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蔡武:繼往開來開創中非文化交流與合作新局面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18日 19:2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文化部外聯局網站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各位非洲國家文化部長、代表團團長和大使閣下,

  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上午好!

  今天是中非文化關係史上值得銘記和值得慶祝的日子。我們中非46個國家的文化部長、副部長及代表們相聚北京,隆重召開首屆中非文化部長論壇,共敘中非友誼、共商合作大計、共謀未來發展。此時此刻,我們的心情無比激動。在此,首先請允許我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並以我個人名義,向出席本次論壇的非洲國家文化部長、副部長、文化部長代表、非洲駐華使節以及中方各位同事表示最熱烈的歡迎和最衷心的感謝!我還想借此機會,向各位非洲來賓,並通過你們向兄弟的非洲人民致以誠摯的問候和良好的祝願!

  “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是一千多年前中國唐代的著名詩句,也是中非人民遠隔重洋但友誼源遠流長的生動寫照。歷史上傳為佳話的是,600多年前中國明代著名航海家鄭和率領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船隊7次飄洋過海,曾4次到過現在的索馬裏、肯尼亞等東非沿岸,留下了許多中非友好交往的動人傳説。鄭和帶給非洲人民的不僅僅是絲綢、茶葉和瓷器,更播撒下了中非友誼的種子。

  在整個20世紀中,無論是在反對帝國主義、新老殖民主義,爭取民族獨立、國家解放的鬥爭中,還是在維護國家主權,推動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事業中,中非人民總是相互理解,相互支持。隨著新中國的誕生和廣大非洲國家相繼獲得獨立,中國與非洲國家陸續建立了外交關係,在半個多世紀的時間裏,中非人民心心相印、患難與共、攜手同行,成為真正的好兄弟、好夥伴、好朋友,共同譜寫了中非友好的新篇章。

  進入21世紀,為了共謀發展,同迎挑戰,中國和非洲國家領導人高瞻遠矚、審時度勢,共同做出了成立中非合作論壇的戰略決策,推動中非關係進入嶄新發展時期。特別是在2006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上,胡錦濤主席和非洲國家領導人一致同意建立和發展“政治上平等互信、經濟上合作共贏、文化上交流互鑒”的中非新型戰略夥伴關係,為新時期中非關係發展指明了方向。

  10餘年來,在中非雙方的高度重視和精心培育下,中非合作論壇機制日臻完善,作用更加突出,影響不斷擴大,已成為引領中非關係發展的一面旗幟和中非間進行集體對話和開展務實合作的重要平臺,為南南合作樹立了成功榜樣,産生了示範效應。

  女士們、先生們!

  我們今天召開的中非文化部長論壇就是在中非合作論壇機制下,中非雙方加強文化領域戰略對話,開展思想交流交融的一個重要舉措,是雙方積極貫徹中非領導人共識和第四屆部長級會議精神,認真落實《沙姆沙伊赫行動計劃》有關承諾的重要體現,也是中非合作論壇框架內開展多邊合作的一個創新。我相信,這次中非文化交流上的盛會,不僅將有效增進雙方文化思想、情感和治國理政經驗的交流,同時也將進一步夯實中非文化關係的基礎,為中非在新時期深入開展文化交流與合作提供新的指引,為中非新型戰略夥伴關係的全面、均衡、可持續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大家知道,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一個國家的發展只有經濟的增長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在建設物質文明的同時,建設高度的精神文明,在促進經濟增長的同時,致力於文化的發展,致力於提高全體人民的科學文化素質。一個民族的復興,只有政治上的解放,經濟上的繁榮也遠遠不夠,還必須有民族文化的繁榮、興盛和發揚光大。從上個世紀以來,亞非拉廣大發展中國家徹底擺脫了新老殖民主義的統治和羈絆,獲得了政治上的獨立和解放,經濟上的自主和崛起,同時,也陸續走向了文化的繁榮和興盛。今天的世界,文化的多樣性是一個顯著的特點,世界各個國家、各個民族都有其鮮明特色的文化,正因為如此,世界才顯得絢麗多彩。我們歷來主張,各民族的文化沒有優劣之分,都是世界文化百花園中絢麗的花朵,要充分尊重各個民族的文化,要在完全平等、互相尊重的基礎上加強各民族、各個國家之間的文化交流,彼此欣賞對方的創造,理解對方文化中所蘊含的獨特價值和精神內涵,借鑒對自身文化發展有益的養料,共同抵制今天世界上還不時出現的文化強權和文化霸權行徑,保障各國和各民族人民所創造的文化受到充分尊重。只有在這個基礎上,才能實現世界文化的繁榮。中國著名的學者費孝通先生的名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就準確表達了我們對世界各國各民族文化的基本態度。

  各位同事、各位朋友!

  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越來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

  經過60多年,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的發展,中國已基本擺脫了貧窮、落後狀況,實現了溫飽,並正致力於建設更加全面的小康社會,走出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中國仍然屬於發展中國家,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依然突出。中國要實現現代化,讓全體人民過上全面小康的幸福生活,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當前,中國正致力於在國內建設和諧社會,在國際上倡導建立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在這個過程中,中國十分重視同非洲各國的互利合作,十分重視與非洲各國的交流互鑒。

  中國和非洲都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都有著源遠流長、燦爛多姿的傳統文化,現在,又都處於經濟社會加快發展的重要時期。中非兩大文明間的交流對話,有助於推動中非文化互鑒,有助於維護世界文化的多樣性,有助於擴大發展中國家在國際上的文化話語權,有助於推動世界文化的繁榮發展。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通”。文化是聯結各民族人民的最重要的精神紐帶,人文交流是國與國、民與民之間增進了解、加深理解、建立互信的橋梁,是中非關係深化發展的不懈動力。

  我們高興地看到,近年來,在雙方共同努力下,在中非合作論壇的引領下,中非文化交流與合作蓬勃發展,成果豐碩,《北京行動計劃》和《沙姆沙伊赫行動計劃》人文領域各項舉措得到全面落實,文化高層戰略對話機制日益完善,“中非文化聚焦”等品牌活動效應逐漸擴大,地方、民間互動頻繁,中非傳統友誼不斷加深,樹立了不同文明和文化間相互尊重、平等交流、互為借鑒、美美與共的典範,有效促進了世界文明多樣性,為中非新型戰略夥伴關係的全面、均衡、可持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為中非傳統友誼和務實合作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持。

  我手頭有一組數據可以提供直觀的説明。北京峰會以來的近6年時間裏,在中非雙方文化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和通力協作下,中非已成功舉辦5屆“中非文化聚焦”系列文化活動、3屆“非洲文化人士訪問計劃”和2屆“中非文化人士互訪計劃”;安排文化高層互訪共計43起;新簽署36個雙邊政府間文化協定及執行計劃;開展近70個共計1600余人的中非藝術團互訪演出,涉及非洲近160國(次),參加了非洲國家舉辦的約30個藝術節;舉辦中非展覽互訪30多起;開展治國理政、造型藝術、大型慶典、手工藝、編舞、雜技等多個門類的中非人力資源培訓合作20多項,互訪人員共160余位。另外,中國還向非洲36國(次)提供總價值約720萬人民幣的文化物資援助。這些文化活動為深化中非文化關係、增進彼此了解、發展傳統友誼、促進友好合作做出了積極貢獻。

  以上是中非近年文化交流合作取得成果的一個概覽。回顧近年中非文化關係,我認為具有以下五個突出特點:

  一、中非領導人高度重視和支持文化交流工作

  胡錦濤主席在2006年北京峰會開幕式上指出 “中國永遠是非洲的好朋友、好夥伴、好兄弟”,並明確指示我們,要“加強人文對話,擴大相互借鑒的文化交流”,“為中非合作提供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持”。與此同時,非洲國家的領導人也多次親自出席各類中非文化交流活動,並給予高度評價。

  中非領導人的親切關心、高度重視和鼓勵有力推動了中非文化交流與合作的深入發展。

  二、平臺建設更加完善、交流品牌初步形成

  為推動中非文化關係的深入開展,在非洲各國政府和文化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協作下,中國文化部近年來以“宣傳政治上的平等互信、協助經濟上的合作共贏、落實文化上的交流互鑒”為指導思想,特別推出了包括“中非文化聚焦”、“非洲文化人士訪問計劃”、“文化政策圓桌會議”和“中非畫家客座創作”等一系列有規模、有深度、有影響、可持續的交流合作品牌項目,並進一步完善中國駐非文化中心的建設和發展,共同構成中非相互學習對方文化精華,進行交流互鑒的重要平臺和有效運作機制,成為近年中非文化交流合作領域一道亮麗而獨特的風景線,深受中非人民的喜愛和歡迎。

  以“中非文化聚焦”活動為例,2010年非盟委員會主席讓平專門給我來函,對中方舉辦“非洲文化聚焦”活動予以高度評價,中國國內網民也將此活動評為年度十大文化熱點事件。

  三、更加注重思想上交流交融

  世界文化的多樣性是一個基本特徵,各民族文化和各種文明的精神內涵是蘊含其中的價值觀,是各種觀念。不同文明的對話、不同文化的交流,思想觀念、價值觀念的交流最為可貴,也最為重要。近年來,中非文化主管部門高度重視思想的溝通與對話,通過組織政府文化代表團互訪、“文化官員圓桌會議”和“中非文化人士互訪計劃”等活動,積極開展中非間政府、民間機構、文化人士、文化企業等多渠道多層次多領域的交流互動,大大增進了中非各階層人民之間的了解、理解,增進了對彼此文化的尊重和認同,拉近了人民之間的心理距離,使好朋友、好夥伴、好兄弟的觀念深入人心。

  2007年以來,中國文化部共派出8個部級政府文化代表團訪非17國(次),安排接待非洲國家35個部級政府文化代表團訪華。中非政府文化代表團互訪期間,雙方文化主管部門負責人積極會晤,就加強中非文化關係深入交換意見。而此次中非文化部長論壇的舉辦,更將中非近年思想上的交流交融推向了高潮,必將進一步加強中非文化交往的前瞻性和戰略性,意義重大而又深遠。

  四、更加突出文化上的交流互鑒

  去年十月下旬召開的中國共産黨第十七屆六中全會要求我們中國文化工作者,“積極吸收借鑒國外優秀文化成果”,“開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層次對外文化交流,促進文化相互借鑒,共同維護文化多樣性”。

  不久前,中國一位負責文化工作的領導在出訪非洲後撰文指出:“非洲是一塊文化沃土、文化綠洲,是一座豐饒的文化藝術寶庫。一個現代國家的現代人,該有這樣的人文觀念和人文情懷。對人類的發祥地和今天依然守護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們,現代社會的每個人,都應該致以禮敬”。

  近年來中國文化部正是以上述精神為指引,除在華和非洲分別舉辦“非洲文化聚焦”和“中國文化聚焦”活動外,還先後推出了“文化政策圓桌會議”、“中非畫家客座采風”、和“非洲文博專家挂職調研”等多個文化交流與互鑒項目。目前,已有非洲41個國家的司局級文化官員、20個國家的畫家和8個國家的文化專業人士分別應邀來華參加上述相關活動。通過中非文化官員、專家和藝術家們的互動交流,雙方共同分享專業知識和經驗,共同提高文化藝術技能,取得了良好的互鑒效果。

  此外,在演出交流方面,我們亦十分注重中非相互學習、借鑒。我們要求所有訪非的中方藝術團學習當地音樂歌舞,並與非洲藝術家同臺演出;在非洲國家政府文化代表團訪華時,我們專門安排中方記者採訪來訪的非洲部長,請其介紹本國文化情況和管理經驗。

  2009年,我們協調《中國文化報》在全國舉辦了《我的非洲故事》徵文比賽活動,共徵集到500多篇稿件,分別在平面和網絡媒體上登載。今年,作為“2012非洲文化聚焦”的重要項目,我們又專門責成《中國文化報》的記者,對所有非洲國家駐華使節進行採訪,請他們介紹各自國家文化等方面的情況,以使中國公眾對非洲這片神奇的土地和人民有更多的了解。

  今後,我們還準備在中國文化部專屬的“文化傳通網”上開設專欄,利用網絡等新技術積極宣傳和介紹非洲和非洲文化。

  五、更加注重文化合作惠及非洲民生

  我們在國內文化建設中,也把文化建設視為民生工程,德政工程,通過發展文化提升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提高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與此同時,為使文化發展惠及非洲民眾,我們加大了雙方在文化産業領域的合作。我們邀請埃塞俄比亞等國的文化産業代表團來華考察,與中方同行進行交流。我們專門組派青海掐絲手工藝人和廣東制陶專家分赴貝寧、萊索托進行講座培訓,協助當地發展特色手工藝品,使文化與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相結合,取得了良好效果。事實證明,政府在致力於發展均等性的公共文化服務的同時,也應通過制定政策,搭建平臺,提供環境,來促使經營性文化産業發展,有助於使文化産業成為國民經濟增長點,有助於改善民生,使民眾致富。我們願與非洲朋友分享這方面的經驗和成果。

  各位同事、各位朋友!

  在人類步入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之際,國際形勢正經歷著複雜深刻變化。繼承傳統友誼,深化務實合作,全面發展中非新型戰略夥伴關係,是時代的要求、人民的期望。

  中國和非洲都具有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明、多彩的文化,為世界文明進程均做出過重大貢獻。當前,中非都處在改革與發展的全新時期,在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等方面有著相同的願景和訴求。中非的歷史和現狀充分詮釋了兩大文明在新時期進一步加強文化等各領域交流合作的廣闊前景。

  在此,我願借此次中非文化部長論壇,重申中國願同非洲各國一道努力,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不斷為中非文化交流與合作開闢新途徑、充實新內容、注入新活力。為此,我願就新形勢下中非文化關係發展提五點建議:

  第一,高瞻遠矚,從戰略高度和長遠角度謀劃和發展中非文化關係。雙方應繼續保持中非政府文化高層互訪及磋商勢頭,加強戰略對話,擴大共識,在國際文化事務上相互呼應和支持,共同維護髮展中國家的文化發展利益。

  第二,繼往開來,深入開展中非文化交流與合作。中方擬在新的三年北京行動計劃框架下,與非洲國家合作實施“中非文化合作夥伴計劃”,推動中非各100家文化機構開展長期對口合作,並以此為平臺全面加大中非文化藝術領域的人力資源開發與合作,協助非洲國家發展文化事業。

  第三,文化惠民,積極探索和開展中非文化産業間的交流與合作,努力使雙方豐富的文化資源轉換為經濟資源,以惠及民生。

  第四,加強互鑒,進一步擴大中非“文化聚焦”等品牌活動影響,不斷完善互動機制,豐富活動內涵,提升合作水平。

  第五,夯實基礎,進一步加大中非文化中心的互設力度,推動中非文化交流與合作的常態化、深入化和可持續性發展。

  各位同事、各位朋友!

  今年是中非關係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重要年份。下個月中非第五屆部長會將在北京舉行。會議將全面評估第四屆部長會後續行動落實情況,並對下一階段中非合作做出規劃。此時此刻,我們可以自豪和滿意説,在北京峰會和第四屆部長會議精神的指引下,三年來,中非人文領域的交流成果顯著,相關後續行動得到有效落實,新的願景正在我們眼前展開。

  各位同事、各位朋友!

  論壇第四屆部長會後續行動取得的積極成果,是中國和非洲50個成員國共同努力的結果,體現了中非雙方在新形勢下加強團結合作的共同願望和堅定決心。

  非洲有句諺語:獨行,可以走得快,結伴,才能走得遠。我相信,在中非合作論壇的第二個十年,雙方會以此次中非文化部長論壇的召開為重要契機,更加緊密團結、協力同心,進一步發揮文化在中非交往中的重要作用,為中非新型戰略夥伴關係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做出新的貢獻,為中非傳統友誼譜寫出更加華美的樂章。

  最後,預祝首屆中非文化部長論壇圓滿成功!

  謝謝大家!

熱詞:

  • 中非關係
  • 中非合作論壇
  • 文化關係
  • 中非友誼
  • 文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