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人民日報證實黃鱔用避孕藥催肥係謠傳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27日 06:3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製圖:張芳曼

  本報“求證”欄目昨日對大閘蟹養殖中違規使用激素、抗生素的謠言進行了澄清。今天繼續關注水産品安全。

  有網文稱,“樣子肥大的黃鱔都是用避孕藥等激素催肥的”。就此説法,記者進行了調查採訪。

  疑問一:黃鱔吃避孕藥會怎樣?

  【調查】 試驗證明喂食避孕藥容易導致黃鱔死亡

  四川省水産局副局長漆乾余説:“黃鱔是用避孕藥催肥的説法早已有之,最後都被證明是謠言。”2000年6月,成都市多名鱔魚批發商聯名懸賞10萬元,凡是提供採用避孕藥催肥黃鱔詳情的,一經查證屬實,即予現金獎勵。消息刊出後,關注者眾,卻無人領獎。批發商們追加了50萬元懸賞,但大獎仍然無人能領。

  湖北省仙桃市張溝鎮的一位黃鱔養殖戶説,黃鱔早已經不喂激素了,主要是喂食飼料,輔以一些蚯蚓小魚等高蛋白的食物,營養就夠了。

  農業部黃鱔行業專項首席專家、湖北長江大學教授楊代勤研究黃鱔養殖技術已有20多年。在他印象中,“黃鱔是避孕藥催肥的”這一傳言最早出現在上世紀90年代末。“2000年以前,黃鱔養殖技術不太成熟,一些小養殖戶的黃鱔養不大,或者容易死,就‘病急亂投醫',有些人想到了投放避孕藥催長,傳言就是這樣起來的。”他説,事實上,試驗證明黃鱔服用避孕藥的效果並不好,對養殖戶來説完全是得不償失。

  楊代勤介紹,在2002年7月到10月間,針對有關傳言,他帶領團隊做過一項黃鱔添加避孕藥的效果試驗。這項試驗採用馴食配合飼料技術,選取了900尾體重約為35克的黃鱔樣本。針對避孕藥的3種主要成分“雌三醇”、“雌二醇”、“甲基睪丸素”,試驗組設置了3個大組,每個大組下設3個平行小組,根據激素在飼料中添加量的不同,分別設置高、中、低3個劑量梯度,每種激素下有270尾黃鱔參與,總共810尾黃鱔按照每平方米30尾的養殖密度進行試驗。另有90尾黃鱔不使用激素。

  試驗發現,飼料中添加激素的黃鱔,一個月內生長速度比不用激素的黃鱔快了大約10%,但在一個月後開始大批死亡。高劑量組死亡率高達90%,中劑量組70%,低劑量組50%,3種激素導致的結果基本相同。

  楊代勤分析,黃鱔吃了添加激素的飼料後,可能導致體內代謝紊亂,增加了身體脂肪的沉積,隨之表現出抗病力差直至死亡的情況。

  那麼,會不會有人利用“從黃鱔吃激素到大量死亡之前的這一個月時間差”將黃鱔快速上市呢?對此,專家表示,為了10%的“虛胖”而冒黃鱔死亡的危險,再加上避孕藥的成本,對養殖戶來説划不來。

  疑問二:雌鱔用激素能加快轉雄嗎?

  【調查】 轉化條件苛刻,農戶不易實現;雌鱔也可以長大個

  “黃鱔一生中存在奇特的性逆轉現象。”黃鱔研究專家、上海市農科院研究員周文宗博士介紹,黃鱔從胚胎期到性成熟(一般體長20—30厘米)是雌性,産卵後進入雌雄同體期,並逐步過渡為雄性。雌鱔在繁殖上要耗能,而雄鱔繁殖耗能少,生長速度更快,大約為雌鱔的2倍。“正因為存在這個轉化過程,出現了‘加激素促轉化'的傳言。”

  “從理論上説,的確可以使用雄性激素如甲基睪丸素促使雌鱔更快向雄鱔轉化,但所需條件極為苛刻,在農戶養殖環境下根本不可能實現。”周文宗説,這種轉化過程需要對“胚胎後期和孵化不久的仔鱔”採用浸泡藥浴,這種辦法不僅操作麻煩、轉化率低,而且因為目前市場上的黃鱔苗幾乎都是從野外捕獲的野生魚苗,早已過了“仔鱔”這個階段,所以不可能用這種方法。

  有説法稱,使用雌激素可讓雌鱔的性腺不發育、不産卵,提高生長速度,對此,周文宗説,“這一過程沒必要通過雌性激素來完成”,黃鱔有一種特殊的“同類抑制”習性,也就是喂養密度達到一定標準,雌性黃鱔就不會産卵繁殖。周文宗做過多次室內與室外試驗,發現養殖密度如果超過15尾/平方米,黃鱔卵巢就自動退化體內吸收,不會排卵繁殖。在生産中,黃鱔養殖的密度至少都是50尾/平方米以上,大大高於15尾/平方米。這種情況下,不吃激素也能將雌鱔養得很大,目前市場上賣的雌鱔也較多。

  這一點也得到養殖經營戶的確認。在華南地區最大的水産綜合市場廣東省廣州黃沙水産交易市場,從事黃鱔、甲魚等養殖經營的聶士月説,現在黃鱔一般養殖密度都在每平方米30尾左右,根本就沒必要用雌激素。

  疑問三:黃鱔飼料會加激素嗎?

  【調查】 激素成本高,加激素的飼料黃鱔不愛吃;國家不允許飼料里加激素

  華中農業大學教授謝從新多次到黃鱔飼料廠和養殖戶中調研,從他了解的情況看,黃鱔飼料裏添加激素“幾乎不可能”。“激素類藥物早已試驗證明會加速黃鱔死亡,廠家怎麼會生産這類飼料,幹砸招牌的事情?”

  湖北省水産局水産科學研究所黃鱔研究專家蔡焰值從成本角度進行了分析。他説,激素的市場價格從每公斤幾百元到幾萬元不等,水環境中的飼料如果加激素,用量會增加,飼料成本提高不少,養殖戶都會仔細算清這筆賬的。

  周文宗從給藥途徑的角度對“添加激素”這一説法予以駁斥。他認為,給黃鱔服用激素類藥物有3種途徑:口服、肌內注射、藥浴浸泡。“黃鱔體滑黏液多,捕捉困難,肌內注射不太可能。面對成百上千隻黃鱔,採用藥浴浸泡成本太高。如果在飼料中添加激素讓黃鱔口服,又需要黃鱔馴食配合飼料技術,一般養殖戶較難掌握這種技術,而且黃鱔味覺、嗅覺特殊,常常拒食有藥品異味的飼料。當然也可採取活餌載體的方法,即讓小雜魚等活餌口服激素類藥物後轉移到黃鱔體內,但操作太費事了,而且可轉移多少激素類藥物及效果如何也無法得知。”周文宗説。

  湖北的一個飼料商表示,國家不允許在飼料里加激素,廠家也不敢隨便加。

  “現在大家都談激素色變,實際上人體、魚體內都有激素,是生長髮育必需的物質。”楊代勤提到,就跟其他魚類催産手段一樣,在對黃鱔試驗性人工繁殖時,的確會用到部分外源激素,比如絨毛膜促性激素、促黃體素等,但它們是魚體本身就有的,使用激素只是加大其排卵率和排卵量。“何況,這種以催産為目的的人工繁殖,難度高、規模小、條件苛刻,只停留在實驗室。用於催産的親鱔,主要存在於科研站所,一般不會流出,即使流出,也沒有危害,因為這類激素在魚體內代謝快,一個星期就會排出體外。”楊代勤説。

  疑問四:人工養殖黃鱔為何肥大?

  【調查】 飼料充足、營養好,運動少

  在市場上,肥大的黃鱔經常受到消費者質疑。對此,四川簡陽市養殖戶王太新介紹,黃鱔瘦小或肥大取決於餌料是否充足、喂養時間是否足夠長。王太新告訴記者,人工養殖的黃鱔一般達到二兩至半斤便可上市,不過也有養到一公斤以上的。“四川的消費者傾向於食用比較細小的黃鱔,因此我們養殖的黃鱔在較為細小時就出欄,比較肥大的黃鱔基本銷往外省。”

  野生黃鱔以蠅蛆、蚯蚓為主食,人工養殖的黃鱔在餌料方面是否有“催長”成分呢?王太新告訴記者,飼料主要成分是魚粉,魚粉是用一種或多種魚類為原料,經去油、脫水、粉碎加工後的高蛋白質飼料。“剛進入養殖的鱔魚苗一般在30克到50克之間,養到上市時的二兩到半斤,需要用五到六個月的時間,談不上‘催長'。”

  武昌菜市場的黃鱔養殖戶劉濤告訴記者,現在的黃鱔之所以變大,主要是因為飼料比以前好,有專門的魚粉,裏面添加些礦物質、蛋白質、維生素,而且飼料投喂量大,食物充足,少運動。

  “市場上的各種鱔魚飼料都以魚粉為主,成分差不多,只是比例不太一樣。”楊代勤説,野生黃鱔“饑一頓飽一頓”,面臨競爭的自然環境,所以長得瘦小,而人工養殖的鱔魚投食量充足、攝食比較均勻,所以長勢比較好。

  事實上,對農戶來説,並不是黃鱔生長速度越快越好。“9月中下旬的華中、華東地區,晝夜溫差大,生長速度過快的黃鱔往往不能適應,容易死亡。”楊代勤説,他們現在要求養殖戶必須控制投食量,從而控制生長速度。

  湖北省仙桃市張溝鎮黃鱔養殖戶説,他們現在養殖所用的鱔魚苗全都是野生的,一般一斤魚苗有15條左右。人工養殖如果是當年的魚苗,買回來後從6月下旬喂到11月中旬,一般長到2兩左右就能上市了。如果是野生黃鱔,則夏天賣得多,冬天賣得少,因為冬天天冷,野生黃鱔不易捕撈。黃鱔只有一個品種,但是有幾個等級,分為小、中、大、特大,比如北京居民一般喜歡中條的,浙江居民喜歡訂購大條的,但品種沒區別。

  仙桃市民關榮説,現在這個季節,仙桃市面上賣的黃鱔都是野生的,因為家養的還沒有上市。家養黃鱔和野生黃鱔易於識別,家養的短粗,因為一天吃食很多頓,也不運動;而野生的粗細均勻,因為需要競爭捕食,吃了上頓沒下頓。從口感來説,家養的口感相對粗糙,野生的更鮮美。

  疑問五:黃鱔食用安全嗎?

  【調查】 農業部2008—2011年抽查,黃鱔激素超標率為0,藥殘合格率為98.78%

  蔡焰值表示,網傳的“性激素”可能是“促生長素”。十多年前的養殖戶確實會給黃鱔喂一些促生長素,但現在已不用了,因為養殖戶發現,水有稀釋作用,這些促生長素之類的藥物價格高,但用了效果不明顯。也有專家表示,生長激素必須經常注射,達到一定的使用週期才能促生長,從成本角度來説並不合算。

  湖北是黃鱔養殖大省,湖北省水産局質量安全辦主任李天喜介紹説,目前的黃鱔一般有兩道檢測:産地檢測、例行抽檢。産地檢測一般是指在黃鱔出塘的時候,由農業部門按照國家要求進行多項檢測;例行抽檢是在批發市場、農貿市場等,每年兩次由工商、農業部門抽檢。

  蔡焰值説,水生動物代謝快,有很好的自凈能力,比如試驗中給某種魚喂一些藥物,使其體內有藥物殘留,然後再在清水裏養殖,過35—40天再檢測就發現它體內沒有藥物殘留了。

  根據農業部2008—2011年對黃鱔的産地監督抽查結果,黃鱔的乙烯雌酚激素超標率為0;黃鱔藥殘監測合格率達到98.78%。據漆乾余介紹,四川省水産局下屬水産質量安全辦會定期對水産市場進行抽查,2011年四川水産品的抽查合格率是98.5%,“孔雀石綠、氯黴素等是抽查檢驗的重點。”

  我國獸藥殘留標準如何?與歐盟、美國等發達國家相比有無差異?請看下期“求證”。

熱詞:

  • 黃鱔
  • 促黃體素
  • 排卵率
  • 控制生長
  • 長江大學
  • 外源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