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中科院院長:可持續發展須不斷向空天海洋拓展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08日 00: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新社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新社北京6月7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院士7日指出,中國只有不斷向空天海洋拓展,才能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為紀念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裏約宣言”簽署20週年,中科院當天下午在北京舉辦“中國可持續發展的探索、實踐與思考”主題報告會,白春禮做報告時作上述表示。

  他説,空天海洋蘊藏著豐富乃至無限的未開發利用資源,如海底天然氣水合物蘊藏總量,保守估計相當於人類現在已知化石能源總量的2倍,藍色經濟、海洋國土有可能成為支撐21世紀可持續發展最大增量資源的來源。目前人類對臨近空間(20—200公里)的利用幾乎還是空白,對月球乃至太陽系間潛在資源的利用還只是紙上談兵,對未知的巨大潛在物質和能量還只能用“暗”字來籠統地加以概括。因此,人類特別是對人口大國中國而言,只有不斷向空天海洋拓展,才能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從載人航天到繞月探測,中國空間科學事業發展從無到有,現已逐步建立起空間天文與太陽物理、空間物理與空間環境、空間地球科學、太陽系探測、微重力科學和空間生命科學等學科,形成具有支持進行空間科學任務的基本能力,並逐步形成氣象、海洋、陸地和災害與環境監測對地觀測體系。

  中國海洋和空天研究要加快追趕世界先進水平的步伐,通過海洋和空天探測與探索活動,獲取海洋、宇宙和物質運動規律的新知識,牽引和推動海洋與空天高新技術創新跨越,佔領新的産業制高點。同時,要大幅提高中國海洋探測和應用研究能力、海洋資源開發利用能力、空間科學與技術探測能力和對地觀測與綜合信息應用能力,在觀測地球、信息傳送、導航定位技術支撐下,形成採集新的能源和資源能力,開闢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新空間。

  白春禮認為,中國當前和未來相當長的一個時期,依然面臨著人口、資源、環境的巨大壓力,國民經濟尚未步入良性健康發展軌道,政績觀和消費觀、社會公平等深層次的社會問題還將嚴重阻滯現代化進程。“只有堅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中華民族才能實現偉大復興,才能在新的文明時代再創輝煌。為此,要著力建設國家科技創新體系,從創新資源、創新機構、創新機制和創新環境等4個維度構築國家科技創新體系”。

  1992年6月,聯合國在巴西裏約熱內盧召開世界環境與發展大會,102個國家首腦共同簽署《21世紀議程》、發表裏約宣言,“可持續發展”成為全人類的共識。1994年,中國在全世界率先編制國家級《中國21世紀議程——中國21世紀人口、環境與發展白皮書》。1996年,中國又將“可持續發展”確定為國家基本發展戰略之一。(完)

熱詞:

  • 可持續發展
  • 海洋國土
  • 繞月
  • 海洋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