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視頻 >

[焦點訪談]不停駛的“雷鋒車”(20120619)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19日 20:0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2 8bf094c4f5074b5d9e40e633410bc44c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首播:

    CCTV-1

    6月19日 19:38

    CCTV-新聞

    6月19日 19:38

    重播:

    CCTV-新聞

    6月20日 03:45

    CCTV-新聞

    6月20日 05:45

  中國網絡電視臺消息(焦點訪談):在江蘇連雲港新浦汽車總站到火車站之間有一條500多米長的路。這條路很平常,然而它卻承載著幾代人,半個世紀的動人故事。從1963年到今天,49年的時間裏,幾十萬人在這條路上感受著、體味著,什麼叫雪中送炭,什麼叫雷鋒精神。

  救助趕火車的母女倆

  連雲港新浦汽車站,南來北往的人在這裡川流不息,其中很多人都是乘車到達這裡,然後再去趕火車的,但汽車站離火車站還有500多米的距離,這對於拎著大包小包的旅客確實不太方便,汽車站裏的這輛電瓶車就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

  這時,有個女孩焦急地詢問著,她的媽媽躺在座位上,已經沒有了説話的力氣。

  原來,她媽暈車。因為那邊有車禍或是什麼的 堵車堵得特別嚴重,本來説一個多小時就能到的 後來三個多小時才到。

  又是堵車又是暈車還要趕火車,焦急的心情就可想而知了。開車的人也是急人所急,跟女孩溝通之後,她趕緊帶著她們往火車站方向趕。

  三分鐘後,電瓶車到達了火車站。可是老人還是渾身沒勁,這樣的身體狀況再去坐火車讓人很揪心。開車的人就一邊幫老人按摩,一邊和旁邊的乘客一起勸著母女倆去改簽。

  女孩退票回來後,她媽媽的狀況依然沒有好轉,最讓她擔心的是她媽媽曾經有過心臟病史,那位開電瓶車的司機聞聽此事,當即決定帶她們去醫院。

  到醫院檢查後,醫生告訴大家,沒有太大問題,但是需要休息。大家這才松了一口氣,而司機卻還在忙碌著,並記下了那位女孩的電話號碼。

  原來司機還惦記著她們已經退了的火車票,為了這位生病的女乘客,電瓶車司機前前後後忙活了一個多小時。

  這就是“雷鋒車”。權太琦就是其中的一位司機,她們都是連雲港市新浦汽車總站的服務員。每天,她們的主要工作是在汽車站檢票。但是每當火車進站的時間一到,她就會開上這輛電瓶車,在兩個車站之間奔波。

  每一位在連雲港火車站坐過“雷鋒車”的人都對這輛車留下了深刻印象。

  “雷鋒車”的由來

  説起這“雷鋒車”的歷史要追溯到1963年,當年毛主席發出了向雷鋒同志學習的號召,新浦汽車站在六、七十年代,長途汽車遠遠沒有現在那麼多,幾名年輕女服務員為了不讓旅客錯過班車,自發地開始接送旅客。

  72歲的李保英老人就是當年最早開始接送旅客的服務員之一。一開始,她們只是用扁擔為旅客運送大件行李,後來,車站知道了她們的行動後,專門為她們做了一輛板車,還起了個名字,就叫“雷鋒車。”

  在接送旅客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雷鋒車”的服務範圍也就隨之擴大。

  搬行李、尋找丟失的財務、看管小孩等等,這些事情幾乎在每一天都發生著。在李保英之後,又有500多人成了“雷鋒車”手,她們甚至將服務範圍擴大到了車站以外。

  救助盲人兄妹

  2003年11月,封士兵和妹妹封士芳從家鄉灌雲縣坐車來到連雲港準備回學校上課。由於兄妹倆都是盲人,一路上怕錯過站,一聽司機説到站了,就趕緊下了車,包卻落在了車上。

  兄妹倆在車站裏著急地詢問著,雷鋒車手郝芳萍看到了他們。她詳細詢問了兩人乘坐的那班車情況,通知全站,最後終於找到了兩人的包。在後來的了解中,郝芳萍聽説封士兵家五口人中四個是盲人,便説服了車站,以後免費送兄妹倆上學放學。之後,雷鋒車手們經常輪流去封士兵家,為他們送去生活必需品。

  後來,郝芳萍了解到,和兩個姐妹相比,封士兵的眼睛還有救治的可能。雷鋒車手就趁著週末,帶封士兵去醫院,幾輪治療下來,頗有成效,最後,還給他配了專門的眼鏡。

  戴上眼鏡後,封士兵基本能夠料理自己的生活。2009年,封士兵在無錫找到了工作,成了家裏的頂梁柱。對於雷鋒車手們的幫助,一家人都感激不盡。

  雷鋒車手所做的都是份外的工作,而且是沒有任何回報的,甚至像幫助封士兵還要自己出錢出力。

  幫助別人收穫快樂

  幫助別人就能收穫快樂。“雷鋒車”手就是用這一點一滴的力量帶動著其他人。今年春節,“雷鋒車”手們從報紙上了解到,在連雲港灌雲縣依蘆鄉的袁建龍家裏房屋倒塌,父親遭遇車禍身亡,一家人無奈之中住進了豬圈。

  知道這個情況後,“雷鋒車”手找到了這兒,看到這樣的場景,她們心裏都不是滋味。然而想幫袁建龍家蓋起新房,雷鋒車手卻有些力不從心。她們留下500元錢後,第二天就通過報紙發出了呼籲,沒過多久,就有一家外資企業聯絡上了她們。

  在張傑和其它熱心人的愛心接力下,袁家終於蓋起了新房。半年後,當“雷鋒車”手和張傑再來到他們家時,一家人的生活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

  從一條木扁擔、一輛木板車,演變為鐵板車、人力三輪車、電動車,到現在的風光旅遊車,49年如一日,雷鋒車已經成為了一道風景線。而她們的愛心舉動也已經得到了整個城市的關注和支持。

  我覺得重要的是他們是一群很平凡的人,在很平凡的崗位上通過這些小事做起,實實在在的事情做起,幫助老百姓、幫助旅客助人為樂。所以我們更應該有理由把“雷鋒車”組這種精神不斷去放大,去鼓勵開展更多的這種助人為樂的精神。

  做一件好事並不難,難能可貴的是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49年來,“雷鋒車”的樣子一直在變,從60年代的一條木扁擔、一輛木板車,到後來的鐵板車、人力三輪車、電動三輪車,再到今天的電動旅遊車。開“雷鋒車”的人也在變,先後有500多人,擔任過“雷鋒車”手。第一代車手已經年逾古稀,新一代車手,換成了80後、90後的年輕人。而始終不變的是“雷鋒車”的精神,它代代傳承,溫暖人心。

 

熱詞:

  • 焦點訪談
  • 不停駛
  • 雷鋒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