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十七大以來文化建設成就系列——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暨2012年“文化遺産日”活動新聞發佈會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05日 11:3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絡電視臺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6月5日,文化部召開新聞發佈會,發佈十七大以來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進展情況及2012年“文化遺産日”有關活動等。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産司司長馬文輝介紹了十七大以來,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在法律制度建設、保護機制建設、保護方式探索等方面的進展情況,針對當前保護工作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下一步工作重點。

  馬文輝同志指出,十七大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下,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由單個的項目性保護逐步走向系統保護、科學保護和依法保護階段,有中國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體系初步形成:

  完成了第一次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産資源普查;公佈了1219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實施了國家級名錄項目“有進有出”的動態管理;命名了1488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促進了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的活態傳承;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對瀕危項目及代表性傳承人開展搶救性記錄,推動了生産性保護的方式方法,建設了12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理清了文化生態保護建設的思路,搶救性保護、生産性保護、文化生態整體性保護多措並舉成效顯著;“文化遺産日”和民族傳統節日宣傳展示活動豐富多彩,營造了全民參與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的良好氛圍;積極參與國際合作,推動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規則制定,成功申報36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成為世界上入選項目最多的國家;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産法》,確定了非物質文化遺産的調查制度、代表性項目名錄製度、傳承傳播制度,為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提供了堅實的法律保障。

  針對當前社會轉型期非物質文化遺産生存面臨衝擊、“重開發、輕保護”現象不同程度存在、代表性項目保護工作不夠細緻深入、傳承人隊伍建設有待加強、基層保護工作隊伍亟待提高等問題,王文章同志強調,下一步要不斷深化對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的認識,遵循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的客觀規律,紮實推進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一是要進一步深入貫徹《非物質文化遺産法》,制定完善相關配套法規,提高保護工作針對性和時效性;二是要制定出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分類保護規範與標準;三是要加大瀕危項目保護力度,啟動實施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搶救性記錄工程;四是要進一步健全傳承機制,加大對代表性傳承人、學藝者的培養和扶持力度;五是要繼續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産整體性保護;六是要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産生産性保護深入開展,爭取出臺相關稅收、融資、土地使用的優惠政策;七是要加大對基層保護工作人員的培訓力度。

  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産司巡視員屈盛瑞結合“活態傳承、重在落實”的主題,介紹了文化部2012年“文化遺産日”舉辦的以下活動:

  一是6月9日至18日,在國家圖書館舉辦“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講座周”活動,邀請原文化部副部長、現中國國家圖書館館長周和平,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劉魁立、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田青等10位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在國家圖書館舉辦10場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專題講座,系統介紹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劇、曲藝、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傳統醫藥、民俗等非物質文化遺産及其保護知識,以及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現狀和未來展望。系列講座主要是面向社會公眾,內容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兼具知識性與趣味性。如劉魁立先生的講座《中國人眼中的外國非物質文化遺産》,貫通中西,縱橫對比;中國藝術研究院邱春林先生《技藝因人而存在》的講座,用豐富的田野經驗對新中國成立以來民間存續的傳統手工藝進行了解讀。北京師範大學蕭放教授《傳統節日與非物質文化遺産》結合傳統節日的內涵和民眾對傳統文化的新認知,闡述了傳統節日各個層面及其當代功用。同時,為配合講座,我們邀請了與講座內容相關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進行現場表演。如田青先生《找回祖先的聲音——中國民歌與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的講座上,將有陜北民歌的原生態演唱;中國武術研究院研究員康戈武先生的講座,將邀請雲南省武術協會副主席沙俊傑等進行八卦拳等武術表演;中國藝術研究院邱春林先生的講座,將邀請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李春珂、殷秀雲進行牙雕和雕漆技藝展示。

  二是6月9日至7月8日,在國家圖書館舉行“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典籍記憶系列展”,內容包括“中國傳拓技藝展”、“中國傳統建築營造技藝展”兩個專題展。傳拓是我國勞動人民在長期社會生活實踐中,為便於文化傳播和交流而創造的一種獨特的文獻複製技術,至今已有一千餘年的歷史,為中華文化遺産的有序傳承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建築是一個國家文化最明顯的標誌,它代表了一個民族智慧的結晶。我國傳統建築是人類建築史上具有獨特面貌的建築體系。中國傳拓技藝展將系統介紹傳拓技藝的産生和發展,展示東漢《熹平石經》殘石、三國《正始石經》、宋拓本《神策軍碑》、元拓本《道德經》等實物與100余件唐、宋、元、明、清時期具有代表性的拓本,均為傳世國寶,洵足珍貴,同時邀請來自全國各地的當代傳拓名家,進行傳拓技藝現場演示;中國傳統建築營造技藝展依託國家圖書館館藏“清代樣式雷圖檔”、《永樂大典》、《營造法式》、文源閣禦碑、古舊地圖照片等百餘件重要典籍和文物,輔以清華規劃院“再現遺産”工程的多項最新成果——圓明園30個景區的數字復原設計,全面演繹傳統建築營造技藝的魅力。為使公眾更好地了解中國傳拓技藝和中國傳統建築營造技藝,展覽期間還將舉辦專題講座和論壇。

  三是6月30日至7月2日,與江蘇省人民政府共同舉辦“第四屆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蘇州論壇”,邀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領域專家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文化廳非物質文化遺産職能處室處長,對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中的重大理論問題,如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傳承人保護與傳承機制建設等問題進行研討。

  四是為慶祝端午佳節,文化部將於6月21日至24日,與浙江省人民政府在浙江省嘉興市共同舉辦“2012年端午民俗文化節”; 6月10日至25日,與湖北省人民政府在湖北省宜昌市共同舉辦“2012年屈原故里端午文化節”活動。全國各地也將結合當地端午文化節習俗舉辦豐富多彩的活動。

  為認真組織好今年的“文化遺産日”活動,文化部于4月下旬向各地印發了通知,進行了部署。全國各地將圍繞“活態傳承,重在落實”的主題,繼續宣傳貫徹《非物質文化遺産法》,精心組織和籌劃,開展各具特色、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活動,目前正在精心籌備。據統計,今年各地省級文化部門將舉辦“文化遺産日”活動110余項,包括北京市的“京味兒——非物質文化遺産展”、浙江省的“傳承人大型主題訪問活動”、廣東省首屆“大學生非物質文化遺産節”系列活動,等等,內容豐富多彩,形式生動多樣。

  山東省棗莊市人民政府張術平市長介紹了第二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博覽會籌備有關情況。

熱詞:

  • 十七大
  • 非物質文化遺産
  • 文化遺産日
  • 文化部
  • 文化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