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天宮做好準備迎首批乘客 3名航天員設2個睡眠區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18日 02:4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京華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按照計劃,神九與天宮實施第一次交會對接後,3名航天員將進入天宮實驗艙工作和生活數天。昨天,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系統總指揮陳善廣表示,3名航天員表現很好,已做好對接前準備,準備迎接自動交會對接及進駐天宮一號。而天宮一號也已做好準備,迎接來自祖國的航天員。

    宜居天宮

    >>凈化空氣

    天宮無人飛行已半年多,艙內使用的很多非金屬材料,可能逸出微量有害氣體。所以,在研製初,科研人員就加強了有害有毒氣體的控制,選用結構穩定的、經太空飛行考驗的優質材料,凡選用新型材料,都需經過充分的地面試驗。此外,艙內還有監測和凈化裝置及措施。

    在“天宮一號”等待載人飛船交會對接的時間裏,“天宮一號”艙內的氣體成分可能會發生變化,從而不適合航天員工作生活。此時,“天宮”將在適當的時候像室內開窗換氣一樣,把艙內不合格的氣體排出去,重新充入合格的氣體。

    >>睡得舒服

    天宮一號有兩個獨立的睡眠區,就像兩個私密的“房間”,為使航天員睡得舒服,每個航天員都有自己專用的睡袋,也就是説,大家不用混著蓋“被子”,而是各蓋各的“被子”。

    這個藍色的睡袋外面繡著祥雲圖案,相比神七的睡袋,它的重量明顯減輕,材料也是優中選優,能阻燃、防靜電、重量輕、鬆緊可調等特點。

    為什麼3名航天員卻只有兩個睡眠區?因為組合體在軌運行期間,必須有1人值班,不能3人同時睡覺,所以兩個“屋子”就足夠了。

    >>降低噪音

    神九與天宮成功對接後,將組成一個組合體,成為3名航天員的新家。為讓航天員在這裡度過舒服、快樂的10天,科技人員最大限度減小“天宮一號”艙內的噪音,讓航天員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工作。

    由於活動部件、電子部件等各種設備日夜不停地工作,必然會發出各種聲音,減少噪聲成了一大難點。早在設計階段,科技人員就想到了這個問題。噪聲控制被作為一項指標專門列出來,生活區和儀器區的噪聲指標有所不同。科研人員還親自鑽進天宮裏頭,體驗實際效果,一環一環檢查噪音來源,一點一點消音。

    安全天宮

    >>自動報警

    為減輕航天員的工作量,天宮一號裏的各種儀錶,均設計了自動預警裝置,一旦發生異常情況,會自動以聲音、光線等多種形式報警,讓航天員從緊盯屏幕的狀態中解脫出來。

    結合天宮一號長期無人、短期有人照料的特點,科研人員制定了各種應急狀態下確保航天員安全的措施。險情都有應對預案,包括怎樣緊急處置和安全緊急撤離。

    >>躲避空襲

    太空垃圾是看得見的“殺手”。它們是圍繞地球軌道的無用人造物體,小到人造衛星碎片、漆片、粉塵,大到整個火箭發動機。這些零碎和航天器之間的相對速度很大,即使輕微碰撞,也會造成無法估量的損失。

    “天宮”穿上了特殊的“防護衣”,幾乎不會受小的太空垃圾影響。如遭遇較大的太空垃圾,它會提前啟動預警機制,躲開危險物。

    >>干預風暴

    太陽風暴是“隱形殺手”,太陽因能量增加,會向空間釋放出大量帶電粒子流,形成高速粒子流。2003年10月底的太陽耀斑爆發,使多國的航天器受到干擾。

    天宮在軌期間,正值太陽活動高峰年,受此影響,天宮的軌道衰減度將加快。科技人員早有準備,可適時利用地面控制系統,抬升天宮的軌道,以保證交會對接順利進行。

    應急對策

    據上海航天局介紹,實施載人交會對接的神舟九號飛船,應用了多重“冗余設計”,旨在保證3名航天員安全返回。如對接出現問題,將啟動強制校正動作。

    神八與天宮的交會對接很完美,只用了7分半鐘。

    如此次對接時用到強制校正的話,將需10分半鐘。

    此外,對接機構中的12對對接鎖能夠順利解鎖分離,已在地面進行了600多次試驗,全部成功,無一故障。

    儘管如此,設計人員還是採用了“冗余設計”,每把對接鎖都配備了火工品裝置。一旦兩飛行器無法實現正常分離,在航天員回到返回艙後,由地面發送火工品引爆指令,首先引爆神舟飛船上的火工品,實現強制分離。如果仍不能分離,再引爆天宮上的火工品,確保最終安全分離。

    對話

    航天服是航天員最後的生命防線

    前天,在神九航天員的出征儀式上,3名航天員身穿白色航天服,進入神九。這套被俄羅斯航天專家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的航天服,將成為航天員們應對嚴酷環境最後的生命防線。那麼,這套航天服有哪些作用?它又專門為神九做了哪些改進?記者採訪了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系統副總設計師李潭秋。

    應急狀態保命

    記者:艙內航天服能起到哪些作用?

    李潭秋:當航天器座艙失壓,整個座艙環境不適應人生存的時候,艙內航天服就可以提供一個最小的近體生存環境,也就是你身體周圍這個部分能夠維持你的生命。它的核心是通過航天服和艙載供氧,提供航天員呼吸所需要的氧氣和維持必要的生存壓力。為什麼把它叫最後一道防線呢?當航天器內的環境,已不能保證航天員的生命安全的時候,將由艙內航天服來保證。

    保證6小時供氧

    記者:我國的艙內航天服,能提供多長時間的生命保障?

    李潭秋:艙內航天服的生命保障時間,主要取決於設備供氧的能力。我們的設計標準,主要是取決於載人飛行任務應急需要的時間。目前我國至少要保證6個小時的應急時間,就是飛船應急返回時,艙內航天服要保證航天員6個小時的氧氣和壓力來應急。

    專造女航天服

    記者:女航天員劉洋的航天服有什麼不同?

    李潭秋:除了保命,艙內航天服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在應急狀態下,也能讓航天員完成必要的操作,所以適體性要求很高,航天員的四肢尤其上肢的適體性非常重要,如果穿上後不能完成必要的操作,就會帶來很大問題。這次任務的難點,是要解決女航天員的適體性問題,上肢要保證不能在加壓後脫離肢體。還有就是手套,女性的手纖細,原來的手套顯得笨重,我們針對女航天員的手型專門制模,研製了專用手套。

    鏈結天宮小檔案

    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高10.4米、重8.5噸,是目前我國載人航天器家族中個頭最大的一個,艙體最大直徑達3.35米,可容納3名航天員同時工作、生活。

    天宮由實驗艙和資源艙兩部分組成,即將開啟的實驗艙是航天員的健身房、實驗室、臥室和工作站。

    保命的航天服

    1971年6月30日,蘇聯發射的聯盟11號載人飛船,在從禮炮1號空間站返程中,飛船震動,導致返回艙壓力閥門非正常打開。幾秒內,氣壓下降到致命程度。短短40秒,3名航天員殞命,從此之後,艙內航天服就變成了天地往返運輸載人系統一個標準的配置。

熱詞:

  • 天宮
  • 對接
  • 乘客
  • 睡眠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