、槐樹等,目前為止已經完成21萬畝,目前全市的森林覆蓋率為37.6%,平原的森林覆蓋率為14.85%。百萬畝造林實施之後,全市的森林覆蓋率將變成41.6%,全市的平原森林覆蓋率將提升到25%。過去,每畝地每年管護費為200元,每平方米只有3角錢,導致許多道路兩側綠化帶出現枯死樹等現象。在百萬畝造林之後,每平方米的管護費用增加到4元,以此吸引農民在此就業。百萬畝造林後,可以吸納約10萬農民就業。(趙喜斌)

熱詞:

  • 頤和園
  • 生態公園
  • 三山五園
  • 郊野公園
  • 生態體系
  • 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