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大連漢城考古現稀世珍寶玉覆面 為金縷玉衣前身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11日 11:3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東北新聞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2010年初,在普蘭店張店村附近修建一條快速公路時,意外發現了一片漢代墓葬群。當時,本報曾以《公元前220年古城將大連建城史向前推2000多年》為題,對這一發現、發掘過程進行了報道。

  在此後的發掘過程中,為避免意外,考古部門在警方協助下,採取了嚴格的保密措施。如今,整個發掘工作已經全部結束,經過工作人員歷時一年多的努力,共在這片墓葬群中發掘出土了珍貴文物達3000多件。其中,在一座大型漢墓中,竟然還發現了一件罕見的稀世珍寶——玉覆面。

  玉覆面是金縷玉衣的前身

  這是一次意外的發現。

  2009年年底,一條名為皮炮公路的快速公路,要從張店漢城遺址外圍通過。按照項目規劃,公路距漢城遺址尚有近一公里的距離,當地文保部門事先就考慮到,或許會發現漢城的墓葬遺址,但這種可能性不會超過百分之十。

  但事情最終的發展,卻出乎了所有人意料。 2010年3月初,公路方在施工過程中,路基裏突然出現了大量漢代墓磚與破碎的陶片。於是,當地文保部門緊急叫停了施工,並將這一情況逐級上報給省、市文物主管單位。大約一週後,一支由遼寧省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員、民間洛陽鏟傳人為主力的“混編考古隊”進入施工現場,開始實地勘察並實施發掘。

  出於種種考慮,有關這次大規模考古的詳細報道目前仍未出爐,大量細節還處於保密狀態。但記者還是通過一些渠道,從親身參與這項工作的考古人員口中陸續得知,這次考古共發掘出212座漢代墓葬,其中包括一座規格非常之高的大型漢墓。在這座大型漢墓中,出土了多件堪稱國寶級的文物,其中就包括一件非常精美、罕見、珍貴的玉覆面。

  玉覆面又稱“瞑目”,是用精美的玉石綴飾于紡織品上,用於殮葬時覆蓋死者的面部,這一習俗流行于中國西周至漢代和古代瑪雅。一位參與這次考古工作的人員告訴記者:“在古代,玉石和紡織品都是極為奢侈罕見的東西,這種奢華的喪葬品,也僅出現于貴族墓葬中。過去在黃河流域的考古發掘中,曾經發現過它,但是在東北,玉覆面應該還是首次出現。 ”

  據這位考古人員回憶,這件玉覆面被發掘出來時,裹著厚厚的泥漿。“儘管從外形上看,它應該是一件玉覆面,但當時在場的人卻都不敢做出肯定的判斷,因為這種東西實在是太少見了。”張店漢城發現的這件玉覆面,是由珍貴的白玉綴飾而成,顯示出墓主人的身份極為尊貴。據這位考古人員介紹,在古代,玉石被認為能夠通神靈,可以使屍體長期保持鮮活狀態,久存不腐。因此在周朝與漢代,玉覆面一度非常流行,皇帝與貴族死後,都要用玉覆面做陪葬。後來,貴族們又從玉覆面中發展出了金縷玉衣、銀縷玉衣等陪葬品。

  墓主人身份仍為謎

  在這座漢墓中,考古人員不僅發現了玉覆面,而且還發現了另一種珍貴的文物“鎏金銅貝鹿鎮”。據考古人員介紹,發現鎏金銅貝鹿鎮的過程也極為意外。因為鎏金銅貝鹿鎮的個頭很小,加上它又被厚厚的泥漿包裹著,所以一開始它差點被當成碎石頭。

  在這次考古中,出土的鎏金銅貝鹿鎮一共4隻,外形為臥鹿形,鹿身為青銅鑄造,背部材質為南海的貝殼。考古人員介紹:“能夠將貝殼與青銅如此巧妙地融為一體,充分體現了我們的古人在那時已經掌握了相當高超的冶煉技術。”而這種精緻的青銅器,似乎也再次印證了墓主人的身份非同一般。

  除此之外,在這座墓穴中,考古人員還發現了數枚漢代金幣。金幣是用純金打造,每枚金幣重達260余克。在漢代,金幣是一種極少在市場流通的“上幣”,朝廷鑄造它的目的,其實是為了封賞功臣、饋贈貴族,類似于現代意義上的獎章、軍功章。

  從以上的考古發現中可以看出,張店漢墓中的這位主人一定有著不小的來頭。但比較遺憾的是,由於年代過於久遠,加上當地地質環境曾發生過較大的改變,導致墓穴中大量遺存遭到自然破壞。考古人員不得不遺憾地承認:從現有的考古發現中,已經無法確定墓主人的真實身份了。

  這裡曾出土過“大連第一寶”

  在考古界人士看來,張店漢墓的這次發掘工作,毫無疑問應該是遼寧考古曆史上一次意外的重大發現。但意外之中,似乎也有著一些必然。一位考古人員告訴記者:“這次發現,如果是出現在我省其他地方,那是十足的意外,但是在張店,就不算特別意外了。 ”

  渤海自古以來物産豐富,滋養了以青丘部族為代表的燦爛文化。大量史料記載證明,在歷史上,地處東北的渤海之濱,也曾有一座依海而建的繁榮城市,那就是沓氏城。它始建於春秋戰國,是當時東北地區漁獵生産最先進的城市,而這座海濱古城的遺址,就在張店村的地下。

  近年來,在這裡已經陸續發現了大量珍貴的漢代文物,如:“臨穢丞印”封泥(漢代封發物件的印章)、彩繪女俑、“韆鞦萬歲”瓦當、“射襄之印”、五銖、安陽布等。而其中最驚人的發現,當屬國之重寶——馬蹄金。馬蹄金又叫裊蹄,據《漢書》卷六記載:西漢太始二年(公元前95年),漢武帝頒詔説,自己春天出行,登西隴高原喜獲白麟,在渥洼水邊見到了天馬,在泰山見到了黃金……這都是祥瑞吉兆啊!就此,漢武帝下詔鑄造了一批麟趾金與馬蹄金,以乞求上蒼保祐國泰民安。據史料記載,由於當時黃金産量極其有限,所以漢武帝鑄造出的馬蹄金數量也是極少。

  1983年1月,張店當地一對農民兄弟在村邊就意外發現了一塊馬蹄金。這對農民兄弟找到村裏一位物理老師,用水浮法進行了檢測,最終發現是塊純正的金子。後來這對兄弟就帶著這塊馬蹄金找到了當地一家銀行,經過再次測試驗證,確定含金量達98%。這個消息一度震驚了遼寧考古界,如今它已被作為“大連第一寶”,永久陳列在旅順博物館裏。而這塊馬蹄金似乎也在證明著,漢代沓氏城在漢代也必然應該是一座東北重鎮。

  這次考古將改變大連城市歷史

  “以前我們常説,大連是一座年輕的城市,但是現在我們不能這麼説了,看看被埋在張店下的這座古老的城市,它可已經有2000多年曆史了。 ”普蘭店市博物館館長付文才説。

  在浩如煙海的歷史文獻裏,沓氏這個名字,經常會出現在秦漢時期的各種歷史典籍中。據史書記載,這座城市所在地大約就在現普蘭店市的張店村與姜屯附近。“對於我們幹考古工作的人而言,文獻有時是靠不住的,只有考古發掘出來的東西,才是最真實的歷史材料。”付文才説,“通過這一次的發掘,現在我們終於可以底氣十足地説,大連最古老的城市就在我們腳下這片泥土裏,大連的建市歷史不再是100多年,而是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 ”

  經初步探明,這座古城的面積為15萬多平方米。當然,這只是初步探明的面積,具體的面積目前還是一個謎。可能在現代人看來,15萬平方米的城市,並不能算是一座很大的城市,因為這個面積只相當於現在的中山區昆明街道的十分之一大小。但是放到2000多年前的漢代,這種城市規模已經非常罕見了,完全可以稱得上是一座大城市。並且,從目前在遼東地區的考古發現中看,這座城市也是當之無愧的遼東第一城。

  大連移民史也將被改寫

  被這次考古發掘所改寫的,不僅僅是建城史,甚至還有移民史。

  付文才介紹,過去,大連人習慣稱這座城市裏的大部分人是山東移民的後裔,但是從張店漢墓中出土的文物中卻發現,現在的大連人,跟這座千年古城裏的先民,絕對是一脈相承的一家人。“尤其是今天在北三市一代生活的大連人,大多數家族已經在這片土地上至少生活了2000多年,而不是近代闖關東才來的。 ”

  付文才舉了這樣一個例子:“漢族人的祖先講究‘事死如生',從墓穴裏的陪葬品中,我們就可以看出這些先民的生活習俗。比如,我們在這些漢墓裏發現了大量的陶灶,這種陶灶的形狀,與現代大連農村地區使用的灶臺一模一樣,這就證明這些先民們的生活習慣,已經被一代又一代地傳到了今天。還有就是陶耳杯等陪葬物,在今天的大連農村地區,仍然能大量發現。”付文才還介紹説:“根據沓氏文獻記載,早在公元239年,因為遼東戰亂,沓氏人還曾大量移民到了今山東省淄川縣境內,並在那裏建立了一座新沓氏城。 ”而學術界普遍認為,舊沓氏城從興盛走向日漸衰落,其主要原因就與這次大移民有關。

  如今,張店這次考古工作還有大量細節尚未披露,而這次考古所發掘的部分,也只是整座地下漢城的冰山一角。一位參與了這次考古發掘的工作人員説:“也許有一天,我們能有機會了解到整座地下漢城的全貌,而到那時,今天的人們或許對我們這座城市會有一個重新的了解與認識。 ” 首席記者翟丙軍

熱詞:

  • 大連
  • 漢城
  • 考古
  • 珍寶
  • 玉覆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