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溫飽已然基本解決 發展成扶貧新使命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05日 04: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在扶貧小額貸款的幫助下,興國縣高興鎮高湖村退伍軍人王良永種植十一畝葡萄,成功脫貧致富。

  本報記者 張毅攝

  盤過蜿蜒山路,登上段屋鄉最高處,萬畝蔥綠的油茶梯田盡收眼底。山腰的油茶已經挂果,蓄水池、電線都上了山。江西省贛州市于都縣段屋鄉黨委書記謝秀珍滿懷希望地説,在各級政府的扶持下,“統一流轉、統一規劃、分戶管理”,將野生油茶改造成高産油茶,基地建成後可解決近千名群眾就業。

  初夏時節,行走在羅霄山脈深處,我們不斷感受到,隨著扶貧開發的深入推進,老區的發展更有後勁了,老表的生活更有盼頭了。

  貧困不再是原來那個貧困

  ■組合式扶貧扶持羅霄山特困片區的17個縣市及未劃入國家特困片區的8個扶貧開發重點縣

  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人多田少、交通不便等重重束縛,令老區的脫貧致富路走得非常艱難。到2010年,贛南老區農民人均純收入3337.35元,僅相當於全國平均水平的56.38%,貧困發生率達到30.9%,比全國高出17.5個百分點。

  不過,貧困已不再是原來那個貧困。過去,扶貧面對的是溫飽問題;今天,面對的是發展問題。

  在段屋鄉山腳一戶農家小院,肖春生説,他家已獲得土地流轉收益4萬多元,現在每月還能從茶園拿到900多元工資,“年底還有分紅,到時候家裏就能蓋新房了!”肖春生笑了。

  興國縣茶園鄉義渡村的貧困戶吳極成已經住上了新房。因為有一個患精神病的兒子,多年的尋醫問藥早就讓這個家庭舉步維艱。但從2008年開始,吳極成一家三口開始享受每季度390元的低保補助,去年又獲得1.3萬元的農村危房改造資金,再跟七八家親戚借些錢,總算從土坯房搬進了磚房。如今,有低保、有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加上自家地裏的收成,吳極成家的溫飽已不成問題。鄉里還安排他參加下一輪農民泥瓦工技能培訓,“有了手藝,就有掙錢門路了!”吳極成高興地説。

  政府的工作,貧困群眾一點一滴記在心裏。多年來,國家不斷加大對贛南老區的扶貧開發力度,産業扶貧、移民扶貧等都取得巨大成就。10年來,僅贛州市國家、省級就投入扶貧資金13.09億元,實施扶貧項目1.2萬個。臍橙、油茶、生豬等六大扶貧重點産業已初具規模,1450個貧困村完成了整村推進扶貧開發任務,11.6萬多深山貧困人口搬出深山,住進702個交通便利、設施完備的移民集中安置點。

  今年開始,江西省發揮定點扶貧的成功經驗,對羅霄山特困片區的17個縣市以及未劃入國家特困片區的8個扶貧開發重點縣,實行“四個一”的組合式扶貧,即每個縣有一個省級領導定點扶貧,一個有實力的部門幫助扶貧,一個重點企業參與扶貧,每年省財政撥付1000萬元資金專項扶貧,並且連續安排10年。

  振興成為扶貧開發新使命

  ■贛南已成為東部産業轉移的接替區。在新一輪扶貧開發中,國家將出臺一系列重大支持政策

  過去,老區幹部群眾整天想的是擺脫貧困,現在更多的是謀劃加快發展、實現振興。

  從興國縣往北,高速路一路通到井岡山腳下的遂川縣。從前山高林深的贛南革命老區,如今也逐漸打開門戶,加快腳步謀發展。

  京九鐵路、贛龍鐵路、贛粵高速、夏蓉高速,以及贛州機場等跨區域重大交通線,已經初步搭建起老區對外立體交通大通道;紅色資源、客家文化豐富,老區已經整合打造出一批獨具特色的旅遊文化品牌;貧困地區農民廣泛接受技能培訓,“靠天吃飯”的老傳統逐漸被打破。

  在遂川縣城邊的草林移民新村,返鄉創業青年何劉華的製鞋廠裏40台機器轉個不停,訂單不斷。他從福建接單,組織留守婦女進行來料加工,不僅自己發家致富,還為村裏提供了大批靈活機動的就業崗位。趕工的時候,還可以讓她們將縫紉機搬回家去做。加工一雙鞋,掙兩塊多差價,姐妹們得一塊多,何劉華得七八毛。“鄉親們有幹勁,才有我小何事業的發展嘛!”

  贛南革命老區常年有100多萬人外出打工。年輕人帶回了新觀念、新技能,成了老區加快發展的生力軍。在草林移民新村,這樣的製鞋廠、製衣廠、拖把廠、電子元器件廠已經開了好幾家,規模不大,作用不小,為移民扶貧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發揮支撐作用。

  “對接長珠閩,老區發展架起‘快車道'”,贛州市副市長劉建平説,隨著我國經濟結構轉型的推進,贛南已成為東部産業轉移的接替區,經濟戰略地位凸現。

  然而,贛南老區扶貧開發仍然面臨諸多挑戰。最突出的,就是農村社會事業投入不足、基礎設施建設欠賬較多。目前,贛州市還有1.8萬個村民小組、2.3萬個自然村不通公路,541個行政村不通客運班車;有223.8萬農村人口未解決飲用水安全問題;贛南農村中小學校的危房比例超過30%。

  這裡礦産資源豐富,但同時是章江、貢江、東江的源頭。為保護生態環境,贛州必須關停大量廠礦企業,需要大範圍封山育林、水土保持。山區群眾正在積極探索一條跨越發展、經濟與生態雙贏的路子。

  這片英雄與奉獻的紅土地,亟需扶一把。“吃水不忘挖井人”,今年4月,國家部委聯合調研組深入贛南,同老區幹部群眾共同探討改革發展振興的良策。又會有一系列重大支持政策,為貧困山區注入活力。經過多年扶貧開發,贛南老區已形成後發優勢,如今,在新一輪扶貧開發中,更是天時、地利、人和,老區振興蓄勢待發。“怎麼看,也該輪到我們了!”當地幹部群眾摩拳擦掌……

熱詞:

  • 扶貧開發
  • 拖把廠
  • 貧困程度
  • 貧困人口