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實現了社會制度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06日 04:1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中國經驗”和“中國道路”受到了全世界廣泛關注。特別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成功實踐,使人們對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都有了新的更加深刻的認識。認識什麼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要認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市場經濟是人類文明發展的産物。它是隨著生産力的發展,隨著商品生産和商品交換的擴大,特別是人類社會進入資本主義社會階段之後,才逐步由簡單的商品經濟發展成為現代的市場經濟。市場經濟的發展,使人類社會生産的資源配置具有了更加高效的信息傳遞機制、激勵創新機制、調節配置機制,推動了社會分工的不斷擴大、勞動生産力的不斷提高、交往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這也是資本主義在幾百年的發展中,能夠形成那麼大的生産力、創造那麼多的財富的一個重要原因。

  在一個很長的歷史時期中,無論是在社會主義國家,還是在資本主義國家,人們對市場經濟的認識都存在很大的狹隘性、片面性,認為市場經濟僅僅適合資本主義,只有資本主義才能搞市場經濟,社會主義不能搞市場經濟。傳統的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認為,計劃經濟是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徵,社會一旦佔有生産資料,商品生産就將消除,社會將對全部的生産進行有計劃的調節。西方主流經濟理論也認為,只有在資本主義私有制基礎上才能發展市場經濟。新自由主義的代表人物米塞斯甚至提出:要麼是市場經濟,要麼是社會主義,二者必居其一。這些認識,嚴重障礙了人們的眼界。

  對市場經濟的認識誤區,是中國共産黨人首先突破的。1979年,鄧小平指出:“説市場經濟只存在於資本主義社會,只有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這肯定是不正確的。社會主義為什麼不可以搞市場經濟,這個不能説是資本主義。”1992年初,鄧小平在南方談話時進一步指出:“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計劃經濟不等於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於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這些精闢論述,破除了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的陳舊觀念,突破了把市場經濟與資本主義制度聯絡起來的思想束縛。1992年6月,江澤民第一次明確提出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概括我國建立的新經濟體制。黨的十四大明確把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作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使我們黨在社會主義經濟理論上實現了一次重大突破。

  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市場經濟,是中國共産黨人的偉大創造,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對人類文明發展的重大貢獻。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對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揚棄,它既體現了市場經濟的普遍原則,又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基本特徵,兼顧了效率和公平,使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和市場經濟的長處都得到了更好發揮。從這個意義上説,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具有超越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新特點和新優勢。

  第一,體現在所有制結構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建立在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基礎上的市場經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以公有制為基礎的,公有制與市場經濟的結合,使市場經濟自身的盲目性、自發性和滯後性在體制上得到了遏制,為市場經濟的發展開闢了更加廣闊的前景。通過完善國有資本有進有退、合理流動機制,優化國有經濟的結構和佈局,增強國有經濟的控制力、影響力和競爭力,能夠更好地發揮國有經濟對國民經濟的主導作用,從而增強市場經濟運行的穩定性、協調性,避免出現大起大落。通過在公有制企業中建立合理的企業制度與和諧的社會主義勞動關係,兼顧國家、集體、個人以及各方面的利益,提高了市場經濟的和諧性。通過提供公共物品、投資基礎設施、保障國計民生,把經濟發展同社會發展目標緊密結合起來,提高了市場經濟的效益,實現了效率與公平的有機統一。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特點和優勢還來自於多種所有制經濟的共同發展。通過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公有制企業以市場主體的身份平等參與市場競爭,有利於增強公有制經濟的活力、競爭力,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引導、促進和帶動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發展非公有制經濟,適應了我國現階段生産力的發展要求,有利於繁榮城鄉經濟、增加財政收入、擴大社會就業、改善人民生活、優化經濟結構、增強市場經濟的活力。特別需要強調的是,我國的公有制企業除少數由國家獨資經營外,絕大多數實現了投資主體多元化,股份製成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國有資本、集體資本和非公有資本等參股的混合所有制經濟已經形成。各種所有制經濟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互相競爭、各展所長、共同發展,為我國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大持久的推動力。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實踐證明,公有制與市場經濟的結合,充分發揮了市場機制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為市場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和平臺,為經濟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第二,體現在分配製度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市場經濟。按勞分配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主要分配原則。實行這一分配原則,有利於調動廣大勞動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為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實現共同富裕創造條件。按勞分配能夠把每個勞動者的勞動和報酬直接聯絡起來,從而使每個勞動者從物質利益上關心自己的勞動成果;強調多勞多得,少勞少得,實現勞動平等和報酬平等,有利於實現社會分配的公平與公正。正如鄧小平曾指出:“堅持社會主義,實行按勞分配的原則,就不會産生貧富過大的差距”。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同時堅持多種分配方式並存,允許資本、知識、技術、信息、管理、土地和其他自然資源等生産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有利於調動各經濟主體的積極性,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使各種資源都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允許多種分配方式並存,這是由當前我國所有制結構決定的,是適合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産力發展水平和發展要求的,是有利於促進生産力發展的。

  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必須克服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分配比例失衡等問題。目前,我國收入分配領域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是複雜多樣的。應當看到,在實行按勞分配的條件下,由於勞動者的勞動能力不同,家庭人口數量和構成不同,勞動者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實際上存在一定差距也是不可避免的。同時,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還有待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實踐中進一步完善。勞動與收入脫節、勞動收入低,以及灰色收入、非法收入等現象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分配公平,挫傷了勞動者的積極性、創造性。因此,必須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使勞動致富成為社會普遍遵循的行為準則;健全由市場供求機制、競爭機制所決定的價格形成機制,使各類生産要素的報酬符合它們的貢獻。要在不斷發展生産的基礎上,普遍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防止兩極分化,走共同富裕之路,使全體人民共享改革與發展的成果。

  第三,體現在調節經濟的方式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充分運用調控與市場兩種手段的市場經濟。從自由放任到國家干預的轉變,是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發展中的普遍現象。之所以需要國家干預,是因為隨著生産社會化的發展和市場經濟規模的擴大,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出現了市場失靈、經濟危機、貧富分化等嚴重的經濟問題和社會問題,不利於資本主義穩定和發展。但是,由於根本制度的原因,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國家干預只能一定程度上緩解這些問題,而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可以看到,上個世紀80年代以後,隨著以私有化、自由化為核心的新自由主義的推行,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缺陷和弊病不是緩解了,而是加重了。資本主義國家用來解決危機的種種手段,也只能使這些危機以更大的規模重新出現在它的面前。事實證明,以私有制為基礎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不可能實行真正有效的國家干預。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宏觀調控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中的國家干預存在著本質的區別,它既強調市場的調節作用,又重視調控的導向作用,既反映現代市場經濟的一般特點,又體現社會主義制度的獨特優勢。這主要表現在:一是宏觀調控的主體不僅是市場規則的制定者和宏觀經濟的調節者,而且是全民所有的生産資料所有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總代表,能夠集中更大資源調控經濟運行。二是宏觀調控的目標不局限于維護市場秩序,為市場機制運行創造穩定的宏觀條件,還強調確立符合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要求的經濟發展戰略,引導國民經濟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三是宏觀調控的內容不局限于財政政策、貨幣政策,還把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社會財力、物力合理地結合起來,突出計劃規劃、統籌協調、市場監管、國有資産管理、産業政策等的作用。還要看到,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不可能單憑市場的力量加以實現,也要求發揮政府對財富分配的調控作用,最大程度地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社會和諧。

  充分發揮調控與市場兩種手段的長處,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特點和優勢。只有調控與市場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才能推動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這一點,在積極應對2008年爆發的國際金融危機中得到了充分體現。中國及時果斷地調整宏觀經濟政策,出臺一系列有針對性的調控措施,啟動了總額達4萬億元的投資計劃,重點投向重大民生工程、經濟社會發展薄弱環節、關係全局和長遠發展的重大基礎設施建設,使中國經濟率先走出低谷,成為推動世界經濟復蘇的重要力量。中國應對危機的這些措施,兼顧當前與長遠、總量與結構、供給與需求、中央與地方,把市場調節與政府調控有機結合起來,有力彰顯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宏觀調控的獨特優勢。

  第四,體現在經濟的開放性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堅持互利共贏開放政策的市場經濟。經濟全球化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和必然結果。經濟全球化使生産社會化程度的不斷提高,推動著商品、勞務、資本、技術等在全球範圍內流動起來,使生産要素得到更加合理的配置,有力推動了人類社會生産力的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在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過程不斷發展的市場經濟,是目前全球市場經濟體系中最富有活力、最具有建設性的重要力量:首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開放的經濟,致力於建立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開放格局,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把“走出去”與“引進來”結合起來,在不斷擴大對外開放中發展自己。其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全球市場經濟中的重要穩定力量,堅持把發展的基點和重心放在國內,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創新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注重保持對關鍵行業和領域的控制力,降低世界經濟波動可能産生的衝擊和危害,不把問題和矛盾轉嫁給別國。最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堅持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強調自身利益與人類共同利益的一致性,在追求自身發展的同時努力實現與他國發展的良性互動,促進世界各國共同發展。實踐證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順應了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使中國經濟不斷壯大,與各國各地區的經濟聯絡日益密切,為世界經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但也要看到,到目前為止,經濟全球化是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主導下發展的,不可避免地打上了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烙印。因此,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過程必然伴隨著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在全球範圍內深化和拓展,伴隨著發展中國家與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一系列矛盾和衝突。這加劇了南北發展不平衡,導致發展中國家對發達國家依附加深,世界範圍內的貧富差距日益擴大;使世界經濟發展的不確定因素增多,導致世界經濟持續動蕩;加劇了全球能源、資源的過度開發和利用,導致全球能源危機、生態危機加重;等等。在經濟全球化問題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反對現有國際經濟秩序中不公正不合理的現象,致力於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積極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均衡、普惠和共贏的方向發展。

  總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中國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探索形成的一種新型經濟體制,它既不同於美國完全市場化的經濟體制,不同於歐洲高福利高稅收的經濟體制,也不同於其它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工業化國家的經濟體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當代中國的一大發明,對當今世界試圖擺脫貧困、實現國家發展的廣大發展中國家選擇發展道路,具有重要的啟示和借鑒意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歷史雖然還不長,但已經展示出極大的優越性和強大的活力。隨著這一經濟體制的不斷發展完善,必將對人類文明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作者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概論》課題組首席專家、四個一批人才工程專家)

熱詞:

  • 社會主義的本質
  • 實現共同富裕
  • 社會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