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清華男支教萬人關注 不解風情但懂人間真情(圖)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08日 08:5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廣播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6月4日,一段名為《清華最帥工科男感人視頻》的短片上傳網絡。這段視頻以紀實微電影的形式,講述了兩名清華大二學生去農村支教的經歷。清新流淌的音樂,配以工科男情感真誠、娓娓道來的述説,打動了很多網友。視頻上傳四天,播放量已經超過30萬次。視頻中陽光帥氣的主人公朱俊林(工業工程系)和王樂天(熱能工程系)也成為不少網友的新偶像。有網友説,清華工科男不是不解風情,他們太懂人間真情!

  來自農村理解農民

  河北省張家口赤城縣後城鎮上堡村,從名字就能想象出這個地方有多小。因為身處山區,雖然距離北京不過三個小時的車程,但是這裡教育條件的落後大大出乎人們的意料,這也是朱俊林和王樂天選擇來這裡支教的原因。

  大學是什麼樣子?“沒去過”“不知道”“俺們只知道"家裏蹲"大學”。面對全村老小一臉的茫然,初來乍到的朱俊林印象深刻,他説:“大學對這裡的孩子來説是一個那麼遙遠,簡直難以觸摸的世界。”

  每週一,學校都要升國旗,因為沒有擴音設備,手機成了錄音機。全校只有40多個孩子,他們在塵土飛揚的操場玩耍,在佈滿灰塵的教室裏上課。學習是為了什麼?長大後要幹些什麼?似乎都是他們從不關心也從未想過的問題。

  相同的命運讓朱俊林有更深刻的體會。他説:“我是在重慶奉節縣一個叫新民的地方長大的,我來自農村,所以我更了解他們。我們想做一些改變的話,很艱難。”

  知識點燃夢想希望

  朱俊林和王樂天在上堡村小學支教一週,他們和孩子們同吃同住在一起,除了給孩子們上文化課,他們更希望用自己的方式尋找一種改變山區孩子命運的方法。

  因為學校沒錢蓋食堂,每天孩子們只能吃冷飯。朱俊林找來鐵皮做成簡單的盒子,利用太陽能,設計出節能環保的熱飯裝置。學校沒有圖書館,更沒有一台電腦。王樂天把廢舊電腦上還能用的零部件收集起來,組裝成兩台新電腦。看著孩子們第一次觸摸電腦的那種興奮,王樂天很是感慨:當我們互相攀比著誰的電腦配置更高,孩子們卻對這些早已淘汰的機器興奮得眼神放光!

  王樂天給孩子們講煤是怎麼燒的,怎麼産生熱量的,利用這些熱量還能幹很多很多事情。生活中的許多難題都是可以用科學知識解決的。北京有多大?世界有多大?王樂天迫不及待地把自己對這個世界的所有看法都告訴孩子們,他説:“我知道這些知識離他們還有些遙遠,但是我要給他們描繪出未來的樣子。當他們問我,為什麼要上大學,我現在做的事情或許能幫助他們找到答案。”

  幫助他人實現自我

  視頻的結尾有一些小小的傷感,但是很煽情。隨著支教的結束,兩位大學生即將離開上堡村小學。朱俊林給孩子們留下一封信,他細數每一個孩子身上發生的小變化,哪怕只是知道上課回答問題要舉手,見到老師要打招呼這些簡單小事,都被他列為“驚喜的變化”。如今,在孩子們心中,已經埋下“我要上大學”“要去看外面世界”的種子,而播撒下這些夢想和希望的人,正是像朱俊林和王樂天一樣的支教者。

  王樂天説:“一想到這些孩子的未來和我有著莫大的關係,我仿佛明白了自己存在的價值。當我被別人需要時,這讓我覺得很幸福。”

  這段視頻引發很多網友的熱議,人們在為兩位清華工科男感動的同時,也在反思當代大學生的理想追求。

  留言帖

  @紅鬍子的老人:只要有夢想就美,只要為夢想拼搏就美,支持你們。

  @八月:或許我們沒有他們那樣的高學歷,但我們可以像他們那樣有愛心。

  @永不言棄:我看到當代大學生最閃亮的一面,雖然你們做的事情很小,但是你們把這個世界上最寶貴的東西,給了那些山區的孩子,讓他們對未來充滿憧憬,充滿期待!

  @晶寶匯:一個人在成長時期能遇到世界觀積極向上的人和事著實不易,這些孩子是幸運的,清華男生點亮的是他們的夢想。

熱詞:

  • 支教
  • 不解風情
  • 晶寶
  • 視頻上傳
  • 清華男生
  • 孩子
  • 人間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