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南昌一工地發現明代合葬墓 男墓主出土時面容清晰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12日 21:1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絡電視臺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二號棺木墓主猶如"木乃伊"

古墓棺底以北斗七星圖佈局

        CNTV消息(網絡新聞聯播記者 袁育堃報道)南昌一工地于6月2日發現一座明代合葬墓。經過前期準備,6月12日考古專家對兩具棺木開棺發掘。首先開棺的墓主是一名女性,隨之出土了玉塊挂飾以及金簪等隨葬品。最讓人驚嘆的是第二具棺木,男墓主保存完整,面容清晰。其身穿金絲龍紋官袍,腰佩和田青玉腰帶,説明地位顯赫。考古專家推測,男墓主應該為明代王室後人。可能是曾經叛亂的寧王后人,所以未發現墓誌銘。

        明代古墓開棺熏吐路人

        經過一天的外部防盜、密封設施的清理,昨日上午兩具棺木完全顯露出來。儘管歷經四五百年,但是棺木上的紅漆依然鮮艷。根據棺木的 保存情況,南昌市博物館的考古專家,決定先行進水相對較多的棺木進行開棺。

        "棺木裏的水比較多,要先進行排水,才能更好地發掘。"當日上午10時,第一具棺木被打開。隨即,一股衝鼻的氣味瀰漫開來。由於衣物和墓主遺體的腐爛,棺木內只看到沉積的"黑水"。為了方便發掘,考古專家先行用水瓢將表面的水排出一部分。隨後,南昌市博物館館長李國利和一名考古工作人員,則用手伸入棺木內進行仔細清理。隨著棺內"黑泥"被掏出,從棺木內散發出來的氣味也越來越濃。在周邊圍觀的路人,竟然被這種味道熏得忍不住嘔吐。

        據南昌市博物館館長李國利介紹,明代古墓的發掘,大多都因為絲織品以及墓主的腐爛,會伴隨一股刺鼻的味道。儘管考古專家早有準備地帶上了口罩, 但是長時間的發掘還是讓考古專家在作業過程中比較辛苦。

        女墓主頭戴玉簪髮髻猶在

        "有東西了,是一根髮簪。"沒多久,考古專家就在"黑泥"中找出了一件陪葬品。為了防止出土物的氧化,文物一拿出立即被放入了清水當中 。從出土物的外形,可以明確地判斷是一根髮簪。李國利介紹,由於尚未清洗,無法準確判斷髮簪上的圖案。但是可以初步推測,這根髮簪的 質地為銀質鎏金。

        為了防止有文物遺漏,李國利和另一名考古工作人員分別從頭部和腳部進行清理。隨著一步步的清理,出了隨葬物外,墓主的部分遺骨也 被清理出來。讓人驚嘆的是,時隔數百年,墓主烏黑的頭髮被保存了下來。不僅如此,圓形的發髻上,還插著兩根短髮簪,其中一根初步判斷 為玉簪。 隨後,花式各異的髮簪相繼被發掘。其中保存完整的共有4根,另外還有一些銀質鎏金的發飾。"僅從髮簪的出土,暫時還不能確定 墓主就是女性。"李國利介紹,在古代,男子也有佩戴髮簪的習慣,因此在隨葬品中也有可能出現髮簪等物品。不過,隨後發現的類似粉盒的 出土物,倒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説明墓主的女性性別。

        除了發飾外,該棺木內還出土了12塊玉片,其圖案主要是長方形、心形、蝴蝶型等形狀,部分玉塊上還留有金絲線。從玉塊的外形等多方 面推測,這些玉塊可能是挂在衣服上的飾物,而且均為品質良好的和田玉。李國利介紹,能夠陪葬如此精美的和田玉,至少墓主生前是家境殷實。

        二號棺木墓主猶如"木乃伊"

        當日下午,考古專家對第二具棺木進行了開棺發掘。"從外部已經判斷出這具棺木保存得更好,但沒想到裏面會如此完整。"考古專家説。 當棺蓋被打開時,呈現在眼前的竟然是墓主被織物包裹的嚴嚴實實,中間還利用織物編了一條類似"長辮"的形狀。考古專家小心地將第一層解 開,發現最上面的是一層棉被。

        隨著包裹物一層層清理,墓主的身形顯現出來。"太漂亮了!"現場傳出了驚呼聲。墓主雖然是明代就已經入葬,但是墓主的面容清晰可見 ,甚至還有花白的頭髮以及鬍鬚。墓主的嘴呈張開的狀態,整個身形猶如一具"木乃伊",被織物層層包裹著。從墓主的身形以及外貌,考古專 家已經能夠判斷二號棺木的墓主為一名男性。按照古人合葬墓的習俗,第一具開棺的墓主則為女性,這個明代古墓為夫妻合葬墓。從兩個墓主 的骨骼及頭髮等推測,女墓主可能40多歲,男墓主則年過花甲。

        和田青玉腰帶南昌罕見

        外層的包裹棉被清楚後,男墓主的身形完全顯露。衣服上如祥雲般的圖案保留完整,最讓人驚嘆的是腰間佩戴的玉帶。"玉帶保存非常完整 ,而且每塊玉都比較大,刻有花紋。"雖然還沒有進行清理,但是精美的玉腰帶還是讓考古專家讚嘆不已。李國利告訴記者,男墓主的這條玉 腰帶為和田青玉,保存非常完整。此前考古發掘中,也曾發現過,但是保存不夠完整。從目前看,這是南昌市博物館唯一一條保存完整,且製作精美的玉腰帶。

        經過進一步清理,男墓主身上的衣物及靴子均顯露出來。考古專家先行將男墓主的靴子脫下,並立即用水浸泡。隨後,將墓主的壽衣逐漸 解開。在對衣物進行清理時發現,墓主身穿的為"棉衣",裏面的棉絮竟然還是白色的。為便於對墓主及當時情況的研究,考古專家對部分保存 較好的衣物,均用保鮮膜進行了臨時性的保護。

        身著龍紋官袍地位顯赫

        二號棺木的清理,考古專家都極為小心。正當專家們對男墓主身上的衣物進行清理的時候,其衣服上呈現出來的圖案再次帶來了驚喜。 墓主身上,一條用金絲線繡成的金龍,讓現場每一個人都感到萬分吃驚。在歷史的塵埃裏埋藏了數百年,這條金龍卻保存完整,色澤艷麗。而 這條金龍,也恰恰説明了墓主顯赫的低位。 隨後,考古專家還在墓主的內層的衣服上,發現了形狀更大的整條龍紋。

        古代是一個等級森嚴的社會,"龍"這種圖騰只有皇親國戚才能使用。"現在無法判斷這條龍有幾個爪子,但是能夠確定墓主很能王室。"李 國利説,從最開始的玉腰帶、衣服上的花紋以及腳上的靴子,他已經初步判斷墓主身穿的是官府。而金絲龍紋,則更説明了墓主並非普通官宦 人家,很可能是王室後人。

        七星棺板沿襲古代葬俗

        墓主的衣物清理乾淨後,墓主的遺骸被完整地清理出來。此時才發現,在墓主的身下,還墊著一塊草席。整塊草席保存得也非常完整, 而在草席下則按照墓主的身形,鋪了一片用錫箔紙製成的錢幣。 "這個就是當時的葬俗,從最初墓葬上的蓋碗,到被發掘的隨葬品,都沿襲著 古代的葬俗。" 李國利介紹,考古專家在發掘過程中,在男墓主的腰間還發現了一個布袋。布袋上同樣用金色的線繡了"路引"兩個字,這兩個 字在當時寓意能引導墓主到另一個世界。

        同時,男墓主身下還墊著一塊七星棺板,即刻著北斗七星星宿圖案的木板。這個習俗,考古專家早在晉墓中就有所發現。此外,在兩個 墓主的手上,考古專家都分別發現了一串念珠,這都有可能是當時的一種葬俗。

        無墓誌銘疑為寧王后人

        按照明代葬俗,墓葬內一般都會有墓誌銘,尤其是地位顯赫的人家,更是不會缺少。但是,這名身著龍紋官袍的墓主,卻沒有墓誌銘相隨 。李國利介紹,通常墓誌銘會放置在棺木外部,由糯米和石灰連同棺木一起包裹起來。可是,在棺木外部及兩具棺木內,均為發現墓誌銘。從 各種因素綜合推測,這名身穿龍紋官袍的墓主,很可能就是寧王朱權的後人。

        據了解,在這座古墓的附近,考古專家都曾發掘過明代王室墓葬。如今這名墓主身穿龍紋官袍,墓葬又處在多次發現王室墓葬的區域, 因此其王室的身份基本可以確定。而其墓葬的所在地,有可能就是當時的王室家族墓區。而王室墓葬沒有墓誌銘,最有可能的就是其與寧王朱 權有關。

        在明代,王室實行的是世襲制。寧王的首封者是寧獻王朱權,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永樂帝朱棣奪得帝位後,為進一步削弱諸王的勢力,將許多關外的親王移藩關內。寧王就是其中之一,並於永樂元年(1403年),改封到江西南昌。延續四代以後,由於第四代寧王是朱宸濠,在正德十四年(1519年)舉兵謀反,被王守仁帶兵鎮壓,押赴南京,又引出朱厚照再次平定"叛亂事件",後被殺。自此,寧藩被廢除。

        考古專家從墓葬中發現的錢幣中,確定了墓葬為明代萬曆年間。此時,墓主雖然還世襲了王室的身份,但是已經處於寧藩被廢除的時期,加上祖上叛亂,所以沒有墓誌銘。

熱詞:

  • 南昌
  • 工地
  • 明代合葬墓
  • 墓主
  • 面容清晰
  • 木乃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