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中國同日本的關係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19日 17:3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外交部網站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經貿關係

  (一)中日貿易

  日本是中國主要貿易夥伴。截至2003年,日本連續11年為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2004年被歐盟、美國超過,退居第三,2011年上半年被東盟趕超,成為我第四大貿易夥伴。

  2010年,中日雙邊貿易額2977.7億美元,同比增長30.2%。中國出口額1210.6億美元,增長23.7%,進口額1767.1億美元,增長35%。中方逆差556.5億美元。2011年1至7月,中日雙邊貿易額為1912.9億美元。其中中國出口額809.2億美元,同比增長24.2%。進口額1103.7億美元,同比增長14.3%。據日方統計,2009年,中國首次超過美國,成為日本最大出口對象國。

  (二)日本對華投資

  日本是我第三大外資來源地。2010年,日本對華投資項目數1762個,同比增長38.2%,合同外資金額84.5億美元,增長21.4%,實際到位金額40.8億美元,下降0.5%。截至2011年8月底,日本對華投資累計項目數45364個,實際到位金額779.2億美元。

  (三)日本對華資金合作

  1、日元貸款

  我國從1979年開始使用日元貸款。經雙方商定,2008年前結束對華日元貸款。2007年12月,兩國外長簽署日本對華最後一批日元貸款換文,至此,日本政府累計向中國政府承諾提供日元貸款約33164.86億日元(約合33 0億美元),用於255個項目的建設。截至2010年底,我國實際使用日元貸款27884億日元,已償還本息17504億日元,未還款餘額17821億日元。

  2、無償援助

  截至2010年9月底,中國累計接受日本無償援助1418.54億日元,用於147個項目的建設,涉及環保、教育、扶貧、醫療等領域。2010年日本政府對華無償援助金額4.92億日元,項目1個,用於人才培養獎學金項目,共派遣40人赴日學習。

  3、“黑字還流”貸款

  1988年和1994年日本進出口銀行兩次向中方提供“黑字還流”貸款,共計1400億日元。

文化交流與合作

  新中國成立後,中日兩國一直保持民間文化交流。主要形式有文藝演出、藝術和文物展覽、學術和人員往來等。其中,1972年上海舞劇院訪日演出等一系列重要文化交流活動為中日邦交正常化做出了積極貢獻。

  1979年12月,兩國簽署《中日文化交流協定》,確定了發展兩國文化、教育、學術、體育等方面交流的目標。在雙方共同努力下,中日文化交流與合作全面發展,呈現出官民並舉和多渠道、多形式的新局面,其範圍之廣、規模之大、數量之多、活動之頻繁、內容之豐富,在與中國有文化交流的國家當中處於領先地位。中日文化交流呈現以下特點:一、共同文化淵源深厚,文物、書法、詩歌、水墨畫、戲劇(京劇、歌舞伎)等傳統東方文化的交流獨樹一幟。二、民間交流佔據主體。據統計,目前民間文化交流約佔文化交流總量的95%以上。

  近年來,雙方在商業展演、音樂影視、動漫遊戲等新興文化産業領域的交流與合作蓬勃發展。目前,日本已成為中國最重要的文化貿易夥伴之一。

  近年來,中日兩國舉辦了眾多大型文化交流活動。1999年我在日本舉辦“99東瀛行”活動,日方在華舉辦“日中文化友好年”活動;200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30週年之際,中日兩國共同舉辦了“中日文化年”活動。2007年為“中日文化體育交流年”,全年共舉辦300多場活動。2008年為中日青少年友好交流年。雙方開展百餘項青少年友好交流活動,實現4000名青少年互訪,涉及出入境團組人數達12000多人次。2009年4月,兩國領導人就建立“中日青年經濟領袖對話機制”達成共識,11月23日,該機制首次會議在北京召開。2009年12月,民主黨幹事長小澤一郎率領由140余名年輕議員及400多名後援會成員組成的大型代表團訪華,開展交流活動。2009年12月,中國文化中心在日本東京掛牌成立。2010年2月7日至11日,第五屆中日友好21世紀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和江蘇揚州舉行。溫家寶總理會見雙方委員。2010年10月30日至11月5日,第五屆中日友好21世紀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在日本新澙舉行。日本首相菅直人會見雙方委員。

科技交流與合作

  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後,雙方于1980年簽署《中日政府間科技合作協定》,建立起政府間科技合作關係。此後,兩國的科技交流與合作發展迅速,規模不斷擴大,形成了多形式、多渠道、官民並舉的局面。特別是在應用技術合作方面成績顯著,為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科技進步起到了積極作用。

  現在中日政府間的科技合作主要包括:根據《中日政府間科技合作協定》開展的合作,在政府科技合作協定框架下兩國政府部門的對口合作(包括部門間簽署的合作協議等),通過日本國際協力機構(JICA)渠道的技術合作以及《中日核能合作協定》等。此外,雙方許多部門、地方、研究院所、大學都開展各種形式的交流與合作,對促進兩國科研人員的交流、開展合作研究等發揮了很好的作用。

  近年來,伴隨中國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社會,雙方節能環保領域技術合作發展迅速。2007年底福田康夫首相訪華時雙方簽署了《中日兩國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氣候變化科學技術合作的聯合聲明》。

軍事交流與合作

  中日兩國于1974年互設武官處,70年代末開始軍事交流,關係發展良好。1989年後兩國軍事交流一度中斷。1995年日本防衛廳參聯會主席西元徹也訪華,中日軍方高層交往得以恢復。1998年實現國防部長互訪。2000年實現兩軍總參謀長互訪。2007年8月,國防部長曹剛川訪日。11月,中國軍艦在二戰後首次訪日。1997年至2008年,中日防務部門舉行了8次安全磋商。中日雙方還在防衛醫學、院校和學術研究等領域開展交流。2008年5月胡錦濤主席訪日時,雙方同意加強防務交流。2008年6月,日本海上自衛隊艦艇對我國進行回訪;9月,中國空軍司令許其亮訪日;10月,海軍司令吳勝利訪日。2009年3月20日至21日,日本防衛大臣濱田靖一訪華。7月13日至16日,日本海上自衛隊參謀長赤星慶治訪華。2009年11月5日至9日,中國海軍訓練艦“鄭和號”訪日。我國首次邀請2名日本海上自衛隊學校學員隨艦全程航行訓練。11月26日至12月1日,國防部長梁光烈訪日。2010年2月,日本陸上自衛隊參謀長火箱芳文訪華。2010年6月,中日中青年軍官互訪交流10週年紀念活動在北京舉行。10月,國防部長梁光烈在出席首屆東盟防長擴大會期間同日本防衛大臣北澤俊美進行了短暫交談,就積極推動兩國防務交流達成共識。2011年6月,國防部長梁光烈在出席香格里拉對話會期間與日本防衛大臣北澤俊美舉行會晤。7月,副總參謀長馬曉天與日本防衛省事務次官中江公人在東京舉辦第九次中日防務安全磋商並會見日本防衛大臣北澤俊美。

 

熱詞:

  • 中國
  • 日本
  • 經貿
  •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