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彭清華:香港回歸15年見證“一國兩制”巨大成功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14日 09:1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彭清華接受採訪。王平攝

  1997年,在京參加京港青年18歲成人宣誓的香港學生與北京匯文中學學生同聲高唱《明天會更好》。新華社發

  編者按:香港回歸祖國已經15週年了!九七回歸前,西方對香港前途的預判悲觀者居多;一些港人也受此影響移民海外。7月1日是香港回歸祖國15週年紀念日,今日香港繁榮遠勝往昔。為此,本報從今天起陸續刊登記者赴港采寫的系列報道,以展現今日香港之樣貌,供讀者品評香港回歸以來的變化發展。

  “回顧香港回歸15年走過的歷程,我們可以自豪地説,這15年是‘一國兩制'實踐取得巨大成功的15年,是香港保持繁榮穩定的15年,是兩地交流合作日益密切、兩地同胞感情不斷加深的15年,是創造嶄新歷史的15年。”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區聯絡辦主任彭清華6月1日接受內地媒體聯合採訪時,這樣評價香港回歸15年。

  全球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

  “有些現象,能説明香港的經濟現狀。”彭清華説,“美國《財富》雜誌1995年刊登題為《香港之死》的封面文章,預言回歸後香港將日漸衰落;回歸10年後,還是這本《財富》雜誌,發表《哎呀,香港根本死不了》的文章,坦承當年預言完全錯誤。”

  “還有,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香港被國際投機勢力列為狙擊對象;而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時,香港卻成為相當一部分國際金融資金的避風港。美國《時代》週刊還創立了Nylonkong(紐倫港,即紐約、倫敦、香港三大國際金融中心)這個新名詞。”

  彭清華又舉出一連串數據,來説明香港經濟的巨大活力。“2004年到2011年的7年間,香港GDP平均增速達5%,是同期其他發達經濟體平均值的近2倍。香港已經連續18年被評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世界銀行對183個經濟體的營商環境排名中,2012年香港排第二位。瑞士洛桑國際管理髮展學院剛剛公佈的《2012年世界競爭力年報》中,香港連續第二年以滿分100分榮登全球最具競爭力經濟體榜首……”

  目前世界經濟大環境不佳,但彭清華説:“我對香港的經濟前景持樂觀態度。”因為香港有良好的基礎和特殊的優勢,背靠祖國,具備克服困難、化危為機的有利條件。

  “挺港”“惠港”不是單向“送禮”

  記者問:“您如何評價中央一系列‘挺港'、‘惠港'措施對香港經濟所起的作用?”

  彭清華先舉了2003年亞洲金融危機的例子,那時香港經濟陷入谷底,中央因而推出CEPA(即《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並開放內地遊客赴港個人遊,為香港經濟注入活水。

  彭清華説,中央開放內地企業赴港上市融資,以及支持香港發展人民幣業務等措施,對香港鞏固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提供了新機遇。“截至2012年4月底,內地在港上市公司的市值佔港交所上市公司總市值的58.7%。”

  彭清華表示,回歸後的大型跨境基礎設施建設,為香港構建區域現代流通網絡奠定了基礎,通過建立粵港、滬港、京港等區域合作機制,消除了區域經濟合作中的基礎設施瓶頸和體制性障礙。

  針對有人把中央政府支持香港的做法形容為“送大禮”,彭清華説,不能簡單看作單方面“送禮”,因為它既是香港發展的需要,也是國家發展的需要。香港在積極參與國家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香港對內地的投資,佔境外投資的45.1%,同時內地企業自1993年以後在港上市融資超過3萬億港元,香港又是內地企業最大的境外融資中心。現在,內地省市與香港的合作,更拓展到了服務業、人才引進與培訓、聯合海外推介等領域,香港所扮演的角色更加豐富多彩。

  摩擦矛盾絕非兩地交往主流

  談到最近一些內地遊客與港人發生摩擦時,彭清華説,這些問題的産生有其客觀原因,不必大驚小怪。兩地有不同的歷史環境、文化氛圍、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本地人和外地人在某些問題上産生一些矛盾,在很多地方不同時期都存在。去年,內地訪港旅客已達2810萬人次,相當於香港常住人口的4倍,如此大規模的人員往來,有些摩擦在所難免,這些摩擦和矛盾絕不是兩地交往的主流。

  彭清華説,兩地要正確看待和尊重彼此的差異,相互體諒,求同存異,同時對已發生的事,要客觀解讀、理性分析,而不要意氣用事,無限放大,火上澆油。另外,兩地要完善合作機制,比如個別香港導遊強迫內地遊客購物的事發生後,兩地旅遊部門聯合規管,改善了旅遊市場秩序。

  “兩地深化交流合作是大勢所趨。”彭清華説,“每當香港經濟民生遇到嚴重困難,中央政府和內地民眾都及時出手相助;每當內地同胞遇到嚴重自然災害時,香港市民無論男女老幼都慷慨解囊奉獻愛心,這充分體現了兩地同胞血濃于水的骨肉親情。”

  展望未來,彭清華認為,香港與內地交流合作的趨勢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一是合作進一步深化擴展,從經貿領域拓展到科教文衛、體育、法律、國際仲裁、社會管理、環境保護等各個領域;二是區域合作更加緊密,香港作為亞洲重要的國際都會,將與珠三角加強分工合作,共建優質生活圈,打造更具綜合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群;三是兩地企業聯合“走出去”,以聯合投資、聯合投標、聯合承攬項目等方式合作,共同開拓國際市場。(本報記者 王平)

熱詞:

  • 彭清華
  • 一國兩制
  • 香港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